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2年如何面對情商低領導,供大家參考。
如何面對情商低的領導
看到這個標題,你肯定會認為很搞笑:首先,為什么要幫助領導提高情商?其次,領導的情商僅憑我一己之力能夠幫助其提高嗎?
就第一個問題,我的回答是:這很有必要。因為領導的情商關系到你的心情、業績、斗志、前途。如果你不幫助領導提高情商,在其低情商的領導之下,你一定會深陷無盡的痛苦中,更奢談成功。
而第二個問題就不那么容易回答了。你能否幫助領導提高情商,首先取決于你自己的情商是否比對方高。其次,對方的智商不能太低,否則他不可能反思并改進。
還是讓低情商的典型表現:
1.喜怒無常:如果領導每天斥責下級至少一次,則他的情商很低。這樣的領導常常認為:發怒是因為自己的壓力太大。但他們這樣做的結果是,自己的壓力并沒有減低,只是下屬的壓力增加了。
2.愛慕虛榮:他們在任何情況下,都要顯示自己是“老大”。即使和下級聊工作以外的事情,他們也要成為“權威”。他們喜歡下級的奉承,視下級的任何反對意見為“人身攻擊”。他們從來不認錯,即使其錯誤被所有人看到了。
3.推卸責任:他們不敢承擔任何責任,即使是自己的決策而導致的錯誤,也要想方設法轉嫁至他人,特別是下級。
4.不善傾聽:他們的表達欲很強,喜歡發號施令,但很難靜下心來傾聽下級的想法。所以,他們與別人交談時,并不會吸取對方的想法,而是一味說出自己的觀點。這樣的溝通,其實應該叫做“單向傳達”。
5.從不反省:他們總是認為自己掌握了絕對真理,并且利用權力向下級強行推廣自己的想法。一旦推廣失敗,往往把原因歸咎為“下級素質太差”。
6.缺少關懷:他們從不關心下級的心情、困惑、想法、訴求,總認為下級應該像自己一樣,“充滿激情地為單位奉獻”。他們常常用自己的“道德準則”來要求下級。
7.錯位調控:在下級情緒低落時,他們會讓下級更加“雪上加霜”;在下級沖動時,他們卻讓下級“火上澆油”。他們不能疏導下級的負面情緒,也不能激發下級的正面情緒。其結果是,下級認為與這樣的領導相處,是一種痛苦。
面對情商低的領導,你可以采取下列步驟,幫助其提高:
第一步、穩定自己:不要讓自己的情緒被領導的情緒所左右。要做到這一點,最好的方法是心理暗示。你可以告誡自己:“領導又犯病了,我不能被他傳染。我要幫助他康復。如果我也跟著犯病,那么,我們倆都完了”。你要在心中把對方假想成一個病人。只不過,他手中握有權力。他的發作是有周期性的,幾分鐘后即可恢復理智。你一定要在這個時候保持冷靜,等待對方的情緒“降溫”。你還要讓自己保持心情愉悅,同時以“還好我沒有染上這種病,真是幸運”,來給自己鼓勵。
第二步、取得信任:這是“為領導治病”最重要的前提條件。此時,需照顧領導的“顏面”,包括對其適當奉承、為其擔過、代其認錯。要讓領導覺得你是發自內心地尊敬他的人品、認同他的理念、推崇他的價值觀、維護他的利益,并且一直在想方設法幫助他成功。這一步如同哄小孩,你一定不能與他對著干。否則你不但會前功盡棄,還可能自身難保。
第三步、換位思考:在取得了領導的信任后,下一步就要從領導的角度來與他一起分析問題。當你反對領導的某個決定時,一定要讓對方感覺到你的觀點,是出于他的利益,而非你的利益。
比如,領導給你下達了一個很高的業績指標,你先要表示贊同,然后向領導提出你所需要的支持,以及不支持可能導致的嚴重后果。甚至你可以提出更高的指標,前提是得到更大的支持,包括人力、物力、財力。整個過程,你都要用理性的分析、詳細的事實、合理的預測與領導探討。如果他還是不能接受你的意見,那么你可以說“我會執行你的決策,希望不會出現我所預料的不良后果”。
另一忠告:你一定要把領導的指令、會議的紀要、自己的意見以書面的形式記錄,并得到領導的確認后留存備查,為日后可能出現的爭執留下證據。這么做皆因但凡情商低的領導,都有對自己的決定不認賬的習慣,特別是當決定出錯時,更是如此。
第四步,小步為營:如果你的領導情商很低,那么,你不要指望他能很快反省并改進。所以,你要小心翼翼地從小處著手,要日積月累,切忌操之過急。你的每次“治療”,都要以“肯定與贊美”開頭,與教育孩童頗為相似。比如,領導發怒了,等他安靜下來后,你可以說“張總,您說得太對了。您看問題的高度讓我不得不佩服,不服氣都不行啊。我怎么就沒有想到呢?當然,我擔心您會因生氣而傷害健康。”
第五步,肯定成績:對于領導在情商方面每一個小小的進步,你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此時,你一定不要吝惜溢美之詞。情商低的領導從不反感“肉麻的贊美”,相反還特別受用。
為什么有些領導情商偏低?其實,這不僅僅是領導自身的問題。原因是,中國的父母、老師、企業領導、政府官員,都是在“權威與服從”的傳統環境中煎熬出來的。他們在“媳婦熬成婆”的過程中,歷盡了艱辛,受盡了委屈。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他們的思維已經被前輩徹底同化。此時,他們看似強大,實則內心非常脆弱、幼稚,情商普遍偏低。他們急切地需要后輩的安撫、贊美、認同與崇拜,以便獲得安全感與價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