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公文培訓講稿:掌握好公文概念(全文完整),供大家參考。
公文培訓講稿:掌握好公文的概念
各位同學,今天在此和大家探討公文寫作的一些心得,談不上上課,僅作經驗分享,供大家在以后的寫作中參考。
早年,我從學校調到區教委才三天,主任就把我和人秘股副股長叫到他的辦公室,對我倆交代,由我寫去年教委工作總結,由副股長寫今年教委工作思路,三天后都交給他。從主任那里出來,我倍感壓力山大,怎么寫好去年教委工作總結?我向人秘股股長要來了前幾年委里每年工作總結,劃出關鍵的概念,分別是義務教育、校舍改造、職業教育、勤工儉學、師資隊伍等。圍繞這些概念,我收集各股室去年的工作總結,進行概括提煉,然后寫出概要,按照概要,埋頭寫了二天,把總結交到局長手里。局長翻了翻總結說:“基本的東西都沒有拉下,通過考試了”。
這一做法,我一直在不斷實踐、不斷完善。我認為學習概念、掌握概念,是公文寫作快速入門之道。
一、公文寫作為什么要掌握概念
概念是思維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客觀事物的一般的、本質的特征。人類在認識過程中,把所感覺到的事物的共性特點加以概括,就成為概念。胡喬木同志在《怎樣寫好文件》中指出:“概念、判斷、推理是邏輯學上的三個名詞。概念相當于詞,判斷相當于句,推理相當于兩個以上的句子”。可以說概念是術語、行話。
(一)概念是公文構思的邏輯起點。無論是抽象思維還是形象思維,概念都是基本工具。我們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學文科、學理科、學工科,學習知識、了解知識、掌握知識,說到底是從學習概念、了解概念、掌握概念開始。我們年輕時候讀書,老師總是要叫我們背概念,就是這個道理。
外國政要、學者十分重視概念的作用。如古巴老總統卡斯特羅,他的演講不用稿子最長可以講一天。為什么可以講這么長時間?他在一張紙上列了一系列的概念,比如古巴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國防、外交等等,經濟里面又列了很多個概念。這樣,演講就自然可以講很長時間。再如保羅.薩繆爾森、威廉.諾德豪斯著的《宏觀經濟學》每章都有概念復習。如第一章《經濟學基礎知識》,他就提出要復習如下概念:稀缺和效率、免費品和經濟品、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規范經濟學和實證經濟學、自由放任、混合經濟、指令經濟與市場經濟、投入和產出、生產可能性邊界、生產有效率與無效率、機會成本等。
寫作公文,學習概念、掌握概念尤其重要。毛澤東同志在《工作方法六十條》中指出:“準確性屬于概念、判斷、推理問題,這些都是邏輯問題。”他認為“現在許多文件的缺點是:第一概念不準確。”郭沫若同志在《關于文風問題答《新觀察》記者問》中指出“首先要你的思想、概念準確,然后才能寫出準確的文章。”
概念是建筑師手里的水泥、鋼材,是畫家手里的顏料,是廚師手里的食材,是公文寫作者手里的米。“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不了解概念,或者概念掌握不到位、理解不準確,你再聰明、學歷再高,都無從構思,都不能寫出好公文,都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
寫作一篇公文的過程,是思維運用概念的過程。只有正確把握概念內涵,才能思考公文的內容和結構。我們以不同機關、不同行業的公文為例,認識概念在公文寫作中的基礎性作用。
1、《黨代會報告》。黨委機關或黨組織召開代表大會,需要起草黨代會報告。起草黨代會報告首先是起草小組在調研的基礎上思考形成提綱,思考形成提綱的過程就是集合概念的過程。以黨的十九大的報告為例。第一部分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歷史性變革。在過去五年的工作總結中所用到的概念是:經濟、改革、民主法治、思想文化、生態文明、強軍興軍、港澳臺工作、外交布局、從嚴治黨。
