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江西獼猴桃主產區果園的病害情況調查,綜述了江西獼猴桃主要病害:褐斑病、黃化病、根腐病、黑霉病、膏藥病、花腐病和炭疽病等的發生情況及防治方法。
關鍵詞:獼猴桃;病害;發生規律;防治
獼猴桃是原產我國的藤本果樹,因其營養豐富,富含人體必須的17種氨基酸,被譽為“水果之王”。獼猴桃也是江西地方特色漿果,目前江西獼猴桃人工栽培面積約5667hm2,總產量達7.65萬t,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獼猴桃的市場需求不斷增大,以及贛南地區柑桔黃龍病的影響,江西獼猴桃的栽培面積呈現不斷擴增的趨勢。然而,隨著獼猴桃產業規模的增大,獼猴桃病蟲害發生危害也日趨嚴重。因此,我們對江西獼猴桃主產區的病害發生情況和防治方法進行了調查,并作一綜述。
1獼猴桃園主要病害種類
2015年,通過在江西南昌、奉新、宜豐、武寧、瑞昌、玉山等6個縣市設定觀測果園。在當地農技人員的配合下,對選定的果園及其周邊果園的病害發生情況進行了調查,并對獼猴桃園病害種類、為害癥狀、為害程度等方面進行了數據收集和記錄。調查結果表明,江西獼猴桃主產區的主要病害為褐斑病、黃化病、根腐病、黑霉病、膏藥病、花腐病和炭疽病等。
2獼猴桃園主要病害發生規律及防治方法
2.1褐斑病
此病在江西為害較輕,初發期在5、6月,高溫高濕可誘發此病。病原菌從葉背入侵,初期發病部位一般在葉緣,初始時為水漬狀小斑點,隨著病情發展,受葉脈影響形成不規則的褐色病斑。7、8、9月,由于天氣高溫多濕,病斑開始變黑霉爛,若遇干旱天氣,病葉干枯卷曲,病斑易開裂,后期葉片干枯脫落。在葉片中部的病斑,一般較小,可以透過葉背,呈棕黃褐色,病原菌在干枯病葉上越冬。防治方法:冬季清園時,結合修剪清除病葉病枝,并集中清出園外;科學進行肥水管理,增強樹勢;在萌芽初期,噴灑3~5°Be的石硫合劑,發病時可用多菌靈、甲基托布津等進行防治。
2.2黃化病
此病為綜合性病害,因水分蒸發較大導致的土壤鹽分的積累,土壤pH值過高,偏施氮肥、受根結線蟲侵害以及植株結果量過多等因素導致根系對鐵元素等礦質元素的吸收不夠,出現缺鐵性黃化。此病在植株的整個生長期都可發生,發病時,除葉脈為淡綠色外,葉片整體發黃失綠,嚴重時發白,葉片小,外緣枯焦卷縮,有的還可導致果實發白,最后致使整棵植株死亡。防治方法:合理建園,選擇土壤透氣性好、易于排水的地方,保持土壤的pH值在5.5~7.0之間;合理追肥,及時補充礦質元素,適量葉面噴施0.5%硫酸亞鐵,對于病害引起的黃化要及時治療。
2.3根腐病
根腐病一般始發于4~5月份,7~9月為此病高發期。該病可由多種真菌引起,普遍癥狀是初期在根頸部或嫁接口的皮層出現水漬狀病斑,病斑逐漸擴大后,壞死腐爛,導致韌皮部營養輸送受阻,地上部位生長不良,新梢細弱,葉片小,葉色淡而黃。嚴重時整個根系變黑腐爛,地上部分迅速變黃,最后整株樹體萎蔫死亡。防治方法:高壟栽植,合理排灌,保證果園無積水;多施腐熟的有機肥,提高土壤腐殖質含量,增強樹勢。對已感染根腐病的成齡果園,清除獼猴桃樹上所有的果實,降低營養消耗,對枯枝進行修剪,恢復樹勢生長;受害嚴重的植株,整株挖除、銷毀,并進行土壤消毒。發病輕的植株,剪除病枯枝,刮除老蔓上的病斑。用5%菌毒清30倍液或10°Be石硫合劑涂抹病斑和剪口處,7~10天涂1次,連涂3次。萌芽期噴1次3~5°Be的石硫合劑與200倍五氯酚鈉混合溶液。對已感染根腐病的成齡果園,0.8%的菌立滅300倍液或40%多菌靈400倍液灌根,每樹可灌2~3kg藥液,每隔15天灌1次,連灌2~3次。或用70%敵克松粉劑50~100g兌水10kg,加少量赤霉素等植物生長調節劑灌根。
2.4黑霉病
該病一般發生于5~8月,高溫高濕天氣可大量發生,主要為害植株葉片,初感病時,在葉正背面出現退綠黃色小斑點,隨著病情發展,逐漸擴大成黃褐色圓形或不規則病斑,病斑上形成黑色絨球狀霉叢。后期嚴重時,葉背面產生濃密的墨綠色霉層布滿葉面,使葉片枯死,造成落葉。防治方法:合理施肥增強樹勢,發病時可用80%代森錳鋅800~1000倍液或50%多菌靈1000倍液噴霧。
3結語
目前獼猴桃園的病害主要以真菌性病害為主,高溫、高濕、園區郁閉、通風透光性不良等因素是誘發病害的主要原因。在獼猴桃園的病害防治時,應該結合果園建設,栽培管理,肥水管理,并定期修剪和疏枝,同時,根據各種病害的發生規律,提前做好藥劑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