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發展學校旅游教育,構建和諧旅游環境

時間:2022-10-30 13:00:04 來源:網友投稿

[摘要]當今社會,旅游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行業,已經成為一個蓬勃發展的產業,并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為了更好地發揮旅游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應有的作用,有效地克服旅游業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確保旅游業健康發展,應該在中小學和高等學校中大力發展旅游教育,構建和諧旅游環境。

[關鍵詞]和諧旅游環境 ;學校旅游教育;作用

[作者簡介]王偉,廣西師范學院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2006級研究生,研究方向:課程與教學論(地理),廣西南寧,530001;閆小平,廣西師范學院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2006級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管理,廣西南寧,530001;康樂,廣西師范學院資環學院2005級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管理,530001

[中圖分類號] F590.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23(2007)09-0187-0003

一、構建和諧社會過程中,旅游環境存在的不和諧現象

(一)和諧社會旅游環境的內涵

和諧社會是指構成社會的各個要素、各個部分處于一種相互協調、充滿活力、穩定有序的狀態。和諧社會的根本要求是利益的均衡、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及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旅游業是人人皆知的“朝陽產業”,發展旅游業為人們親近自然、了解自然提供了機會, 增強了人們的環保意識,增進人與自然的親和力, 從而使人類加倍地愛護自然、保護環境,創造和諧的旅游環境。

和諧旅游環境體現在以下三個大方面:(1)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文明旅游,做到對旅游地的旅游資源不損壞;(2)導游和旅行社盡職盡責,做到一切從保護旅游地資源和游客利益考慮;(3)旅游地居民做到文明接待游客,不欺客宰客。旅游地的旅游資源不會因為客流量的增加而出現污染或者損壞的現象,在旅游過程中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真正做到“其樂融融”。

(二)目前旅游環境中存在的不和諧現象

隨著人們對旅游環境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目前旅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諸如宰客欺客、毀約、破壞自然環境等,已引起人們的強烈不滿。如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則會使參與旅游人員的各種違規行為更為嚴重,旅游市場秩序將更為混亂,甚至最終會導致“旅游摧毀旅游”。在旅游環境中存在的不和諧現象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旅游者的不文明行為

旅游者的不文明行為一般有:破壞自然環境、不遵守旅游地制訂的旅游守則、不尊重旅游地的風俗習慣等。

2.旅游地居民的不文明舉止

旅游業蓬勃發展,旅游地居民的收入也在逐漸增加。很多旅游地居民在招待游客的過程中,認為游客大部分都是第一次來,大多數游客以后也很少有機會再來,為了增加收入,在接待游客的過程中,坑客宰客現象嚴重,造成旅游地形象受到破壞。另外,有些旅游地因為旅游業的開發,打亂了當地居民的生活節奏,導致有些旅游地居民會對外來的游客態度不夠友善,偷盜、欺騙等不文明現象經常出現。

3.導游以及旅行社欠缺自律

在旅游過程中,游客的旅游心態如何,導游是起到重要作用的。但是也有部分導游為了自己的利益,抓住每一次帶團的機會盡快賺錢,忽視了在向游客解說旅游景點的同時貫穿和諧旅游的思想。部分旅行社也為了小團體利益,不聘用專職導游,在旅游旺季聘用不合格的臨時導游,導致游客不滿意,引起矛盾。

二、旅游環境中存在不和諧現象的原因

(一)旅游主體接受有關和諧旅游方面的教育少

1.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

因為旅游業是近年才興起的產業, 而旅游者大多數以成年人居多,這一代旅游者在接受中小學教育時,幾乎沒有涉及到旅游素質的教育。因此,不管是旅游者還是旅游地居民僅僅靠個人的修養去旅游或者接待游客,難免出現一些不和諧的現象。

2.導游

由于旅游業是新興的產業,對導游的需求量大,但是經過專門培訓的導游的數量卻供不應求。旅游旺季,很多人都是經過簡單的培訓就上崗,所以導游的整體素質不高。另外,除導游自身因素外,還有其他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眾多旅行社的短期行為。目前,全國除了專門接待海外游客的大旅行社有一定數量的固定專職導游外,各地絕大多數旅行社從減少人員工資、福利開支等角度考慮,都不養或少養專職導游。在旅游旺季來臨時,再四處聘用導游,一些無固定單位的導游哪里有團就去哪里接團,這樣勢必造成服務質量得不到保證。旅行社也不注重人才的儲備和旅游淡季導游人員的培訓工作,導游員的整體素質得不到提高。二是導游工作的高強度性和收入的不確定性,導游沒有基本的社會福利保障,造成許多導游不會把導游工作作為一項事業來做,相當一部分只想抓住每一次帶團的機會盡快賺錢,有了積蓄為以后的轉行做準備。這樣就造成導游的職業生命力短暫,很難有拔尖的導游人才脫穎而出,難以培養高級人才,直接影響導游隊伍的整體素質提高。三是社會輿論導向。社會上一些觀念認為導游是吃青春飯的,主要是游山玩水,對導游工作的責任和辛苦缺乏了解,對導游缺乏必要的尊重和理解。

