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歷史上冊復習提綱第1篇一、希波戰爭——馬拉松賽跑①過程:公元前5世紀早期,波斯帝國三次出征希臘,史稱希波戰爭。②結果:公元前5世紀中期,希臘軍民(以雅典和斯巴達為主)贏得戰爭的勝利。二、亞歷山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九年級歷史上冊復習提綱11篇,供大家參考。
九年級歷史上冊復習提綱 第1篇
一、希波戰爭——馬拉松賽跑
①過程:公元前5世紀早期,波斯帝國三次出征希臘,史稱希波戰爭。
②結果:公元前5世紀中期,希臘軍民(以雅典和斯巴達為主)贏得戰爭的勝利。
二、亞歷山大東征
1、馬其頓王國:公元前4世紀,希臘北部的馬其頓王國強大起來,并逐步統一了希臘。
2、路線:滅掉波斯帝國,侵入印度河流域,建立起地跨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定都巴比倫。
3、影響:
①積極:使希臘文明得到廣泛傳播,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
②消極:戰爭帶來災難,充滿暴力。
三、羅馬帝國的擴張
1、羅馬帝國在2世紀達到最大規模,地中海成為其內湖。
2、羅馬帝國的擴張的影響:一方面充滿暴力,另一方面傳播文化。
3、人類文明傳播方式:暴力沖突和文明交往。
九年級歷史上冊復習提綱 第2篇
1、課本要反復翻看,做到滾瓜爛熟。所有的知識具體位置都心中有數。
2、自己整理大事年表,把學習過的時間事件,按順序一一整理出來,自己做的印象最深也最實用。也可以只整理重要事件。或者整理自己沒記住的,這個整理不是一次性的,每一次總會有很多時間你已經記住了,整理的內容會逐漸減少,你的成就感也越來越高。
3、注意學習歷史要縱向聯系,就是時間。橫向聯系,就是課本的排列。空間聯系,就是地理位置,地區、國家、城市。
4、做選擇題:審題最關鍵。審題時注意否定選擇題,選出答案后再看一下問題明確讓你選的是“錯誤的,不對的或不是”等,這些字眼一定要看清。選擇題錯的太多會影響你的總分。盡量不失分。基礎知識要牢靠。
5、做填空題要求書寫工整,正確,不能有錯別字。
九年級歷史上冊復習提綱 第3篇
課前預習
有準備的去聽,也就是說聽課前要先預習,找出不懂的知識、發現問題,帶著知識點和問題去聽課會有解惑的快樂,也更聽得進去,容易掌握。
豐富歷史閱歷
歷史教材只是我們學習歷史的一個中介,我們還應該通過課外讀物、影視媒體、當地歷史博物館紀念館等多方途徑涉獵、選擇和運用有效歷史信息,并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自學和與同學們的互助合作探究學習體驗過程來豐富我們的歷史閱歷,拓寬我們的歷史思維和眼界。
學會記憶
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掌握答題技巧
掌握一定的審題、解題等應試技巧。如何審題?概括的說就是細心閱讀,深刻理解,開拓思路,反復推敲。重點放在審題型、審范圍、審重點及審字詞標點等。如何解題?我們可以采取分析法、篩選法、頭尾判斷法等。比如材料解析題的解題要求:
第一步,認真閱讀,正確理解。通過閱讀史料,找到折射的教材內容,字斟句酌,正確理解。
第二步,注意關鍵詞語,確定時間地點。根據史料總體和關鍵詞語找出史料所反映的時間、地點。確定時間和地點是解題的先決條件。
第三步,歸納概括,精練準確。解答史料題,我們應該用簡明的學科語言歸納和概括出一個基本觀點出來。
九年級歷史上冊復習提綱 第4篇
考點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1)開始的標志:1640年,議會重新召開。
(2)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根本原因:封建專制制度阻礙了資本主義發展。
(3)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臺,英國成立了共和國,克倫威爾掌握了政權,擔任“護國主”
(4)結束:1688年,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聯合其他不滿國王專制統治的人士發動宮廷政變,x制統治。
(5)《權利法案》目的:為限制國王的權利,時間:1689年,機構:英國議會。意義:《權利法案》為限制王權提供了法律保障,英國建立起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專政。
(6)意義:見課本。
考點二、美國的誕生
(1)獨立戰爭的起因:英國的殖民統治阻礙了北美資本主義的發展。
(2)過程:1775年4月。來克星頓的槍聲,標志著北美獨立戰爭的開始。5月,北美召開大陸會議,決定組建軍隊同英國軍隊戰斗,華盛頓被任命為總司令。
(3)1776年7月4日(時間),大陸會議(機構)發表了《獨立宣言》,宣告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獨立(意義)。
