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文 賀安祥 宋和鍵 張康林 藍 嵐 李友英 彭忠利*
(1.西南民族大學畜牧獸醫學院,青藏高原動物遺傳資源保護與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動物科學國家民委重點實驗室,成都610041;
2.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畜牧科學研究所,康定626000)
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牛種,主要生長于海拔3 000~5 000 m的高原寒冷地區。牦牛為當地人民提供肉、奶和毛等生活必需品,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因此被稱為“雪域之舟”。隨著居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牛肉的消費量不斷增加。牦牛肉風味獨特,具有綠色安全、氨基酸及無機礦物質含量高等特點[1],但牦牛肉肌內脂肪含量較少、嫩度也低于相同年齡的黃牛和水牛[2],這造成了消費者對牦牛口感較差的印象,不利于牦牛產業的發展。
研究表明,過瘤胃脂肪(ruman protect fat,RPF)對提高反芻動物乳品質和肉品質有著積極作用[3]。許鵬等[4]研究發現,在奶牛飼糧中添加RPF可有效提高奶牛產奶量及乳蛋白率。賴景濤[5]報道,給娟珊牛每日補飼300 g RPF,顯著提高了乳脂率和總固形物的含量。Lee等[6]研究表明,在羔羊飼糧中添加RPF后,其背最長肌中亞油酸的含量顯著提高。不過,目前關于RPF對牦牛肉品質的影響還未見報道。因此,本試驗旨在研究飼糧中添加不同水平的RPF對牦牛血清生化指標、內源激素、脂肪合成及代謝相關酶與肉品質的影響,以期為RPF在改善牦牛肉質上的應用提供技術支撐。
1.1 試驗時間和地點
本試驗于2021年7月至2021年10月在四川省甘孜州甘孜縣拖壩鄉康巴拉繁育養殖公司(北緯31°59′,東經100°05′)進行。該地區日照多,輻射強,年日照時數2 640 h,屬于高山寒溫帶氣候。
1.2 試驗設計
本試驗選取32頭平均體重[(181.55±23.59) kg]相近、健康無病、體況良好的4歲左右麥洼公牦牛。采用單因素隨機區組設計,將32頭牦牛分成4個組,每組8個重復,每個重復1頭牛。4個組分別為對照組(CON組,RPF添加水平為0)、試驗1組(RPF1組,RPF添加水平為1.2%)、試驗2組(RPF2組,RPF添加水平為2.4%)和試驗3組(RPF3組,RPF添加水平為3.6%)。預試期10 d,正試期100 d。
1.3 飼養管理
試驗牛進場前,對圈舍進行消毒殺菌,在試驗牛進圈舍前統一注射伊維菌素進行驅蟲。試驗期間每7 d清理1次圈舍并清掃水槽,確保牛舍清潔衛生。每天2次(08:00和16:30)飼喂,自由采食和飲水。
1.4 試驗飼糧
RPF以棕櫚油脂肪粉[實測成分為0.2%癸酸(C10∶0)、0.7%月桂酸(C12∶0)、1.5%肉豆蔻酸(C14∶0)、0.1%十五烷酸(C15∶0)、91.2%棕櫚酸(C16∶0)、5.8%硬脂酸(C18∶0)和0.5%其他]為來源。飼糧配制參考我國《肉牛飼養標準》(NY/T 815—2004),按體重200 kg及平均日增重1 kg標準配制全混合日糧(TMR),通過調整玉米和尿素配比保證粗蛋白質水平相同,試驗飼糧組成及營養水平見表1。
表1 試驗飼糧組成及營養水平(干物質基礎)
續表1項目 Items組別 GroupsCONRPF1RPF2RPF3中性洗滌纖維 NDF34.2734.6833.8432.97酸性洗滌纖維 ADF13.4713.2713.4713.66
1.5 測定指標及方法
1.5.1 血清指標測定
正試期最后1天對全部試驗牛進行尾根采血,靜置20 min后,3 000 r/min離心15 min,取血清待測。
