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詩人瑪麗·奧利弗在《詩歌手冊:詩歌閱讀與創作指南》中曾給予我們這樣的暗示:“我們知道,詩人是天生的,不是學校教出來的。畫家、雕塑家和音樂家亦是如此。某些本質的東西無法傳授;
它們只能是天生的,以一種神秘的方式獲得或者形成,無法挑選出來重新設計,傳遞給另外一個人。”接著,詩人這樣補充道:“即使有些因素無法傳授,仍然有大量知識可以而且必須通過學習掌握。”
從2018年開始上童詩課至今,我最大的觸動是孩子的每首詩都是要飛翔的。作為獨特的生命個體,他們無時無刻不在構建自己的詩意想象,進而凈化語言的純度。這時,“以孩子為師”絕非一句口號,而是純粹的魔法產生的自發感受。兒童語言是自帶引力的,這其中包含著某種神秘的生靈世界。而我的工作就是等待,我渴望見到他們語言中不斷生長的東西。隨著課程的不斷深入,童詩在孩子內部嵌入一座嬉戲的游樂場,語言在無意識中發生裂變。值得一提的是,對于童詩我永遠秉持的是“不教而教”,即我更多的是分享我心中杰出的童詩作品,一切都是天性的呈現。因為對于孩子而言,他們正處于語言的混沌期,過多的強調方法和技巧會成為束縛他們的籠子。沒有什么比想象的自由更重要,而優秀的詩歌或許是唯一值得信賴的老師,我不過是中間的載體。正如卡夫卡所說:“那就是魔法的本質,它不創造,它召喚。”童詩本質上就是召喚,它邀請孩子們進入它的內部,喚醒孩子心底沉睡的部分,直到形成一個語言的旋渦:
梵高心河
李籽橙(9歲)
漩渦的星河
旋轉吧
流溢的星辰 跳動的云
把這一切卷入星河之中
心中小河延伸吧
流向星空
釋放你的生命吧
每一顆星星都有靈魂在跳動
探索探索
把點點星光流溢在這心河里
延伸吧
火焰樹
流淌在心河的方向
與梵高一起碰觸星光
不夠不夠
讓心河繼續延伸吧
星空之外
肯定有更多的奧秘
噴發吧
釋放你的痛苦與靈感
宇宙星辰能否將它們
融化
一個九歲孩子如何寫心中梵高?這需要小詩人融化在《星月夜》的色彩之中才能以語言的形式畫下線條的波浪,他儼然已經成了“心河”中星星跳動的靈魂。這也讓我開始對童詩有了新的思考,我們是否真的了解孩子的心靈?他們真的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嗎?很明顯,一個真正寫詩的孩子是未知的,他們是離神靈最近的精靈。
事實上,在童詩中孩子有自己內在的語言邏輯、節奏和情感,這個是他們特有的私密空間,或者說,他們的寫作就是在試探語言的邊緣。孩子對語言的依戀更多來源于游戲的天性,和成人相比,這意味著某種平等,至少在詩意的創造上,他們的繆斯是相同的,比如對死亡邊界和時間的思考:
死神死了
魯詩語(5歲)
如果死神
變得很老很老
老死了
世界上
人擠人
樹擠樹
花擠花
草擠草
沒有空位了
我就沒地方
跳繩了
一個在邊境線上跳來跳去的人
朵朵(11歲)
一個人在兩國之間的邊境線上跳來跳去
他將會成為出國次數最多的人
他破了吉尼斯世界紀錄
自己也不知道
太陽看到了
把光照到他身上
太陽痛恨自己
只能高高地掛在天上
不能跟那個人一樣下來自由地跳躍
警察來了
要給那個不停地跳躍在兩國之間的人戴上手銬
那一刻,他又一次跳到了邊界的另一邊
警察剛想要逮捕他
那個人說:哦
我現在不在你這個國家里
所以你沒有權力來逮捕我
當我與孩子們分享完英國、美國、德國、日本、奧地利、中國等兒童詩人的作品后,他們的“作業”更像是某種燈塔在紙上閃耀。對孩子而言,這些簡單的詩意有時揭示的是最直接的真理:心靈的自由。詩開始自我流動,每一行童詩都是一條河,浮動著他們的詞語、聲音和翅膀。從這里出發,成人不過是兒童的彼岸,你分享的童詩像一個蟲子在花朵中尋找芬芳的道路。于是,金子美鈴的“花香是花朵的呼吸”變得如此真實,史蒂文森的“這時就走來了看不見的玩伴”讓另一個自己逐漸顯形,而希爾弗斯坦的“總得有人去擦亮星星”似乎將你卷入宇宙之中……越來越多的詩人的作品提高了孩子對童詩的審美,同時,我也一直跟他們強調——永遠不要忘記語言的個性與變化。
