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民情日記,供大家參考。
民情日 記
【民情日記】
合力同心——“三送” 紀實
2011 年 1 月 2 日 星期日 晴
元月 2 日, 新年第二天。
在這個全國法定節假日, 我們‚ 三送?干部仍然堅守在工作崗位上, 深入基層送政策, 深入農家送溫暖, 深入實際送服務。
今天, 我們工作組和村‚ 兩委?一同, 邀請村里各屋場群眾代表和黨員共計 80 余人, 召開了新年第一次大勝村‚ 三送?工作懇談會, 集思廣益, 共謀對策, 共同謀劃好 2011 年大勝村的發展思路, 使來年工作干的更主動一些。
地點就設在大勝小學。
一到會場, 村民代表鐘士海便首先向我‚ 發難?了:
‚ 謝書記, 你看見了吧, 這就是我們村的小學, 已經破舊成這個樣子了, 你說怎么辦? ?
‚ 今天召集大家來, 目的就是要和大家一道共謀我們大勝村發展的良策, 共商大勝村快發展、 富生活的大計。
?我回答道。
懇談會上, 大家暢所欲言, 各抒己見, 紛紛為本村的發展建言獻策。
讓我切實感受到了村民們思發展、 盼致富、 望和諧的熱情和期望, 也讓我這個黨委書記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擔子很重, 任務很艱巨。
懇談會開了 3 個多小時, 通過工作組與村民代表們的共同商討, 集體表決通過了 2011年為民辦事的八項內容:
一是爭取大勝長征希望小學建設項目, 積極做好前期準備工作;二是發展煙葉規劃種植 1500 畝, 可望落實 360 畝, 確保戶增收 2 萬元, 人均增收 500元; 三是完善黨務村務財務決策執行機制, 修繕好活動場所; 四是完善在原有 8 個飲水工程, 擴容、 新增自來水用戶 300 余戶; 五是新修水利工程 2Km; 六是爭取用地計劃在高塘附近規劃建設一個移民新村; 七是鞏固完善垃圾保潔和隊伍管理制度執行落實正常化; 八是建立正常幫扶, 有效幫帶的扶員結對聯系制度運轉正常。
通過今天懇談會的召開, 我堅信, 有了群眾的積極參與, ‚ 三送?活動一定能搞得更好;有了上下的合力同心, 謝坊的事業一定能夠更上一層樓。
(謝坊鎮駐大勝村‚ 三送?工作組 謝立文)
2
【民情日記】
“關心群眾生活”
——‚ 三送?工作永恒的主題
2011 年元月 17 日 星期二 天氣陰冷
‚ 關心群眾生活?是我們‚ 三送?干部應盡的責任, 更是我們黨員干部不變的宗旨。
今晚 7 時許, 天氣寒冷, 特別是在這個山區村, 更顯得陰冷刺骨許多。
我、 玉峰和塘背村干部劉志華支書、 劉仁清主任四人, 一同來到該村塘背小組歐陽桂秀老人家中探訪, 這已是我們工作組第三次來看望老人。
因為天氣突變, 大家十分擔心老人有沒有吃晚飯, 冷不冷, 紛紛要求過來看下, 最后才決定由我和玉峰過來看看。
見到老人還比較安穩, 已吃過晚飯正準備休息, 大家心里才稍加放心。
歐陽桂秀老人已是 78 歲高齡, 體弱多病, 無勞動能力, 生活十分疾苦。
老人的丈夫早早離開了人世, 且終生未生育, 只有一個嗣子, 嗣子也因發生車禍早亡, 兒媳婦見家庭十分困苦, 也改嫁他人, 剩下一個年幼的孫子與老人相依為命。
靠著老人平時的省吃儉用和政府的低保補助, 才把小孩撫養長大。
孫子因無錢讀書, 沒讀幾年書就輟學外出打工去了 , 現只剩下老人一人獨自生活。
了解到情況后, 我們立即把老人作為工作組的重點幫扶對象。
大家紛紛慷慨解囊, 為老人捐得幾百元錢, 讓老人家添點御寒衣被, 買些生活日用品。
當我們把情況向瑞金市委常委、 政法委高明旭書 3 記匯報后, 高書記對老人很是惦念。
元月 2 日, 放棄休息時間, 親自到老人家中看望老人, 為老人送去了慰問金和慰問品, 讓老人在寒冷的冬天感受到社會的溫暖、 黨和政府的關愛。
老人拉著高書記的手, 熱淚盈眶, 激動地說: ‚ 感謝共產黨, 感謝書記的關心!
