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3年某縣5A級旅游景區創建調研報告,供大家參考。
近年來,X縣搶抓絲綢之路經濟帶和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機遇,以創建全國級全域旅游示范區為統攬,以X國家5A級旅游景區創建為抓手,依托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不斷完善景區基礎設施,豐富旅游產業要素,提升游客服務質量,旅游品牌效應明顯增強。但通過對照《國家5A級旅游景區標準》,仍存在一些短板弱項,亟待研究解決。
一、存在問題
一是產業要素不健全。產業鏈條短,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均不能滿足需求,飲食文化特色不突出,景區接待能力弱。景區人文景觀主要以廟宇、塔等宗教建筑為主,風貌觀賞性、文化延展性不高,缺乏一些可供游客參與、體驗、互動的項目,基本停留在看景聽景、瀏覽觀光、“燒香拜佛”的初級層面。景觀搭配方式單調,缺乏能夠體現景區文化內涵的畫展、實景演繹等文化節目,存在一覽無余、扎堆出現、空間連接疏散等問題,難以滿足游客一步一景、景內有景、步步是景的游覽期待,尚未形成滿足不同需求層次、年齡階段的旅游項目體系,致使游客逗留時間短,消費支出低,直接影響和制約旅游收入的增加。
二是服務體系不完善。景區停車場、供水供電、應急救援、游客信息服務、垃圾污水處理及安防消防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備,服務保障體系不健全,特別是X景區由于地形特殊、設施陳舊,且為開放式管理,旅游衛生體系建設和維護管理難度較大。旅游商品的開發缺乏必要的全面指導和統籌規劃,旅游商品種類單一,僅有少數流動商販和便利店勉強為游客提供最基本的購物需求,缺乏便于攜帶、物美價廉的特色旅游商品,能夠為游客提供休憩、茶點和選購商品的旅游定點購物場所更是匱乏。
三是旅游資源整合不夠。縣域旅游資源雖然具有生態、紅色、人文資源、民俗等多樣性,但還沒能將各自特色很好地融入到旅游開發之中,生態景點有看頭沒說頭,紅色景點有說頭缺看頭,鄉村旅游停留在看景拍照、吃土菜層面,缺乏對風俗民情的挖掘,景區旅游和鄉村旅游聯系不夠緊密,經營比較分散,互動性、互補性不夠,不利于提高旅游規模和效益。
四是交通布局不合理。景區線路設計不合理,沒有形成環形、互通式游覽線路,線路上可看、可玩的景點少,很難形成精品線路;
旅游交通內外部搭接不暢,雖有西平鐵路、福銀高速、312國道及多條省道、縣道匯聚,但存在班線單一、聯通不暢、切割景區等問題,特別是X景區北側濱河路在石窟坡口沒有設置開口、涇柏公路橫穿景區核心、徑直聯通兩個景區的水泉寺大橋限高限寬、兩個景區均沒有大型停車場等突出問題,直接影響景區日常管理和游客旅游體驗。
四是宣傳力度不夠大。利用參加旅游營銷節會、文博商貿洽談會等規定動作進行宣傳的多,有創意的自選動作較少,缺乏系統性、持續性的旅游營銷方案和計劃,立足市場搞營銷、打品牌的辦法不多、方式單一、力度不大。同時,旅游人才的嚴重匱乏,也影響了旅游形象的宣傳,雖然編輯出版了一些研究專著和宣傳畫冊,錄制了一批景區文化系列專題片,但仍然存在流通發行量不大、播放頻次不多、范圍不廣的問題,旅游品牌影響力還不夠強。
二、對策建議
一要加大資金投入,完善景區服務體系。主動加強與中央、省市旅游、財政、金融、交通等部門的溝通銜接,積極爭取項目資金,爭取涇柏路改線,實現X景區封閉式管理;
分步實施X景區游客集散購物中心、智慧旅游、景區郵電快遞服務網點、小品演藝配套等景區服務提升項目建設。鼓勵金融機構擴大信貸投放,加大對景區旅游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盡快啟動X景區旅游廁所給排水管網建設和茶藝、康養、展室等基礎設施改建提升工程。加大旅游產品研發力度,做精做優X舍利塔模型、X剪紙、西王母銅雕像、中藥養生枕等旅游產品,篩選包裝地方土特產品,增強旅游產品供給能力。
二要突出文化挖掘,豐富旅游要素品類。邀請專業團隊深度挖掘梳理景區文化內涵個性,結合旅游要素,編制景區旅游要素品類完善方案,在“吃”上做足西王母養生文化和佛教素食文化;
在“住”上結合西王母仙道文化打造深山密林酒店和佛教禪修住宿;
在“行”上結合西王母羽車云攆元素推出個性化尊享式車駕服務;
在“游”上通過完善人文景觀,優化景觀搭配方式,創設步步是景的旅游體驗;
在“購”上建設景區購物場所,建立全縣特產購物中心,豐富景區旅游商品,滿足游客購物需求;
在“娛”上通過開發游樂項目、編排露天演藝、打造燈光秀、穿越體驗等,讓游客獲得充足的旅游感官體驗。
三要整合旅游資源,打造旅游精品路線。牢固樹立全域旅游理念,推動實現旅游產品全域優化、旅游線路全域統籌、旅游品牌全域整合、旅游市場全域營銷,著力營造全區域覆蓋、全領域互動、全社會參與的聯動機制。在特色塑造上突出文旅融合,成立旅游文化創意工作組,圍繞紅色文化、生態文化、道教文化、民俗文化等資源,搜集整理歷史典故、人文軼事和民俗風情,賦予景區鮮明的文化內涵。加快開發精品景區和線路,將重點景區串珠成線,形成縣域內循環順暢,又能與縣外黃金線路有效對接的精品旅游線路。統籌好景區游和鄉村游協調發展,加快制定鄉村游發展建設標準,促進景區觀光游與鄉村生態游有機對接,互為補充。
三要創新宣傳方式,打造旅游營銷品牌。邀請相關專家和專業團隊,制定景區旅游營銷規劃,綜合運用線上線下廣告投放、長短游線搭接、新媒體直播、名人網紅公關和業務促銷等方式開展整合營銷,不斷強化景區品牌形象和宣傳效果。組團赴臺灣、香港和福建等東南沿海城市開展定向營銷,與當地民間社團、旅游企業建立友好合作關系,開展常年定點宣傳和游客輸送。與崆峒山大景區等周邊知名景區開展開展聯合營銷,通過搭順風車等方式實現客源共享、平臺共建。通過積極參加西北旅游營銷大會、蘭洽會、深圳文博會等全國性旅游節會,做強、做精廟會、海峽兩岸西王母民俗文化交流活動和大云禪意養生文化論壇等旅游節會開展特色營銷,全面提升景區知名度和影響力。
四要強化景區管理,著力優化旅游環境。強化環衛、安保、綠化人員隊伍,建立一崗多責管理機制,提升景區衛生保潔、安全巡查、林草維護能力。完善培訓機制,加強各崗位工種人員景區文化和業務知識培訓,使人人不但精通本職業務,更能熟知景區文化,提升服務游客能力。加大績效考核管理,建立末尾淘汰機制,通過壓責壓擔全面激發管理員、售票員、講解員一線崗位人員工作積極性,進一步提升服務效能。建立管理督查檢查通報機制,定期不定期對景區交通、安全應急、設施設備開展檢查,營造安全、和諧的旅游消費環境。利用旅游淡季廣泛開展游客回訪、問卷調查和投訴問題梳理,向游客要方法,補疏漏。
推薦訪問:旅游景區 調研報告 創建 某縣5A級旅游景區創建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