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這一年,創投怎么樣了?.doc,供大家參考。
這一年,創投怎么樣了?
過去的 2015 年是充滿機遇和挑戰的一年,股市跌宕起伏動人心魄、樓市房價飆漲令人心悸、企業聯姻案例層出不窮,各行各業悄然發生變化,創投市場亦是如此。經濟周期的普遍下行既給創投領域帶來危機,也促使其迸發無限的發展潛能。回顧 2015 年,創投市場發生了以下變化。
第一,2015 年,創投市場活躍度繼續提升。全年共發生投資案例 3844項,投資金額合計 3268 億元,分別較 2014 年增長 38%和 47%。這一趨勢一方面體現了“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潮流,一方面也與所謂的“資產荒”有關,符合中國經濟“財富時代”的社會特征。季度口徑上,2015 年3 季度創投市場活躍度達歷史高峰,投資案例數和投資金額分別達 1170 項和 1197 億,但四季度下滑至 914 項和 633 億元,與股票市場的表現較為吻合。
第二,2015 年創投市場“早期化”特征進一步顯現。我們這里的“創投”包含 PE、VC 和 Angel 三種融資方式。其中,VC、Angel 的發展勢頭從2013 年開始加速,2015 年已成創投市場的主流。從投資案例數上看,2015年 Angel 和 VC 合計占比從 2014 年的 88%進一步提升至 93%,分別發生 922項和 1171 項,較 2014 年增長 38%和 13%,而 PE 僅發生 155 項,較 2014年下滑了 31%;從投資金額上看,2015 年 Angel 和 VC 合計占比從 2014 年的 41%大幅提升至 78%,分別達 56 億元和 1729 億元,較 2014 年增長 269%和 93%,而 PE 的投資金額較 2014 年下滑了 62%,達 492 億元。
第三,創投市場投資案例高度集中于北京、上海、廣東三大經濟發達省市。2015 年,發生于北上廣的創投案例數量和金額分別達 1849 項和 2415億元,占比分別高達 73%和 78%,2014 年這兩個比例分別為 77%和 76%,整體上相差不大。與不到 10%的 GDP 合計比重相比,北京、上海、廣東三省市超過 70%的創投市場份額,彰顯出其在人才、產業結構、創業環境等方面的明顯優勢。
第四,創投領域較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創投基金速度放緩。2015 年,創投基金募集個數達 346 個,金額合計 1055 億元,分別較 2014 年下滑 19%和 69% (募集金額數據統計不夠全面)。從月度創投基金募集個數上看,2015年上半年基本維持高位并較 2014 年有所增長,但從 9 月份開始明顯萎縮,第四季度募集數量不足去年同期的三成。這一趨勢和二級市場公募基金基本一致,反映出“股災”對投資鏈條整體的嚴重影響。另外,從創投基金投資風格上看,創業和初創類創投基金募集速度放緩較為明顯,而并購和基建類基金募集情況較 2014 年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第五,創投市場的退出競爭日漸激烈。2015 年,創投市場退出項目數和金額分別為 600 項和 694 億元,按照案例數計算的投資退出比例約為16%。這一規模雖然較 2014 年下降了 10%左右,但比 2013 及之前年份高出幾個數量級,整體上仍處高位。從退出方式上看,二級市場是創投項目退出的主要渠道,特別是 M&A 和股權轉讓兩種方式,所以二級市場景氣度與創投市場退出速度息息相關。另一個方面,2015 年創投項目退出盈虧比和平均回報倍數均較 2014 年有所下降,從一個側面說明創投市場的估值和競爭的激烈程度正在日漸上升。
第六,與往年一樣,互聯網仍是主要投資行業。從行業結構上看,信息技術、金融、醫療保健、可選消費行業 2015 年創投案例數均較 2014 年出現 20%以上的增長,工業、材料、公共事業等傳統行業表現低迷,投資案例數甚至較 2014 年有所萎縮。其中,互聯網(主要是生活類互聯網服務)仍是 2015 年創投最為熱衷的領域,互聯網金融和互聯網醫療兩個子領域“從 0 到 1”特征較為明顯,教育、旅游兩個子領域投資景氣度略有下降。(作者/趙揚,光大證券策略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