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羊泰勒蟲病是由于血細胞內寄生有泰勒科、泰勒屬的梨形蟲而發生的一種血液寄生蟲病,在養殖過程中非常容易出現暴發,通常是羔羊、幼齡羊、體弱羊、老齡羊易發生。該病的發生季節較長,從春季至秋季隨時都可發生。只要羊群中有羊感染發病,就會快速擴散至全群,導致病羊生長發育緩慢,產肉量、產毛量都明顯降低,甚至造成羔羊大批量死亡,嚴重損害養羊業的經濟效益。現概述該病的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實驗室檢查以及防治措施。
關鍵詞:羊;泰勒蟲病;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實驗室檢查;治療;飼養管理
中圖分類號:S858.26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2095-9737(2019)09-0102-02
1 流行病學
1.1 病原
泰勒蟲是一種常見的梨形蟲,當前臨床上主要有羊泰勒蟲、環形泰勒蟲以及瑟氏泰勒蟲,其中第一種主要在羊體內寄生,后兩種主要在牛體內寄生。取病牛的血液進行涂片、鏡檢,發現蟲體大小為0.5~1.7 μm,并呈多種形態,如橢圓狀、逗號狀、短桿狀或者環狀等。一般來說,一個血細胞中只有1個蟲體寄生,有時會寄生超過2個。動物發病程度以及發病階段不同具有不同的感染率,低時在1%以下,高時可超過90%。羊感染后會發生蟲血癥,蟲體迅速形成裂殖體,且往往可在淋巴組織以及肝臟、脾臟組織的涂片中發現裂殖體。
1.2 致病機理
蜱蟲在病羊體表吸食血液時,泰勒蟲的幼蟲就會通過口腔侵入蜱蟲體內,當其在其他羊體表吸食血液時就會被感染。蟲體侵入血細胞中后,先進行裂體生殖,此時會分泌大量毒素對機體具有毒害作用,導致下丘腦體溫調定點變高,造成機體體溫升高;還會導致消化酶活性降低,影響酯類、多肽和蛋白物質的分解,造成食欲不振,胃內飼料滯留,不易消化,反芻能力降低。另外,蟲體可通過淋巴循環侵入淋巴結,導致淋巴結發生腫大,影響免疫細胞的分化和成熟,容易引起繼發感染。
1.3 發病特點
該病的高發期是蜱蟲盛行的季節,即每年的4~8月。另外,當羊群飼養環境衛生條件差且沒有重視驅蟲管理時,會導致發病情況更加嚴重。此外,羔羊由于沒有建立完善的免疫系統,感染后容易出現發病,且病死率很高,而成年羊具有一定抵抗力,感染后發病率相對較低。該病通常呈地方性流行,我國各地都可發生,其中西部地區的發病率相比于其他地區要高。
2 臨床癥狀
病羊表現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廢絕,反芻減少或者徹底停止,體溫明顯升高,往往可達到41~42.5℃,瘤胃蠕動緩慢,腸蠕動弛緩或者亢進,并交替發生腹瀉和便秘,排出混雜黏液或者血絲以及脫落腸黏膜的糞便。機體日漸消瘦,可視黏膜發生黃染或者變得蒼白,流涎,磨牙,心跳加快,增加至100~120次/min,部分會形成血紅蛋白尿。
另外,可見病羊少毛處(如耳朵、頭部、股內側以及蹄等)皮膚表面寄生有大量蜱,并在表皮存在突出的紫色斑塊。
隨病程的進展,病羊非常衰弱,體溫降低,頸部呈S狀扭曲,四肢僵硬,走動困難,嚴重時全身明顯疼痛,并持續發出痛苦的嘶鳴聲,部分會表現出明顯的神經癥狀,部分甚至呈癡呆狀。當病羊的體溫降低至36℃時,就會發生死亡。
3 實驗室檢查
3.1 血液涂片鏡檢
采取新鮮病羊血液制成涂片,使用甲醇固定后進行姬姆薩氏染色,之后放于油鏡顯微鏡下觀察,根據蟲體形狀做出診斷。需要注意的是,血液中的泰勒蟲并非均勻分布,因此制作血液涂片時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制作薄血片還是厚血片。
3.2 淋巴結涂片鏡檢
取發病早期病羊淋巴結制成涂片,放在顯微鏡下觀察,根據涂片內是否存在裂殖體(即柯赫氏藍體)做出診斷,通常結合血液涂片進行診斷。
4 防治措施
4.1 西藥治療
三氮脒,按病羊體重稱取7 mg/kg,添加適量蒸餾水配制成7%溶液,用于肌肉注射,可選擇在體表不同位置用藥,但要注意的是,每天只可用藥1次,1個療程連續使用3天。
阿卡普林,按病羊體重稱取0.6~1 mg/kg,添加適量蒸餾水配制成5%溶液,采取皮下注射或者肌肉注射,但要注意的是,用藥1次后經過48 h才可再次用藥,連續使用3次即可。
磷酸伯氨喹琳,按病羊體重稱取0.75 mg/kg,直接給病羊灌服,每天1次,連續使用3天。
銨黃素和鹽酸吖啶黃(黃色素),按病羊體重稱取3~4 mg/kg,添加適量蒸餾水配制成0.5%~1.0%溶液,采取靜脈注射,需要注意的是,注射時避免將藥物注射至血管外,且用藥后避免照射強光,防止出現灼傷。病羊用藥1次后要間隔24~48 h才可再次用藥,連續使用3次即可。
咪唑苯脲,按病羊體重稱取1.5~2 mg/kg,添加適量蒸餾水配制成5%~10%溶液,采取皮下注射或者肌肉注射,每天1次,連續使用3天。
病羊癥狀嚴重時,在使用以上藥物治療的同時,可分別靜脈注射500 mL 25%葡萄糖溶液、100 mL 5%碳酸氫鈉、250 mL復方生理鹽水、500 mL羥乙基淀粉代血漿、10 mL10%樟腦磺酸鈉、40 mL 10%維生素C,每天2次,連續使用3天。
4.2 中藥治療
取30 g當歸、30 g黨參、30 g白芍、40 g白術、30 g炙首烏、30 g熟地、30 g黃芪、30 g制附子、30 g仙鶴草、20 g酸棗仁、20 g丹參、20 g紅棗、30 g枸杞子、60 g煅牡蠣、25 g五味子、30 g炙甘草,全部研成細末,添加適量開水沖調,待溫度適宜后給病羊灌服,每天1劑,連續使用3天。以上藥量適量3只成年羊使用或者5只羔羊使用。
當病羊癥狀明顯緩解后,可取40 g白術、30 g黨參、30 g白芍、62 g山藥、25 g砂仁、24 g檳榔、30 g紅棗、25 g陳皮、60 g麥芽粉、30 g甘草,全部研成細末,與250 mL口服補液鹽混合均勻后灌服,每天1劑,連續使用3天。以上藥量適量3只成年羊使用或者5只羔羊使用。
4.3 加強飼養管理
羊舍最好每天安排專人清掃,尤其是休息區和活動區的死角處,必須仔細清理。清出的的垃圾可采取現場焚燒,已將其中可能存在的成蟲蟲卵或者成蟲完全殺滅。另外,定期進行消毒,每周適宜進行1~2次。
羊群加強日常管理,獸醫人員要定期檢查其體表是否寄生有蜱蟲,尤其是皮松毛多的部位,如脖子、耳根、下腹部等。如果發現蜱蟲,不僅要及時使用藥物驅除,還要配合使用藥物預防感染泰勒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