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寫畢業論文感受,供大家參考。
寫畢業論文的感受
導讀:我根據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關于《寫畢業論文的感受》的內容,具體內容:畢業論文的寫作關系著一個大學生的畢業問題,需要認真對待。在寫這些論文的時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寫畢業論文感受的范文以供大家學習。
親手設計電路圖的時間里,記憶最深的是每一步小小思路實現時那幸福的心情;為了論文我曾趕稿到深夜,但看著親手打出的一字一句,心里滿滿的只有喜悅毫無疲憊。這段旅程看似荊棘密布,實則蘊藏著無盡的寶藏。我從資料的收集中,掌握了很多單片機、LED 顯示屏的知識,讓我對我所學過的知識有所鞏固和提高,并且讓我對當今單片機、LED 顯示屏的最新發展技術有所了解。在整個過程中,我學到了新知識,增長了見識。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仍然要不斷地充實自己,爭取在所學領域有所作為。
腳踏實地,認真嚴謹,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不怕困難、堅持不懈、吃苦耐勞的精神是我在這次設計中最大的收益。我想這是一次意志的磨練,是對我實際能力的一次提升,也會對我未來的學習和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在這次畢業設計中也使我們的同學關系更進一步了,同學之間互相幫助,有什么不懂的大家在一起商量,聽聽不同的看法對我們更好的理解知識,所以在這里非常感謝幫助我的同學。
在此更要感謝我的導師和專業老師,是你們的細心指導和關懷,使我能夠順利的完成畢業論文。在我的學業和論文的研究工作中無不傾注著老師們辛勤的汗水和心血。老師的嚴謹治學態度、淵博的知識、無私的奉獻精
神使我深受啟迪。從尊敬的導師身上,我不僅學到了扎實、寬廣的專業知識,也學到了做人的道理。在此我要向我的導師致以最衷心的感謝和深深的敬意。
(二)
兩個多月的畢業論文終于結束了,我的大學生活也將隨之結束。在這短短的兩個多月里,我付出了許多,也收獲了許多,回想起來還真有不少的體會。
首先要感謝我的兩位導師孫秀果老師和張建民教授,他們在整個實驗操作和論文的完成及答辯中給了我極大的幫助和支持,他們一絲不茍的治學態度,清晰的思路和認真、負責、勤快的工作作風深深的影響并感染了我,使我銘記于心并將永遠的學習。在此,謹向兩位恩師致以我最衷心的感謝。剛拿到題目時,我對課題充滿了新鮮感,在導師的指導下我查閱了大量關于課題的文獻,使我對課題的研究內容和國內外的研究進展有了更多的了解,也使我對自己的課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做實驗的兩個月中,孫老師每周至少來實驗室兩次檢查我的實驗進度和解答我在實驗過程中的疑惑,還經常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和我們一起討論問題。在整理論文階段,孫老師不辭辛苦的反復為我修改論文,并為我的答辯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正是有了我兩位導師的關心和精心指導,我才很榮幸的在這次學院本科生優秀畢業論文評比中被評為學院優秀。這個榮譽屬于我也屬于我的導師。
實驗中,化學實驗室的刁建志老師、周矩老師、顧業強老師、彭政老師在實驗器材上給了我很多幫助,他們無私奉獻的精神、熱心助人的品質和
孜孜以求的工作態度,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兩個多月的實驗對我的耐性是一種考驗,使一顆大四本來十分浮躁的心平靜了下來。這段時間不管是假期還是周末我都是在實驗室過的,特別在實驗后期測樣品性能時,由于時間比較緊,我每天都是一大早就起床去實驗室了,先在二樓把樣品燒上再上六樓做光催化并利用間歇時間配第二天要用的溶液,時間到了又到二樓拿樣品,還要為分散性稱好樣,中午從來沒在宿舍睡過,最多是在實驗臺上趴會。最緊的一天我做了 3 組 15 個樣光催化和 1 組 17 樣個分散性實驗,晚上回到宿舍兩腿發軟渾身酸痛。雖然很累但是我感覺特別充實,尤其當看到自己的實驗有規律時,心里會有一種成就感。
經過兩個月的實驗,我對自己也有了新的定位。那就是不能再把自己當做"小學生"了,干什么事情都要別人告訴我們該怎么做,我們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新時代的大學生,要完成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就要鍛煉自己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我認為這對我們以后的學習和工作是很重要的。