血清生化指標:使用日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型號:3100)測定血清總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CLB)、葡萄糖(GLU)、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尿素氮(UN)含量以及谷丙轉氨酶(ALT)和谷草轉氨酶(AST)活性。
血清內源激素:血清胰島素(INS)、瘦素(LEP)、生長激素(GH)、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含量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法測定,試劑盒購于上海酶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血清脂肪合成及代謝相關酶:血清肉毒堿棕櫚酰轉移酶-1(CPT-1)、脂肪甘油三酯脂酶(ATGL)和乙酰輔酶A羧化酶(ACCase)活性采用ELISA法測定,試劑盒購于上海酶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5.2 肉品質測定
每個組挑選4頭體重接近該組平均值的試驗牛,屠宰后采集第13~14肋骨間背最長肌,進行肉品質相關指標測定。
背最長肌理化指標:采用色差儀(型號:HP-200)測定屠宰后30 min的肉色;
蒸煮損失參照付洋洋[7]的方法測定;
水分含量采用GB/T 9695.15—2008烘箱恒重法測定;
粗脂肪含量采用GB 5009.6—2016測定;
粗灰分含量采用GB/T 9695.18—2008干灰分法測定;
粗蛋白質含量采用杜馬斯燃燒定氮法測定。
背最長肌脂肪酸組成采用GB/T 5009.168—2016歸一化法測定。
1.6 數據統計與分析
將試驗數據經Excel 2011進行初步整理后,采用SAS 9.4軟件對數據進行方差齊性和正態分布檢驗,若正態分布檢驗的P值小于0.05,采用對數變化進行數據轉化,之后再采用SAS 9.4軟件中的GLM程序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顯著,在差異顯著的基礎上進行Duncan氏法多重比較,采用正交多項式(orthogonal polynomials)分析各指標隨RPF添加水平的線性和二次曲線反應趨勢,結果用平均值和均值標準誤(SEM)表示。
2.1 RPF對牦牛血清生化指標的影響
由表2可知,隨著RPF添加水平的提高,牦牛血清AST活性呈線性和二次曲線提高(P<0.05),其中RPF2組血清AST活性顯著高于CON組、RPF1組和PRF3組(P<0.05);
隨著RPF添加水平的提高,血清TG含量呈線性降低(P<0.05),其中RPF3組血清TG含量顯著低于CON組和RPF1組(P<0.05);
與CON組相比,飼糧添加不同水平RPF對血清TP、ALB、GLB、GLU、TC和UN含量以及ALT活性均無顯著影響(P>0.05)。
表2 RPF對牦牛血清生化指標的影響
2.2 RPF對牦牛血清內源激素的影響
由表3可知,RPF2組和RPF3組牦牛血清INS含量顯著高于CON組和RPF1組(P<0.05);
各組血清LEP、GH和IGF-1含量差異均不顯著(P>0.05)。
表3 RPF對牦牛血清內源激素的影響
2.3 RPF對牦牛血清脂肪合成及代謝相關酶的影響
由表4可知,隨著RPF添加水平的提高,牦牛血清CPT-1活性呈線性提高(P<0.05);
RPF1組和RPF3組血清ACCase活性顯著高于CON組(P<0.05);
各組血清ATGL活性無顯著差異(P>0.05)。
表4 過瘤胃脂肪對牦牛血清脂肪合成及代謝相關酶的影響
2.4 RPF對牦牛肌肉理化指標的影響
