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 曹陽
平臺經濟是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在要素整合、流量鎖定、稅收沉淀、產業帶動等方面發揮著顯著作用,已成為區域競爭的重要“角力點”。江蘇省平臺經濟工作座談會指出,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中,平臺經濟大有可為。總體來看,江蘇以工業互聯網、網絡貨運為代表的生產性平臺處于全國第一方陣,涌現出一批具有行業競爭力的頭部企業和具備發展潛力的新興力量。但與浙江等先發省份相比,江蘇平臺經濟在創新賦能、企業能級、治理體系、要素保障等方面仍存在短板,疊加經濟形勢嚴峻和市場競爭激烈影響,平臺企業存在競爭失速和向外轉移風險。應當堅持發展與規范、市場與政府、國內與國際并重,以更有力舉措引導平臺經濟有序競爭創新發展,切實支持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為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撐。
一、堅持因地制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造平臺引擎
***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各地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根據本地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研條件等,有選擇地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江蘇應當依托自身產業稟賦和創新優勢,加快推動工業互聯網、供應鏈服務、農業互聯網、能源互聯網以及其他專業賦能平臺實現跨越式發展,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造平臺新引擎。
一是推動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發展。大力推進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應用,實施“一市一重點、一行業一重點”平臺培育計劃,深化企業級、行業級、區域級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體系建設,培育一批具有行業影響力、資源整合力、國際競爭力的“鏈主”平臺。鼓勵工業互聯網平臺深化創新,發展協同設計、眾包眾創、共享制造、分布式制造、個性化定制等新模式。二是大力發展供應鏈服務平臺。推動建設綜合性智慧物流服務平臺,在公共物流、多式聯運、冷鏈物流等重點領域培育一批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物流云平臺。提升供應鏈服務平臺對制造業全鏈路融合和服務能力,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創新引領力的智慧供應鏈領軍企業,提升供應鏈數字化協同水平。三是加快農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持續推進省農業農村大數據云平臺(“蘇農云”)建設應用,大力支持農業生產數字化、農業智慧供應鏈、農產品電商交易等領域平臺發展,積極培育定制(訂單)農業、共享農業等新業態新模式。四是培育能源互聯網平臺競爭優勢。發揮新型電力系統的紐帶效應和牽引作用,聚合光伏、海上風電、新型電力設備、儲能等產業優勢與創新資源,通過源網荷儲、多能互補等場景建設來推動綠色低碳關鍵核心技術創新和綠色化轉型平臺等未來產業加速培育。積極構建以多種能源形態協同轉化、集中式與分布式能源協調運行的綜合能源互聯網平臺,在共享充電、虛擬電廠等賽道形成競爭優勢。五是積極打造專業賦能平臺。打造第三方科研創新平臺,整合研發創新團隊等創新資源,提供科技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管理創新、成果轉移轉化等多元服務。培育綠色化轉型平臺,開展節能改造、環保管家、生態修復、綠色認證等服務,助力企業綠色化轉型。發展數字化轉型服務平臺,提供信息技術咨詢、集成實施、運行維護、信息安全等服務,制定“上云用平臺”產品目錄,加快推進中小企業“智改數轉網聯”步伐。鼓勵開源社區、開發者平臺等新型協作平臺發展,支持有條件的平臺企業打造數字化轉型聯合體,形成數字產業生態集群。
二、注重引培并舉,壯大頭部平臺企業能級
平臺經濟以知識經濟、虛擬產品和使用用戶為核心資產的運營模式使其具備“邊際成本遞減”特性,細分領域競爭的最終格局往往形成少數巨頭瓜分市場的“贏者通吃”局面。應當加快實施本地領軍企業培育和外省頭部企業招引“兩手抓”行動。一是培育壯大根植性頭部企業。建立省平臺經濟重點企業培育庫,對入庫平臺企業實施滾動管理。推廣培育庫內平臺企業典型案例,引導央企、國企等大型制造業企業率先開放應用場景。鼓勵大型企業平臺化轉型,支持江蘇龍頭企業依托自身優勢將平臺化業務剝離,向專業化平臺型企業轉型。引導江蘇平臺企業通過核心技術攻關、技術升級改造、兼并重組等方式做大做強。二是招引更多頭部平臺企業落戶江蘇。圍繞產業互聯網研究制定頭部平臺企業及研發中心、區域運營中心和功能型機構認定標準、鼓勵政策和企業名錄,統籌采取“一事一議”“一企一策”等措施提升平臺企業集中運營管控和資源調配功能。支持產業互聯網平臺及上下游企業參與數電票試點。適當降低平臺企業研發中心認定標準,對符合條件的研發中心可按規定享受研究開發費用加計扣除和高新技術企業優惠政策,鼓勵省內各地區根據平臺上年度研發經費支出總額給予獎勵。三是打造平臺經濟總部集聚區,建設集總部運營、技術創新、場景應用、人才培育、區域招商等功能為一體的服務載體,支持開展頭部總部企業專場產業鏈供需對接、場景對接活動,引導頭部平臺企業為集聚區內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服務。
