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3年研討發言材料:高質量發展社會事業,,加快提升群眾獲得感(完整),供大家參考。
***總書記強調,前進道路上,全黨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樹牢群眾觀點,貫徹群眾路線,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接受人民批評和監督,始終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
回望歷史,我們黨之所以攻克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攻克的難關,創造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歸根到底在于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面向未來,牢記中國共產黨是什么、要干什么這個根本問題,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為人民幸福不懈奮斗,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才能在新的“趕考”路上交出無愧于歷史和人民的新答卷。
一是守住民生底線,解決困難群眾后顧之憂。******強調,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緊緊抓在手上,切實托住這個底。保障低收入群體、特困人員等特殊群體的力度,體現了一個城市的溫度和文明程度,必須堅持應保盡保、應養盡養、應補盡補,織牢民生兜底保障網,努力讓困難群眾和特殊群體貧有所依、難有所助、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在就業方面,要堅持把穩就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做實就業優先政策,加大援企穩崗力度,持續舉辦企業專場招聘會,扎實開展技能培訓,力爭全年新增城鎮就業XX人。在民生保障方面,要持續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加強困難群體基本生活保障,推進殘疾人居家托養服務擴面提質;
用好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充分發揮慈善救助、深度救助、陽光扶貧等政策補位作用,提升幫扶精準度;
加快推進醫保市級統籌,規范醫保四級經辦服務,編制醫保經辦和待遇“一圖清”;
統籌推進養老服務機構標準化建設,擴大居家養老上門服務覆蓋面,高效實施助餐點、適老化改造,努力滿足多層次、多樣化養老服務需求。
二是補齊民生短板,完善公共服務產品供給。隨著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群眾公共服務需求呈現多元化、個性化的特點,必須加強政府、市場、社會等資源力量統籌,推動民生服務更精準、服務內容更豐富、保障渠道更多元。在教育方面,要以“雙減”為抓手,深化教育集群發展,實施名師名校長培養工程,加快城西小學建設,基本完成文化新村幼兒園改建工程,交付使用第一幼兒園、青苗幼兒園、豐裕中心小學附屬樓,著力打造優質教育。在醫療衛生方面,要縱深推動醫防協同發展,推進“整島一體化”醫共體建設,運行醫共體管理委員會,落實分級診療制度;
優化醫療資源布局,推進市中醫院綜合樓、三茅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基本建成市精神病防治院、八橋區域醫療衛生中心。
三是強化文化惠民,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和靈魂,是市民的精神家園。在公共文化服務方面,要緊扣時代特色、群眾需求,推出一批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品牌、精品力作,深入開展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十百千”示范工程,豐富新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工人文化宮等文化供給,新增體育公園3個。在重點人群心理關懷方面,要關心關愛在校學生、留守兒童、孤寡老人等群體的心理健康,積極開展生命教育和挫折教育,加強青少年心理咨詢及專科門診建設,加快基層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站(點)建設,精心守護重點人群的心理健康。
總之,社會事業關乎人民福祉,關系到國家民族的長遠發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幸福。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對于社會事業的具體表現形式會有所不同,但努力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一價值追求,始終沒有變。深刻把握這一趨勢,對于進一步推進社會事業各項工作具有重要意義。我們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定信心、干事創業,在務實功、求實效上下功夫,不斷推動教育、文化、衛生、體育各項社會事業增添新動力、開創新局面,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
推薦訪問:高質量 研討 群眾 研討發言材料:高質量發展社會事業 加快提升群眾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