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大學生學習長征精神代表演講稿范本四篇

時間:2022-05-09 11:35:01 來源:網友投稿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生學習長征精神代表演講稿范本四篇,供大家參考。

大學生學習長征精神代表演講稿范本四篇

  情況是在不斷的變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適應新的情況,就得學習。下面是范文網小編為您推薦大學生學習長征精神代表演講稿范文四篇
?

  大學生學習長征精神代表演講稿范文1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看了毛**的詩就像是聽了一首雄壯,豪邁的交響曲。

  1934至1936年間,紅軍戰(zhàn)士只用了兩年時間跨遍祖國大江南北,走過了二萬五千里。二萬五千里,聽上去多么不切實際,可紅軍戰(zhàn)士們做到了。紅軍戰(zhàn)士們誓用生命換取一個更美好的新中國,他們做到了。二萬五千里,這一個數(shù)字震驚了全世界。

  1、回顧長征歷史,每個故事都讓我們激動和感動

  在過草地的時候,一群群戰(zhàn)士艱難的前進,抬眼望去,數(shù)百里茫茫一片全是草地。在草地上會有許多淤泥,稍有不慎就會陷入淤泥中卻無法自拔,最終長眠于無盡的黑暗之中。在過草地時,一日三餐每餐都只吃一碗青稞,能吃上一點就已經很不容易了。最艱難的還不是這個。很快草地上就連野草都沒有了,后面的戰(zhàn)士只能吃樹皮,皮帶等難以下咽的東西。

  紅軍北上繼續(xù)向大渡河前進。若要過大渡河,必先奪下瀘定橋。因此紅軍戰(zhàn)士們冒雨奔跑,與時間賽跑。瀘定橋離水面有十多米高,木板早已被敵人抽去而橋下的濤聲卻又是震耳欲聾。紅軍戰(zhàn)士們個個帶著木板,冒著敵人的炮火,在槍林彈雨中為后面的戰(zhàn)士們鋪出一條堅固無比的路。戰(zhàn)士們熱血灑在鐵索上,鐵索不再冰冷冷了。

  毛**的詩中有這樣一句話“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岷山是一座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山上積雪常年不化,因此,許多人在山腳下便望而卻步。戰(zhàn)士們都穿的是單衣,沒有御寒的衣物,腳上的草鞋早已被大雪覆蓋。山上的暴風雪如同刀子一般刮在戰(zhàn)士們的臉上,但戰(zhàn)士們就是靠著堅持不懈的精神挺過來的。

  在長征途中,常發(fā)生一些催人淚下的感人故事。就拿我們學過的一篇課文《豐碑》來說,文中的軍需處長在過雪山的時候,把棉衣讓給了一位小戰(zhàn)士,帶著安祥的微笑死去了。他身為軍需長,如果他沒有棉衣穿,他可以去取,但他沒有那樣做,因為他為了讓別的戰(zhàn)士能穿上暖和的棉衣,正是這種精神,舍己為人團結互助的精神,鼓勵著紅軍走完了長達二萬五千里的艱難之路。他們自己不吃,讓給戰(zhàn)友吃,他們不穿,讓給戰(zhàn)友穿。有困難,大家齊心協(xié)力地解決。比如爬雪山,那些身強力壯的戰(zhàn)士有能力爬過那終年積雪的雪山,但他們沒有獨自爬過去,而是和老了、病了的戰(zhàn)友一起手拉手,肩并著肩,一同爬過了雪山。

  2、長征途中,堅定的信念和必勝的信心是戰(zhàn)勝困苦的精神動力

  長征途中,先輩們腳下踏著華夏堅實的土地,手中高擎著民族振興的大旗,心中升騰著祖國飛翔的夢想。正是這樣的信念將他們緊緊地凝聚在一起,筑成一道摧不垮、壓不倒的鋼鐵長城。正是這樣的信念支撐著他們走過艱難,走過兇險,走出希望,走出了一片藍天。

  紅軍的精神是難能可貴的,是現(xiàn)代人需要學習的,人們要像紅軍一樣,發(fā)揚他們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努力克服困難,不能受到一點打擊就失去信心,人的一生會受到各種打擊,人們要學會慢慢的承受,像紅軍一樣,他們在長征的那一年,受到了人生最大的霹靂、世界上最殘酷的選擇,遠離親人,生死離別,每日一餐都是一種奢求,更別提什么享樂了┅┅