?
是啊, 我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 為老百姓盡點綿薄之力, 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職責; ‚ 關心群眾生活?更是我們‚ 三送?工作永恒的主題。
(駐塘背村‚ 三送?工作組 曾照卿)
4
【民情日記】
我和村民有個約定
1 月 12 日 星期三 晴
今天下午, 我和村主任一同來到下周屋小組調查、 了解困難群眾生活、 生產狀況, 為接下來的‚ 三送?走訪慰問活動進行調查摸底。
群眾見了我們都很熱情, 招呼我們去家里座,喝米酒、 吃果子。
平日里村里工作很忙, 這樣靜下心來, 走門串戶和鄉 親們拉家常的機會還是真是不多, 下到小組里來看看, 感覺很好。
走了 幾戶, 看到下周屋村民周冬生正坐在家門口, 臉上帶著一
絲憂愁。
我們一同上前親切地和他拉起了 家常。
對于他家的情況我們還是基本了解的。
周冬生, 男, 40 出頭, 正值壯年時期, 然天有不測, 前幾年查出患有腎病, 基本上喪失了勞動力, 一直臥病在家, 巨額的醫療費用, 使這個本來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家中老母已八十多歲了, 看到我們來很是激動, 眼睛里一直擎著淚水。
走進他家中, 那種寒酸讓我們很是觸動, 真的是家徒四壁, 若大的房子里, 就只有一張簡陋的床, 赫然眼底。
床鋪至今還鋪著冰涼的席子、 連床像樣的墊子都還沒有, 被子也很單薄。
墻角處放著一米缸, 但是米已經見底了。
近些年來, 群眾們利用上面的好政策, 勤奮工作, 努力增收, 很多村民都過上了好日子, 如果不是真的深入到家中很難想象, 會 5 有如此貧困家庭。
周冬生老母已有 83 歲了 , 我們關切的詢問每個月的高齡老人補貼是否有按時到位, 低保資金是否有及時發放,當得知這些資金都能及時拿到手中, 我們很是欣慰。
臨走時我問周冬生最需要什么慰問物品, 他很坦然的告訴我們需要一床被子和一袋米, 我把他的這句話牢牢的記心里了 , 我想這是我和村民的一個約定, 一定要信守承諾。
經過這次走訪, 讓我觸動也很大, 平日工作再忙也一定要多來群眾中走走看看, 做到真正的體民情, 解民需, 做到真正的關心群眾疾苦, 這樣才不負一方百姓。
(象湖鎮‚ 三送?組干部 楊樹慶)
6
【民情日記】
爭當“三送” 排頭兵
1 月 10 日 星期一 晴
今天是周一, 按照長期以來的工作習慣, 我都會下到所駐村居開展工作。
匆匆吃過早餐, 我就騎車來到上坪開展三送活動。
按照上個星期村‚ 三送?工作組的安排, 今天我們將召集村部分黨員一同清理村委會入口處垃圾池及排水溝。
這也是我們前段時間發放征求意見稿, 所梳理出來的問題之一, 群眾普遍反映, 由于部分村民不按規定丟放垃圾, 導致這里成為全村臟亂差之地, 嚴重影響附近村民生活質量, 也影響了 上坪村形象。
老百姓的需要, 就是我們的責任。
一直以來, 上坪村黨支部和廣大黨員干部也始終牢固樹立‚ 民生的事是天大的事、 老百姓的事無小事?的理念, 始終帶著感情帶著責任, 辦好群眾關注的事、 急需的事、 普遍得實惠的事。
廣大黨員紛紛表示要以此次‚ 三送?活動為契機, 為百姓多辦實事, 辦好事。
盡管天氣寒冷, 黨員們還是早早地來到了 村道旁邊, 有的清理兩旁的白色垃圾及雜草,有的疏通排水溝, 黨員們干 7 得熱火朝天, 在勞動過程中不怕臟、 不怕累, 老黨員們爭先恐后, 新黨員們也不甘落后, 部分群眾受影響也自發投入到改善道路環境的活動中來,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緊張勞動, 道路被整理得干干凈凈, 煥然一新, 受到了廣大村民們的一致好評。
