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農村經濟發展中如何進行生態環境保護

時間:2022-10-28 17:25:02 來源:網友投稿

摘 要:隨著我國農村城鎮化的進程不斷加快,農村經濟迅速發展,隨之而來的環境污染問題也越來越嚴重。為了解決三農問題,讓農村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是優化我國農村環境治理機制、提升農村經濟效益的重點。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是一個長期且艱巨的任務,本文結合當前農村生態環境的現狀,分析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探討如何在農村經濟發展中進行生態環境保護。

關鍵詞:生態環境;環境污染;農村經濟發展;環境保護

1 前言

近年來我國國力不斷增強,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明顯的改善,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顯著提高。然而,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雖然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環保措施,加強對環境污染的綜合治理,但農村污染物排放量仍呈不斷上升趨勢。目前我國農村環境污染的原因,主要是農村生活及工礦污染、農村農事污染物排放等造成的農村生態破壞,如不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就會阻礙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我們必須在大力發展農村經濟的同時,扭轉農村環境污染的趨勢,促進我國農業事業的穩定發展。

2 我國農村生態環境存在的問題

2.1 農村生產生活垃圾及工礦產業造成的水污染

當前我國的生態環境問題,尤以水污染較為突出。首先,隨著農村城鎮化的進程不斷加快,城鄉一體化帶來的經濟效益讓很多城市的工業企業、采礦企業轉移到農村,促進了農村的經濟發展,然而這類企業大多不注意工業廢水的處理,若農村沒有有效的排污系統,這些被排入溝渠的廢水就會造成嚴重的水污染。其次,農村經濟的發展讓農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農村生產生活垃圾的排放量也逐年遞增,廢水和污水若滲入地下,也會造成水資源的污染。最后,很多建設在農村的工廠企業沒有注意節約用水,導致地表水位下降,水資源短缺。

2.2 農村化學殘留污染危害土壤質量

現階段農業仍然是我國國民經濟中最基本的物質生產部門,我國是農藥生產量和使用量最多的國家。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農業化學肥料的使用量較高,利用率卻比較低,不能被土壤吸收的化肥中含有氮、磷等元素,若滲透到土壤中,不僅會造成土壤的板結,還可能引起水土流失。除了化學肥料,強效農藥在農村種植業中也被過度使用,給農作物帶來一定的副作用,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此外,目前我國農村農作物地膜的使用量高居不下,雖然農產品的收益有所提高,但農田中殘留的塑料地膜沒有及時清理,也會對土壤造成污染。

2.3 農村畜禽糞便及農作物燃燒造成空氣污染

農村的空氣污染近年來愈加嚴重,給農村居民的身體健康帶來嚴重的威脅。首先,為了加快農作物的收割,我國農業化學肥料的使用量越來越高,而畜禽糞便等有機肥料的使用率卻大大減少,農民沒有對這些畜禽糞便進行合理地處理,導致糞便堆積對農村的空氣和生態環境造成污染。其次,農作物收割之后的秸稈回收和儲存工作都比較困難,大部分農民直接采取就地焚燒的方式消除秸稈,其產生的污染對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更大。最后,很多城市的工業企業、采礦企業轉移到農村,沒有對工廠產生的廢氣進行有效的監管與處理,使農村空氣污染更加嚴重。

3 農村生態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

3.1 地方政府和農村農民的環境保護意識較淡薄

農村生態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的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和農民沒有重視生態環境保護。為了推動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部分地方政府過度追求農業生產政績,促使當地農民過分追求利益,忽視了環境問題。首先,部分地方政府部門沒有做好環境污染的檢測和保護工作,在頒布各項農業措施時沒有考慮環境的治理。其次,部分農民的教育水平不高,環境保護意識更為薄弱,導致農民在進行耕種時過度使用化肥、強效農藥以及地膜,胡亂處理生活垃圾、焚燒秸稈,導致農村生態環境問題愈加嚴重[1]。