  然而,他們沒有退縮,而是勇敢的面對,這種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紅軍是團結的,不離不棄,攜手共進,一個饅頭掰成兩半,這也是我們學習的。現(xiàn)代社會講究團結努力,集體的事高于一切,我們不能因為私人的一點小事就拋開集體。如果紅軍也只顧及自己的私事,而不顧及集體的利益,自私自利,長征還會勝利嗎?現(xiàn)在還會有這驚天地的詩篇嗎? 紅軍是無私的,他們一切為了群眾,不拿群眾一針一線。

  3、長征現(xiàn)已離我們遠去了,可長征的精神依然在。

  我們身邊就有許多;
比如說值日班長寧愿放棄自己的下課,自習時間也要管好紀律;
當有同學沒來時,總會有人頂替他的崗位;
當紀律不好時,總會有人管住自己并組織他人講話在社會之中,環(huán)衛(wèi)工人冒著生命危險打掃馬路不正是為他人服務奉獻嗎;
有志青年努力一直追夢不正是堅持;
許多人總會給窮人捐東西,不正是善良,正義嗎我們身邊具備這些品質的人很多,長征精神不就在這嗎?

  今天,我們重溫長征的歷史,并不是號召大家再次用腳步去丈量那漫長的征程,而是要我們用心靈去感受去領悟長征精神,去傳承去發(fā)揚長征精神,進而培育我們新時代的長征精神。

  4、步入新世紀的我們,最急需的正是這種長征精神。

  有了這樣的精神,我們才能從容地藐視困難、頑強地面對困難、樂觀地克服困難,有了這樣的精神,我們才能以蓬勃向上的風貌,激發(fā)創(chuàng)新能力,燃燒向上的激情,煥發(fā)無堅不摧的力量。這樣的精神是我們成功的動力,是我們人生走向輝煌的基石。現(xiàn)代社會不需要嬌滴滴的小姐,更不需要不能自理、自立的庸才

  新世紀,新時代,新希望,新藍圖,一切都是新的。作為新時期的少年,在求實、創(chuàng)新的新長征途中,我們肩上負載著全新的理想,歷史的重擔。為了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了祖國的繁榮昌盛,就讓我們一起努力,一起書寫我們新的長征吧!

  大學生學習長征精神代表演講稿范文2

  從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的兩年中,中國工農紅軍離開了原來的根據(jù)地,舉行了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征。長征中紅軍斬關奪隘、搶險飛渡,殺退了千萬追兵阻敵,翻越了高聳人云的雪山,跋涉了渺無人煙的草地,其神勇艱苦的精神,充分顯示了共產主義無比頑強的生命力,表現(xiàn)了共產黨軍隊無堅不摧的戰(zhàn)斗力量。紅軍長征是中華民族精神和共產黨人革命精神的凝聚。美國著名記者哈里森·;
索而茲伯里熱烈贊揚長征"是人類有文字記載以來最令人振奮的大無畏事跡","本世紀中沒有什么比長征更令人神往和更為深遠地影響世界前途的事件了"。

  毛澤東曾說:"長征事前并無計劃,沒有讓我參加準備工作,我到最后一刻才接到撤離的通知。"但是長征卻使毛澤東及其共產黨人贏得了中國。事實證明,三大主力紅軍會寧會師,標志著偉大的長征勝利了,這是中國革命轉折性的一個偉大勝利,為以后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三大戰(zhàn)役的勝利和解放全中國奠定了基礎。長征中廣大指戰(zhàn)員所表現(xiàn)出的不畏千難萬險的革命英雄氣概,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已經突破了時代和國度的界限,在人類活動史上樹立了一座無與倫比的豐碑。長征是中國共產黨人的驕傲,是中國工農紅軍的驕傲,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據(jù)楊成武回憶講:"一方面軍到達陜北后,毛澤東召集了團以上干部會議,總結了長征精神,毛**說,長征的同志都是英雄漢,長征是播種機,播下的種子將來是有收獲的。"   江澤民同志《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六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指出:長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堅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yè)必然勝利的精神。  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
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精神;
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
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概括起來,長征精神就是"不怕苦、不怕死"的崇高境界,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xiàn),是保證我們革命和建設事業(yè)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是中國共產黨人政治本色的集中體現(xiàn)。

  長征精神的本質,就是讓勞苦大眾擺脫剝削和壓迫,求生存獲解放。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人發(fā)展,對長征精神時代價值的認識提出了更深更新更高的要求。弘揚這個時代精神,科學地認識它的時代價值,已經成為當前一個迫切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科學深入地認識研究長征精神的時代價值,必須把長征精神的價值研究與長征精神內在邏輯結構的研究結合起來,因為長征精神的價值就存在于它自身的內在邏輯結構中。我們只有認清長征精神的內在邏輯結構,才能按照長征精神的本質去研究認識長征精神的時代價值。

