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娟
開展主題式游戲化家園共育活動是一項綜合性、互動性和游戲化的家園聯動共育活動,它是以幼兒為主體,以主題綜合教育活動為載體,以幼兒園和家庭為活動主陣地,將游戲滲透在整個教育活動中,并形成幼兒園、教師、幼兒、家長、社區五位一體的教育關系。在主題式游戲化家園活動中,以“幼兒為本,家園共促”的共育理念,用“游戲即教育,生活即課程”的教育理念,引導家長和幼兒園圍繞不同主題,結合幼兒園五大領域教育目標,積極探索家園游戲化教育的內涵。活動中,孩子在發展語言表達、動手操作、思維想象等綜合能力的同時,培養了良好的學習品質,豐富了情感表達,促進幼兒全面健康快樂地成長;
使家長在家園活動的過程中領悟到“游戲就是最好的教育”的真諦,在參與中逐漸了解幼兒發展規律、轉變教育觀念、掌握科學教育方法,成為幼兒教育的一部分;
讓教師在探索家園游戲化教育中,逐步總結出家園活動的經驗,提升指導家園活動的能力、促進專業成長;
讓幼兒園在此項活動中進一步豐富家園教育內涵、提升辦園品質。
一、樹立主題式游戲化家園共育理念
(一)樹立游戲化家園共育理念,注重《指南》精神落實
《指南》指出:幼兒的學習是在游戲和日常活動中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通過開展豐富的家園活動,家長充分體驗到家園活動中游戲化教育的必要性,樹立游戲活動促進幼兒健康發展的理念。家長參與幼兒園各項活動,豐富了家長的育兒經驗和方法策略。
(二)挖掘游戲化家園共育資源,豐富教育活動內容
我們開展的主題式游戲化家園共育活動,教師需要從幼兒的生活和發展情況預設主題活動內容,在活動準備期會給家長發放“活動準備表”,家長和孩子通過網絡資源查找活動的相關資料并記錄在表格里;
活動過程中對家長和幼兒共同參與時生成的更多新的教育內容記錄在“家園活動記錄表”中;
活動結束后,教師根據表格中的內容再去總結和提煉新的教育內容。通過這個方法逐步豐富了主題活動的內涵,拓寬家園共育的渠道和幼兒、家長的視野。
(三)創新家園游戲化教育載體,提升家長育兒水平
家園游戲化改變以往的家園活動形式,將“幼兒園和家園”兩種形式改為“幼兒園、家庭、家園聯動”三種形式的有效結合。每次活動前會讓家長提前了解活動的相關信息,使家長了解活動的目標、流程以及指導建議,作為整個主題活動開展的參考和借鑒,并在活動中配合教師,與幼兒進行積極的互動,真正起到指導活動和家庭延伸指導的作用,發揮好家園聯動效應。
(四)幫助幼兒延展生活經驗,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在開展“主題式游戲化家園共育活動”的過程中,教育內容包含生活教育、情感教育、藝術教育、愛國教育、意志品質、運動體育教育等,通過讓孩子們觀察感受來了解周圍現實的人、物、大自然及社會現象;
通過各種感官直接感知,如聽、看、觸、摸、嘗、聞等方式,讓孩子們獲得認識世界的技能;
通過本土教育資源的合理整合,真正凸顯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同時教育內容也會隨著周圍事物、社會的發展和孩子們需求的不斷增加,而延伸拓展,使其更具時代性和發展性,從而培養適應時代發展的、健康快樂的幼兒。
二、形成主題式游戲化家園共育模式
(一)聚焦核心,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
幼兒期是孩子學習與發展的關鍵期,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幼兒教育的核心任務。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健康發展是幼兒園和家長共同的責任和義務。幼兒園開展的家園活動,是聚焦“孩子”為核心。幼兒期的孩子有其獨特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作為家長和幼兒教師就要采用適合幼兒學習的方式,引導幼兒學習、生活、成長,而對幼兒而言“游戲”就是最好的學習方法,讓孩子們在玩中學,玩中思,玩中創造,玩中發展。游戲化的教育活動遵循幼兒的學習和發展規律,將學習的過程進行優化,是將被動學習轉化成主動的學習的過程。突出游戲的課程功效,深度挖掘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凸顯“玩的教育”實質,幫助幼兒成長,在玩的過程中使孩子不僅獲得知識和技能,還要獲得愉快的情感體驗,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全面和諧發展。
(二)游戲始終,遵循家園教育互融理念
游戲不僅是形式和內容上的體現,更是理念、行動、狀態、途徑在幼兒園教育中的滲透。游戲化教育的實施不是幼兒園單方面能做到的,必須是家園和幼兒園共同教育才能實現的。《綱要》指出,學前教育是一種家園合作式的教育。《指南》中列出的幼兒在五大領域的發展目標,根據幼兒領域目標選擇相應的親子活動內容,可以使親子活動內容豐富多彩,滿足幼兒各領域發展的需求。這就需要家庭和幼兒園的教育應該是交互融合的,要有一致的教育目標,要有科學的教育方法和合作式的教育意識和理念。家庭和幼兒園在同一個教育目標下還要發揮各自教育的優勢,充分讓每個富有個性化的幼兒在不同的環境下得到發展,做到因人施教的個體化教育。
(三)主題模式,按照主題統領運行展開