有時候你根本無法預料孩子會寫出什么樣的詩歌,他們正寄居在自己的童年中,當然,他們也是絕對敞開的,一切都是未知的語言之謎。童詩作為“詩歌中的幼年”,它是語言中的“嬰兒”,孩子潛在的表達充滿無限的可能性。對此,特德·休斯的詩教范本《詩的鍛造:休斯寫作教學手冊》會給我們一些新的啟發:他認為寫作教師不應說“怎樣寫”,而應說“怎樣才能真實表達自己”。他說:“我覺得詩在某種程度上仿佛一種動物,也擁有自己的生命。”孩子明白如何與詩歌這個動物相處,即使它是一個精怪:
數學符號成了精
王泊然(10歲)
百分(%)一刀把8削
腦袋身子兩邊逃
乘號(X)掃堂回旋鏢
踹得等號(=)一半少
小數(.)分身真是妙
減號(-)化身變除號(÷)
大于小于(><)互頂角
自相矛盾真不好
括號()出來擺特權
里面算式最優先
加號(+)不甘示弱呀
躺床翻身變乘號(X)
等號(=)泡水變近似(≈)
原是兩根細面條
大家看C變魔術
加上小圈(。)量溫度(℃)
乘號(X)被踢一條腿
壓著等號連說不(≠)
8躺下了無窮大(∞)
負號一來大家怕
數學符號爭勝負
打斗激烈哭聲足
缺臂少腿不忍睹
各歸其位才算數
數學符號也可以寫成童詩,這個過程是奇特的,雖然小詩人是戲仿《一園青菜成了精》的荒誕之作,但絲毫不影響這又是一首杰作。而在我的童詩課上,這樣的杰作還有很多。他們的年齡跨度從四歲至十三歲,涉及的省市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江蘇、浙江、湖南、福建、山東、廣東、安徽、云南等地。童詩的路線圖迷宮一樣通往詩性之門,在此期間,我提醒最多的是他們開始在閱讀中寫作,并且慢慢地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打著紅傘的女人
朱莉雅(10歲)
盛開的梨樹
在道路兩旁
用風的語言
低語
寬敞的大道上
灑滿了陽光和
天空的碎片
打著紅傘的女人
走過
盛開的梨樹
在她身后合攏
風景
朱莉雅(10歲)
河的兩岸
蒼翠
被浸得濕透
哦
六月的小橋呀
一手牽著屋檐
一手牽著棗樹
打著陽傘的姑娘
透過清晰的云
看見紫色的小船
變成了兩只水母
時間順著小河流走
樹蔭下
蝴蝶對稱的憂郁
飛來飛去
你很難想象一個孩子會喜歡西班牙天才詩人加西亞·洛爾迦的詩歌,很明顯朱莉雅吸收了洛爾迦的詩歌節奏、意象和音樂,她喜歡通過短句子增強語言的速度,并從中學會了隱喻。這種“意外”完全取決于她的天賦和敏感,在兒童與成人之間她構建了一種新的生命力——讓語言變成游走的火焰。
一切詩教皆可成為羽翼和種子,讓孩子找到打開語言的密碼。遺憾的是,我并非那把鑰匙,我僅僅只是那個鎖孔。透過這個“洞穴”,我試圖傳達些什么,往往感覺什么也沒有訴說,“因為詩一直在訴說一件無法訴說的事情。”(顧城語)。幸運的是,在詩教的過程中,我的童年再次誕生,有時我在想,不是我在向孩子們分享童詩,而是他們在走向我,朝著魔法的方向。孩子即魔法師,他們的天性、純真與想象自然而然推動詩意的語言不斷前行,童詩也許只能陪伴他們走過一段奇旅,但只要他們體驗過童詩翅膀的震顫就夠了。
荷蘭后印象派畫家文森特·梵高的代表作之一。
北方童謠。
閆超華,1987年生于安徽潁上,《兒童文學》《新京報》《紅蜻蜓》等雜志童詩專欄作家,詩歌公益組織“是光詩歌”鄉村教師童詩培訓講師。曾獲2013《兒童文學》“十大魅力詩人”、首屆“小十月”文學獎詩歌佳作獎。著有童詩評論集《童詩的煉金術》。
猜你喜歡詩教童詩梵高又甜又脆的童詩作文周刊·小學一年級版(2022年48期)2022-12-19抗疫童詩一組紅蜻蜓·低年級(2022年6期)2022-06-16梵高的世界環球時報(2022-03-18)2022-03-18中華詩詞學會詩教委員會成立儀式暨“中華詩教深圳示范區”建設項目啟動會中華詩詞(2021年9期)2021-12-31中華詩詞學會詩教培訓部2021年秋季函授班招生啟事中華詩詞(2021年6期)2021-12-31《星月夜》和梵高幼兒100(2021年17期)2021-06-19童詩對對碰家教世界·創新閱讀(2021年12期)2021-01-13被盜竊的梵高藝術品鑒(2020年5期)2020-07-27楊叔子當代詩教理論研討會在杭州舉行中華詩詞(2018年3期)2018-11-15喚起“詩心”,更要喚起“詩教”輔導員(2017年9期)2017-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