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深耕教學育人一線,厚植綠色冶金沃土——吳勝利綠色鋼鐵冶金本科育人團隊

時間:2023-08-26 18:30:03 來源:網友投稿

供稿|邢華超,付云笛

內容導讀

2022 年10 月,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公布了2022 年北京高校優秀本科育人團隊和北京高校優秀教學管理人員遴選結果,北京科技大學吳勝利教授領銜的綠色鋼鐵冶金本科育人團隊獲評北京高校優秀本科育人團隊。

北京科技大學冶金工程學科是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并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在教育部組織的歷次學科評估中均名列前茅,2018 年至今“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位列“世界第一”,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已發展成為世界鋼鐵冶金教育中心。

綠色鋼鐵冶金本科育人團隊,隸屬于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與生態工程學院鋼鐵冶金系,承擔冶金工程學科本科生培養,負責冶金工程專業“鋼鐵冶金課程群”的教學工作。團隊長期致力于鋼鐵冶金新工藝、新技術以及冶金基礎理論的研究,年均科研經費超過3000 萬元,累計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3 項,省部級科研獎項20 余項,每年發表學術論文100 余篇、申請專利30 余項。

北京科技大學鋼鐵冶金學科開設于建校伊始,最早的基層教學組織采用前蘇聯的“教研室”模式,建設有煉鐵教研室、煉鋼教研室、電冶金教研室等,20 世紀80 年代末以后學習歐美模式變“教研室”為“系、所”,成立了鋼鐵冶金系。

為了強化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工作,有效推進基層教學組織建設,進入本世紀后,時任系教學副主任、學院教學委員會副主任的吳勝利教授,以本科專業主干課——鋼鐵冶金學為依托,牽頭組建了鋼鐵冶金學教學團隊,在國內率先提出綠色冶金概念及其教學模式。之后,團隊瞄準國家發展重大戰略要求,融入了“基于節能減排的綠色鋼鐵”理念,并將本科專業必修課——鋼鐵綠色制造技術納入團隊建設內容,逐步完善了“綠色鋼鐵冶金本科育人團隊”。經過近30 年的努力,團隊為國家“一帶一路”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等重大戰略提供了綠色冶金新流程技術支撐,團隊育人踐行了***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我國鋼鐵行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培養了大量的技術工匠、行業專家和高級管理人才。新一代“鋼小伙、鐵姑娘”正在全國、乃至世界各地鋼鐵冶金生產與科研部門積極奉獻、建功立業,積極推動了傳統鋼鐵行業的轉型升級,也穩步推進了我國成為世界鋼鐵強國。

如今,綠色鋼鐵冶金本科育人團隊已經形成老中青及高中級職稱結合的復合型教學團隊,由15 名優秀教師組成,包括全國黃大年團隊成員4 人,北京市教學名師1 人,北京市和北京科技大學師德先鋒2 人,國家級領軍人才1 人,國家級青年人才2 人,青年托舉3 人,壽昆教學名師2 人,壽昆青年教學名師1 人,教學標兵2 人,是一支銳意進取的精干團隊。

在團隊建設過程中,吳勝利教授非常強調對青年教師進行“傳、幫、帶”,不斷提升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和效果,依據“先淺后深”、“由點到面”、“積少成多”的培養過程,逐步增加青年教師授課內容。同時鼓勵青年教師大膽探索、積極創新。

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項目入選者、北京科技大學青年教學骨干人才、團隊教師寇明銀回顧了自己從學生階段到留校工作以來,吳勝利教授對其教學科研的培養和引領。即使已經留校成為“教師”,吳勝利教授依然讓他全程聽課并做好筆記,在授課間隙告訴他授課相關的技巧、節奏、內容、互動等。完成一學期的授課后,吳老師讓他進行了課程試卷初稿的撰寫,這套試卷經過了兩人反復五次修改才最終定稿。既讓寇明銀對整個課程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認識,也讓他深刻明白了要以一種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態度來對待教學。“吳老師一直教導我們教學無小事、學生最重要,而我最終也收獲了學校、學院和學生的認可,讓我很有成就感和滿足感,”寇明銀說。國家級青年人才項目入選者、北京科技大學青年教學骨干人才、團隊教師劉征建也指出:“團隊氣氛非常和諧,大家對教學都非常投入,老教師的實踐經驗非常寶貴,對于青年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培養很有幫助,包括教學方法、教學案例提取等,都要感謝團隊老教師的幫助。”