1.主題內容選擇貼近幼兒生活。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密切結合幼兒的生活”而進行,生活既是教育的內容也是教育的途徑。在選擇家園共育的主題時,我們應關注幼兒的生活,從幼兒的興趣出發,從培養的目標出發,讓活動貼近幼兒生活,回歸生活,關注幼兒的需求,結合社會發展的需要及幼兒的實際情況,確定了“愛、彩、樂、暖、享”五大教育主題。
2.主題總體目標關注幼兒發展。
本著關注幼兒發展,為幼兒的“終身發展奠基”的思路,明確“五大教育主題”總的教育目標,實施具體的教育活動。“愛”教育就是從立德樹人為切入點,培養幼兒從小就要做一個有愛心、責任心、敬老愛幼的人,激發幼兒愛家人、愛同伴、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萌發幼兒愛的情感,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彩”教育顧名思義即豐富多彩,要讓孩子走進大自然,在親近大自然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和欣賞大自然賦予人類各種美的事物的前提下,激發幼兒大膽表現美和創造美的意愿,在藝術生活中提高孩子的審美情趣。“樂”教育就是要讓孩子們在不同的游戲活動中充分感受學習的快樂,使孩子們在身心愉悅的環境中健康成長,讓他們成長的足跡中充滿陽光和快樂。“暖”教育是通過我國各個溫暖的傳統節日,讓孩子們了解各個節日的風俗民情,感受中華節日文化散發出的溫度,讓孩子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
“享”教育就是讓孩子、家長和教師在不同的分享活動中不斷學習,促進自身發展。
3.主題實施過程注重平行整合。
每個教育主題活動的實施過程不是獨立存在的,它們之間是平行、交叉和整合進行的。教育主題可以根據教育內容進行適時的整合,有時也可以是同時平行進行的。比如說我們在進行“愛”的教育的過程中,當我們遇到節日的時候,我們就會將“愛”的教育內容和“暖”的教育內容進行整合,把愛家人、愛家鄉和愛祖國的情感教育活動和傳統節日教育結合起來,使教育內容更加豐富,內涵更加深刻,文化更加有溫度。在各個主題教育活動開展過程中也可以是獨立同時進行,這樣就可以采用平行推進的方式,如在進行“樂”教育的同時進行“彩”教育,只需要將它們分不同的領域平行進行,“彩”教育可以開展藝術領域活動,“樂”教育開展健康領域的活動。這樣就能使每種教育內容更加富有特色。
(四)主題延展,采用內涵加法拓展模式
從“愛、彩、樂、暖、享”五大主題的目標入手,不斷挖掘本地教育資源、家長教育資源及幼兒生活資源,根據每個主題的教育目標,我們可采取“1+2+3+x”的拓展模式,即一個主題下融合兩種教育內容,運用“園+家+家園”的三種形式,在和家長、孩子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延伸拓展生成“x”項教育活動,將家園共育活動融入幼兒的各項活動中。讓家園活動緊密貼合,使活動內容更加豐實。
1.“愛”主題中,家園主要圍繞“關愛+傳承”兩個層面進行,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指南》教育目標,分年齡開展不同層次的愛的教育活動。在“愛”這個大主題下,根據關愛和傳承兩個教育層面的內容,又生成大主題下的《讓愛駐我心》《最美家鄉情》等小的主題活動。在小班主題活動中就生成了很多的主題活動內容,例如,幼兒園開展《我媽媽》《我爸爸》《猜猜我有多愛你》等集體教育活動,家庭開展陪伴式游戲《過家家》《愛我你就親親我》的游戲,家園開展“慶三八”主題教育活動,讓小班的孩子充分感受愛家人的情感;
中班的孩子隨著社會性的發展,可以開展《最美家鄉情》為主題的教育活動,幼兒園開展《家鄉的美景》《家鄉美食》教學活動,家庭開展親子活動“家鄉美食制作”、親子郊游等活動,家園開展“奶奶帶我做面食”的合作游戲,讓孩子感受家鄉的文化、風俗和美景美食,激發孩子們愛家鄉的情感;
大班可以開展《中華大家庭》愛祖國的主題教育活動,也是通過幼兒園、家庭和家園聯動的形式,讓大班的幼在兒主題活動中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感受并傳承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x”就是在教育過程中根據幼兒生活生成的教育內容,在愛家鄉的主題中生成的內容,如“+研學”,在登長城、走驛道、騎軍馬、看文物的過程中,對山丹縣內文化旅游資源有了深層次的認識和研究。
2.“彩”教育是通過“自然+藝術”兩個層面,開展豐富多彩的藝術教育活動,讓孩子和家長在親近大自然的過程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從而激發孩子對創造美的興趣和欲望,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表現美。在此過程中我們結合幼兒園開展的創意美術和奧爾夫音樂活動,開展主題為“絢麗的秋天”“清涼一夏”等主題家園創意美術活動,“奧氣來襲”等家園奧爾夫音樂活動。不同年齡班根據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開展豐富多彩的藝術領域活動,既體現藝術形式的豐富多彩,又展現了藝術作品的絢麗多彩。在開展藝術教育的過程中還生成了“+色彩、+味道、+種植”等方面的內容。
