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照組,每組43例,觀察組給予綜合管理,對照組給予常規管理,觀察管理后兩組患者的肺功能及生活質量。結果 干預后,觀察組患者各項肺功能指標、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管理社區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時,綜合管理方法的實施可提升管理效果,改善患者肺部功能,提高其生活質量。
[關鍵詞] 社區;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綜合管理
[中圖分類號] R5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7)04(a)-0186-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method and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community-base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emphysema. Methods 8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emphysema admitted in the health community service center from July 2015 to July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43 cases in each,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he routine management, and the lung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management were observed.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 various lung function indexes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method in managing the patients with community-base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emphysema can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ect, improve the lung function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Community;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emphysema;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屬于臨床常見病,特征為不完全可逆氣流受限,病程較長,且病情易出現反復,對患者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均產生嚴重影響。由于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為慢性疾病,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重要的治療、管理患者的機構之一,實施管理時,常規管理方法的效果并不理想。研究顯示,綜合管理社區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后,可提升管理效果,增強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識及能力,提高其生活質量。該研究中,探討了綜合管理社區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的效果,旨在為全面健康管理患者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15年7月—2016年7月接收的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86例,男51例,女35例;年齡51~76歲,平均(61.4±3.2)歲;病程1~27年,平均(11.4±2.9)年;引發原因:慢性支氣管炎63例,哮喘33例;癥狀體征:咳嗽、咳痰82例,氣促23例,干濕羅音33例,下肢浮腫1例;文化水平:本科及以上12例,大專15例,高中及中專26例,初中19例,小學及以下14例。納入及排除標準[1]:(1)符合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診斷標準(2)無意識障礙,與他人交流可正常進行;(3)對本研究知情,自愿參與;(4)排除心、腎等重要臟器功能嚴重不全、需行機械通氣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3例,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管理方式,包含藥物治療、健康指導等。在此基礎上,觀察組患者采取綜合管理方式,方法如下:
1.2.1建立健康檔案 調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覆蓋范圍內的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數量,統計其年齡、性別、病程、病情等相關信息,建立完善的、精確的健康檔案,以便于檢測、隨訪工作的實施。
1.2.2健康教育 將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發病原因、發病機制、危險因素、治療方法等相關的知識詳細地、通俗地講解給患者及家屬,增加患者對疾病、治療及預防方法的了解,促使患者以正確的心態面對疾病,并配合醫護人員改正自身存在的不良健康行為習慣[2]。告知患者吸煙對疾病恢復及身體健康的影響,促使患者主動戒煙,必要時,可采取強制戒煙。
1.2.3營養指導 定期測量、計算患者的體重指數,如患者體重指數在24.0以上,而且非水腫時,應監督患者開展減重,直至處于21.0~23.9之間。了解患者的飲食習慣及日常膳食情況,指出并糾正其中存在的不良習慣,根據患者的具體狀況,為患者制定科學的蛋白質、脂肪等能量的攝入量,以保證患者營養充足。
1.2.4促進排痰 鼓勵患者多飲水,并引導患者了解水份充足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提升患者飲水的主動性,每天,患者的飲水量應約為2 000 mL,以能有效修復黏膜病變,并使呼吸粘膜充分濕潤,促進痰液的順利排出[3]。示范有效咳嗽方法,并給予患者指導,以便患者能夠將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及時、有效清理。還應指導患者以正確的體位休息,并向患者家屬演示肺部叩打的方法。
1.2.5康復訓練 指導患者開展康復訓練,訓練內容包含放松訓練、呼吸操訓練、上肢肌力訓練等,訓練過程中,最佳的狀態為患者既無呼吸困難感覺,同時還可稍稍感覺到疲累,康復訓練還需具備個體化特征,循序漸進,逐漸達到康復訓練的目的。
1.2.6藥物指導 抗生素為治療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的主要藥物,選擇具體藥物時,應以患者病原菌類型、藥物敏感情況為依據,多采用支氣管擴張劑。藥物治療過程中,應將正確的霧化吸入方法教給患者,包含吸入時間、吸入劑量等,以便于患者在家中開展治療。
1.3 觀察指標
管理6個月后,檢測兩組患者的肺部功能,指標包含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氣量(FEV1)、最大呼氣中段平均流速(MMEF)、呼氣峰值流速(PEF);評價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應用圣喬治呼吸問卷(SGRQ)進行,評價項目包含癥狀、活動及影響三個部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分析,平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利用t檢驗,P<0.05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管理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管理后,觀察組患者FVC、FEV1、MMEF、PEF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管理后生活質量比較
管理后,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嚴格意義上講,肺氣腫并非為獨立疾病類型,而是屬于解剖/結構術語,慢性肺部疾病進展后,肺部組織終末支氣管遠端部分、肺泡充氣過度,降低肺組織彈力,增大容積,造成肺氣腫[4]。在我國,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發生率約為0.6%~4.3%,發生率比較高,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現階段,尚未完全明確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發病機制,普遍認為與吸煙、粉塵、有害氣體、過敏等因素相關[5]。由于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病程較長,多數患者選擇在家治療及休養,并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復查或診治,這就需要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做好患者的管理工作,以減少危險因素,改善患者預后,降低死亡率[6]。綜合管理為近年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管理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的主要方法,其措施包含健康教育、藥物指導、心理支持、康復訓練等多個方面,全面增加了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增強患者的自我護理意識及能力,減少危險因素的影響。同時,通過綜合干預,糾正患者日常生活、飲食等各個方面存在的不良習慣,提高患者自身的機體免疫力及抵抗力,防止疾病進展,并促進疾病的恢復,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升其生存質量[7]。在該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給予綜合管理,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管理,經6個月的管理后,觀察組患者的肺部功能、生活質量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管理效果較好。
綜上所述,社區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管理中,實施綜合管理后,可增加患者對疾病的了解,提升患者自我保健的能力,促使患者逐漸的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降低危險因素的影響,同時,能夠增強患者的依從性,提升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梁曉萍,陳惠嬌,王小仁.綜合護理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17(33):5106-5108.
[2] 王嵐,王湘寧,彭小蘭.社區健康管理模式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綜合控制的效果分析[J].哈爾濱醫藥,2016,23(4):441-442.
[3] 羅艷華,康建會,岑慧紅,等.社區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廣東醫學,2015,11(8):1252-1256.
[4] 王彩霞,金先橋,程克文,等.社區“三認”教育管理對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響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5,18(22):2718-2722.
[5] 徐迅,李凡,朱云霞,等.社區規范化管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質量調整生命年的影響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9):798-801.
[6] 童菁華,葉向陽,虞百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緩解期患者的社區綜合護理[J].健康研究,2013,21(4):295-298.
[7] 祝鴻程,王旗,周玉皆,等.健康管理與康復醫學理念融通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社區綜合治療[J].現代預防醫學,2013,15(20):3778-3780.
(收稿日期:2017-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