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幼小銜接階段的早期兒童閱讀教育

時間:2023-08-02 10:15:03 來源:網友投稿

楊云燕

(山東省東營市實驗幼兒園 山東 東營 257091)

現階段,幼小銜接早期兒童閱讀教育發展面臨單一化的教學方法無法調動兒童的課堂積極性、師生和親子互動不足等問題,需要學校老師和家長能夠在基于早期兒童閱讀教學的基本原則、幼小銜接的概念定義的基礎上,采取針對性措施來推動幼小銜接階段早期兒童閱讀教育各項措施的展開和問題的改良。

1.1 幼小銜接概念定義分析。幼小銜接是指:幼兒園和小學通過做好一系列工作和創設合作條件等內容,來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以及平穩度過從幼兒園向小學階段的過程。而幼兒銜接工作主要是由幼兒園和小學分別進行入學準備和新生過度工作。

幼兒園教育和小學教育不僅僅是簡單的學習層次遞進關系,同時兩者還存在相互雙向銜接的關系要素。幼兒園教育不僅需要幫助幼兒做好步入小學教育前的各項工作準備,幫助幼兒能夠產生對于小學教育的向往、達到步入小學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等綜合素養,以此來幫助幼兒能夠更快、更高效的平穩適應過渡期。同時,小學在幼兒園做好入學準備和保教的基礎之上,要根據不同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學習能力、認知水平和性格習慣等要素,來采取多樣化的引導技巧和方法來幫助幼兒順利的通過幼兒園向小學階段的教學層次過度。

1.2 落實早期兒童閱讀教育的基本原則分析。首先,開展早期兒童閱讀教育必須要基于幼兒的實際水平和生活實際出發,各項閱讀教育的開展宗旨是為了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在早期兒童閱讀教育各項活動開展的過程中,不能將教育活動和教育計劃局限于在課堂中的閱讀教學,老師應該充分的利用現實生活來結合實際案例來培養兒童早期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并且家長和老師必須要展開通力合作和掌握教育的時機、技巧。老師和家長分別在校園和家庭中,要動態關注每一位幼兒的實時心理狀態和行為習慣、捕捉生活中能夠鍛煉孩子早期閱讀能力的機會和時機。例如,孩子在進行“我的學校”為主題的圖畫作品繪畫時,老師和家長在一旁指導孩子使用不同繪畫工具和采取繪畫技巧的同時,帶領孩子認識不同的繪畫工具的名字、用法等內容,以此來實現培養孩子繪畫能力、語文能力的雙重學習和教育。為了幫助家長和老師更好的把握和發揮現實生活這一教學大課堂的作用和價值,需要老師和家長能夠重視生活、關注生活以及培養自身觀察能力和教育意識。

其次,開展早期兒童閱讀教育必須要基于孩子主動、身心快樂的基礎上展開。幼兒階段的孩子具備活潑好動、對生活中的新事物和新物品充滿好奇和向往、并未形成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的自主意識和能力等特點。因此各項早期兒童閱讀教育活動和任務必須是基于以幼兒的身心快樂、健康發展為主題,不能因為完成早期閱讀計劃和活動和犧牲孩子的快樂和意愿。必須要讓早期兒童閱讀教學計劃能夠順從孩子的合理意愿、滿足其身心健康發展的需求,才能有效提高幼兒在早期閱讀教學活動中的配合度、教學效果和學習成果。因此也就需要家長和老師能夠合理把握好早期兒童閱讀教育目標的基準線,閱讀教學計劃合理、且具備一定的提升難度,并同時采取鼓勵的語言技巧和共同學習的方法,來讓孩子們養成每天花時間進行不同類型書籍閱讀的良好習慣和閱讀能力的培養。

2.1 單一化的教學方法無法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興趣。首先,許多家長和老師在早期兒童閱讀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存在急功近利、錯誤的認為閱讀是孩子知識和學習技能唯一的獲取途徑、成績至上等錯誤思想,以至于導致早期兒童閱讀教學活動開展設立繁重、高壓的閱讀任務和閱讀習題,并要求兒童能夠在各項早期閱讀教學活動和教學任務過程中獲取相對應的教學知識和閱讀技能,因此違背了早期兒童閱讀教育基于孩子主動和身心健康、基于幼兒實際水平和生活實際出發的兩大原則,導致許多兒童無法在各項任務繁重、氛圍沉悶、壓力過大的早期閱讀教學活動中,感受到閱讀所帶來的快樂和知識提升的成就感,并逐漸在繁重的閱讀計劃安排的過程中逐漸喪失對于閱讀的興趣、失去對于閱讀技巧和方法的提升熱情,最終導致自身閱讀能力和閱讀技巧難以提升、幼兒有效銜接的閱讀目標無法實現等教育目標的失敗。而且,許多兒童喜歡通過對照圖片、游戲互動、順口溜和猜字謎等的方式來學習和認識文字。但是許多老師雖然掌握這些教學方法和閱讀、識字技巧,但是為了維持課堂秩序、保證正常的教學任務計劃安排和進度,因此會選擇單一化的識字方法和枯燥的識字技巧,以至于學生難以在枯燥無味、單一化的識字技巧講解和課堂氛圍中提高識字興趣和識字效率。