  科學地把握長征精神的內在邏輯結構

  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執(zhí)政規(guī)律及其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之一,它作為一個歷史的生成物,作為一個客觀的有生命的認識對象,人們對它的理性認識,特別是價值功能的認識不可能是一次完成的。應該說,對長征精神逐步深入認識的過程是一個人們認識成果逐步積累的過程。另外,長征精神作為一個發(fā)展著的精神存在物又有一個自我逐步成熟展開的過程,也是人們對它的深層次認識,特別是價值認識需要一定時間。以往我們對長征精神的研究,基本上是外在特征、外在整體風貌的研究,因此對長征精神的價值研究有待深入。

  因為認識和把握事物的外部特征尚不足以揭示事物的內在本質,只有揭示事物的內在邏輯結構,才能更好地認識事物的本質,深化對事物價值的認識。長征精神作為一種實踐精神、行動哲學,必然有它科學的體系,有它獨特的內在邏輯結構。長征精神時代價值的具體內容都應該在長征精神的發(fā)展過程中及其內在邏輯結構中去研究。我們認為,長征精神的內在邏輯結構可以概括為四個層次:

  1.理想信念的靈魂支柱層。理想信念是長征精神最基本的思想內核。長征的勝利就是共產主義理想的勝利,是矢志不渝革命精神的勝利。長征的兩年時間里,環(huán)境雖然險惡,但紅軍指戰(zhàn)員仍然是視死如歸,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大家繼承發(fā)揚了講理想、講信念的精神。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的歷史也證明:偉大的理想必定產生偉大的動力,堅定的信念必然激發(fā)不懈的追求和堅強的努力,確立了共產主義信念,就有了堅定的奮斗目標,強大的精神支柱和用之不竭力量源泉。然而,正是因為在長征精神中包孕著堅定的理想信念,所以,長征精神具有巨大的凝聚向心的力量、感召激勵的力量,這兩種力量就是長征精神現(xiàn)代價值中的重要的作用。

  2.堅韌不拔、英勇無畏的生死觀念層。長征中表現(xiàn)出來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已經突破了時代和國度的界限。我們知道,紅軍長征是在極為險惡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和自然條件下進行的,經歷和承受了中外歷史上罕見的艱難險阻。那么大家究竟靠的是什么?除了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事業(yè)的必勝信念而外,靠的就是始終保持旺盛的斗志,高度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最后才以超出常人的毅力,奇跡般地克服了無法想像的困難,終于取得了長征的偉大勝利。

  之所以大家有這樣一種不畏艱險的英雄主義氣概,關鍵是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長征精神深深地涵養(yǎng)在馬克思主義的人生觀念、價值觀念、道德觀念之中,這就是長征精神的觀念支撐,是長征精神相對穩(wěn)定的部分。同時這個層次還要不斷地接受社會生活的挑戰(zhàn),根據(jù)不同的時代問題不斷地解釋自己,充實自己,超越自己。從這種意義上講,長征精神總是在不斷地表達著一種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核心的教育規(guī)范價值。

  一是長征精神體現(xiàn)為一種對民族生存、國家前途及人的自身價值的深切關注的精神;
二是長征精神總是一種包含著自覺的非凡的生存智慧和勇氣,以及符合中國社會文明進步的價值觀念的精神;
三是長征精神是民族精神之魂,是中華民族奮斗目標精神的升華。

  長征精神所體現(xiàn)的為民族不畏艱險、不怕犧牲、艱苦奮斗的民族使命感和歷史責任感,正是中華民族"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百折不撓、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象征。也正是因為長征精神具有如此深刻而豐富的,所以長征精神不僅具有凝聚向心價值、感召激勵價值,還具有教育塑造價值、規(guī)范導向價值。

  3.守紀團結的保證層。對一個事業(yè)的發(fā)達來說,嚴守紀律和團結是一個永恒的主題。長征的歷史表明,緊密團結、顧全大局是革命勝利的保證。紅軍長征充分表現(xiàn)出了顧全大局、嚴守紀律、團結互助、不謀私利的精神境界。例如,黨中央為了以嚴明的軍紀保證民族政策的貫徹執(zhí)行,要求紅軍必須遵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以及"三大禁令、四大注意"。因此,守紀團結問題仍然內含著理想信念的能動性價值,是克敵制勝的一個法寶,也是事業(yè)永存生機的永恒的主題。