由表5可知,隨著RPF添加水平的提高,牦牛背最長肌EE含量呈線性提高(P<0.05);
與CON組相比,飼糧添加不同水平RPF對背最長肌肉色亮度值、肉色黃度值、肉色紅度值、蒸煮損失以及水分、粗灰分和粗蛋白質含量均無顯著影響(P>0.05)。
表5 RPF對牦牛肌肉理化指標的影響(鮮樣基礎)
2.5 RPF對牦牛肌肉脂肪酸組成的影響
由表6可知,與CON組相比,飼糧添加不同水平RPF對牦牛肌肉各單個脂肪酸、飽和脂肪酸(SFA)、不飽和脂肪酸(UFA)、單不飽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飽和脂肪酸(PUFA)含量均無顯著影響(P>0.05)。
表6 RPF對牦牛肌肉脂肪酸組成的影響
續表6項目Items組別 GroupsCONRPF1RPF2RPF3均值標準誤 SEMP值 P-value過瘤胃脂肪 RPF線性Linear二次曲線Quadratic不飽和脂肪酸 UFA47.3952.3842.7441.574.300.3620.2020.501單不飽和脂肪酸 MUFA45.1448.1639.6937.904.100.5230.2170.611多不飽和脂肪酸 PUFA2.264.213.053.670.960.6250.5010.512
3.1 RPF對牦牛血清生化指標的影響
血清TP由GLB和ALB組成,其含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動物營養水平及蛋白質代謝情況[8]。GLB是反映機體的免疫狀況的主要指標,ALB是營養物質運輸的重要載體,ALT可反映心肌細胞的健康狀況。本試驗條件下,各組牦牛血清TP、GLB、ALB含量及ALT活性均無顯著差異。肝臟是脂肪利用和合成的主要器官,AST是反映肝臟健康狀況的指標。研究表明,攝入富含脂肪的食物會加重肝臟的負擔,引起肝功能異常[9]。在本試驗中,隨著RPF添加水平的提高,牦牛血清AST活性呈線性和二次曲線上升,這說明RPF對牦牛的肝臟功能造成了不利影響。GLU可以反映機體的能量代謝[10],本試驗中,飼糧添加RPF對血清GLU含量無顯著影響,這與許鵬等[4]在奶牛飼糧中添加RPF對血清GLU含量無顯著影響的結果一致。TC可以反映機體脂肪代謝。本試驗中,飼糧添加RPF對牦牛血清TC含量無顯著影響,這與吳樹峰[3]的研究結果相同。TG是機體脂肪代謝的指標。本試驗中,牦牛血清TG含量隨著RPF添加和水平的提高而降低,這可能與LEP合成增加有關。研究表明,LEP可以增加TG水解[11],因此TG含量線性降低。UN是蛋白質分解代謝過程的主要產物,是反映飼糧蛋白質代謝的指標之一[12]。李蘭等[13]研究發現,在奶牛飼糧中添加RPF后,奶牛血清UN含量無顯著差異。本試驗添加RPF對牦牛血清UN含量也無顯著影響,這與李蘭等[13]的研究結果一致。
3.2 RPF對牦牛血清內源激素的影響
INS是促進合成代謝、維持血糖的一類重要激素,能促進脂肪的合成與儲存,并通過抑制脂肪酶的活性,從而減少脂肪的分解氧化。在本試驗中,RPF2組和RPF3組牦牛血清INS含量顯著高于CON組,這說明在牦牛飼糧中添加2.4%和3.6%的RPF可以促進牦牛脂肪合成。LEP是一種由機體脂肪組織所分泌的蛋白質激素,LEP通過作用于中樞神經的受體,來實現調控生物行為及新陳代謝的功能。研究表明,血清中LEP的含量與動物脂肪組織成正比[14]。Long等[15]研究發現,在母牛飼糧中添加RPF提高了血清LEP含量。本研究結果表明,飼糧添加RPF對牦牛血清LEP含量無顯著影響,但相比于CON組,RPF1組、RPF2組和RPF3組血清LEP含量分別提高了23.97%、17.98%和17.98%,這說明RPF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牦牛血清LEP含量。GH是腺垂體分泌調節動物生長發育的蛋白質激素,通過促進機體組織分裂增殖及蛋白質合成,從而增加細胞的體積和數量。本試驗中,各組牦牛血清GH含量無顯著差異,這與譚亞楠等[16]的研究結果一致。IGF-1是一種由肝臟分泌的激素,通過促進軟骨組織生長和骨化,使得骨骼增長。本試驗結果表明,飼糧添加RPF對牦牛血清IGF-1含量無顯著影響,說明RPF對牦牛生長無促進作用。