(4)1777年,在薩拉托加戰役中,美軍打敗英軍,迫使英軍五千多人投降。薩拉托加大捷是美國獨立戰爭的轉折點。1783年,英國存認美國獨立。
(5)1787年,美國制定了憲法,確立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規定總統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
(6)美國獨立戰爭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使美國贏得了獨立。這場戰爭同時具有資產階級革命的性質,有利于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對以后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動作用。(影響)
考點三、法國x拿破侖帝國
(1)原因:封建專制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開始標志:攻占巴士底獄: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發動起義,攻占了關押政治犯的巴士底獄,掀起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
(2)制憲會議通過了《人權宣言》,宣稱人們生來自由,權利平等,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體現了反對君主專制和封建等級制度的思想。法國x意義:見課本。
(3)1792年,法國廢除了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國——歷稱為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4)1799年,法國將軍拿破侖發動政變,奪取了政權。1804年,拿破侖加冕稱皇帝,建立帝國——歷稱法蘭西第一帝國。在位期間,拿破侖對內鞏固資產階級統治,頒布了《法典》;對外打擊反法同盟,擴大法國的疆域,控制了歐洲很多地方。
(5)拿破侖的對外戰爭,既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也損害了被侵略國家人民的利益。
考點四、工業革命
1、英國(最早)開始的工業革命,18世紀60年代(時間),工業革命是從發明和使用機器開始的,18世紀六七十年代,珍妮紡紗機、水力紡紗機相繼問世,極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2、1785年,瓦特制成了改良蒸汽機,首先用來帶動紡織機器。蒸汽機的投入使用,使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動力機器:蒸汽機;能源:蒸汽
3、蒸汽機的出現推動了交通運輸工具的進步,美國人首先造出了蒸汽機作動力的輪船。英國工程師史蒂芬孫利用蒸汽機發明了火車機車。
4、工業革命的影響:見課本。
考點五、殖民統治和抗爭
1、黑奴貿易:在美洲,歐洲殖民者強占印第安人土地種植甘蔗、棉花和煙草等作物,需要大量勞動力。由于當地印第安人遭到屠殺和奴役人數銳減,無法為種植園提供足夠的勞動力,于是殖民者從非洲大量購買黑人,當作奴隸使用。歐洲一些人看到黑奴貿易有利可圖,紛紛加入罪惡的黑奴貿易行列。
2、在販賣黑奴的過程中,英國人后來居上,奴隸販子大發橫財,許多奴隸販子賺到錢回國后投資工商業,成為資本家。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起來。
3、在殖民擴張過程中,英國戰勝了荷蘭和法國,成為世界上的殖民國家,從殖民地獲得的大量財富,促進了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
4、玻利瓦爾:19世紀初,西屬拉美殖民地人民掀起了民族解放運動。1816年起,玻利瓦爾率領起義軍,從北向南,橫掃南美大陸上的西班牙軍隊,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玻利瓦爾后來被譽為“南美的解放者”。
5、印度的章西女王。
考點六、國際工人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1、英國的憲章運動:19世紀三四十年代,英國工人掀起了一場規模宏大,持續時間長久的憲章運動,工人們要求取得普選權,第一次政治性群眾性的運動。
2、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動:1844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相會,共同創立了馬克思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理論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個組成部分。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為獲得自己的解放而斗爭。
