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觀論文40后的一代,是自我價值觀體現最突出的一代,如何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是思政課教學中的重中之重。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倡導富強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生觀論文3篇,供大家參考。
人生觀論文篇1
40后的一代,是自我價值觀體現最突出的一代,如何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是思政課教學中的重中之重。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013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下發《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培養和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從小抓起,從學校抓起,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落實到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各環節,覆蓋到所有愛教育者,形成課堂教學,社會實踐,校園文化多位一體的育人平臺,推動主義核心價值觀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再次,突出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教育,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明確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思想價值的挖掘,梳理和萃取中華文化中的思想精華,做出通俗易懂的當代表達,賦予新的時代內涵,使之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發展壯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煙海,這是中華民族之所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也是最能呼其民族自豪感的契機,更是容易激起共鳴的一個天然條件。最后,法律原理和法律觀念的教育也是本門課的一個重點,依法治國是我們的一個基本國策。法治觀念、法治意識是我們造就一代合格人才所應具備素質的必經途徑,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保證就是法律法規,所以,要用法律的權威增強大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性。因此實體法、程序法和憲法的教學就顯得非常之必要。
一、思政課的教學要從實際出發,要做到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有三個:一是,高職院校培養的是實用化技術型人才,對其知識的講授是以能用為度,使用為本,二是,知識較一般,理論知識的系統化,體系化較一般,三是,大學生的求知欲較強,學習態度端正,目標明確。故此,根據以上學生的實際,再結合思政課的轉點(大部分認為思政課是公共課,不是專業課,在今后的實際工作中用途不大等等)思想政治課的講授要有自己的特點和規律,本人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出以下幾點,就學生的反饋來看,應該說效果不錯。首先,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講授是必須的,很多人認為,把思政課變成故事會,小品表演,吸引學生,課堂效果好,但本人認為,這是舍本逐末,違背科學的行為,大學教育的主要職能就是傳道,尤其是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所肩負的神圣職責,這一點,在任何時候都不能背離,事實上,絕大部分大學生還是喜歡聽理論的,關鍵是教師如何傳授理論,是不看對象,引經據典,濤濤不絕,還是聯系實際,結合熱點,因人施教,簡明扼要,其結果是不同的。譬如說,如何講價值觀,本人首先提問,讓學生概括價值的含義,但很少有學生能回答出來,但我隨手拿起講臺上的茶杯,問學生它的價值是什么,結果學生豁然開朗。原來,價值就是一個人或事物的有用性,從而引導出價值的定義、價值觀以及不同的價值觀等一系列理論問題,學生聽的津津有味,效果非常好,其次,講授思政理論必須從大學生的思想狀態出發做到對癥下藥。40后的一代,思想、信仰、價值觀差異化,多元化較普遍,再加上互聯網的普及,信息量的增大,同時,由于年齡、閱歷、知識結構、所處環境等等方面的制約,難免使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法制觀等帶有這樣或那樣的偏差,這都給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講授帶來了一些新的挑戰,但我們可以通過現象看本質的方法,抓主要矛盾的方法,找到科學的教學方法。譬如,在“人生觀”的講授中正確的人生觀應該是什么樣的,錯誤的人生觀是什么樣的。本人先列出幾種人生觀,讓學生們在課堂上討論,1,人生幾何,對酒當歌。2,今朝有酒今朝醉。3,人不為己,天誅地滅。4,人生一世,吟唱二字。5,人生如夢。1,人活著不光要考慮自己,還要顧及他人社會。