2、《政府工作報告》。政府工作報告也需要以大量的概念作為構思內容和結構的基礎。我們僅以各地政府工作報告中經常回顧經濟運行總體情況的概念來加以說明。如某省政府工作報告在總結2018年全省經濟總體情況時用了以下概念:地區生產總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稅收收入、居民消費價格、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鎮新增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等。
3、黨政系統的公文。先以紀委工作報告為例。首先要考慮寫什么內容,這個思考的過程,必須運用和紀委工作相關的概念。如中央八項規定、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巡視、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懲治腐敗、國際追逃、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三轉”、廉潔自律準則、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和生活紀律、“四風”問題、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紀檢監察隊伍建設。
再以某市發改委關于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9年計劃草案報告為例。在第一部分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中分別用了以下概念:產業發展、需求支撐、鄉村振興、城市品質、基礎設施、三大攻堅戰、改革開放、民生福祉等概念。在2019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和任務中分別用了以下概念:2019年主要預期目標、新舊動能轉換、改革開放創新、三大攻堅戰、需求供給、鄉村振興戰略、一流營商環境、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民生福祉等概念。
4、企業和學校的公文。如某港務有限公司《關于2017年的工作總結》,起草這份工作總結時,所用的主要概念是港口生產、投資建設、管理水平、安全生產、政治工作、企業形象,圍繞這六個概念,列出提綱,然后再加以細化,在港口生產部分所用的概念是貨物吞吐量、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等。投資建設部分所用的概念是:工程建設、股權投資、項目合作。然后再圍繞細化的概念,進一步深化內容。
再如某大學《2018年工作要點》,在這份工作要點中所用的主要概念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雙一流”建設、一流教育教學品牌、學校核心競爭力、辦學戰略格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等等。
總之,有了概念(術語、行話),才可以思考公文的思路、層次,概念是公文的邏輯制高點。
(二)概念是組成公文內容的零部件。公文是用大量材料構成的。沒有材料就沒有公文。但材料的內容和結構排列,則來自概念(術語、行話)。一連串的概念(術語、行話)組成材料,在此基礎上形成公文。概念是公文寫作的必備零部件,是公文寫作的細節。我們完全可以把公文寫作看作是在組合零部件。很多人都怕寫公文,其實公文寫作入門不難,如果我們掌握了概念,能夠準確地運用概念,那就能輕松地組裝出公文成品來。