  4.正確的領導策略層。劉伯承在《回顧長征》一文中指出:"回顧長征的全部過程,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長征是徹底糾正了''左''傾錯誤路線,確立了毛澤東同志正確路線的領導,才取得勝利的;
長征是在與張國燾的右傾機會主義路線和他的分裂陰謀作了堅決斗爭,并堅持了毛澤東同志的正確主張才取得勝利的。"擁有克敵制勝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是工農紅軍創(chuàng)造奇跡的主要內在優(yōu)勢。長征的歷史也證明:"長征的勝利,關鍵在領導。在''左''傾錯誤領導下,我們就遭受挫折,就失敗;
在毛**正確領導下,我們就主動,就勝利。"

  聶榮臻在回憶錄中指出:"渡過湘江,中央紅軍只剩下三萬多人,這使我深為焦慮不安,我躺在擔架上冥思苦想,為什么不能讓毛澤東來領導?"長征的勝利說明了一個真理:農民起義沒有共產黨的領導,近代的革命運動沒有共產黨的領導,都是不能成功的。艱苦卓絕的二萬五千里長征之所以取得最后勝利,就集中地說明了紅軍長征中逐步形成了中國共產黨穩(wěn)定的領導核心和領導骨干隊伍。

  遵義會議后的領導策略,主要是馬克思主義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群眾路線的領導方法、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這三者的結合統(tǒng)一。這三者的統(tǒng)一,是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在實際工作中的體現(xiàn),是辨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和思想方法的創(chuàng)造性運用,因此,最富有科學創(chuàng)新的精神,開拓進取精神,是黨的群眾路線的根本工作方法典范而成功的堅持與運用。

  長征精神最為深刻地體現(xiàn)了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精神,其要害是在艱苦卓絕的歷程中創(chuàng)造著自身,并把自身的創(chuàng)造與自身更新和自身的不斷豐富統(tǒng)一起來。研究長征精神,只有深入到長征精神的內在邏輯結構中,才能發(fā)現(xiàn)長征精神的無限生命力,才能發(fā)現(xiàn)它無比巨大的時代價值。正是因為長征精神具有富有生命活力的內在邏輯結構,所以它才具有如此豐富的價值。

  科學地認識長征精神的時代價值

  (一)長征精神的凝聚向心價值

  科學的理論是最能說服人的理論,因此它是最能統(tǒng)一人們思想靈魂的理論。長征精神的凝聚向心價值是長征精神時代價值的一個重要內容,它是指長征精神在社會凝聚中作用的意義表現(xiàn)。長征精神凝聚向心價值具有生成的科學性和存在的廣泛性的特點。長征的歷史表明:共產主義信念和愛國主義精神是我們戰(zhàn)勝困難,爭取勝利的強大精神動力。長征精神的凝聚向心價值的產生,從一開始就帶有鮮明的科學性的特點。

  這個價值本身的產生過程,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不斷地武裝、教育、塑造、規(guī)范、統(tǒng)一的過程,同時也是一種人們心理上歸屬感、親和感不斷得到滿足,不斷得到強化的過程。長征精神凝聚向心價值存在的廣泛持久性指的是它在社會群體中的長期的普遍滲透。長征的勝利說到底是無產階級的理想和信念所激發(fā)的革命精神的勝利。紅軍武器低劣,衣食匱乏,但靠的就是對革命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對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

  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問題。長征精神表現(xiàn)出的理想、信念、情操、氣概、風格、作風等等,不僅集中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誕生以來的高尚品德,而且也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優(yōu)秀文化的積淀。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以革命理想和信念為支柱的長征精神:越來越"為世界上許多精神空虛、思想苦悶的人們所羨慕"。總之,長征精神的凝聚向心價值是一種讓人"親和團結"的價值。

  (二)長征精神的感召激勵價值

  "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這是毛澤東對長征偉大意義的生動概括。幾十年來,在中國一提起長征,幾乎婦孺皆知。"繼承紅軍傳統(tǒng),學習長征精神","苦不苦,想想長征二萬五!"已經成為全國最富號召力的鼓動口號。長征精神的感召激勵價值是長征精神對人們感動召喚、激發(fā)鼓勵作用的意義表現(xiàn),它是長征精神時代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長征精神感召激勵價值是紅軍廣大指戰(zhàn)員與人民群眾共同創(chuàng)造的一種精神價值。

  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召喚人、鼓舞人,給人以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必勝信念;
第二,激勵人、鞭策人,給人以火熱旺盛、必奪斗爭勝利的工作熱情;
第三,感染人、鼓動人,給人以蓬勃向上、永不倦怠的精神狀態(tài);
第四,感動人、激發(fā)人,給人以藐視困難、勇于克服困難、樂觀豁達的精神。正是有了這樣全面豐富的感召激勵價值,才使得長征精神能夠把人的活力、人的激情、人的信念、人的力量鼓動起來燃燒起來的精神。總之,長征精神的感召激勵價值是讓人"振奮燃燒"的價值。