2,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等等。最后討論的結果絕大部分同學認為有價值的人生應該是多為他人考慮,即多點奉獻少點索取,這樣講的效果要遠遠大于教師的面紅耳赤,滔滔滔不絕的貫輸。再次,從大學生的自身發展的需求出發,真正做到學有所得,學有所用。正確思想觀念的樹立、科學信仰的確定、核心價值觀的培養,一方面需要灌輸,但更多的是需要人性化的引導并使之從內心深處接受之,40后一代是非常務實的一代(這可能和他們處在市場經濟這個大環境中不無關系)如果思想政治理論的傳授不從對他們今后的成長出發,他們會覺得事不關己,就不會接受之,所以本人在傳授思想政治理論的過程中始終讓學生明白你們所學的這些理論是今后漫漫人生路上必須具備的一些素質,否則就會被社會所淘汰,或不被社會所容納和認可,并佐以事實證據,譬如在法律基礎理論的講解中,告訴學生現在是法治社會,要用法治思維來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并用法治方法來解決問題,只有知法,才能不違法,不犯罪,所以,每次法律課的講授,學生都非常用心去聽,去記。并提出了大量的問題,教學效果非常好,最后,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的傳授切忌抽象,應生動具體,言簡意賅,一語中的。從高職大學生的來源上講,他們的理論功底不是太深厚,對思想政治理論的一些基本原理掌握不是太好。因此,如何從大學生的興趣出發,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藝術性的把這些應該讓他們掌握基本原理傳授給他們,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孜孜以求的份內之事。
二、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的教學理論聯合實際,寓教于樂
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是科學是真理,他本身是具體而生動的,尤其是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成果之一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公平,正義,富裕,民主,和諧等理論,更符合時代發展之規律,也切中了當代大學生的脈搏,是他們的內心之渴望,他們有汲取這方面營養的內在需求,因而,如何找到一個恰當的切入點,應是思想道德所參與法律知識培養的一個重點。在這個問題上,有兩個關鍵點需要處理好,首先,學生要注重學習和掌握思想道德與法律基本知識,學習和掌握基本知識是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好和法律素質的理論基石,也是培養社會主義合格人才和建設者的內在要求,通過這些基本知識的學習,解決最基本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從而提高大學生的分析問題、觀察、思考問題的能力,認識和解決自己成長中的問題。其次,要注重聯系實際,注重學以致用。任何知識都有自己的功能和作用。同樣,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識也是如此,學習本課程要把知和行結合起來,把學習和實踐結合起來,把學習規范與模范遵守規范結合起來,把知識轉化為內在素質,在學中做,做中學,學以致用,最后通過社會熱點問題,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學生有內在需求的問題作為切入點,并使理論和實際有機結合起來,情景結合,寓教于樂。
三、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教學形式應不拘一格,力求使學生喜聞樂見
對高校思政課教學形式的探討一直是思政課孜孜以求的永恒話題。如何真正做到不拘一格,使學生喜聞樂見,并達到思政課教學之目的,有三個方面的問題應該分析清楚。一是從客觀上講,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內容是抽象的。同現實的差距是客觀存在的,這種理論和現實的反差使學生在認同感上存在一個很大的疑問,當然,在接受并付之于行動上就存在很大問題。所以,從這一客觀現實出發,思政課的教學形式應該是從實際出發,從中國的國情出發,從大學生實際出發,從大學生接受度出發,有理有據,中共中央辦公廳下發“關于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所提出的24個字即富強、文明、民主、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誠信、敬業、友善作為普世價值,應貫穿于整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教學,并作為主線和核心內容。這樣才能得到大學生的認同,并予以接受。二是從大學生作為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的受眾者,共思想的活躍性,生長環境的不同性,受社會環境影響的復雜性等等都決定了教師在教學上不能一概而論,而應因人施教,對癥下藥。因此在制訂教學計劃,設計教學方法以及考核方法等方面都要有的放矢,盡最大可能使大學生接受這些理論,并使之潛移默化,三是教學手段的更新,隨著信息產業的迅速發展,信息的智能化,已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思政課教育還局限于一張嘴,一只粉筆很顯然是大大落伍了,如何利用好多媒體教學應該是思政課教師必須重視的一個問題;同時,根據現在大學生活渴望鍛煉,渴望體現自我價值的特點,發揮大學生的參與意識、主人翁意識也是思政課老師好好發掘的一個內容,總之,思政課教學模式如果應用得當,大學生是非常歡迎這門課的。其教學效益和社會效益是能得到充分體現的。