2.2 師生、親子互動不足和學生關注失衡。首先,由于不同兒童成長環境、家長教育水平、性格特點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也就導致部分兒童存在性格過于內向和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等問題,因此這部分兒童需要家長和老師能夠給予足夠的陪伴和關注。但是由于部分家長忙于日常工作、或是遠在外地等,因此無法在日常中靜下心來陪著孩子閱讀和互動、或是直接缺席學校組織的各項親子活動和班會活動。甚至存在部分家長片面的認為孩子的各項學習能力和早期閱讀習慣責任,在步入學校就已交付給老師進行承擔,因此這種錯誤的教育觀念和想法束縛了孩子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的成長和提升。其次,部分老師在開展早期兒童閱讀教學活動過程中存在個體差異關注不足和關注失衡等問題,以至于導致閱讀計劃和方法存在“吃不飽”、“吃不下”的矛盾。主要原因是由于不同兒童在學習能力、識字量的積累、閱讀經歷、閱讀方法和技巧掌握能力等內容上存在差異性,而部分老師在開展識字教學和閱讀教學過程中采取一刀切的教學方式,以至于讓識字基礎差和閱讀能力不足的學生很難。完成各項閱讀計劃和識字任務。識字基礎好和閱讀經歷豐富的孩子十分輕松的完成各項識字計劃和閱讀安排,并沒有起到真正意義上的教學效果和鍛煉意義。

3.1 探索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激發學生識字興趣。針對部分老師采取單一化的教學方法無法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興趣的問題,建議從以下方面著手來實現調動學生課堂參與度和激發識字興趣:首先,老師應該轉變傳統的灌輸式、填鴨式的機械死板識字方法和閱讀技巧。提高對于保持良好的課堂氛圍和正常教學進度與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與閱讀技巧之間的平衡,選擇猜字謎、做游戲、插圖識字、順口溜等游戲方法來激發學生對于識字的興趣和掌握多樣化的識字方法。其次,早期兒童閱讀教育各項計劃和活動必須要基于孩子主動和身心健康、兒童實際水平和生活實際出發兩大原則,確保開展的閱讀教育活動和計劃能夠適合早期兒童學習能力、接收能力和適應能力,并確保教學設計和規劃能夠具備一定的難度和引導,以此來讓孩子們能夠提高識字和閱讀過程中注意力、參與度和學習興趣、愉悅程度。

3.2 加強師生與親子互動頻率。

3.2.1 加強早期兒童閱讀中師生聯系的方法包括如下:第一,每一位老師必須要做好自身在早期兒童閱讀教育過程中引導者的角色,確保能夠深入了解、動態掌握每一位兒童對于閱讀計劃以及識字內容的實際情況,并采用多樣化的溝通技巧來加深與學生日常生活與學習中的互動溝通,關注每一位兒童在閱讀過程中的內心感受、行為習慣、閱讀習慣。第二,老師對于兒童在早期閱讀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困難要給予足夠的耐心和多樣化講解技巧的探索,在幫助孩子解決和理解書本內容和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以及掌握“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閱讀技巧。第三,老師閱讀教育活動必須要基于早期兒童閱讀教育的基本原則,而不是簡單的將早期閱讀教育活動看做兒童學習任務來進行完成。要求老師能夠合理的控制好閱讀量和閱讀種類。

3.2.2 加強親子互動聯系的技巧如下:第一,家長必須要明確培養孩子良好的識字習慣、閱讀習慣、閱讀能力等綜合素養,是家長和老師共同的責任和義務。因此家長應該積極配合學校和老師開展的各項早期閱讀教育活動,通過利用信息技術和互聯網平臺、家長會等渠道,讓家長直接參與到兒童閱讀教學活動當中和動態了解學生在學校的表現情況。第二,部分家長為了滿足自己的娛樂時間、或是忙于工作無暇顧及兒童的課后閱讀任務,讓孩子自行用電子產品進行閱讀或是娛樂,以至于出現孩子對于電子產品的依賴過度、過度利用電子產品進行娛樂和游戲等問題。因此需要家長能夠從教育的專業角度出發,通過向家長普及親子互動的價值和意義、分享教育經驗和推薦有關閱讀書籍等方法,來在家庭中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和增強親子互動聯系。

