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百年薪火青春正燃演講稿二,供大家參考。
百年薪火青春正燃演講稿精選二
—— 感悟詩詞中的那顆“紅心”
以詩敘史,著史為詩。建黨百年時光里,有豪氣干云的志氣,有視死如歸的膽氣,有不畏艱辛的勇氣,有睥睨強敵的豪氣,這些,都融入在那些膾炙人口的詩句中。重溫百年間革命前輩的詩詞,回眸那段紅色的時光,與歷史對話,觸摸信仰的光芒,汲取一往無前的力量。
“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 —— 愛國之情
1917 年,面對山河破碎、主權淪喪,周恩來在東渡日本求學之際寫下這首《無題》,吐露出無盡的愛國之情,這也是那個年代所有為民族出路上下求索之人的真實寫照。自西方侵略者用堅船利炮敲開中國國門后,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外有列強環視,內有軍閥混戰。神州陸沉、民生疾苦被一批愛國青年看在眼里、急在心頭,他們胸懷滿腔熱血,有的赴日本學習醫術,有的赴法國勤工儉學,有的赴俄國學習革命經驗……這群在漫漫長路上,不辭勞苦自強不息的青年,就如星星點點的炬火一般,掀起照亮天下的燎原之勢。愛國情懷,是我們中華民族繁衍不息的靈魂。讓每一條政策起草都貼合實際、讓每一次行政審批都簡潔高效、讓每一份材料報告都言之有物,愛崗敬業、服務人民,就是今天我們的愛國精神。
“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 —— 理想信念
1936 年,被敵人困于絕境的陳毅寫下這篇《梅嶺三章》,詩中昂揚著對理想信念的堅貞不改和對人民解放的必勝信心。從武昌城頭到井岡山上,從黃土高坡到鐘山風雨,從白山黑水到天涯海角、從漢江兩岸到青藏高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人民軍隊在黨旗下、在血與火中、在英勇戰斗中成長,數十年的武裝斗爭,無數先烈視死如歸,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為什么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人民軍隊靠著堅定的理想信念,血脈相傳,能打勝仗,作風優良,不僅解放了全中國,更洗刷了百年屈辱,重塑了民族自信心。理想越遠大,人的精神力量就越強大;信仰越堅定,人的革命意志就越堅強。每一位革命先輩,都是一座精神的豐碑;每一次對他們的回望,都是一次信仰的傳承。他們為我們樹起的理想信念的標桿,他們的崇高精神和偉大人格,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始終是我們奮勇前進的重要精神源泉。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 人民情懷
1945 年,赴重慶談判期間,毛澤東將這篇《沁園春·雪》贈與柳亞子先生,磅礴大氣的詩文最后點睛之筆,毛**用“風流人物”贊譽除己以外的人民大眾。關心人民群眾生活,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的價值追求。從井岡山時期“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到延安時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從福建東山島的木麻黃到河南蘭考沙地的焦桐樹,從大慶油田的泥漿池到響徹戈壁的“爭氣彈”,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同人民站在一起,為人民利
益而奮斗,奉獻青春、燃燒激情走到今天。古語云,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要把心留在群眾中,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把群眾的大小情記在心頭、落在實處,一件一件地辦實、辦好;要把根扎在群眾中,手拉手、心貼心,同呼吸,共命運,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要把情撒到群眾中,像抗疫期間的“逆行勇士”、大山深處的扶貧干部,帶著真情實感去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
“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讀百年黨史,品紅色詩詞,在英雄意氣的“紅心”中浸染“詩心”,在黨史學習教育中銘記初心,在口誦紅詩中增強信心,任西風烈、霜晨月,雄關漫道終可越。
推薦訪問:百年薪火青春正燃演講稿二 薪火 演講稿 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