  (三)長征精神的規(guī)范導向價值

  是什么力量促使廣大的紅軍指戰(zhàn)員能夠經受住那樣艱難困苦的考驗,表現(xiàn)出那樣驚人的智慧和毅力,并創(chuàng)造出那樣驚天動地的業(yè)績?這就是因為中國工農紅軍持有共同的價值標準。道德規(guī)范和行為準則,井把它滲透到整個紅軍指戰(zhàn)員戰(zhàn)斗和生活的各個領域和方面,成為規(guī)范廣大指戰(zhàn)員思"想和行為的無形力量。

  長征精神規(guī)范導向價值主要是指長征精神對人的信仰的確立,人格的形成和價值取向的確定等方面發(fā)生規(guī)范引導作用的意義的表現(xiàn)。長征精神的規(guī)范導向價值在其實現(xiàn)上有一個最鮮明的特點就是精神價值的實現(xiàn)與精神價值創(chuàng)造的統(tǒng)一。精神價值實現(xiàn)的一個主要方面是精神的哺育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完善人格。

  精神價值創(chuàng)造是指能夠促進社會和人類文明進步全面發(fā)展的精神內容的創(chuàng)造。長征精神通過規(guī)范引導人,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培養(yǎng)人勇于克服困難,求真務實的工作態(tài)度,對理想對事業(yè)的不懈追求,真正體現(xiàn)精神價值在人的進步和完善中的實現(xiàn),同時也正是這些實現(xiàn)了精神價值的人,在具體實踐中又時時在更新精神的價值,創(chuàng)造出新的精神價值。總之,長征精神規(guī)范導向價值是讓人"優(yōu)秀純潔"的價值。

  (四)長征精神的教育塑造價值

  長征精神和教育塑造價值主要是指長征精神在人的價值觀念、思想方法等方面發(fā)生教育塑造作用的意義表現(xiàn)。科學地認識長征精神的教育塑造價值,對于用長征精神教育人培養(yǎng)人有著重要的意義。長征精神對人的教育塑造是根本性的教育塑造。這種對人的根本性的教育塑造,就是對人的行為形式、情感寄托、價值根基上的教育塑造,就是對人的理智、情感、意志都以"善"的價值為目標和指向,從而被塑造成一種深厚的,有著與社會責任、民族命運相通的曠達胸襟的精神品格。

  長征精神對人的潛移默化的熏陶,是對人對科學的價值理解過程中的情感歸化,是一種精神家園的依歸。長征精神可以從本質上促進一個人整體精神的內在生長,幫助一個人自我完善。長征精神擴大了人們的精神空間,消融私利計較造成的狹隘、人與人之間的對立和分融。長征精神的教育塑造方式中充滿了主體的道德自覺,同時也有濃厚的生命本體意識和自然情感基礎。總之,長征精神的教育塑造價值是讓人"目標一致"的價值。

  1936年10月,各路紅軍到達陜北大會師的時候,周恩來提出,"我們一刻也不能丟掉長征精神!"歲月更替長征精神不能丟,環(huán)境變化長征精神不能變。紅軍長征精神,是中國工農紅軍千百萬將士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鑄造的,是人類歷史上英勇無畏和堅韌不拔精神的典范,是中國共產黨優(yōu)良傳統(tǒng)作風的突出反映和光輝結晶。現(xiàn)實一再表明,忘記歷史就等于背叛。優(yōu)良傳統(tǒng)的生命就在于升華。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鄧小平提出的"五種精神"和江澤民提出的新世紀的''不懈奮斗的五種精神",都是對長征精神的繼承和發(fā)展。如何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推向前進,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就是和平年代的新長征。這場新長征雖然沒有雪山草地、戰(zhàn)火硝煙,但卻面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全新考驗和西方敵對勢力的"西化"、"分化"威脅,仍然需要長征精神并從中汲取信心、智慧和力量。

  弘揚長征精神這一政治優(yōu)勢,無論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都是我們戰(zhàn)勝困難和風險、解決新問題、創(chuàng)造新業(yè)績不可缺少的強大精神動力。我們要把長征精神一代一代地傳下去,激勵和鼓舞全國人民大膽探索、奮發(fā)拼搏、開拓前進,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長征道路上不斷奪取新的勝利,不斷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大學生學習長征精神代表演講稿范文3