3、《共產黨宣言》: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為國際無產階級革命組織——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共產黨宣言》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從此,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國際工人運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共產黨宣言》分析了階級斗爭在階級歷史中的作用,揭示了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的客觀規律。
4、巴黎公社:1870年,普法戰爭中,法國戰敗,資產階級政府對外屈膝投降,對內鎮壓人民。1871年3月,巴黎人民起義,趕走了資產階級政府,選舉產生了自己的政權——巴黎公社。資產階級不甘心于自己的失敗,對巴黎公社發動進攻。5月21日——5月28日,公社戰士同敵人展開激烈的戰斗,犧牲了成千上萬的戰士,這就是歷的“五月流血周”。
5、巴黎公社的意義: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公社戰士在強大敵人面前表現出的大無畏精神永遠激烈著后人。
6、《國際歌》作者:是公社領導人歐仁鮑狄埃作詞,工人狄蓋特作曲。
考點七、美國的南北戰爭
1、戰爭爆發的原因:美國獨立以后,北方資本主義經濟和南方種植園經濟都發展起來。南方種植園使用了大量奴隸。兩種制度水火不容。19世紀中期,圍繞著奴隸制度廢存問題,南北矛盾再也無法調合。
1861年3月,林肯就任美國總統,成為南北戰爭的導火線。南方軍隊挑起內戰,南北戰爭爆發。
2、《解放黑人奴隸宣言》。1862年9月,林肯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規定從1863年元旦起,廢除叛亂各州的奴隸制,并允許奴隸作為自由人參加北方軍隊。
意義:《宣言》的發表,提高了人民群眾和黑人奴隸的革命熱情,戰爭形勢開始有利于北方。(轉折點)
1865年,南北戰爭以北方的勝利告終,美國的統一最終得到維護。
3、南北戰爭結束不久,林肯遇刺身亡。林肯為維護國家統一和解放黑人奴隸作出了重大貢獻,成為美國歷的總統。
4、南北戰爭的影響:南北戰爭是美國歷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經過這場戰爭,美國廢除了奴隸制度,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大障礙,為以后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考點八、俄國廢除農奴制
1、廢除農奴制法令的主要內容:186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簽署了廢除農奴制的法令。法令規定,農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許買賣農奴和干涉他們的生活;農奴在獲得“解放”時,可以得到一塊份地,但必須出錢贖買這塊份地。
2、農奴制改革的歷史作用: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實行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這次改革雖然留下大量封建殘余,但加快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是俄國近代重大轉折點。
考點九、日本明治維新
1、明治維新的主要內容:1869年,明治天皇實行了一系列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主要內容:政治方面“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經濟方面,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社會生活方面,提倡“文明開化”,努力發展教育。這些改革是在明治車年進行的,因此被稱為“明治維新”。
2、明治維新的歷史作用:明治維新使日本從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逐步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擺脫了淪為半殖地國家的命運,是日本歷史的重大轉折點。但日本強大起來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強的軍主義道路