此次三送‚ 送服務?活動進行的非常有意義, 圍繞普通群眾最實在、 最普遍的需求, 有的放矢地組織黨員開展辦好事、 辦實事, 為群眾提供熱情、 周到細致的服務, 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 充分展示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形象, 也體現了黨員干部在三送活動中的‚ 排頭兵?作用。
(象湖鎮‚ 三送?組干部 李代柱)
8
【民情日記】
新年第一天
2011 年 1 月 1 日 晴
一元復始, 萬象更新。
今天是 2011 年的第一天, 我們工作組一行邀請市農業局的相關專家到凌田村開展了 農業科技知識下鄉 活動, 并對該村部分臍橙園的土壤進行了 檢測, 吸引了該村 100 多名村民的關注。
工作組一行根據近段時間的走訪情況和該村的實際, 發現該村部分村民的臍橙甜度不高, 水份不足, 直接影響著臍橙的品質和果農的效益。
為提升果品質量, 工作組一行憑借農業和糧食局有一名掛點干部的部門優勢, 邀請了該局農業科技專家對臍橙品質與土壤結構進行檢測分析。
上午九時, 專家來到設臵在村委會的課堂, 詳細講解了有關農業科技知識, 有針對性地對村民現場提出的有關種植、 養殖方面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有問必答。
為確保村民對新學知識的消化, 理解和運用, 專家還深入到田間地頭進行了 實地講解,并贈送村民 200 余套農業科技知識書籍。
下午, 專家在鎮村干部和駐村工作隊員的帶領下, 來到謝水生家的臍橙園進行了現場取土, 將該土壤帶回到市里進行了 科學檢測。
據專家初步測試, 部分臍橙甜度不高, 水份不足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土壤含磷、 含鉀過高所致。
專家表示, 待檢測結果出來后再進行對癥改良。
如能改變該村 100 多畝臍橙土壤結構, 可直接為村民增收 50 余萬元。
(劉春華 市委宣傳部)
9
【民情日記】
河道通了
人心通了
12 月 15 日 小雨 氣溫:
4 至 8 度
今天上午, 天空不停地下著小雨, 寒風一陣陣襲來, 我們‚ 三送活動?工作組再次來到九堡鎮下宋村, 只見河道里停放著一輛挖掘機, 隨后, 挖掘機開始開挖河道, 清理垃圾。
這是我們工作組到這里開始開展‚ 三送活動?以來, 為當地群眾辦的第一件實事。
前些天召開了 全村黨員干部及小組長會議, 工作組干部認真調查了村里有哪些需要解決的困難,有村干部提到河道堵塞及垃圾成堆的問題, 工作組干部到現場察看之后, 當即決定疏通河道和清理垃圾, 以此作為‚ 三送活動?的切入點, 并且得到了鎮村兩級干部的大力支持。
挖掘機把河道里的垃圾清理出來, 橋底下逐漸露出了被垃圾埋住的橋墩。
同時村干部還叫來鏟車把堵塞河道的泥沙鏟起, 原來要繞一大彎的河道逐漸變直了。
雖然斜風細雨, 橋上還是站了 不少群眾, 他們看到多年的老大難問題就要解決了, 都非常高興。
一位叫鐘金
蓮的農戶說, 非常感謝干部能為人民服務。
她家在河道邊, 由于河道堵塞, 河床抬高, 五六年前的一次漲水中, 河里的水往兩邊猛溢, 她家的床板都漂起來了 , 現在河道疏通了,以后下暴雨她就不用擔心, 另外河里以前垃圾成堆, 又臟又臭, 現在看著舒服多了。
