磨杵成針的成語故事1 【釋義】 杵:舂米或捶衣服用的棒槌。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指將鐵棒磨成繡花針。 【用法】 常用來比喻做事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取得成功。 【出處】 這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3年磨杵成針成語故事,菁選2篇【精選推薦】,供大家參考。
磨杵成針的成語故事1
【釋義】
杵:舂米或捶衣服用的棒槌。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指將鐵棒磨成繡花針。
【用法】
常用來比喻做事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取得成功。
【出處】
這則成語出自宋代祝穆《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傳李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卒業。”
【成語故事】
唐代大詩人李白小的時候很聰明,到十歲時就讀了很多詩書,但他也非常貪玩,不能全神貫注地讀書,常常放下書本出去玩。
有一天,李白讀了一會書,又溜到外面閑逛起來。在一條小河邊,他遇見一位老婆婆正在不停地磨一根鐵棒。李白很納悶,便問道:“老婆婆,您為什么磨這鐵棒呀?”老婆婆抬頭看了他一眼,說:“孩子,我要把它磨成繡花針!”
李白聽了很吃驚,問道:“啊,這鐵棒這么粗,您要把它磨成繡花針,什么時候才能磨好呀?”
老婆婆笑了笑,繼續耐心地對他說:“我這樣不停地磨下去,這鐵棒就會越來越細。這鐵棒已經比以前細了不少,總有一天我會把它磨成針的。”
李白聽了很受啟發,決心好好讀書,最后終于成為一位大詩人。
磨杵成針的成語故事2
【原文】
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1)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媼(2)方磨鐵杵(3),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4)。《方輿勝覽· 卷五三· 磨針溪》
【批注】
(1) 李太白:李白(公元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
紀,家居四川綿州,為唐代著名的大詩人。世稱為“詩仙”。個性率真豪放,
嗜酒好游。
(2) 老媼:年老的婦人。媼,音“襖”,老婦。
(3) 杵:搗藥、搗衣、舂米或搗實砂土時所用的棒槌。
(4) 卒業:完成學業。
【故事闡述】
民間傳說李白在四川的象耳山求學,學業未成便中途離去。在路途上,經過一條河,他看到一個老婦正在磨鐵杵。李白便問她在做什么,老婦人回答說她想要把鐵杵磨成針。李白深為老婦的毅力而感動,于是返回學堂,繼續完成學業。
后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磨杵成針”,用來比喻只要能努力且堅持去做,無論多么困難的事,都可以完成。
【討論】
(1)大詩人李白為什么深深地被老婦人的行為感動?
(2)無論多困難的事,只要有恒心毅力,都能完成。請您舉例是否曾經因為有恒心毅力,而終于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造句練習】
例:“磨杵成針”的精神靠的是恒心毅力,絕不只是力氣。
例:做任何事都要有磨杵成針的毅力,千萬不要妄想一步登天。
【相似成語】
有志竟成 滴水穿石
【課后時間】
(1)唐朝大詩人李白是個家喻戶曉的名人,你是否讀過有關李白生*其它的事
跡,請提出來和大家分享。
(2)你聽過“有志竟成”、“滴水穿石”的故事嗎?請分享你的故事。
推薦訪問:磨杵成針 成語故事 菁選 磨杵成針成語故事 菁選2篇 磨杵成針的成語故事1 磨杵成針的成語故事100個 磨杵成針的成語故事簡短 磨杵成針的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