  80年前,一次閃爍著革命理想光芒的遠征,在中國人心中留下了揮之不去的長征情結。80年后,我們穿越時空回望歷次長征紀念活動,透過這扇特殊的窗口,感受到了長征宣傳的與時俱進,感悟到了長征精神的歷久彌新。這次人類歷史上空前未有的戰(zhàn)略大轉移,是1931年初至1935年初統(tǒng)治黨中央長達四年之久的王明左傾冒險主義錯誤所造成的結果,是中國共產黨人糾正這次左傾錯誤,戰(zhàn)勝千難萬險,足以引為自豪的英雄史詩。

  紅軍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是戰(zhàn)爭史上的奇跡。到底是什么使原本弱勢的紅軍沖破國民黨反動派的圍追堵截,使紅軍愿意拋頭顱灑熱血,使紅軍歷盡艱辛,克服險阻最終走向勝利呢?是信念,是千千萬萬紅軍心中珍藏著的讓人民翻身做主人、過幸福生活的信念!而長征精神,就像一座永遠的豐碑,永遠樹立在人們的心中。

  我不禁想起那一個個感人肺腑的長征故事:一位掉隊的小紅軍在極度饑餓、疲憊的情況下,巧妙地說服陳賡同志放棄對自己的幫助,最后犧牲在長征途中;
一位炊事班長接受黨組織交給的任務,照顧三個生病的小戰(zhàn)士過草地,而不惜犧牲自己;
一位首長把僅存的青稞面留給了戰(zhàn)士,而那位戰(zhàn)士最后又把青稞面還給了首長艱苦奮斗、舍己為人等多么寶貴的長征精神,它們就像一顆種子在我心中生根、發(fā)芽

  記得我剛學自行車時,爸爸老在車后面扶著。一天,爸爸對我說:“你練了這么久了,該自己騎了吧。”我很不情愿地大聲喊:“不要啊!萬一我摔下來怎么辦?”“好了好了,不放就不放。”爸爸笑著說。我又騎了幾圈,風在耳邊呼呼地響,感覺特別爽。這時,不知怎的,車頭好像跟我作對似的,往左一偏,我措手不及,“砰”的一聲,連車帶人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原來爸爸在后面偷偷地放開了手。我有一種被作弄的感覺,“哼!都怪你!”我氣得一屁股座在地上,揉著摔疼的膝蓋。爸爸走過來,語重心長地對我說:“這點困難都受不住,以后還干什么大事?想想紅軍們二萬五千里長征,歷盡多少艱難險阻,他們還不照樣挺過來了?”聽了爸爸的話,想想也是,跟長征比起來,我這點困難又算得上什么呢?于是,我重新站起來,信心十足地騎上車,暗暗鼓勵自己:不用怕,我一定行的!就這樣,我一次又一次地摔跤,身上青一塊紫一塊的,但我一次又一次地爬起來,經過一次又一次地努力,我終于學會了騎自行車,那個高興勁兒,現(xiàn)在還記得呢!真多虧了紅軍長征事跡的鼓舞。

  還有一次,我參加了校運會的幾項比賽。到最后一項長跑時,我箭一般地向前沖去,一路遙遙領先。可是,才跑到一半,我就精疲力盡了,速度越來越慢,后面的兩名同學也追上了我,得意地向我瞟了一眼。我上氣不接下氣,真想停下來不跑了,可看到同學們那著急的樣子,聽到大家為我的加油聲,我想到了“紅軍不怕遠征難”,二萬五千里長征都不怕,我怕什么呢?我頓時有了信心,帶著全班同學的期望奮力向前跑去。“加油,加油!”在同學們的歡呼聲中,我就要到終點了。于是我加足馬力,近了,近了,奇跡般地超過了前兩名同學,到了!在接觸紅線的那一刻,我體會到了,堅持就是勝利!

  在學習中,我也常常想起紅軍,想起二萬五千里長征,這時候全身便充滿了力量,學習勁頭更足了,每年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好評。

  通過這些事例,我懂得了,無論做什么事,都要像紅軍那樣,必須有不怕困難的精神才能成功。因此,我覺得,長征精神是永久彌新的,長征是永遠的豐碑!長征精神永遠鼓舞著我前進!