隨后, 我們工作組成員又分成幾路, 踩著泥濘, 走訪了 十幾家 10 農民, 無論工作人員走到哪一家, 他們都很歡迎, 端凳倒茶, 有問必答。
他們大都很感謝黨和政府這些年來對農民的關懷, 糧食補貼、 低保、 合作醫療等等, 讓農民得了很多實惠。
肺腑之言, 感恩之心, 讓我們深切感受到:
只要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實事, 辦好事, 群眾就會歡迎你, 感謝你。
雖然我們的頭發衣服淋濕了, 但心里都是暖烘烘的。
(瑞金報社 溫慶本)
11【民情日記】
一床棉被
2010 年 12 月 16 日 星期四 下雪
2010 年的第一場雪, 比以往要來的更早一些。
聽大家說, 這里已經好幾年沒下過雪了 ,上次下雪還是 2003 年的事, 到如今已經有 7 年之久。
而這里的小孩也早已不記得下雪的樣子了 ……
早上起來的時候, 看見窗外的茫茫大雪, 我馬上想到了 ‚ 三送?活動, 想到要去村里走走看看, 給群眾送去溫暖。
于是, 我聯系了澤覃鄉 黨委書記劉劍平, 準備一起去走訪一些困難群眾。
9 點左右, 在瑞金市財政局‚ 三送?活動組干部的引領下, 我們來到五龍村祠堂下小組,走訪了 幾個困難農民。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農戶李韶新家, 當我們走進他家的時候, 他居然睡的還是草席!
看到如此的情景, 我心里是說不出的滋味。
如果不是市委號召我們干部下基層開展‚ 三送?活動, 我們又如何知道, 在改革開放 30 多年的今天, 竟然還有如此困難的群眾在這樣寒冷的冬天, 居然還睡著冰冷的草席!
作為一個為人民服務的黨員干部看到此情此景, 心想市里要求開展‚ 三送?活動對于我們農村老百姓來說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情啊!
下午, 我和我們小組的劉志勇、 劉南生又走訪了希平村的兩家困難戶。
鄧其華的家境十分困難, 他孫子鄧梓江剛出生就患上了一種的怪病——‚ 玻璃人?, 即成骨不全, 臨床特征為骨質疏松脆 12 弱, 易發生骨折。
幾年治療下來, 花費了十多萬元錢, 使得原本就不太寬裕的經濟變得更加困難, 是個典型的‚ 因病返貧?家庭。
我們走到他家的時候, 他患病的孫子坐在床上, 蓋著一塊又破又薄的被子, 單薄的被子和屋外厚厚的積雪形成鮮明的對比, 我立即驅車到市區買了 塊新棉被送到他家給小孩蓋上。
臨走時, 鄧其華一直把我們送到路口, 眼含淚水地講:
‚ 真的十分感謝你們, 感謝黨和政府對我們老百姓的關懷!
?我想到單位聯系電視臺《民生一線》 的欄目負責人, 借助媒體的力量來援助鄧梓江, 讓他也能夠和其他正常孩子一樣, 快樂地上學, 快樂地生活!
(贛州市文廣局‚ 三送?干部劉小葫)
13
【民情日記】
一聲問候 一份暖意; 一聲感謝 一份感動
2011 年 1 月 2 日 星期天 天氣陰雨
今天是新年的第二天, 昨天在單位值班, 看到天氣預報說這幾天天氣進一步轉冷, 總放心不下遭受火災的鐘鳳嬌老人。
一早, 我便和鄉 組織委員黃燕來到鄉 敬老院, 看看老人蓋的被子厚不厚? 聽敬老院負責人說老人在這還安心, 吃穿用都不愁時, 我才放下心來。
鐘鳳嬌老人看到我們來很高興, 不停地訴說著受災后大家對她的關心和幫助。
特別是信通公司的黃經理過來看她, 那么遠, 她很感動。
隨后, 又和黃燕一起走訪了其他 12 戶村民, 祝他們新年萬事如意!
并了解他們還有什么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