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大學2021年多媒體課件大賽活動方案
一、活動綜述
為提高我校教師多媒體課件制作及應用水平,提高課程建設中信息技術運用能力,豐富教學內容,推動混合式教學改革進程,經研究決定,現組織舉辦石河子大學2021年多媒體課件大賽,在全校范圍征集評選優秀多媒體課件予以表彰獎勵,并推薦參加 “第二十五屆全國教師教育教學信息化交流活動”。
二、分組方式
根據提交作品的性質,將參賽作品分為課件組、微課組。
三、賽事安排
(一)課件組:
1.學院申報(5月25日—6月15日):各學院按照本活動方案組織教師申報,不限制項目數,往年已推薦參賽、內容無太大創新的作品不得重復報名,第一作者每人每次限報1項。參賽課件不限制作軟件和制作工具,不限風格形式,總大小建議不超過700MB。課件內容50%以上為作者原創,并注明主要參考資料。每件參賽課件的制作者不超過5人。凡參賽的課件應為非正式出版物。評審標準詳見附件1。
2.各單位需初審并請于6月15日之前,提交《石河子大學多媒體課件大賽參賽作品登記表》(見附件3)紙質及電子版各1份。同時,網絡版課件須提交源代碼、五分鐘錄屏演示錄像參加評審,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建設的課件,可提供網址作為輔助參評資料;單機版課件須提交可執行程序參加評審,還可自愿提供五分鐘錄屏演示錄像作為輔助參評資料。
3.學校評選(6月16日—7月5日):學校匯總各單位參賽作品并組織專家評審,擇優推薦全國大賽。
(二)微課組:
1.學院申報(5月25日—6月15日):各學院參照本活動方案組織教師申報,往年已推薦參賽、內容無太大創新的作品不得重復報名,已在全國各教學平臺運行的作品不參加此次比賽,每人每次限報1項。各單位需初審并請于6月15日之前,將擬參賽教師的信息統一報送到教務處現代教育技術中心。
2.鼓勵參賽作品形式的多樣性,參賽教師可運用多種手段和技術完成微課作品的制作。
3.視頻清晰穩定、構圖合理、聲音清楚、音畫同步,能真實反映教學情境,充分展示教師良好教學風貌。
4.視頻片頭要求藍底白字、楷體、時長5秒,顯示教材版本、學段學科、年級學期、課名、教師姓名和所在單位等信息,視頻格式采用支持網絡在線播放的流媒體格式(如flv、mp4、wmv等),畫面尺寸為640×480以上,播放時間一般不超過10分鐘。總大小建議不超過700MB。
5.作者不超過3人,作者享有作品著作權,石河子大學享有網絡傳播權。
6.報送材料:《石河子大學多媒體課件大賽參賽作品登記表》(見附件3)紙質及電子版;微課程視頻文件;微課教學設計電子版;微課程配套的輔助材料電子版。
7.學校評選(6月16日—7月5日):學校匯總各單位參賽作品并組織專家評審,擇優推薦全國大賽。評審標準詳見附件2。
四、其他事宜
1.參賽者享有作品的著作權,參賽者須同意授權學校享有網絡傳播權,所有參賽作品向社會免費開放。
2.參賽作品及材料需為本人原創,不得抄襲他人作品,侵害他人版權,若發現參賽作品侵犯他人著作權,或有任何不良信息內容,則一律取消參賽資格。
3. 有關“第二十五屆全國教師教育教學信息化交流活動”信息可通過“信息化活動”網站(http://mtsa1998.ncet.edu.cn)查詢。
聯系人:仝行常、莫筱梅
聯系電話:2058583
地點:教務處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博學樓A219
附件1:石河子大學多媒體課件大賽(課件組)評審標準
一級指標(分值) | 二級指標(分值) | 三級指標(分值) | 指標說明 |
教學內容(20) | 科學性規范性(10) | 科學性(5) | 教學內容正確,具有時效性、前瞻性;無科學錯誤、政治性錯誤;無錯誤導向(注:出現嚴重科學錯誤取消參賽資格) |
規范性(5) | 文字、符號、單位和公式符合國家標準,符合出版規范,無侵犯著作權行為 | ||
知識體系(10) | 知識覆蓋(5) | 在課件標定范圍內知識內容范圍完整,知識體系結構合理 | |
邏輯結構(5) | 邏輯結構清晰,層次性強,具有內聚性 | ||
教學設計(40) | 教學理念及設計(20) | 教育理念(10) | 充分發揮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作用,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創新和批判能力 |
目標設計(5) | 教學目標清晰、定位準確、表述規范,適應于相應認知水平的學生 | ||
內容設計(5) | 重點難點突出,啟發引導性強,符合認知規律,有利于激發學生主動學習 | ||
教學策略與評價(20) | 教學交互(5) | 較好的人機交互,有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的交互、討論 | |
