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是我國的主體能源,擔負著全社會60%以上的能源供應任務,對經濟社會發展做出巨大貢獻。近年來,受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煤炭需求嚴重不足,煤炭產能釋放速度遠遠大于下游需求等多方面的影響,煤價一路下跌,市場持續低迷,煤炭行業整體經營困難。
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關心重視煤炭行業發展,今年把煤炭作為供給側改革的重點領域,大力開展去產能工作。神華集團作為我國規模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的煤炭企業,作為中央直管國有重要骨干企業,堅決貫徹落實國家煤炭去產能政策,發揮中央企業帶頭作用,主動壓減產量,淘汰落后產能,為維護煤炭市場穩定、促進煤炭產業轉型升級做出積極努力。
煤炭去產能迫在眉睫
據測算,目前全國煤炭產能40億噸,在建煤礦規模17億噸,而煤炭需求只有大約30億噸,未來產能過剩將達到27億噸,煤炭行業產能過剩問題非常突出。解決當前煤炭行業的問題,必須首先解決產能過剩。數據顯示,今年1至7月,全國累計生產原煤190080萬噸,同比下降10.1%,同比降幅較上月增加0.4個百分點。
我國煤炭的產能過剩一方面是由于目前煤炭的供應和需求之間出現了二十億噸左右的差距,加上進口煤的數量,這一差距還有增加的勢頭。另一方面,我國目前的煤炭生產水平參差不齊。黨中央、國務院對煤炭行業發展高度重視,在去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將去產能列為今年五大結構性改革任務之首,其中煤炭、鋼鐵是重點去產能領域。
化解煤炭行業產能過剩、做好去產能工作不僅是當前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還是改善煤炭行業供給質量和效率,促進煤炭行業扭虧脫困的一項有力舉措。我們深刻感受到黨中央、國務院對煤炭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關注,深刻感受到煤炭去產能對于煤炭企業轉型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意義,也深刻感受到去產能對維護煤炭市場穩定、促進煤炭企業扭虧解困帶來的積極作用。
出實招、下力氣化解煤炭過剩產能
中央提出,從2016年開始,用3至5年的時間,煤炭行業再退出產能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其中2016年化解煤炭產能的硬目標是2.5億噸以上。作為煤炭行業的排頭兵,神華責任重大,必須拿出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堅決在“去”上下狠力、使實招、抓好落實。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制定周密方案。為此,神華集團成立了以集團主要領導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相關部門和單位主要領導為成員的化解煤炭過剩產能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化解煤炭過剩產能方案》,明確未來三年主動停產、停建煤礦12處,每年減少產能近3000萬噸。二是嚴格執行國家政策要求,實行減量化生產。2014至2015年兩年時間,神華集團主動減少煤炭產量9500萬噸,2016年上半年主動關停煤礦5座,退出煤炭產能近800萬噸。從今年上半年去產能實施效果來看,全國煤炭產量16.9億噸,同比下降7.9%,去產能成效初顯,煤炭價格出現恢復性回升,為煤炭行業扭轉困難局面創造了良好條件。
調結構、轉方式是治本之策
近年來,神華集團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和能源革命新挑戰,提出了清潔能源發展戰略,著力調結構、促轉型,在煤炭清潔利用和轉化方面積極努力,成為推進煤炭供給側改革的具體實踐。
截至今年6月底,神華集團電力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燃煤機組達到65臺,裝機3381萬千瓦,占集團電力總裝機的42.6%。其中,神華在京津冀地區全部22臺燃煤機組、共計978萬千瓦裝機容量,全部實現超低排放,成為全國煤炭清潔利用和煤電清潔發展的領跑者。神華的煤制油化工水消耗問題已得到大大緩解,噸油耗水由原設計的10噸降到目前的5噸,且大部分由礦井水供應,污水實現了零排放,減少了對環境的負面影響,煤炭的清潔利用和轉化已經成為現實。
***總書記提出要推動能源革命,扭轉能源粗放利用方式,不斷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能源革命不是“革煤炭的命”,而是要通過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煤炭生產與消費利用的安全高效、清潔發展。
當前,煤炭供給側改革還面臨許多問題和挑戰。在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踐中,煤炭行業正在向整合兼并重組的方向調整推進;向上下游特別是煤電一體化的方向調整發展;向煤炭清潔化利用和可再生能源的方向轉型發展;向煤炭深度加工的方向轉化調整;向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煤炭市場體系的方向發展;向構建煤炭退出機制的方向著力。
神華將繼續發揮好行業排頭兵作用,深入研究和把握能源革命和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階段特征和規律,加強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著力推進安全發展、轉型發展、創新發展、和諧發展,全面提高企業發展質量和效益,推進企業發展由數量速度粗放型、資源依賴型向質量效益集約型、創新驅動型轉變,全面建設具有神華特色的清潔能源產業化供應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