3.3 選擇合適的橋梁圖畫書來擴展閱讀資源。僅靠學校教材書籍、老師在課堂上補充的閱讀資源,是無法支撐起幼小銜接階段早期兒童閱讀各項教育活動和計劃的開展、滿足預期的閱讀教育目標和兒童良好閱讀習慣、閱讀技巧的目標的實現。因此需要老師能夠挑選合適的課外讀物來擴展書本以外的閱讀資源,以實現提高學生對于書籍的閱讀習慣、閱讀興趣以及擴展知識層面和視野。首先,老師可以選擇課程目標中所提到的兒歌、淺顯的古詩詞、寓言故事等讀物。兒童階段孩子對于韻律感強、節奏快、朗朗上口的兒歌以及故事性強、敘事性和情節性的童話和寓言閱讀材料充滿興趣,因此老師可以通過挑選合適的寓言故事和兒歌來進行幼小銜接階段的早期幼兒閱讀教學。其次,可以選擇主題豐富、圖文搭配合適、系列性材料豐富的橋梁圖畫書來作為課外閱讀書籍。選擇該類型書籍作為課外閱讀材料時需要注意圖畫書內容以及形式兩大方面:第一,橋梁圖畫書選擇必須要確保其主題的廣泛性、題材的多樣性、內容的可接受性,以此來確保所挑選的橋梁圖畫書能夠適合該年齡階段兒童的閱讀需求。第二,重視橋梁圖畫書形式內容。老師必須要自己瀏覽和閱讀所選橋梁圖畫書的主要內容以及了解其書面語言質量,確保所選橋梁圖畫書的書面語言、符號習得、內容質量達到兒童閱讀標準。老師在購買適合兒童早期閱讀所需要的橋梁圖畫書籍之后,要與學生家長來共同創設支持幼小銜接早期兒童閱讀的環境和氛圍,以此來推動兒童實現從被動閱讀、指導閱讀向獨立閱讀和自主閱讀方向發展和過渡。老師和家長在與孩子進行共同瀏覽和閱讀橋梁圖畫書的過程中,應該鼓勵孩子學會用多種方式來書寫、表達自己閱讀的感受和想法,例如用拼音、漢字、符號、口頭語言等方式來進行表達,以此來實現提高幼兒識字量、語言表達能力、閱讀理解能力以及寫作水平等綜合素質。

3.4 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和展開有效評價。首先,由于不同兒童因家庭因素、以往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等多種因素影響,以至于出現不同學生在識字量、閱讀能力等內容上的差異性。相關數據證明:有過親子閱讀經歷、良好閱讀習慣的兒童在識字量、認知能力、讀能力、分析能力等綜合素養上遠高于沒有經過親子閱讀的兒童。為了防止出現因遺傳和周圍環境因素影響、家庭等因素造成的識字量、認知能力等綜合素質不足的學生,在開展幼小銜接階段的早期兒童閱讀教學過程中出現“吃不下”、厭學和抵觸等不良情緒問題,需要老師能夠采取教學內容、作業、教學計劃的分層,以此來保證早期幼兒閱讀教學任務和作業能夠具備階梯性、適用于不同能力層次學生的閱讀需求和能力提升需求。并確保教育計劃和作業分層的范圍能夠適用于不同階段學生最近發展區域。幼小銜接階段的早期兒童閱讀教學,不僅需要兒童能夠提高自身識字量、閱讀水平和掌握閱讀技巧,同時還需要同能夠提高自身普通話水平、能夠有感情流利的用普通話進行朗讀課文等目標。由于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閱讀能力和識字量綜合素質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因此老師在從語音、語調、語氣等方面對學生的朗讀水平進行考察和評價時,要求老師能夠以積極鼓勵、同時評價內容具體有效,能夠針對性的指出學生在閱讀能力上存在的問題和提出改進方針。例如在評價學生普通話和朗讀聲音時,可以將“某某同學,你朗讀的真好,普通話說的也很流利”變換為“某某同學,這段話你朗讀的非常流暢,如聲音再大一點,感情會更加豐富和更顯張力”、“雖然這段話中你念錯了幾個字,但是你聲音洪亮且非常自信,我希望你能夠再讀一遍”等,通過將評價內容以積極鼓勵的語言加上改進方向的方法,以此來激發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朗讀的信心和熱愛、明確自身優勢和改進方向的目標。

探索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激發學生識字熱情、加強師生與親子互動頻率、選擇合適的橋梁圖畫來擴展讀書資源、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和展開有效評價等措施,是本文探索推動幼小銜接階段早期兒童閱讀教學開展的具體策略。

猜你喜歡幼小識字兒童突破鄉鎮地區幼小銜接的瓶頸教育家(2022年17期)2022-04-23做好幼小銜接,共促幼兒發展教育·校長參考(2021年7期)2021-10-27苦惱的“幼小銜接”學前教育(幼教版)(2019年1期)2019-06-11甜蜜歡顏時尚育兒(2018年4期)2018-05-14識字兒歌作文周刊·小學一年級版(2018年3期)2018-02-06識字兒歌作文周刊·小學一年級版(2017年37期)2017-11-11識字故事作文周刊·小學一年級版(2017年5期)2017-07-29識字謎語小雪花·成長指南(2016年11期)2016-12-07留守兒童雜文選刊(2016年7期)2016-08-02六一兒童小天使·一年級語數英綜合(2016年6期)2016-05-14

推薦訪問:幼小 銜接 階段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