考點十、第二次工業革命
1、“電氣時代”的到來:19世紀70年代,電力作為新能源進入生產領域。由于發電機和電動機的發明和使用,電力的應用日益廣泛。電力逐漸取代蒸汽,成為工廠機器的主要動力,人類歷史進入了“電氣時代”。電力也被廣泛地應用于生活領域。眾多的家用電器產品,極大地改善了人們的生活。在電力技術的發展方面美國和德國走在其他國家的前面。
2、愛迪生發明電燈泡:美國科學家愛迪生在歷經數百次失敗后,于1879年研制成功耐用碳絲燈泡,為世界帶來了光明。
3、19世紀80年代,德國人卡爾本茨設計出內燃機。1885年,本茨試制汽車成功。汽車的大量使用,增強了人們的生產能力,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擴大了人們的活動范圍,加強了人與人之間交流。
4、20世紀初,人們造出飛艇。1903年12月,美國萊特兄弟經過不斷努力,終于制成飛機,并試飛成功。飛機今天已經成為人們便利、快捷的空中交通工具。
5、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的影響:見課本。
九年級歷史上冊復習提綱 第5篇
一、古代文字
1、象形文字
地點:古埃及 時間:公元前3500年;
2、楔形文字
地點: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 時間:公元前3500年;
《漢謨拉比法典》很有可能是用楔形文字寫成的
二、 古代的宗教
第9課 古代科技與思想文化
1、阿基米德重大發現及發明:杠桿定律和浮力定律
二、文學與戲劇
1、《荷馬史詩》
①國家及作者:古希臘的盲詩人荷馬;
②內容:包括《伊利亞特》、《奧德賽》
③價值:研究早期希臘社會的重要史料
2、悲劇:人物:古希臘的索福克利斯 作品:《俄底浦斯王》 作用:把古代希臘藝術推向成熟
3、《天方夜譚》是阿拉伯民間故事集
三、著名建筑
1、伊斯蘭教建筑經典:麥加清真寺
2、建筑經典:巴黎圣母院(哥特式建筑)
九年級歷史上冊復習提綱 第6篇
(一)抓教材,抓障礙,夯實基礎
第一階段復習要全面閱讀教材,查漏補缺,徹底掃除知識結構中理解上的障礙。因為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所掌握的知識往往是零碎的、不成體系的,所以全盤通讀歷史教材有助于整體掌握知識,還可以找出一些以前被忽視的環節或死角。另外,懂得的東西未必理解得深刻,讓學生帶著疑問去通讀,有助于深刻領會課本內容
(二)重歸納,抓專題,提升能力
第二階段歷史復習絕不是第一階段復習的簡單壓縮,而是一個知識點綜合、鞏固、完善和提高的過程,換句話說,第二階段復習時立足于第一階段復習的更高層次的復習。在這一階段的復習里,我們要完成各部分知識的條理、歸納、糅合,使各部分知識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力求達到基礎知識重點化,重點知識網絡化,網絡知識題型化,題型設計生活化;要以歷史思想、方法為主線,以學生的綜合訓練為主體,減少重復,突出重點,提高學生的實戰能力。在歷史的應用方面,注意歷史知識與生活熱點的聯系,與其他學科知識的融合,同時穿插專題復習(如圖表信息專題、對外關系專題、國家政策專題、社會生活專題、探索性專題等),另外向學生滲透題型設計生活化的意識,以此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三)多鞏固,精訓練,樹立信心
第三階段復習也就是平常所說的沖刺階段。在這一階段復習中,我們要抓住知識、能力的深化和鞏固,復習資料的組織以中考題及模擬題為主,不宜過多但要精選,爭取選用回扣教材,查漏補缺的模擬題進行強化訓練。同時,由于考前的學習較為緊張,往往有部分學生易焦慮、浮躁,導致學習效率下降,在此階段還應注意教育學生對自己的心態及時作出調整,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我們還要教會學生一些必備的應試技巧和方法,使學生有足夠的自信,以最佳的心態從容地面對考中考。因為第三階段主要是進行檢驗復習,所以在本階段要教會學生用“嘗試回憶記憶法”把前兩段復習過的內容想出來,強化記憶。回憶一旦進行不下去,立即看書或筆記,接續回憶線索。在回憶的基礎上,自選一到兩套回扣教材、查漏補缺的模擬試題,嚴格按考場要求進行自考,鞏固記憶效果,進入考試狀態。
九年級歷史上冊復習提綱 第7篇
一、文藝復興
1、時間及地點:14-16世紀,意大利 歐洲
2、根本原因:意大利資本主義經濟萌芽的出現(經濟基礎)
3、性質:資產階級性質的思想解放運動
4、特點:借古典文化宣傳
5、指導思想:人文主義
6、代表任務及其作品:
①文藝復興的先驅——但丁(意大利),代表作:長詩《神曲》;
②文藝復興的藝術家——達·芬奇(意大利)