上述原因導致導游在帶團出游的過程中很少能夠做到向游客宣傳和諧旅游的觀念。一方面因為導游在接受專業知識時沒有接受這方面的知識;另一方面,臨時上崗的導游在出游過程對自己的本職工作都有些捉襟見肘,在他們看來,宣傳和諧旅游是分外的事情。

(二)旅游管理方面缺乏相關的制度和措施

1.《旅游法》的缺失

國際上許多重視旅游業并積極推動其發展的國家都有關于旅游行業的專門立法。韓國政府早在 1961 年就頒發實施《旅游振興法》,后來又陸續頒布了《旅游基本法》《旅游商業法》《旅游促進和發展法》《旅游開發法》等一系列旅游法律,給予了旅游業重要的法律地位,健全了旅游法律體系。我國由于旅游業發展起步晚,發展條件不成熟,始終沒有形成指導和規范旅游業發展的《旅游法》,旅游法律調節也只能依據我國的民法、商法、環境保護法等,忽視了旅游業發展的特殊性,使得旅游部門在推動行業發展中處于被動地位,也使得一些不合理的現象得不到法律上的公正解釋。

2.對旅游資源開發過度且保護不夠,特別對當地居民的生活狀態和當地的傳統文化影響過大。

旅游資源屬不可再生資源,也是很脆弱的資源。一大批優秀的自然、人文旅游資源被盲目地跟風開發,但又缺乏有效的保護機制和保護意識,隨著大量游客的涌入而失去往日的風采,造成當地環境污染、資源破壞,資源質量急劇下降。尤其是對當地人民的生活狀態影響過大,外來文化給當地的傳統文化造成極大的沖擊,從而更加導致旅游地居民的排外心理,造成旅游環境惡化。

三、學校教育在創建和諧旅游環境中的作用

(一)在中學地理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樹立和諧旅游的意識

中學生是旅游者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加強學生的和諧旅游素質培養,幫助他們形成構建和諧旅游環境的好習慣,這也是目前地理教育中倡導的培養現代旅游者的教學目標。同時,學生接受了和諧旅游的教育后,在旅游過程中也會對“構建和諧旅游環境”做到宣傳。

1.引導學生樹立和諧旅游消費觀念

地理學科是中學教育中唯一具有跨地域空間的學科,能使學生樹立空間觀念,了解空間差異,開闊旅游需求的眼界,形成差異的鑒賞能力。因此,地理課堂教育能使受教育者的旅游動機大大增強。在使學生形成旅游動機的時候,教師做到宣傳和諧旅游,幫助學生從小就形成和諧旅游的觀念。

2.提高學生旅游審美的品位和旅游感受的深刻程度

各種地理景觀是旅游觀光的對象,地理景觀同時又是地理知識教育的極好教材。在地理教學中,對地理景觀的描述以及描述方法都是地理教育的重要內容。地理景觀包括地貌景觀、水體景觀、生物景觀、民俗景觀、宗教景觀、建筑景觀、田園風光、城市景觀等等,教學內容是很豐富的。地理教育把地理景觀置于地理環境中來進行教學,使受教育者能認識到地理景觀的本質及其成因,提高探索性審美的水平和興趣。學習和了解地理學科中的自然科學知識,可以大大增強旅游的知識性和趣味性。旅游審美品位提高了,有助于讓學生自發地形成保護旅游環境的意識,并且在旅游過程中對社會上出現的不文明的旅游行為進行抵制,甚至會主動去宣傳構建和諧旅游環境的思想。

3.增強受教育者維護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自覺性

地理教育能培養受教育者有較強的資源意識、環境意識和生態意識,受教育者能將旅游對象自覺地放在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背景上來加以看待,能將旅游看成是一種提高文明素質的社會行為,在旅游活動中自覺維護環境生態。因此,受教育者無論從事旅游業還是身為旅游者,都將能約束自己的行為,維護旅游生態環境,維持旅游業可持續發展。

