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闡述了糧花2號的選種過程、產量表現(xiàn)、示范產量、特征特性、適宜地區(qū)等,提出了高產栽培技術,以促進該品種的推廣應用。
關鍵詞 花生;糧花2號;選育;高產;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65.203.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1-0060-02
花生是我國以及河南省主要的經濟作物和油料作物,對農村經濟的發(fā)展以及農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國花生出口已占國際市場的45%以上的份額。因此,培育高產優(yōu)質花生新品種是育種工作的首要任務。結合我國及河南省花生生產實際筆者選育出了高產穩(wěn)產大花生新品種糧花2號。糧花2號花生新品種由河南省糧源農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2003年用漯花6號為母本,濰花7號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2011年參加全國北方區(qū)區(qū)域試驗,其莢果和籽仁平均產量均居參試品種第1位,分別比對照種花育19號增產16.0%和16.5%。2013年參加國家生產試驗,其莢果和籽仁平均產量均居參試品種第1位,分別比對照種花育19號增產10.9%和16.8%。2014年通過國家鑒定(國品鑒花生2014011)。
1 選育過程
2003年河南省糧源農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以漯花6號為母本,濰花7號為父本雜交,2004年種植F1并南繁加代,然后用一粒傳法本地和南繁種植,2006年F5進行單株選擇,系譜號06-34-01。在2007年種植株行,2008年進行品系鑒定,2009年度品系比較試驗中平均產量4 615.5 kg/hm2,比對照魯花11號增產20.45%,2010年品系比較試驗中,產量4 554.75 kg/hm2,比對照魯花11號增產14.33%。2011—2012年推薦參加全國北方花生區(qū)域試驗,2013年參加國家生產試驗,2014年通過國家鑒定。
2 產量表現(xiàn)
2.1 試驗產量
2011年全國北方區(qū)區(qū)域試驗,糧花2號在16個試點參加大粒二組區(qū)域試驗的14個品種中,其莢果平均產量4 678.5 kg/hm2,籽仁平均產量3 302.55 kg/hm2,均居參試品種第1位,分別比對照種花育19號增產16.0%和16.5%。
2012年全國北方區(qū)區(qū)域試驗,糧花2號為續(xù)試品種。在2012年試驗中,該品種在16個試點參加大粒一組區(qū)域試驗的16個品種中,其莢果平均產量5 569.95 kg/hm2,籽仁平均產量4 063.80 kg/hm2,分別居參試品種第4和第3位,分別比對照種花育19號增產11.1%和11.1%。
2011—2012年2年平均產莢果5 124.3 kg/hm2,籽仁3 683.25 kg/hm2,分別比對照種花育19號增產13.55%和13.8%。
2013年參加國家生產試驗,參加生產試驗的8個品種中,糧花2號在17個試點莢果平均產量4 615.35 kg/hm2,籽仁平均產量3 315.3 kg/hm2,均居參試品種第1位,分別比對照種花育19號增產10.9%和16.8%,增產點率88.2%。
2.2 示范產量
2.2.1 高產示范。2013年在臨潁縣建立了3個糧花2號百畝連片高產示范田,共計面積28.67 hm2,分別設在潁河故道的杜曲鎮(zhèn)龍?zhí)么濉⑴_陳鎮(zhèn)席賈村和本公司的科技示范園,播種密度16.5萬穴/hm2,8月30日組織有關專家對高產示范田進行測產驗收。平均莢果產量6 549 kg/hm2,比對照豫花15平均增產11%。驗收專家一致認為:糧花2號品種具有高產增產潛力大、綜合抗逆性好、豐產穩(wěn)產性好,較好地解決了花生高產與抗病早熟、高產與穩(wěn)產呈負相關的矛盾。解決糧油爭地矛盾,適應于麥壟套種的理想品種。