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與生態工程學院鋼鐵冶金系主任、壽昆教學名師張家泉教授表示,鋼鐵冶金是我校冶金學科的特色方向,作為核心專業課,其不僅包含化學冶金與物理冶金原理及其應用,還涉及較多的工藝學與反應器裝備學知識,內涵十分豐富。此外,專業課的講授效果不僅取決于授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日積月累的認知與經驗,更取決于他與時俱進的教研融合能力。為了持續維護和提升我校鋼鐵冶金教育在社會中的影響力,我們在日常教學安排上采用老中青相結合模式、在具體課程教學中要求年輕教師從聽課、助課、參加教研活動開始。這種“傳、幫、帶”的接力模式加之優質的青年教師資源,保障了團隊在世界鋼鐵冶金教育教學活動中能夠歷久彌新地持續進步,且一直處于領先地位。

我校03 級本科生、07 級博士研究生,現任重慶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和博導、重慶市冶金工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的徐健,雖然畢業沒有留在吳勝利教授團隊中任教,但也深受團隊培養,“導師對待學術嚴謹認真,以‘磁鐵式教學’的方式讓我學會了對待學術需要一絲不茍,要發自內心熱愛冶金事業,忠于冶金事業。是他讓我們有機會深入行業接觸一線工作,我也是在這樣的過程中逐漸增強了對冶金學科的研究興趣,找準了研究方向。”當年,徐健在吳勝利教授團隊中是一名研究生;
而今,他也開始培養起自己的研究生,徐健說:“這就是傳承的力量,我希望將精益求精的治學態度和吃苦耐勞的科研精神一代代傳承下去,勵精圖治,探索新時代冶金學科發展之路。”

吳勝利教授認為,鋼鐵冶金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因此,在培養學生時,一方面要注重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即能夠通過所學知識來解決工業實際問題,做到活學活用;
另一方面要注重對其思維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主動去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在這樣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理解知識體系和脈絡。

結合“中國制造2025”的宏觀戰略需求,指向實現冶金工程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團隊進行了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本科課堂中所使用的教學案例,大部分都來自于團隊與企業開展的真實合作實踐項目。通過不斷引入生產案例分析,如爐況判斷及調節、鋼鐵廠設計、工藝流程優化等內容,使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知識并運用。此外,團隊結合近年來鋼鐵發展的新技術、新工藝,尤其是團隊所取得的數項國家科技進步獎和教育教學成果獎,在傳統煉鐵學、煉鋼學、連鑄工藝課程基礎上開設了現代《煉鐵過程典型案例》、《煉鋼過程典型案例》和《連鑄過程典型案例》課程,不僅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專業興趣,也提升了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14 級本科生、20 級碩士研究生曾旺說:“吳老師的教學內容深且廣,但是重點突出,結合實際也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加深刻。”在案例教學中,團隊教師會首先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先思考,然后組織學生分組研討、進行頭腦風暴。當學生自己對問題有了一個較為完整的回答后,才會給出“解答”。如“如何降低高爐冶煉過程的二氧化碳排放”、“如何解決高爐鐵水溫度偏低的問題”等,在工業實踐中已有解決方案,但卻是訓練學生創新能力的好素材。

同時,團隊教師積極鼓勵學生加入到科技創新課題和SRTP 創新項目中去。團隊的實驗平臺涵蓋了鋼鐵冶金領域科學研究需要的所有設備和裝置,可以對鐵礦石造塊―煉鐵―煉鋼―精煉―連鑄―軋鋼整個鋼鐵生產流程進行模擬實驗。豐富的實驗室資源使本科學生從大學一年級就可以進入實驗室了解并掌握相關實驗技能,大學二年級就能夠開始進行本科生科技創新實驗。在實驗研究過程中,學生不僅熟悉了各項實驗技能,更深入了解了鋼鐵冶金專業的實際工作內容,培養了創新實踐能力,這為他們在大學四年級進行畢業設計實驗,以及之后繼續深造、就業工作等階段都打下了堅實、良好的基礎。在過去5 年,累計有超過100 位本科生進入團隊實驗室進行科技創新實驗,其中有20 余支隊伍的項目被評為國家級科技創新項目,10 余支隊伍在“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搖籃杯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全國大學生冶金科技競賽”、“煉鋼模擬大賽”等全國科技大賽中獲得一等獎。