三、加快治理創新,營造公平有序市場競爭環境
一是強化平臺規范管理。加強平臺企業網絡和數據安全能力建設。加快完善新業態標準體系,鼓勵平臺龍頭企業和行業協會主動制定企業、團體標準,積極參與國家、地方標準制定。加強平臺經濟領域知識產權保護,提升平臺企業核心硬件與軟件技術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督促電商平臺落實主體責任,強化平臺內部生態治理,認真履行資質、產品質量等審核把關和監督責任。二是保障平臺參與者權益。引導平臺企業合理確定支付結算、平臺傭金等服務費用,給予優質小微商戶一定的流量扶持。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落實網約配送員、網約車駕駛員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相關政策措施,開展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逐步提高平臺從業人員參加社會保險比例。支持平臺就業人員參加相關職業技能培訓和等級評價。依托平臺經營的個體工商戶,有雇工的參照小微企業納入失業保險穩崗返還范圍。鼓勵平臺企業申報就業見習基地,按規定享受就業見習補貼政策。三是推動多元協同治理。強化部門協同,堅持“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按照管線下就要管線上原則,實現審批、主管與監管一致。加大對跨區域網絡案件查辦協調力度,加強信息互換、執法互助,形成監管合力。加強社會監督,強化消費領域信用監管,探索公眾和第三方專業機構共同參與的監督機制。強化平臺企業涉稅信息報送等稅收協助義務,加強平臺企業稅收監管,依法查處虛開發票、逃稅等涉稅違法行為,積極引導省外平臺企業在江蘇本地納稅、本地發展。加大全省公共信用信息系統開放力度,支持平臺進一步提升信用監管水平,倡導誠信經營,加強對平臺內失信主體的約束和懲戒。四是探索實施柔性監管。對新業態設置“觀察期”,在符合現有政策法律的基礎上,給予新業態以更加充分的發展自由度。推行“首違不罰”,對違法行為和違法主體予以充分的考慮,對首次輕微違法并及時改正的給予免罰。針對政策尚未明晰的“黃燈”領域,探索建立事前引導、事中防范、事后監管的全流程常態化服務機制,及時給予“一對一”指導,有效遏制集團式、牟利式惡意投訴行為,依法保障企業權益。完善信用分級分類管理,加強信用信息公示與披露,落實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管理制度,依法依規推進平臺企業信用修復工作。
四、強化政策支撐,構建精準高效的服務體系
一是強化平臺經濟人才供給。建立平臺企業高端人才“發榜應征”機制,多渠道推進頭部平臺企業和復合型高端人才精準對接。鼓勵省內各地市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平臺經濟高端人才認定標準和鼓勵政策,在人才激勵、培訓補貼和人才優租房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充分發揮全省高校教育資源富集優勢,鼓勵平臺企業、制造企業與高校院所共同組織“訂單式”培訓,培養一批新一代信息技術復合創新型人才。二是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整合省級產業發展投資基金,探索設立省現代服務業發展創業投資基金,滿足平臺企業多元股權融資需求。發揮省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功能,為平臺經濟參與企業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資撮合服務。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發展適應平臺經濟企業需求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穩步擴大蘇服貸、蘇科貸、蘇信貸、蘇農貸等融資規模。鼓勵平臺企業利用知識產權、數據、標準、品牌等要素進行融資增信。三是加快提升平臺企業國際競爭力。鼓勵平臺企業參與“數字絲綢之路”建設,加快建設境外數字產業園區和海外倉等。支持平臺企業推動數字產品與服務“走出去”,加大對海外倉等海外物流體系的支持,擴大海外倉支持政策的受益主體范圍,建立“蘇企出海”綜合服務平臺。積極發展“跨境電商+產業帶”模式,加強與跨境電商重點平臺對接合作,推進“江蘇優品·數貿全球”行動。四是推動數字基礎設施開放共享。推動省內超算中心、研發平臺、通訊設施、數據中心等高端資源向平臺企業公平開放,通過場景開放牽引平臺企業研發中心實現底層技術、關鍵核心技術的應用和迭代創新。
(作者單位:江蘇省發展改革委)
猜你喜歡 培育企業 企業當代水產(2022年8期)2022-09-20企業當代水產(2022年6期)2022-06-29企業當代水產(2022年5期)2022-06-05企業當代水產(2022年3期)2022-04-26企業當代水產(2022年2期)2022-04-26敢為人先的企業——超惠投不動產云南畫報(2020年9期)2020-10-27第十二道 共同的敵人少年文藝·開心閱讀作文(2018年4期)2018-05-02未來或可培育無味榴蓮科學大眾(中學)(2018年2期)2018-02-01第十道 生相克少年文藝·開心閱讀作文(2018年1期)2018-01-19蟑螂小獼猴學習畫刊(2017年12期)2017-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