人生觀論文篇2
摘要: 怎樣的人生更有意義?怎樣的人生更有價值?恐怕只有那些經歷世俗坎坷,歷盡磨難的哲人才可知曉。何謂價值,有輕如鴻毛的消失,有重如泰山的逝去;有流芳百世的君子,更有遺臭萬年不中不孝的小人。千秋萬載,有幾人明了價值的內涵,又有幾人真正追尋了圣賢的足跡。對于我們90后的大學新生而言,經常感到迷茫,不知明天走向何處,因此,樹立明確的目標,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打開心靈枷鎖的鑰匙。盡管在前行的道路上不會是一帆風順,但是有了正確價值觀的指引,人生便有了前進的動力,有了正確的方向。明了如何追求有價值的人生,一個人才會從黑暗的陰霾中走出,迎接生命中希望的曙光。
關鍵詞:人生價值;價值取向;正確的人生觀
引言:我們如何看待自然界?如何待看待人類社會?如何看待人生?如何看待學習生活?這些問題都會涉及我們的價值觀問題。如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正確地對待世界、對待人生,如何實現自身的價值,對我們每一個人特別是大學生來說至關重要。
大學生的價值觀與他的世界觀人生觀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所以我們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就首先我們要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其次我們要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選擇高尚的人生觀也尤為重要。人生觀是可以選擇的。不同的人生選擇,決定著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選擇表現出不同的人生態度,體現著不同的人生觀。再次人應當追求高尚的品格。樹立積極進取、樂觀向上、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人生態度。
一 大學生人生觀中存在的問題
“人生價值是自我價值與外在價值的統一,內在價值與外在價值的統一,物質貢獻價值與精神貢獻價值的統一,現有價值與應用價值的統一。”1 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根本問題,然而大學生中還存在不少這樣的問題。
1、重個人利益輕集體利益的個人主義人生觀
個人主義人生觀是一切從個人出發,把個人利益放在集體利益之上的人生觀,主張個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價值,社會和他人只是達到個人目的的手段。當代絕大多數大學生贊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的一個重要方面是為國家為集體做出貢獻,贊同以集體主義為價值觀的核心,但目前個人主義,利己主義和狹隘功利主義在大部分大學生中也頗有市場,由于個人主義,利己主義的膨脹,集體主義觀念正逐步淡化。可我們要知道,“一般人的幸福或者不幸福和社會利益相同或者矛盾為轉移。”
2、 重奢侈享受輕理想追求的享樂主義人生觀
享樂主義人生觀是一種把享樂作為人生目的的人生觀,主張人生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內容就在于滿足感官的需求和快樂。當代大學生大多數贊成或接受馬克思主義思想,但也有一部分認為實現馬克思主義人生理想是渺茫的。我們都知道也都會說“人生價值在于奉獻”,但又很少人能夠完全付諸實踐。理想和現實總會存在差距,而我們大學生的任務是不斷縮小它們之間的距離,直到實現目標,到達理想的彼岸,而不是由于沒能達到理想而把享樂尤其是感官的享樂變成人生的唯一目的。
3、重金錢實惠輕艱苦奮斗的拜金主義人生觀
拜金主義人生觀是一種認為金錢可以主宰一切的,把追求金錢作為人生至高目的的人生觀。隨著我國加入WTO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出現了高收入階層,不少暴發戶以高消費為榮,加之少數媒體的渲染和不正確引導,造成社會心態的躁動和失衡,大學生們的價值觀念,消費觀念也受此沖擊和影響,少數大學生不考慮自身的經濟承受能力,而追求超前消費。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我們大學生更應傳承美德而不是用拜金主義指導生活實踐。
二 大學生實現人生價值的方法
要實現當代大學生的人生價值,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明確目標,樹立正確價值觀,為人生開啟航路
明確的目標會讓人充滿自信,珍惜年華,從不虛度光陰,珍惜寶貴機會。樹立明確的人生目標,因為它是成功之舟上的路標,為航船揚帆起航指明方向。在人生的每個階段,確定目標是面對一切的應當之策。而我們大學生,面對眾多的目標,一定要分清輕重緩急,要將更重要的事情放在首要的位置。那些心中想干大事卻又不想做小事的人,只會將時間消耗在躊躇猶豫的瞬間。所以一個人最重要的事是把握現在,從一個個小目標做起。
2、不斷學習,適應社會
學習不僅僅是在學校的事,它應成為一個人一生不懈的追求。只有不斷用知識武裝自己,充盈自己的頭腦,自己才能在社會擁有一席之地,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面對快速增長的新知識,很多人都深切現已掌握的知識越來越不能適應新的發展需要,只有持續不斷的終身學習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縱觀猶太民族的歷史,猶太民族把學習作為自己一生不變的追求和永不改變的職責,與此同時,他們得到的是其他民族夢寐以求的興旺發達,我們大學生更應學習,只有經常學習,一個人才能夠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適應變化,實現自我價值。