3.“樂”教育是通過“運動+閱讀”兩個方面,讓孩子們感受在幼兒園、家庭中不同的運動形式和陪伴游戲活動帶來的快樂感受,家長給幼兒營造運動環境,投放陪伴游戲材料,家長帶動孩子一起運動、游戲。為了營造運動和游戲的氛圍,我們會每學期組織家長開展“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為主題的親子趣味運動會,開展多種形式的親子游戲項目;
開展“玩轉繪本”教育活動,讓孩子在家長的陪伴下健康、快樂成長,使家長和孩子之間增進感情,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在此過程中利用家長資源還生成了“+娛樂、+表演、+足球”等方面的相關主題的教育活動,將娛樂游戲、繪本故事表演和足球親子運動也融入了該主題活動。
4.“暖”教育是從“節日+文化”兩個層面,通過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清明節和元旦,利用季節變化開展不同形式的主題教育活動,讓幼兒在節日中感受溫暖和文化的魅力。注重對節日氛圍的營造和對傳統節日文化的挖掘,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系列教育活動。在開展傳統節日活動時首先要讓孩子們了解傳統節日背后的文化、風俗習慣和節日美食,然后在幼兒園開展集體教育活動,在家庭中營造節日氛圍,制作美食,在家人的陪伴下共同度過有意義的節日。同時還生成了“+傳遞、+創新、+本土”等方面的相關主題內容,讓孩子學會把溫暖傳遞給別人,鼓勵家長帶領孩子創新制作美食的方法。
5.“享”教育是從“分享+成長”兩個層面進行,既有幼兒之間的分享和成長,也有家長和教師之間、教師和教師之間、家長和家長之間、教師和幼兒之間、家長和幼兒之間的分享和成長,三者之間相互促進,共同成長。幼兒分享融入一日的教育活動,重點放在家長和家長、家長和教師之間的分享,使每個家長都成為家園活動的主力軍,這樣家園活動的實效性才能增強。由于每個家庭的背景不同,教育幼兒的方式也各有千秋,因此我們開展了《成長的足跡》《家風伴成長》這些主題活動,家長通過主題教育沙龍、父母講堂、家長學校專題活動等,分享家庭游戲活動案例、家庭教育故事和家風家訓等。在分享的過程中,鼓勵積極的家長帶動不積極的家長,讓有經驗的家長帶動經驗不足的家長,使教育水平參差不齊的家長們向積極、科學的教育方向邁進。在此過程中生成“+收獲、+友誼”等方面相關的主題活動。
(五)主題內容,創新教育資源滲透效應
為了使教育內容更加豐富,貼近幼兒生活,不斷挖掘和利用家長教育資源,使家長也參與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我們可以邀請從事醫務工作的家長給其他家長進行幼兒保健知識的講座,結合“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主題,給孩子進行健康教育活動;
讓有藝術特長的家長帶孩子進行美術和音樂活動,讓從事警察職業家長給孩子進行安全教育,讓家長資源在班級教育活動中發揮作用,充實教育內容。
(六)組織形式,達到游戲活動多元效果
家園主題活動的開展不僅要讓幼兒園和家長都能有明確的教育目標,還要在主題活動實施的過程中,滲透游戲作為幼兒學習的基本方法的教育理念,采用游戲的教育手段,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達到家園共育的目的。在幼兒園中教師可以利用各種形式使教育內容游戲化,通過多媒體技術、集體教學、區域游戲等引導幼兒對主題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在家庭教育活動中也要指導家長進行游戲化的教育。在家庭活動中我們挖掘了“伙伴式游戲、表演式游戲、合作式游戲、親子式游戲、發現式游戲、角色互換式游戲”等方法,能更好地指導和幫助家長帶領孩子一起有效游戲,這其中建議家長和孩子使用游戲化的口吻、情境帶入等手段提高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同時使家園游戲化教育活動聯系更加緊密,也使家長真正踐行家園游戲化的教育理念。
猜你喜歡共育家園幼兒園將大自然帶進室內的家園英語文摘(2022年9期)2022-10-26家園音樂教育與創作(2022年6期)2022-10-11家園共育·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動漫界·幼教365(中班)(2021年8期)2021-07-19尋找失落的家園少兒美術(2021年4期)2021-04-26家校社共育,推動“雙減”有效落地內蒙古教育(2021年18期)2021-02-12家園共育·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動漫界·幼教365(大班)(2020年12期)2020-12-14我愛幼兒園幼兒園(2020年14期)2020-11-10歡樂的幼兒園幼兒園(2020年22期)2020-03-29家園共育·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動漫界·幼教365(中班)(2018年10期)2018-05-14愛“上”幼兒園動漫界·幼教365(大班)(2018年9期)2018-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