除了對學生各項專業能力的培養,對其品德和態度的塑造也在團隊教師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進行著。“吳老師會關心我們的日常生活近況,也會督促我們在有限的時間做更多有意義的事,不要荒廢最好的時光。老師用自己的言行影響著我們,無論教學還是科研都要秉持嚴謹認真的態度,”18 級本科生、22 級碩士研究生方葉涵在講到成為吳勝利教授團隊的學生時表示非常幸運能夠遇到如此的良師益友。

團隊秉持“立德樹人”的宗旨,成員皆愛崗敬業、關愛學生,育人效果得到了學生和社會用人單位的高度認可。在歷年全國同類冶金專業畢業生調查問卷評價中,用人單位對該團隊專業畢業生的綜合評價最高。

一直以來,團隊始終注重傳承與創新的協調發展,以此來保證教學水平不斷提高、科研成果位列先進。

隨著鋼鐵工業技術不斷發展,已有教材內容陳舊,無法適應當下,因此團隊多次組織編寫新教材。目前團隊出版了《鋼鐵冶金學(煉鐵部分)》(第4 版)、《鋼鐵冶金學——煉鋼學》(第2 版)、《鋼鐵綠色制造技術》等高水平教材,這些教材更新了近年來的科技新進展、前沿新技術等,豐富了課程內容、開拓了學生視野、提升了教師對專業領域的認識。

同時,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保護綠水青山,我國鋼鐵企業加快了環保升級改造。為了滿足工業實踐中的需求,團隊在學校學科傳統優勢專業課程的基礎上及時進行調整,增設了綠色化、智能化課程,如冶金環境工程及資源循環利用、鋼鐵綠色制造技術、冶金資源與環保工程、冶金反應流程學、冶金工藝與智能化控制等,組成了“綠色鋼鐵冶金課程群”。

團隊還打造了系列實驗平臺和精品課程,“鋼鐵冶金學”被評為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部分成果已推廣應用至其他學校;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入選第七批教育部精品視頻公開課,被眾多學校和企業作為教學、培訓資料使用,目前網絡點擊量已經超過8 萬多次;
率先引入虛擬煉鋼網絡教育平臺,學生可以通過此平臺體驗真實的煉鐵、煉鋼和軋鋼過程,加深對鋼鐵冶金工藝的理解,結合課堂教學有助于學生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該虛擬煉鋼網絡平臺目前已經在國內眾多冶金院校采用,其推廣亦對其他流程類專業的理論?實踐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未來,吳勝利教授將帶領團隊繼續堅持立德樹人,思政寓教,激發學生學習與創新的動力;
堅持教與學模式創新,強化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與個性化學習;
繼承發揚“傳、幫、帶”優良傳統,通過觀摩、研討和培訓,提升團隊整體教學能力,實現各講臺教學效果無差異化;
拓展團隊教師的國際化視野,服務于國家“一帶一路”重大戰略,支撐世界冶金科教中心建設。

猜你喜歡北京科技大學冶金鋼鐵A note on the role of foreign experts in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China國際人才交流(2022年12期)2023-01-12《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理論縱橫(2022年6期)2022-12-06《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閱讀(高年級)(2022年10期)2022-11-11《山東冶金》征稿簡則山東冶金(2022年2期)2022-08-08《山東冶金》征稿簡則山東冶金(2022年1期)2022-04-19《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理論縱橫(2022年1期)2022-02-16“鋼鐵俠”小學生作文(低年級適用)(2019年5期)2019-07-26《山東冶金》征稿簡則山東冶金(2019年2期)2019-05-11撲面而來的“鋼鐵鳥”航空世界(2018年12期)2018-07-16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軍事文摘·科學少年(2016年8期)2016-11-02

推薦訪問:育人 冶金 深耕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