  大學生學習長征精神代表演講稿范文4

  井岡山的山,山連山,山套山;
井岡山的水,飛瀑隆隆,清泉涓涓。一代文豪郭沫若在游覽井岡山后,揮筆寫下了“井岡山下后,萬嶺不思游”的贊美詩句;
朱德同志也譽其為“天下第一山”。說得一點沒錯。

  在中國,井岡山這個名字可以說家喻戶曉,1927年,第一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失敗以后,毛澤東、朱德等同志先后率領秋收起義等部隊向井岡山進軍,在這里創(chuàng)建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jù)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塊紅色土地上進行了建黨、建軍、建政等一系列偉大的革命實踐活動,經歷了向井岡山進軍、創(chuàng)立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發(fā)展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恢復和鞏固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揭開了中國革命史的新篇章,使井岡山享有“中國革命搖籃” 的盛譽。

  在單位組織下,20多名同事懷著向往已久的心情,到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學習考察旅游。一路顛簸,我們來到了向往以久的革命圣地。我們乘車前往黃洋界參觀,汽車沿著盤山公路快速向山上進發(fā)。滿山都是翠綠欲滴的翠竹挺拔的青松,潺潺的流水,還有點綴在它們中間那不知名的紅花,儼然就是一個再生的“桃花源”,大家忍不住翹首向車窗外觀望。當我們還意猶未盡時,車已經到了黃洋界哨口。

  黃洋界是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五大哨口之一,革命領袖毛澤東**那首《西江月井岡山》的千古絕唱的詩篇鐫刻在紀念碑上。我站在黃洋界昔日的戰(zhàn)壕里,撫摸當年令敵人喪膽的山炮,望著腳下的群山深壑,自己仿佛置身于鼓角聲中,與紅軍戰(zhàn)士一道筑起黃洋界上的鋼墻鐵壁,與敵人進行戰(zhàn)斗。側耳細聽,那轟隆的炮聲,嘹亮的鼓聲,不僅是向敵人進攻的命令,更是向我們這年輕一代人發(fā)出建設中國小康社會的動員令。

  井岡山群山連綿,巍峨多姿,林海無際,翠竹蔥蘢。沿山路盤旋而上,山高路窄,彎多坡陡,穿行在群山之間,看流云涌動,聽溪流潺潺,觀瀑布飛流直下,你不得不嘆服井岡山的壯麗多姿。

  井岡山有五井,即大井、小井、中井、上井和下井,皆因被群山環(huán)繞、宛若井狀而得名,大井是其中最大的村莊,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中國工農革命軍上井岡山首先到達這里。這里有毛澤東同志舊居,紅軍醫(yī)務所舊址等,是當年毛澤東、朱德、陳毅、彭德懷等同志和紅軍開展革命活動的重要場地之一。屋里有一堵被敵人槍炮打得傷痕累累的殘墻,是1929年2月,這棟房屋被敵人燒毀時僅剩的,1960年按原貌修復,將殘墻嵌入新墻之中。新舊對比,敵人對井岡山的瘋狂燒殺和紅軍的殊死拼搏便昭然若現(xiàn),成為歷史的見證。

  紅軍小道,蜿蜒在樹木茂盛的崇山峻嶺中,是井岡山軍民為運送糧食和槍枝彈藥,披荊斬棘,踏出的一條羊腸小道。走在紅軍走過的小道上,我們無比激動和自豪。這條小道漫長曲折,起伏不平,雖被鋪上了石塊,在陡峭處修建了臺階,比當時的紅軍小道拓寬了許多,好走許多,但有的地方在懸崖峭壁上,只有一尺寬,稍不慎就會墜入萬丈深谷,有的地方須彎腰駝背行走,因為頭一抬,就可能碰到山崖。我們提心吊膽,小心謹慎,雖輕裝而行,走走歇歇,但個個氣喘吁吁、汗流浹背,花了一個多小時,才走回來。大家不約而同地感嘆,我們在晴天麗日里,徒手走,就疲憊不堪,井岡山軍民卻更多地要在雨雪天氣或天黑時,挑著上百斤的糧食或彈藥上山,該是何等艱難。是呀,走過先烈走過的路,才真切體會到“崎嶇”的涵義、“跋涉”的艱辛、“艱苦卓絕”的可貴和信念堅定的強大力量。

  接著我們來到了革命博物館。在那莊嚴肅穆的展廳里,首先映入簾的是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題字,是那么的瀟灑蒼勁。那已褪色的布滿了彈孔的,由鐮刀和鐵錘組成圖案的旗幟,是那么的令我思緒奮勇,心潮澎湃。正是這鐮刀在呼嘯著,要割斷舊世界的一切枷鎖;
正是這鐵錘在吶喊著,要砸碎一個舊的歲月。中國,因為有了這面旗幟的指引,從此走出了漫漫長夜。中國人民,因為有了這面旗幟的指引,從此擺脫了三座大山的壓迫。還有那帶血跡的紅軍臂章,小井紅軍醫(yī)院的殘跡,為開創(chuàng)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犧牲的紅軍將士和被土匪槍殺的群眾照片 隨著解說員的悲壯解說,我們的思緒進入了血與火的井岡山革命根據(jù)斗爭中。