3、學習先進思想
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鄧小平理論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構筑當代大學生的精神世界;加強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學習,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大力學習先進典型事件,以榜樣的力量促進大學生正確人生價值觀的形成;加強社會實踐活動,對大學生進行艱苦奮斗教育,促進大學生形成科學的人生價值觀。
結束語:無論大學生人生觀存在何種問題,但大多數大學生的人生觀是沒有問題的,只有我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堅定社會主義前進方向,就可以克服這些問題。我們大學生只要與時代同步伐,與祖國共命運,與人民齊奮進,就能實現最大的人生價值,創造無悔的青春。
參考文獻
1、 江蘇省教育廳編寫,《思想道德修養》,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5月第二版;
2、陳根法。吳仁杰著,《幸福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3、范文俊,莊嵐。《再論大學生人生觀教育的重要性及有效途徑》,長春理工大學學報;
4、姜寧,張競文。《當代大學生厭學現象分析與對策》,商業經濟;
5、孫曉莉。《大學生學習倦怠的現狀及成因研究》南京師范大學,2007。
人生觀論文篇3
摘要:目前在校學習的大學生正處長思維定型的關鍵時期,而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網絡化的影響,各種國外的文化意識、社會形態和價值取向不斷的沖擊著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認知。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是對事物真相的正確認知,它可以幫助人們對自己的身口意進行正確的取舍,達到趨利避害的目的。苦樂觀和義利觀正是構成我們每個人不同性格不同想法的價值基石,也是人生觀、價值觀的具體體現,同時更是每個人都要面臨的人生課題,對個人的健康成長、社會優良風氣的形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字:當代大學生 苦樂觀 義利觀 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古往今來,大凡有所建樹、有所作為、有所成就的人,他們的成長和對社會的貢獻,都直接或間接地與其確立的價值觀有著密切關系。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是對事物真相的正確認知,它可以幫助人們對自己的身口意進行正確的取舍。只有對世間林林總總的事物具有正確的觀點、見解,才是獲得成功和幸福的先決條件。
目前在校學習的大學生正處于思維定型的關鍵時期,而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網絡化的影響。西方國家的 “超前消費、享樂主義、個人利益至上”思想,不但不符合我國國情,甚至完全違背了我國的傳統優良品德。由于當代大學生還沒有完全步入社會,對社會的認識還不夠深刻,加之這一代大學生思想意識開放,意識形態很容易被外來文化價值所同化,我國傳統的意識形態和文化內涵將走上無人傳承的道路。所以圍繞我國優秀的傳統道德內涵,為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不僅是當前高校教育亟待踐行的工作,更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工程。
一、苦樂觀和義利觀在當代大學生教育工作中的意義
人生價值觀具體包括公私觀、義利觀、苦樂觀、榮辱觀、幸福觀和生死觀等等。但筆者認為其中最需要我們在教育工作中重視的是苦樂觀和義利觀。因為不管我們是在生活上、工作上,還是學習上,不管是對待親情、友情、還是愛情,我們的各種具體表現其實就是自身對苦、樂、義、利的一種認知的反映。所以,苦樂觀和義利觀正是構成我們每個人不同性格和想法的價值基石,也是人生觀、價值觀的具體體現,更是每個人都要面臨的人生課題。
時至今日,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越來越重視思想文化教育,將道德體系建設提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并提出了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的內涵與我國傳統的思想道德體系是有許多相通之處,甚至是一脈相承的。所以,把準傳統文化內涵的精髓,并引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以幫助當代大學生樹立培養正確的苦樂觀和義利觀,是值得我們廣大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者嘗試的。
二、當代大學生在苦樂觀和義利觀的價值取向上存在的問題
1、注重個人利益,忽視國家利益。當代大學生更加傾向于選擇個人主義為自己立身行事的準則,過分獨立自我,事不關己,漠不關心,缺乏對社會的責任感。
2、重視金錢實惠,無視理想信念。在實現人生追求中,
更加傾向于“現實主義”,重索取而不愿付出,重物質利益輕無私奉獻。