2.2.2 高產攻關。通過對糧花2號的高產攻關,可以充分挖掘其高產潛力及高產配套技術進行熟化集成,通過高產攻關,一點帶面,輻射帶動花生產業(yè)發(fā)展。2013年8月30日公司組織有關專家對5個高產攻關田進行了測產驗收,平均莢果產量7 693.5 kg/hm2,創(chuàng)造了漯河市花生高產記錄。
3 特征特性
糧花2號為普通型直立大花生,連續(xù)開花。全生育期128 d。株高41.3 cm,第1對側枝長43.9 cm,總分枝數(shù)7條,結果枝數(shù)6.1條。葉片長橢圓形,葉色深綠。連續(xù)開花,花色深黃。莢果普通型形,網紋深,種仁橢圓形,種皮深紅色,無油斑,無裂紋,1 kg果數(shù)525個,1 kg仁數(shù)1 089個,百果重248.3 g,百仁重103.1 g,出米率71.8%。粗脂肪含量54.43%,粗蛋白含量23.23%,油酸含量42.95%,亞油酸含量35.8%,油亞比1.26。種子休眠性強,抗旱性中等,耐澇性強。
4 品質及抗病性鑒定
經農業(yè)部油料及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檢測,平均粗脂肪含量56.36%,粗蛋白22.73%,油酸43.3%,亞油酸35.5%,油亞比1.22。高感黑斑病,易感網斑病。
5 適宜地區(qū)
該品種于2011—2012年通過全國花生品種區(qū)域試驗,2013年通過全國花生品種生產試驗。2014年8月經全國花生品種鑒定委員會鑒定通過,建議在山東、山西、江蘇、安徽、河南、北京、河北、遼寧大花生適宜地區(qū)種植。
6 栽培技術
6.1 適期播種
地膜覆蓋栽培以4月5—10日為宜,麥壟套種以5月15—20日為宜,春播露地栽培以5月1日左右為宜,夏直播應在6月10日前播種[1]。地膜覆蓋、春播密度為13.5萬穴/hm2,麥套15.0萬穴/hm2,夏直播16.5萬穴/hm2,每穴播2粒。
6.2 田間管理
以促為主,后期宜保。重施磷鉀肥,適施氮肥。麥套花生麥收后,應及時中耕滅茬,早施追苗肥,促苗早生快發(fā)。堅持施足底肥,配方施肥,缺鈣土壤要補施鈣肥(用石膏粉拌種,酸性土壤撒生石灰調節(jié)酸堿度),在花生生長后期噴施葉面肥,通過養(yǎng)根保葉,提高花生結實率和莢果飽滿程度,糧花2號是一個高產型品種,增產潛力大。隨著產量水平的提高,后期的養(yǎng)分供應是獲得優(yōu)質高產的重要措施,磷酸二氫鉀是高效磷鉀復合肥,在花生結莢期噴灑,經過花生葉面吸收后,能夠保障花生后期干物質合成、積累,可滿足果針生長發(fā)育的需要,增加飽果數(shù),提高粒重和出油率。對提高葉片光合能力、促進莢果飽滿、防止花生后期早衰,具有明顯的增產效果。高產地塊,7月下旬若株高超過40 cm,應及時控旺防倒。后期注意養(yǎng)根護葉,及時收獲[2-3]。
6.3 病蟲害防治
防治花生葉斑病,可用75%百菌清2.25 kg/hm2噴霧防治,同時,兼治花生銹病,也可用井岡霉素1.5 kg/hm2或者硫磺膠懸劑225~300 kg/hm2,葉面噴灑[4-5]。防治以蠐螬為主的地下害蟲,用48%樂斯本乳油3 L/hm2加適量水稀釋后與15 kg/hm2細沙拌勻,或用5%辛硫磷顆粒劑45 kg/hm2對細干土22.5~37.5 kg/hm2混勻后,結合培土迎針掩埋于花生附近。防治棉鈴蟲、造橋蟲、斜紋夜蛾等害蟲,當百墩幼蟲(卵)30頭以上,且30%為米黃色個別已孵化,應在幼蟲3齡前,用蘇云金桿菌噴灑葉面,或者用高滲阿維菌素48~60 g/hm2對水900~1 125 kg/hm2噴施,或用菊酯類殺蟲劑低劑量噴霧防治。
7 參考文獻
[1] 葛秀榮.早熟花生新品種豫花6號及其選育[J].河南農業(yè)科學,1994(6):7-9.
[2] 任麗,王建設.花生產量性狀相關分析與簡化考種[J].花生科技,1999(2):32-33.
[3] 徐宜,甘新民.花生主要農藝性狀和產量的相關與通徑分析[J].花生科技,1992(2):24-28.
[4] 張保亮,何延成,李偉鋒,等.河南花生主要構成因素及高產育種分析[J].花生學報,2003,32(增刊):2.
[5] 譚忠,王棣華.花生主要經濟性狀遺傳參數(shù)對單株產量的選擇效果[J].中國油料,1991(1):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