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筆墨紙硯處,萬里河山起

時間:2022-10-20 11:30:02 來源:網(wǎng)友投稿

筆墨紙硯是中國獨有的文書工具,即文房四寶。

筆、墨、紙、硯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時期。每個朝代對于它們的稱呼都不同,比如南唐以來的宣筆、徽墨、宣紙、歙硯,而元代以后湖筆漸興,宣筆漸衰,改革開放后,宣筆漸漸又恢復了生機。

江南無所有,文房是一家。

毛筆的歷史更為悠久,秦朝之前各地對毛筆的叫法不一,楚國稱毛筆謂“聿”(吁),燕國稱筆謂“弗”,秦朝統(tǒng)一中國后實行“書同文”,毛筆才有了統(tǒng)一的名稱。宣筆可以說是毛筆的起源,因為很久以前宣城就有“毛穎之技先天下”之說。

古代毛筆與現(xiàn)代毛筆還有一個區(qū)別,就是古代毛筆為了便于人們別在頭發(fā)或冠巾上隨身攜帶而將筆尾部削尖,因此古人有“簪筆”之說。

自秦到宋制筆主要集中在宣城,并與宣紙一起長期被列為“貢品”。宣筆的制作一向以選料嚴格,精工細作著稱。據(jù)考證,制作上乘的宣筆所用之兔毛應為秋天所捕獲的長年在山澗野外專吃野竹之葉,專飲山泉之水的成年雄性毛兔之毛,而且只能選其脊背上一小撮黑色彈性的雙箭毛。可以說是少之又少,取之不易。只有這樣的兔毛所制成的毛筆才能達到尖、齊、圓、銳的要求,也才能被書畫大家視之為“掌上明珠”,稱之為“珍寶”。

所謂尖、齊、圓、鍵是這樣的含義:

尖:筆鋒要尖如錐狀,功用為利于書寫鉤、捺等筆畫;

齊:筆毛鋪開后,鋒毛平齊,功用為利于吐墨均勻;

圓:筆根為圓柱體,圓潤飽滿,覆蓋之毛均勻,功用為書寫時流利而不開叉。

鍵:筆鋒在書寫繪畫時有彈性,能顯現(xiàn)筆力。

墨,是書寫、繪畫的色料。

在人工制墨發(fā)明之前,一般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來作為書寫材料。史前的彩陶紋飾、商周的甲骨文、竹木簡牘、縑帛書畫等到處留下了原始用墨的遺痕。

至漢代,終于開始出現(xiàn)了人工墨品。這種墨原料取自松煙,最初是用手捏合而成,后來用模制,墨質堅實。從制成煙料到最后完成出品,其中還要經(jīng)過入膠、和劑、蒸杵等多道工序,并有一個模壓成形的過程。墨模的雕刻就是一項重要的工序,也是一個藝術性的創(chuàng)造過程。

墨之造型大致有方、長方、圓、橢圓、不規(guī)則形狀等。墨模一般是由正、背、上、下、左、右六塊組成,圓形或偶像形墨模則只需四板或二板合成。

宣紙因產(chǎn)于古宣州而得名,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宣紙生產(chǎn)主要集中在涇縣。宣紙因質地細薄、棉韌、潔白、緊密而著稱于世。 以耐老化、拉力強及不變色為最大特色,有“千年壽紙”之稱。紅星牌宣紙獲全國著名品牌。

史籍對宣紙的記載,最早見于唐。唐乾符年間,書畫評論家張彥遠著《歷代名畫淚》中云:“好事家宜置宣紙百幅;用法臘之,以備摹寫。”這說明唐代造紙術已頗發(fā)達,并開始把宣紙用于書畫了,但制作水平尚不高,仍需“用法臘之”,方可“摹寫”。

另據(jù)《舊唐書》記載,唐天寶二年(公元七四三年),江西、四川、皖南、浙東都產(chǎn)紙進貢,宣城郡一地獻紙尤為精美。到南唐時,后主李煜監(jiān)制的澄心堂紙“膚如卵膜;堅潔如玉,細落光潤,冠于一時”,可謂是宣紙中之精品。宋代大畫家李伯時,曾用澄心堂紙畫了一幅《五馬圖》,流芳百世。

硯,俗稱硯臺,是中國書寫、繪畫研磨色料的工具。漢代時硯已流行,宋代則已普遍使用,明、清兩代品種繁多。

它被古人譽為“文房四寶之首”,因為墨須加水發(fā)磨始能調(diào)用,而發(fā)墨之石則是硯。其中有陶、泥、磚瓦、金屬、漆、瓷、石等,最常見的還是石硯。

而歙硯始于唐開元年間。據(jù)五代陶谷《情異錄》記載,唐開元二年,玄宗賜給宰相張文蔚、楊沙等人的“龍鱗月硯”,就是歙州產(chǎn)的一種較為名貴的金星硯。可見,歙硯的傳世至少有一千二百余年了。

江南無所有,文房是一家。如果沒有宣紙,歙硯就是一座孤山,徽墨和宣筆只如掛在墻上的寶劍。青檀,江南特有的雜樹,不起眼,不生花,卻在時光的浸染下繞指而柔,歷經(jīng)精良的工藝,就成了潔白溫潤的宣紙。宣紙是文人的戰(zhàn)場,宣紙鋪開,文人的心胸也鋪開,唰的一聲,江南草長鶯飛。

推薦訪問:筆墨紙硯 河山 萬里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