一篇公文內容是否豐富、全面、準確,取決于對概念(術語、行話)的掌握程度。一些同志寫公文常犯兩個毛病:一是寫得簡單,寫不長,內容不豐滿。二是顛三倒四,層次混亂。為什么出現這種情況?看上去似乎是由于對情況不了解,或邏輯水平不高,實質上很大因素是沒有把握住概念(術語、聽話)。早年我曾從事漁業工作,請市水產局一位處長為市政府代擬一份《關于加強漁船安全生產管理的通知》,但市領導看了不滿意,認為內容簡單、順序不對,要求退回重改。處長找我商量如何修改。我就問他涉及漁船安全生產的主要概念有哪些?哪些概念最重要?他告訴我按主次順序主要的概念是:漁船安全生產責任制、漁船更新改造、漁船安生產指揮系統、漁船安全防風避險、漁船安全生產監管、組織領導。我就對他說,對照上述概念,你的原稿存在的問題是:1、有些概念的內容根本沒有。比如漁船安全防風避險,沒有船只碰撞的概念。2、有些概念沒有細化如漁業安全生產責任制,沒有市領導一直強調的“編組生產、同進同出”的概念。3、原稿結構不是把最重要的概念先放在最前面寫,重點不突出。那位處長聽了我的話,重新進行調整,領導審閱后就簽批了。處長是漁船安全生產的行家,之所以在原稿中出現錯誤,主要的問題,是沒有把概念完全理清楚、掌握透。
一些同志怕寫綜合性大報告,覺得綜合性大報告內容多、結構復雜,不易寫好。其實只要理解了概念(術語、行話),綜合性大報告反而容易寫,因為那些概念相對比較熟悉,比較常用。我自己在寫領導講話稿時,常常感到還是紅十會、社科聯、金融工作等講話稿難寫,因為概念不太熟悉。概念掌握得越全面,小概念分得越周密,一般來說,公文的內容就越全面、越豐富。《黨代會報告》、《政府工作報告》、部門年度工作報告如此,其他公文也是如此。我們說公文寫作要掌握國情、省情、市情、縣情、鄉情、廠情,最基礎的就是掌握國家、省市縣區、鄉鎮街道、企業、學校等單位的相關概念(術語、行話)。掌握概念(術語、行話)就是把握公文的內容、公文的結構,掌握越多的概念(術語、行話),內容就越全面越具體,結構就越清晰越順暢,公文寫作也會變得越容易越輕松。
(三)掌握概念(術語、行話)是寫作公文的基本要求,也是盡快完成公文的捷徑。寫作公文的過程,實際上是操縱概念(術語、行話)的過程。不同機關、不同行業的公文有不同概念,要寫好不同類公文,必須掌握不同類的概念。為什么有的人既能寫綜合的,又能寫單項的,就是由于他掌握了綜合的或單項的概念。適應辦公室公文寫作過程的長短,實際上是掌握概念(術語、行話)時間的長短。有的同志能較快適應不同公文的寫作,主要是他能善于掌握不同類的概念。我自己從事過縣區秘書工作,也從事過地級市的秘書工作,有單一部門的,也有綜合部門的;有經濟的,也有黨務群團的。我自己總結一下,之所以能較快適應不同崗位的公文寫作,訣竅就是從掌握概念入手。后來擔任辦公室、政研室領導職務,更多的是修改審閱稿子。我的習慣是:首先看文章是不是把這項工作最重要的概念放在最前面寫,如果不是,那么這個稿子的結構就需要做調整。再看這個稿子是不是圍繞最重要的概念來展開,是否充實。是否充實又是和概念連在一起的,只要把概念細分才可能充實。
有時候公文寫作的一些新手碰到一些比較陌生或不太了解的概念,難以深入展開,無法把公文寫得具體深入,那怎么辦呢?“天下文章一大抄”,概念是現成的,不用抄的,只要把概念打到百度上去搜索,各種句子就出來了,然后按照正在寫作的公文的需要,把句子改頭換面改造一下,就可以成為一句屬于原創、有內容、又看不出是抄來的新話。我們說“天下文章一大抄”,并不是說整段、整節、整篇文章去抄,而是要一句一句去組合。怎么組合呢?就是通過概念來銜接。比如“經濟轉型升級”這一概念,百度百科的解釋是:經濟轉型或經濟轉軌,是指一種經濟運行狀態轉向另一種經濟運行狀態。如果要用到一個地方領導的講話稿,可以這樣改頭換面:“加快經濟轉型升級,在提升我市機械、水產、船舶等傳統產業的同時,大量發展海洋工程裝備、海洋生物制藥等,推動經濟轉型。”
有時候公文寫作的一些老手,覺得需要突破,否則都是一些老生常談的套話、虛話、空話。那又如何突破呢?基本方法還是要在掌握概念的基礎上,對概念進行創新,提法變一變,或者用一個新概念,公文的新意就馬上出來了。當然要避免把公文寫作的時間精力完全弄到概念、提法的新奇上。如果概念是新概念,但沒有新意,“舊瓶裝新酒”,那仍然只是一種換了概念的虛話、空話、套話,是文風不正的表現。
有些人看不起辦公室搞公文寫作的同志。他們說,辦公室不管業務,只是辦文辦會辦事,是“萬金油”干部。實際上,辦公室的同志把每一個概念都搞清楚了、善于運用概念來思考來寫作公文,那是比搞專業的人士還厲害。因為這樣同志不僅僅是一、二方面領域的行家里手,而是方方面面的通才,十八般武藝都會用。對于基層辦公室來說,需要一大批這樣的復合型人才。
二、要掌握哪些概念?