3.2 環境保護資金投入不足,保護治理模式有局限性

農村生態環境污染問題不容忽視,但環境治理的效果并不理想,要想在經濟發展的同時進行環境保護,就需要投入足夠的資金。農村環境治理的資金,主要來源于各級財政部門,但隨著新農村的建設越來越快,政府把大部分資金用于大力發展經濟,減少了對環境保護的投入,很多農村缺乏科學的治理設施,或治理設施建成后沒有足夠的資金來運行和維護,導致大部分治理設施成為擺設,發揮不出效果。我國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治理模式也存在著局限性,農村居民大部分沒有參與環境保護的行動,沒有與政府聯合起來共同保護環境。

3.3 農村經濟建設規劃不合理,環境保護機構建設不完善

部分農村經濟建設在規劃初期,就缺乏科學性與合理性,過分追求經濟建設區域的規模與使用效益,盲目占用農村土地,開發新城區,不僅造成農村自然資源的浪費,還直接破壞了農村的生態平衡。農村環境污染的特點,是污染源小且多,并廣泛分布在農村的各個地方,如果沒有環境保護方面的專業技術人員對治理進行科學的規劃和執行,就不能得到有效的改善。我國政府早就開始在農村建設環境保護機構,但真正愿意在農村從事環境保護工作的人并不多,雖然政府采取了很多優待政策鼓勵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到基層工作,但專業人員仍然處于嚴重缺乏的狀態,保護機制仍不健全[2]。

4 如何在農村經濟發展中進行生態保護

4.1 加強對農村環境的監管,發展循環生態經濟

在農村經濟發展中進行生態環境保護,首先就要加強對環境的監督,優化農村產業結構,發展循環生態經濟。政府是發展經濟和進行環境保護的主體,必須在致力于發展農村經濟的同時,承擔治理環境污染的責任。政府需組建環境保護部門,建立符合農村環境現狀的日常工作機制,構建健全的農村環境管理機構。同時,農村要利用本地的優勢和特點,大力發展低消耗、低排放、可循環的循環生態經濟,引進先進的農業科研人員,研發新型有機農產品,例如綠色蔬菜、無公害稻米等,逐步形成規模化的產業鏈,增加農村收入,填補政府對環境治理的資金投入缺口。

4.2 加大對農村生態環境治理的投入,優化資源配置

農村生態環境不僅要保護還要治理,那么就必須投入足夠的資金,這是環境保護措施能夠落實的重要保障。政府可以投入一部分資金用于購買環境保護和治理設備、建設重點防污染工程以及它們的運行與維護,例如建立引進新型污水處理設施、構建垃圾處理站、農村廁所改造以及維護排污設備等等。政府還可以投入一部分資金用于對專業技術人才的引進,例如出臺一系列有利政策吸引環境治理方面的專業人員到基層工作,或者為農村居民配備一些能夠自行處理污水廢物的簡單設施,優化農村資源配置。

4.3 提高農村居民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養成環保習慣

政府在對環境進行了有效保護和治理的同時,還需要農村居民來維護。政府部門可以采取發放宣傳單、組織知識講座等方式對農村居民進行環境保護方面的宣傳,讓農村居民了解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引導農戶在進行農事的時候注意環境衛生,養成正確的環境保護習慣,甚至可以采取一些獎懲手段來鼓勵農戶積極參與環境保護與污染治理活動,提高農村居民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5 結束語

總之,針對現階段我國農村的環境污染問題,政府及有關部門必須加大對環境治理的投入,加強對農村環境的監管并提高農村居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在經濟發展的同時進行有效的生態環境保護,保證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趙秀英.基于改進農村生態環境的生態農業經濟發展策略[J].現代農業科技,2016,16(03):331+341.

[2]張成君.改進農村生態環境促進生態農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J].農業與技術,2016,36(22):7.

(作者單位:廣東省揭西縣環境監測站)

推薦訪問:農村經濟發展 生態環境保護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