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就是要突破單一封閉的教學模式。教師僅靠理論知識的傳授是不夠的也不可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可以預見未來是個信息化社會,信息化工作的時代,如果人們沒有閱讀和溝通能力,沒有團隊合作的能力,就沒有通往工作的渠道,也沒有通往文化的渠道。這就啟發我們閱讀教學也必須把教育對象引入到廣闊的社會生活中去,接觸社會,認識社會,使學生得到更多的信息;還有在教學方法上我們要從傳統走向現代。傳統閱讀教學方法是單純偏重理論灌輸的一種形式,這一種單一的、封閉的教學形式,使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受到限制?,F代素質教育強調的是信息雙向交流,是師生合作,教師的職責是激勵學生自主閱讀,積極質疑,大膽創新。 結合本人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對開放性閱讀教學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認識:
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要想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必須要形成發展學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為創造性活動從本質上講就是與眾不同的,有創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須有“自由感”和“安全感”,自由能使人的潛能得到最大的發揮。所以在閱讀教學中師生應當建立一種民主、平等、、親切、和諧的關系,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開放閱讀空間,學生自由地學、思、疑、問,在開放性的課堂上敢說敢想,潛能得到最大發揮,這樣和諧、活潑氣氛有助于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發展。不僅體會作者的真情實感,而且掌握文中表達的情感方法,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樣,把教師主導作用充分體現在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上,使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愉快,學的自在。 “需求是行為的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閱讀有興趣,就為學生持續閱讀和提高閱讀能力提供了內因條件,形成強烈的學習動機,因而教師需要根據課文的特點,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讓現代的教學媒體進入學生的閱讀課堂,開放學生閱讀學習的興趣。
“思維和質疑”是學生在對教材深層次理解和探究基礎上的一種求真、求異的思維過程,它蘊含著學生可貴的創新意識,也是學生自主學習精神的提升和表露,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學會思維、開放學習思維的質疑點。獲取信息能力主要指學生在學習課內外知識技能的過程中獨立獲取知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它包括閱讀能力、搜集、積累和使用資料的能力。
從閱讀中獲取信息?!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作出自己的判斷。指導學生從教科書中提取信息,掌握各單元、各課的學習重點,對全期的學習內容做到心中有數,具體到每一篇課文的學習時,又要讓學生通過多遍閱讀分步解決基礎知識,內容分析、歸納掌握等方面的信息,打破學科界限,使教科書的閱讀過程成為獲取語文知識信息與綜合運用信息的過程。
從課外書中提取信息。閱讀課外書,既可以幫助學生學好課內知識,還可以幫助學生獲取大量的課內所沒有的新鮮信息。信息有多種多樣,對學生的影響有積極和消極之分,因此,指導學生讀書首先要有選擇地讀書。如讀有價值的科普著作、期刊雜志、文學名著、優秀詩文等。其次是養成閱讀中有所收獲,通過寫簡要筆記或做摘錄積累保存信息的習慣。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造課外閱讀的條件、利用各種機會,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如創辦圖書角、剪貼材料、故事會、朗誦會、讀書心得展覽、讀書體會等,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交流。
從互聯網上獲取信息。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發展,多媒體教育技術的運用,使教學的信息資源得到空前的擴大和豐富,使學生接受知識,信息的渠道增多、容量增大,語文教師應當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成果,指導學生適應電子閱讀的要求,掌握通過電子閱讀從互聯網迅速獲取信息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和技巧。開放性閱讀教學能充分發揮學生創造性和主體性,體現“以人為本”的個性化教學理念,實施開放性閱讀教學,能夠不斷引導學生理解、認知、探索、發現以及想象的表達的欲望,能激起學生的學習動力,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單位:內蒙古興安盟科右前旗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