3、偏向技能培養,忽視道德追求。他們更加注重專業技能的學習,而忽視了道德品質生的培養,社會公德心淡薄。
4、習慣奢侈享樂,抵觸艱苦奮斗。物質條件的改善,深深的改變了當代大學生的消費理念,虛榮、擺闊、貪圖享樂、奢侈消費已經成為許多大學生的追求,“吃苦耐勞”也只是停留在口頭上。
三、當代大學生在苦樂觀和義利觀取向上出現問題的原因
1、市場經濟的負面消極影響。高收入群體的出現,使得人們的收入差距不斷擴大,加之社會分配不公等情況,這些都有意無意助長了拜金主義的產生。“財富”成為不少大學生衡量人的價值大小的主要尺度。
2、社會不良思想的滲透侵蝕。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人們的思想價值觀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部分大學生在紛繁復雜的各種思潮的影響下,迷失了方向,以至在人生價值觀取向上出現了問題。如一些煤體新聞的錯誤導向對大學生的思想危害很大。
3、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機制的不健全。近年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沒有更好的適應新形勢的發展,教育渠道還比較單一,雖然進行了多方面的改革,但在課程安排上還是以政治理論課為基礎,教學理念上以灌輸型為主,導致了教育形式單調、內容僵化、針對性不強、教育成效不顯著等方面的問題。
4、當代大學生自身存在的不足。現在大學生是獨生子女的一代,很多學生家庭環境優越,沒有經受過艱苦生活的磨煉,被家長嬌寵,從而形成自私自大心理,心理承受能力相對較脆弱,使他們在人生價值觀方面出現種種問題。
四、培養當代大學生正確樹立苦樂觀和義利觀的具體方法
1、理論教育要簡單而深刻——引發共鳴、產生認同。
當代大學生從小就經歷著各種各樣的人生價值觀理論的教育,所以大多學生都患有“理論免疫癥”,尤其像人生價值觀這樣理論含量過重的學科內容,如不改變教育方式,是很“不受歡迎”的。所以作為高校的廣大德育教育工作者一定不能一味的“照本宣科”,面對苦樂觀和義利觀這樣的內容,只要用最簡單而深刻的語言進行講解,迅速破開理論的表層,才能用更多的時間去挖掘它們的實質。只有將同學們的思維發散到現實領域中去,才會使同學們產生共鳴并引發認同,這樣才能真正將理論帶回到生活,為當代大學生正確樹立苦樂觀和義利觀打下好的基礎。
2、舉例說明要豐富而真實——拓寬思維、激發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高校教育中老師應該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大學生的興趣引導上面,不斷的帶動學生們的學習激情。面對苦樂觀和義利觀這樣比較抽象的理論,倘若用貼近我們當代大學生在校學習和生活的例子可能就會有不一樣的效果。例如,現在的大部分男同學喜歡玩網絡游戲,就當前網絡游戲本身而言,其游戲本身就是一個小型的社會,游戲內的社會分工、階級系已經可以和當前現實社會等同。其實很多大學生已經有意無意的走入了游戲“社會”這個圈子,同時也在有意無意的處理著游戲內的各種“社會”關系,如果我們能把正確義利觀的培養和網絡游戲內在“社會”關系結合起來,不但能提高學生們的思考積極性,還可以有效的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筆者認為這樣貼近實際的教學模式,可以讓大學生學會對苦樂觀和義利觀的思考,從而達到激發興趣,拓展思維的目的。
大學階段是人生觀發展的重要時期,大學教師的教學方法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在樹立了正確苦樂觀和義利觀的基礎上,不斷擴充其他的知識儲備,這樣才能響應國家對培養當代大學生全面素質的要求,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全面的合格的人才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葉松慶。 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現狀和特點[J]。 青年探索。 1996(01)
【2】陳春立。 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大學生人生價值觀變化的分析與思考[J]。 甘肅理論學刊。 1996(05)
【3】曹飛。 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價值觀的調查與思考[A]。 理想·信念·信仰與價值觀——全國理想信念與價值觀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 2000
【4】趙紅勛。 淺談當代大學生的道德意識[A]。 公民意識研究[C]。 2008
【5】“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調研課題組,徐文新,周揚帆,安國啟,鄧希泉,李五一,曹凱。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調研報告[A]。 和諧社會與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研究報告——首屆中國青少年發展論壇暨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優秀論文集(2005)[C]。 2005
推薦訪問:人生觀 論文 正確的人生觀論文 論蘇軾的人生觀論文 人生觀論文題目 人生觀論文1000字 人生觀論文2000字 人生觀論文1000字思政 人生觀論文3000字 人生觀論文800字大學 人生觀論文1500字 人生觀論文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