3.3 RPF對牦牛血清脂肪合成及代謝相關酶的影響
CPT-1是脂肪代謝中的一種關鍵限速酶。脂肪代謝過程中,脂酰輔酶A不能直接穿過線粒體內膜,必須由CPT-1催化脂酰輔酶A與肉堿結合成脂酰肉堿才能進入線粒體基質中。研究表明,脂肪酸可以誘導CPT-1基因表達,可能是通過過氧化物酶體增殖激活受體(PPAR)對CPT-1基因轉錄產生影響[17]。本試驗結果表明,隨著RPF添加水平的升高,血清CPT-1活性呈線性提高,可能是因為RPF促進了CPT-1的表達。ATGL是一種脂肪動員酶,它主要參與體內TG第1步水解反應[18]。本試驗中,相比于CON組,RPF1組、RPF2組和RPF3組牦牛血清ATGL活性分別提高了24.30%、20.98%和18.71%,這表明在飼糧中添加RPF對牦牛體脂的分解代謝有一定的增強作用。在脂肪酸合成代謝過程中,是以乙酰輔酶A為起始原料,通過ACCase在機體內將乙酰輔酶A羧化催化成丙二酰輔酶A,為脂肪酸合成提供底物[19-20]。本試驗中,飼糧添加RPF的試驗組牦牛血清ACCase活性均高于CON組,說明RPF可以提高牦牛脂肪合成水平,這與楊致玲等[21]的研究結果一致。
3.4 RPF對牦牛肉品質的影響
肉色是消費者最直觀對肉質的印象,肉色亮度越高,市場接受度越高[22]。蒸煮損失能反映肉的持水性能,是反映肉加工性能的重要指標。肉品中蛋白質的含量及組成能夠影響肉的風味。本試驗中,飼糧添加RPF對牦牛肌肉肉色、蒸煮損失以及水分、粗蛋白質和粗灰分含量均無顯著影響,這與吳樹峰[3]的研究結果一致。肌肉中脂肪含量越高,肉的風味、多汁性和嫩度就越好[23-24]。本試驗中,隨著飼糧中RPF添加水平的提高,牦牛肌肉中的粗脂肪含量呈線性提高,這可能與血清ACCase活性和INS含量提高有關,說明RPF可以促進粗脂肪在牦牛肌肉中的沉積。
人體無法合成PUFA,需要從食物中獲取。亞油酸(C18∶2n6c)是人體必需脂肪酸,具有預防膽固醇過高、動脈硬化的作用[25]。亞麻酸(C18∶3n3)也是人體必需脂肪酸,其可降低肝臟脂肪生成酶的活性,從而達到降脂的作用[26]。花生四烯酸(C20∶4n6)是人體一種半必需脂肪酸,是神經組織及腦組織的重要組成物質[27]。Lee等[6]在羔羊飼糧中添加RPF后,其背最長肌中亞油酸的含量顯著提高。本試驗中,飼糧添加RPF對牦牛肌肉亞油酸、UFA、MUFA和PUFA含量均無顯著影響,這可能與本試驗RPF產品的脂肪酸主要為SFA有關。
① 飼糧添加RPF能夠顯著提高牦牛血清ACCase活性和INS含量,有助于提高牦牛的肌內脂肪含量。
② 飼糧添加RPF會提高牦牛血清AST活性,對牦牛肝臟功能造成不利影響。
猜你喜歡牦牛飼糧脂肪酸飼糧粗蛋白質水平對肉雞消化酶活性及能量、蛋白質代謝的影響動物營養學報(2022年8期)2022-09-01美仁大草原的牦牛(外一章)散文詩(2021年22期)2022-01-12跟著牦牛去巡山小哥白尼(野生動物)(2020年9期)2021-01-18揭開反式脂肪酸的真面目中國生殖健康(2020年5期)2021-01-18揭開反式脂肪酸的真面目中國生殖健康(2018年5期)2018-11-06不同物理有效纖維水平飼糧制粒對山羊養分表觀消化率的影響動物營養學報(2017年8期)2017-08-16目前牦牛口蹄疫的診斷與防治獸醫導刊(2016年6期)2016-05-17硫酸鈉在蛋雞飼糧中的安全性評價動物營養學報(2015年9期)2016-01-07鱷梨油脂肪酸組成分析中國洗滌用品工業(2015年8期)2015-02-28反式脂肪酸對內皮細胞脂肪酸組成的影響食品科學(2013年19期)2013-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