畢業論文是對我大學四年所學基礎知識的專業知識的一次全面檢驗,通過撰寫論文和畢業答辯,我覺得對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表達能力,溝通交際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所提高,也使我變的更加自信、成熟。
"團結、合作、謙虛"這三個詞我的體會也比較深。做任何事包括做實驗都不是孤立的,不是你"閉門造車",而是一個需要和他人交往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要團結,要有合作精神,要注意和他人的溝通,要謙虛,不懂
就問所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總之,在整個實驗操作和論文完成的過程中,我體會到的是實驗的艱辛和收獲的充實,感受到的是一種堅持不懈、契而不舍的科研精神。對我以后的深造學習有重要的意義。
最后,我再次向兩位恩師和我的家人表示深深的感謝,我將繼續努力,在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爭取取得更好的成績。
(三)
5 月與當時教我們文學理論的老師聯系,咨詢如何進行畢業論文寫作。由于老師在課上講到王國維、朱光潛、宗白華等人的美學思想內容,對此產生興趣,于是和老師商量是否可以寫美學內容,老師說可以。接著在學校圖書館翻閱一些資料,初步想寫朱光潛的美學思想,但老師說,這部分內容學術界研究的已經比較充分,建議在朱光潛《詩論》上考慮。然后,我在中國期刊網上按照老師的要求完成了有關研究朱光潛的論文、碩博論文和專著的目錄索引,在此基礎上,老師劃出需要下載的論文和需要借或買的專著,這些工作在 9 月中旬全部完成了。之后,開始做讀書筆記,老師常說,讀書筆記做好了論文基本上就寫出來了,可我總覺得很疑惑,讀書筆記主要集中在國慶七天做的,沒有完成的部分,是在十月底完成的。十一月中旬我完成了論文的初稿,遞交老師批閱。不過在這過程中,老師沒有過問什么,論文后老師說邏輯結構有問題,并且有散文化的語言,聽的一點頭緒都沒有,不過我還比較有信心繼續下去。
11 月初,學校開始組織畢業論文的工作,我選擇文學理論老師作為論文指導老師。我們這一論文組有 9 個同學,因為之前的準備工作我已經完成,
并且準備考研,故而直至寒假,論文我都沒有繼續動工。不過在這期間,偶然一次與另一位老師聊天聊到論文的事情,她說了一個關于接受研究的問題,之后,指導老師也建議我寫《詩論》的接受研究,原因在于學術界已有對《詩論》內容的研究,寫出新意比較困難,可以寫新時期以來《詩論》的接受研究,于是論文的主題轉為"新時期以來朱光潛《詩論》的接受研究"。
2008 年 2 月底開學,學校要求交論文初稿,我交了以前的那一篇,交了初稿老師集中論文組同學講修改意見,一個月后交。這一個月我也幾乎沒寫論文,直到大家修改稿差不多都搞定了,老師催我了,于是開始動筆寫論文了,半個月左右待在宿舍里,圍繞論文新的主題一遍遍地翻閱資料,完成論文初稿給老師,老師批閱說論文的邏輯結構有問題,文章內部銜接不當,將他建議的寫作思路作為小標題。繼續進行的幾次修改已經到了 4月 21 日、5 月 11 日、5 月 16 日、5 月 20 日,這幾次修改是在已有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完善,但老師每一次都會提到我的文本細讀有問題,不夠細致,提煉不出精髓,我的論文也讓人看不懂,應該說一次次的修改中,眼淚是掉個不停的,所謂的自信也一次次地被磨光了。5 月 21 日交了定稿,之前老師說論文中缺少論的部分,會影響最后成績,因為老師的態度并不是很堅決,所以我想將就能過就好了,只是沒有想到的是,論文剛交了,老師跟我說這樣的論文肯定過不了,一下子,我懵了,我腦子里一片空白。過了兩三天,自己的心態漸漸調整,想想還是安靜地再改吧,在老師的指導下,論文補充了論的部分。最后定稿已經是答辯的前三天了。
論文答辯當天,站在答辯臺上,陳述了自己論文的選題理由等等內容,
聽著答辯老師對論文的肯定,下意識地下指導老師,原以為他會給我一個肯定的眼神,但看到的是一張嚴肅而毫無表情的面孔,可這樣卻讓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他的用心。自己需要認真去做的事情,做好了是應該的,欣喜是必要的,也應明確踏踏實實做事才會有所回報。
論文寫作和修改過程中,對指導老師的怨言是不少的,眼淚也掉了不少,但在今天看來,衷心地感謝我的論文指導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