(一)從宏觀維度來說。上級提出的基本概念必須掌握。一個時期有一個時期的概念。我們黨先后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科學理論,到新時代,黨的十九大提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些最基本的政治概念一定要爛熟于心、不能犯穿越時空的政治錯誤。各地各部門各單位辦公室同志在起草公文時,要把上級概念與本地本單位提出的概念有機地結合起來。不能亂用上級概念,也不能亂套用上級概念。
(二)從中觀維度來說。本地領導機關的一些基本概念,體現著本地工作的特色和風格,辦公室從事公文寫作的同志必須領會掌握。隨著時間的變化、領導的更換,很多概念都會發生變化,有些概念不合時宜,不擬在公文中出現。有些新的概念要及時學習,并體現在公文中。
(三)從微觀維度來說。各基層單位、各單位的內部廳(處、科、股室)同志,要把本單位的各類概念搞清楚,這樣再往上推,把縣區、市、省、中央的概念弄懂,那么你基本上已經具備了寫好公文的基礎了,也恭喜你,就寫公文而言,你基本入門了。
三、如何掌握概念?
文章之難,在于內容具體、在于謀篇布局,而內容、結構的把握取決于對概念的把握。特別是辦公室從事文字工作的同志,與其他公務員相比,公文寫作涉及方方面面,要掌握的概念更多而實際接觸更少,這就更需要提高把握概念的能力。
第一、時刻學習概念。概念是無窮無盡的,可以象分子一樣無限地分下去。比如人這一概念,可以分男人、女人。男人可以分中國男人、外國男人。中國男人可以分老年中國男人、中年中國男人、中年中國男人、青年中國男人等等。青年中國男人還可再細分下去。概念又象一波一波的浪頭,長江前浪推后浪,一些概念消失了,一些概念產生了,生生不息。人不可能把所有的概念都窮盡。這就需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隨時跟著領導學習概念,跟著文件學習概念,跟著實踐學習概念,在有限的時間里,盡可能多了解概念、掌握概念。學習永遠在路上,那怕是一個頂級高手、老手,如果不能跟上隨時出現的新概念,要把公文始終寫好,那是不可能的。
第二、把概念裝在袋子里隨時拿得出。宋·蘇軾《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概念記得越多,寫作公文就能做到胸有成竹。書到用時方恨少,文到寫時缺概念,那是很可悲的。搞公文寫作的同志如果與領導信息不對稱,概念沒有領導懂得多、懂得精,那是無論如何搞不好文字服務的。提高思維能力需要概念,豐富文稿內容需要概念。如何把概念記得牢牢的、記得多多的?一個最笨的辦法,就是準備好裝概念的兩個袋子:一個是紙質的,弄一本筆記本,專門記公文寫作需要用到的各種概念,隨時翻一翻。另一個是電子的,現在進入電腦時代,臺式的電腦、筆記本電腦甚至手機里,都要把概念分門別類地整理。富蘭克林說過“空無一物的袋子是難以站得筆直的”,必須日積月累,長期堅持,把袋子裝得滿滿的。
第三、區分哪些概念是重點。能否區分概念的重點與非重點,反映出你是否是這個領域的行家里手,直接決定著你寫作的公文的質量。概念穿起來就變成了一段文字,這就是要學會區分重點。有些稿子沒有重點,胡子眉毛一把抓,應當寫在第一位的,沒有放在第一位。究其原因是不會區分概念的主次。不同地方、不同領域有不同的概念重點,需要在這些地方、這些領域每個寫公文的同志好好掌握。
推薦訪問:公文培訓講稿:掌握好公文概念 公文 講稿 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