代表作:《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
③戲劇家莎士比亞(英國),代表作:《羅密歐與與朱麗葉》、《哈姆雷特》
7、意義: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又稱為人的發現二、新航路的開辟
8、根本原因及其他原因:
①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經濟萌芽,商品經濟活躍;
②其它原因:《馬可·波羅行紀》、商路受阻、造船技術進步、地圓學說流行、指南針得到廣泛應用。
9、過程:迪亞士—葡萄牙資助—好望角達伽馬—葡萄牙資助—印度哥倫布—西班牙資助—1492年—開辟通往美國的航路;麥哲倫—西班牙資助—環球航行
10、影響:
①打破人類相對隔絕的狀態,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
②為殖民掠奪開辟道路。(參見書本62)
九年級歷史上冊復習提綱 第8篇
一、公元前20世紀,希臘早期文明——愛琴文明發祥于克里特島和邁錫尼島; 希臘最重要的城邦是雅典和斯巴達
二、雅典的民主政治伯利克里當政期間民主達到極盛公民大會是雅典的最高權力機構雅典民主實質上是奴隸主的民主。奴隸、外邦人、婦女都沒有民主
三、羅馬共和國的興亡(建立時間:公元前509年)
1、布匿戰爭:
①時間:公元前3世紀至前2世紀;
②原因:爭奪地中海霸權;
③對戰國家:羅馬/迦太基
2、羅馬帝國的建立公元前27年,屋大維奪取政權
四、羅馬帝國的分裂及西羅馬帝國的滅亡:
①395年,內外交困的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
②476年,西羅馬帝國皇帝被日耳曼人廢掉,西羅馬帝國滅亡了,標志著西歐的奴隸社會歷史隨之終結。
九年級歷史上冊復習提綱 第9篇
1、四大文明古國
漢謨拉比法典地位:是古代世界第一部比較完整的成文法典。《漢謨拉比法典》反映了奴隸主對奴隸的剝削.
4、印度的種姓制度
①統治階級:婆羅門(祭司、貴族)、剎帝利(國王、武士);
②被統治階級:吠舍(雅利安平民) 首陀羅(被征服的印度人);
四、古代文明為什么多發生在大河流域?
答:河水定期泛濫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農業生產的發展,進而促進了手工業、商業的發展。
九年級歷史上冊復習提綱 第10篇
1、中古歐洲社會政治西羅馬帝國滅亡后,日耳曼人在西歐建立的最大王國:法蘭克王國。
2、8世紀前期,查理·馬特改革:采取“采邑”分封制,把土地實行有條件分封,歐洲封建等級制發展起來
3、表現: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4、教會8世紀,“丕平獻土”,從此奠定了羅馬教皇國的基礎教皇和教會不僅是西歐最大的土地所有者,還是西歐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城市
8、11-12世紀時,西歐城市發展起來
9、市民階級形成,成為近代資產階級的前身從誕生之日起就反對封建主和爭取自治;
(法國瑯城斗爭)(參見30頁)
作用:為資本主義的興起準備了條件拜占廷帝國
10、拜占廷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
11、15世紀時為奧斯曼土耳其滅亡滅亡原因:
①國王查士丁尼窮兵黷武,對外征戰;
②封閉保守的心態,不屑于學習他國的長處和優點。
九年級歷史上冊復習提綱 第11篇
一、日本大化改新文明初現公元前1世紀統一公元5世紀大和統一日本改革時間7世紀中期學習榜樣中國隋、唐改革內容:
1、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制,以才選官
2、經濟上:把貴族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化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收取賦稅。意義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
二、阿拉伯國家的建立和伊斯蘭教的誕生(穆罕默德)背景多神崇拜,部落戰爭不斷;各種社會矛盾尖銳,人民渴望統一。領導人穆罕默。德經過1、7世紀初,穆罕默德在麥加創立伊斯蘭教。
2、公元622年,出走麥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國家。
3、630年,奪取麥加,麥加成為伊斯蘭教圣地。
4、公元632年,阿拉伯半島基本統一重要動力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國家統一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推薦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