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
6月10日,是2023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而近年來備受關注的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如今已進入“快馬加鞭”的階段,取得了不少進展。
提起北京中軸線,不少地標性建筑便會立刻浮現于人們腦海中——故宮、天安門、天壇、鼓樓……它們如明珠般鑲嵌在這條中軸線上。“全世界最長,也是最偉大的南北中軸線穿過全城,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線的建立而產生。”中國建筑大師梁思成曾如此贊嘆道。這條始建于元,發展完善于明清的中軸線,展示了古都北京的氣魄和底蘊,被譽為“北京老城的靈魂和脊梁”。
據了解,自2 012年北京中軸線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以來,中軸線的保護傳承工作一直在緊鑼密鼓推進中。2022年8月,國家文物局確定推薦“北京中軸線”作為我國2024年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項目。2022年10月1日,《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條例》正式實施;
2 023年1月28日,《北京中軸線保護管理規劃(2 02 2年—2 035年)》正式公布實施,將保護區域合理劃定為遺產區、緩沖區,并首次明確了區域具體范圍邊界,標志著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邁上新臺階。
根據《規劃》,全長7. 8公里的北京中軸線北端為鐘鼓樓,向南經過萬寧橋、景山、故宮、端門、天安門、外金水橋、天安門廣場及建筑群、正陽門、中軸線南段道路遺存,至南端永定門;
太廟和社稷壇、天壇和先農壇東西對稱布局于兩側。這15處建筑及遺存是中軸線遺產區構成要素。
為什么會形成這樣一條“中軸線”?“中”對于中國人來說為何如此重要?其實,古人在“仰望星空”的過程中,掌握了以測日影、觀天宇來確定時間節令和空間方位的方法,在此過程中形成以“中”為美為尊的觀念,并將之延伸至社會領域,漸漸形成“居中而治、以中為尊”的理念,以及中正、中和、凝聚、向心、多元一體的文化傳統。這也成為北京中軸線的起源。參照古人以面朝后市、左祖右社、對稱布局為核心內容的中國古代理想都城范式,北京中軸線不斷發展、演進、完善,見證了7個世紀以來的歷史文化變遷。
如今,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的成果已頗為顯著——鐘樓、萬寧橋、天壇神樂署、正陽門箭樓等文物修繕完成;
正陽橋遺址、天橋遺址、中軸線南段道路遺存等重要考古發現,進一步實證北京中軸線。眼下也不乏各種闡釋中軸線文化的展覽,如太廟歷史文化展、首都博物館“輝煌中軸”專題展等線下展覽。此外,北京中軸線官方網站、“數字中軸時空艙”“云上中軸小程序”等數字化成果也在向更廣闊的世界舞臺展示著它的魅力……
應該說,北京中軸線是一條透視古都京城的“ 文化脈絡”,也是連通歷史與未來的“ 文化之脊”,生生不息地“跳動”著,成為一種“活”的文化遺產。沿線的古老建筑、胡同街巷、人文風光,正不斷煥發生機,續寫著北京這座歷史名城的光陰故事。
猜你喜歡中軸天壇中軸線北京“實景三維中軸線”亮相“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北京測繪(2022年10期)2022-11-04一線中軸,承古通今金橋(2022年7期)2022-07-22灣區樞紐,四心匯聚! 廣州中軸之上,發現全新城市中心!房地產導刊(2021年11期)2021-11-27城市中軸之上,“雙TOD”超級綜合體塑造全新城市中心!房地產導刊(2021年11期)2021-11-27《天壇之美》青年文學家(2021年35期)2021-01-17數字經濟+中軸力量,廣州未來十年發展大動脈在這!房地產導刊(2020年7期)2020-08-24北京中軸線掠影中國工程咨詢(2013年6期)2013-02-13北京天壇的建筑格局中國工程咨詢(2011年3期)2011-02-16魅力廣州——燈光璀璨的廣州新中軸線夜景體育師友(2010年6期)2010-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