活動設計(5) | 根據學習內容設計研究性或探究性實踐問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 ||
資源形式與引用(5) | |||
學習評價(5) | 有對習題的評判或學生自主學習效果的評價 | ||
技術性(25) | 運行狀況(10) | 運行環境(5) | 運行可靠,沒有“死機”現象,沒有導航、鏈接錯誤,容錯性好,盡可能兼容各種運行平臺 |
操作情況(5) | 操作方便、靈活,交互性強,啟動時間、鏈接轉換時間短 | ||
設計效果(15) | 軟件使用(5) | 采用了和教學內容及設計相適應的軟件,或自行設計了適合于課件制作的軟件 | |
設計水平(5) | 設計工作量大,軟件應用有較高的技術水準,用戶環境友好,使用可靠、安全,素材資源符合相關技術規范 | ||
媒體應用(5) | 合理使用多媒體技術,技術表現符合多媒體認知的基本原理 | ||
藝術性(15) | 界面設計(7) | 界面效果(3) | 界面布局合理、新穎、活潑、有創意,整體風格統一,導航清晰簡捷 |
美工效果(4) | 色彩搭配協調,視覺效果好,符合視覺心理 | ||
媒體效果(8) | 媒體選擇(4) | 文字、圖片、音、視頻、動畫切合教學主題,和諧協調,配合適當 | |
媒體設計(4) | 各種媒體制作精細,吸引力強,激發學習興趣 |
附件2:石河子大學多媒體課件大賽(微課組)評審標準
一級指標(分值) | 二級指標(分值) | 指標說明 |
作品規范(10) | 材料完整(4) | 材料包含微課視頻、教學設計方案、微課錄制中使用的輔助擴展資料、課件、習題等 |
技術規范(6) | 視頻長度8-10分鐘;視頻圖像清晰穩定、聲音清楚,構圖合理;主要教學環節配有字幕;文字、符號、單位和公式符合國家標準;方便學習者選擇停止和繼續播放等 | |
教學設計(30) | 選題(4) | 所選主題緊緊圍繞一個主要知識點或主要教學問題,適合以微課的形式展現;有助于學生事先學習或理解、鞏固或擴展所學課程內容 |
教學目標(4) | 教學目標正確、明確、具體,教學思路清晰;能夠解決教學內容中的難點、重點、個性化教學等問題,提高教學效率 | |
教學內容(7) | 教學內容適當、準確,無科學性、政策性錯誤,能理論聯系實際,反映社會和學科發展,能確保教學目標的實現 | |
學習者(5) | 微課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適合學習者的年齡和認知發展水平;根據學習者個性差異有相應處理 | |
教學策略(10) | 教學順序、教學活動安排、媒體的選擇等適合確定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習者特征 | |
教學實施(25) | 教學呈現(15) | 教學導入簡短順暢,促進學生回憶先前知識經驗;新內容的呈現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教學具有啟發性,指導性,有助于學生建構或鞏固知識,形成能力,建立態度 |
教學語言、節奏或教態(10) | 如有聲音,普通話講解,語言清晰生動,表達能力強;如有教師出現,儀表得當,教態親切自然大方,展現良好教學風貌;教學節奏適合學生的學習,具有較強感染力 | |
技術實現(30) | 操作與傳播展示(15) | 便于教學演示操作,能夠通過網絡便捷傳播,具有較強的通用性,易于被學習者在各種技術環境下觀看(兼容PC、手機和平板電腦等) |
教學視頻制作(15) | 選用的制作軟件適當,編輯制作準確,符合通常教學和學習環境的使用;視頻播放格式兼容性好,主要采用高清、標清標準;文件量適度 | |
教學效果(5) | 應用推廣(5) | 有良好應用效果,受到學習者的普遍歡迎,具有在相關專業或學科上推廣的價值 |
附件3:石河子大學2021年多媒體課件大賽參賽作品登記表
填寫日期: 年 月 日
作品名稱 | 項目 | 課件□ 微課□ | ||||
作者姓名 | 職稱 | 性別 | ||||
部門 | 電話 | QQ | ||||
課件形式 | E-mail | |||||
參與成員 | 姓名 | 部門 | 職稱 | 承擔任務 | ||
適用對象 | ||||||
制作工具 | ||||||
作品特點 | (包括作品簡介、特色亮點等,300字以內) | |||||
作品安裝運行說明 | (安裝運行所需環境,評審專用臨時用戶名、密碼等,300字以內) | |||||
學院意見 | 單位負責人(簽名) 單 位(蓋章) 年 月 日 |
參賽者享有作品的著作權,參賽者須同意授權學校享有網絡傳播權,所有參賽作品向社會免費開放。
我(們)在此申明所報送作品是我(們)原創構思并制作,不涉及他人的著作權。
作者簽名: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