  我們意尤未盡的返回酒店,吃過晚飯,返回房間,腦海中還在浮現(xiàn)今天的所見,一整天的番山越嶺很快讓我進入夢想。經過一夜的恢復,第二天剛剛亮,我們就開始了龍?zhí)吨谩}執(zhí)段痪嘟鞔钠何鞅泵嫫吖铮晌妪執(zhí)逗徒皙{面兩個景區(qū)組成,是以自然與人文景觀相結合的景區(qū)。五神河是龍?zhí)丁拔逄妒似佟钡脑慈O疀_擊小井峽谷后,陡然跌落絕壁之下,又連續(xù)飛下四級斷崖,形成梯狀的五個氣勢磅礴的瀑布和深潭,這就是碧玉、金鎖、珍珠、飛鳳、仙女等五潭五瀑。細察五潭,碧水泱泱,樹影幢幢,崖壁如刀削斧鑿,崖腳怪石,汀芷競秀,綠蔭覆蓋四周。仰觀五瀑,潭潭無俗水,瀑瀑似神女,隨景暢想曲,千姿心中意。著名畫家陸儼少,丁巳年夏日游歷龍?zhí)独L畫時,看到龍?zhí)侗泱@嘆不已,既繪畫又作詩記興云:

  蹺下已驚壑轉雷,更于九夏覺風寒。

  龍蟠谷底天矯下,尾禎蒼巖欲鎖難。

  百丈飛流流不竭,半天直下起風雷。

  問渠那得許多水,為有源頭萬萬山。

  游龍?zhí)妒请S著瀑布的聲音一路下行,當來到觀龍?zhí)镀俨嫉挠^景臺,站在觀景臺看過去,只見瀑布水流從山澗上滾涌而來,飛流直下,猶如一條白練凌空垂掛于碧玉潭上。這讓我不禁想起了一首詩:“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我一邊欣賞著這些落在人間的“銀河”,一邊聽著導游的講解,這才知道,碧玉潭瀑布落差67米,始寬6米,終寬17米,三面危崖如削,噴珠吐玉,飛落綠苔,水聲震耳,濃霧如煙,因潭面如翡翠碧玉,故名碧玉潭,是井岡山最壯觀的瀑布之一。知道了這些,我更加覺得碧玉潭瀑布不同凡響,接下去的是金鎖、珍珠、飛鳳、仙女等五潭瀑布,她們各具神態(tài),或秀美、或壯觀,她們隱身于山巒,與天地連為一體,形成自然界的一道壯觀。

  旅游的最后,我們前往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在井岡山革命斗爭中犧牲的烈士的名字都刻在四周墻壁上,周圍擺滿了敬獻的花圈。烈士陵園后面山頂上是井岡山烈士紀念碑,碑高27米,寓意27年創(chuàng)造了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碑的上端是用金屬做成的形態(tài)各異的圓柱,閃閃發(fā)亮,寓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紀念碑底座上的浮雕再現(xiàn)了井崗山革命斗爭史,那浴血羅宵展現(xiàn)給我們的是一副前赴后繼、激戰(zhàn)的畫面,各個人物栩栩如生,那名紅軍指揮員,左手攬扶著多傷的戰(zhàn)友、右手拿著武器指向前方,側過頭,瞪著眼睛,張著嘴在召喚戰(zhàn)友,同時也是在召喚后來人,號召我們加入他們的隊伍,完成他們未盡的偉業(yè)。

  我駐足山頂,環(huán)視四野,回想這兩天的所見所聞,感慨萬千。當年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紅軍戰(zhàn)士,大多已作古,少數(shù)健在的,也已年逾古稀。他們的戰(zhàn)斗經歷,無論是領袖的文韜武略,英雄的赤膽忠誠,還是志士的堅貞不諭,仁人的滿腔碧血、不僅譜寫了中國革命勝利的贊歌,而且給后人留下了無價的精神瑰寶。我們充滿了對這塊土地的敬仰并誓言要把井岡山精神發(fā)揚光大,繼承到底。

  在紀念碑前,我們緊密團結,如鋼似鐵;
在黨的旗幟下,我們昂首挺胸,如松似柏。

?


推薦訪問:大學生學習長征精神代表演講稿范本四篇 長征 范本 演講稿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