目前,旅游正在成為我國國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內容,但是國民的旅游內容目前還非常單一,旅游意識還不夠成熟。只要走出去就算滿足心愿,至于如何選擇旅游地、如何更好地旅游,一概不考慮,于是便表現出一窩蜂地涌出去,在景區景點走馬觀花式地“跑步前進”,在這樣的旅游動機下,自覺地維護和構建和諧的旅游環境,更是很少考慮。這與我國中小學旅游教育滯后密切相關。因此,加強和發展旅游教育已成為我國素質教育中刻不容緩的重任。

綜上所述,所有的地理教育工作者都應樹立和諧旅游教育意識,加強地理教育中的旅游教育,像對待人口教育、環境教育一樣,重視在地理教育中滲透構建和維護和諧旅游環境的意識,以便提高全民旅游素質。

(二)高校在創建和諧旅游環境中的作用

1.高校內與旅游相關的專業

(1)將旅游教育(導游)與飯店接待教育(餐飲、客房)分開

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把導游教育和飯店接待教育分開,專攻每個領域的不同層次,以此發展旅游專業學校。在旅游人力資源開發政策的指導下規劃人力資源培訓,這種方法可避免人力資源開發的重復和浪費,最終產生訓練有素的旅游人才,充分發揮旅游潛力。轉變教育思想,樹立全面質量觀念,貫穿和諧旅游思想。旅游專業教育、培訓是伴隨我國改革開放、旅游事業蓬勃興起所應運而生的一門新學科。必須樹立現代教育思想和全面質量觀,深化教學改革,加強基礎教育;努力開發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的資源觀,培養具有較強適應能力和創新精神、具有和諧旅游思想的的人才。

社會相關部門為促進導游素質的提高也制定了相應的措施,學校教育應對社會采取的措施積極配合,共同協調提高導游素質。

(2)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教師隊伍的素質同教育的質量息息相關,學生素質的好差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隊伍素質的高低。面向21世紀,實施素質教育最重要的問題是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每一位教師不僅要具有高超的專業水平,而且還應具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崇高的精神境界、高尚的人格魅力,對于構建和諧旅游環境有著自覺的責任感,充分發揮教師在素質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2.高校內與旅游不相關的專業

大學生是旅游者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大學生也有比較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大部分學生會將環保看作是自己的義務,對大學生進行旅游素質的教育,會使得出行旅游的大學生構建和諧旅游環境的意識加強,同時因為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比較強烈,也會自覺地進行和諧旅游的宣傳。因此,高校中與旅游不相關的院系,應該多多營造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旅游素質的校園文化。通過一定的物質環境與精神氛圍的熏陶和影響,使生活在其中的每個成員都有意無意地在思想觀念、心理因素、行為準則、價值取向等方面與現實旅游素質發生認同,幫助學生在出游時形成自覺地構建和維護和諧旅游環境的意識。

3.學校的宣傳作用

學校在進行教育時,幫助學生形成“生人有助、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關心、以禮相待、融洽和諧”的交往理念,這與“誠實守信、文明禮貌、遵守公共秩序、見義勇為”的社會公德的教育其實都是學校德育的內容,鼓勵學生在自己做好的同時,也多多宣傳,這樣在任何旅游地,人們的交往理念都會有改善。同時,進行生態觀的宣傳和教育,轉變人類中心主義的思維方式, 更新傳統的與自然為敵的價值觀念, 樹立良好的生態意識和環保觀念,讓創建和諧旅游環境的觀念深入人心。

四、結語

旅游正在成為國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內容。學校教育中的有關學科,應適當增加一些有關提高國民旅游素質的教育內容,培養一代現代旅游者。在現代旅游者的文明參與下,我們的旅游環境中存在的不和諧因素也會逐漸減少,和諧旅游環境也會逐漸構建起來。

[參考文獻]

[1]保繼剛,楚義方.旅游地理學[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選修3)旅游地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歐陽莉.導游素質論及管理對策[J]. 湖南社會科學,2005,(6).

[4]柳振萬.發展和諧旅游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J].領導干部論壇, 2006,(17).

[5]王能武,韓玲. 關于和諧旅游的倫理思考[J].集團經濟研究, 2006,(11).

[6]李國慶,邢志勤,王淑娟.和諧社會呼喚和諧旅游[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06, (5).

[7]黎靈.旅游與地理教育[J].四川地質學報,2002,(6).

推薦訪問:旅游 構建和諧 環境 學校 發展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