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新媒介時代陶瓷產品設計的價值研究及消費延展

時間:2024-10-23 12:00:08 來源:網友投稿

鄧文杰 胡君瑩

摘? 要:新媒介時代陶瓷產品設計的價值研究及消費延展旨在對新媒介時代陶瓷產品設計的多維價值進行研究考證和系統梳理,以期充實相關主題研究?;谖墨I研究和線索查證,綜合參考陶瓷產品設計的市場價值和主客體價值等多個因素,從經濟價值、價格導向、主客體關系、價值邏輯進行綜合性闡釋。初步實現了對當代陶瓷產品設計價值哲學層面的考證研究,并對當代設計消費進行了合理的延展分析,基本理清陶瓷產品設計價值內容與模式。

關鍵詞:陶瓷產品;
設計價值;
新媒介時代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東省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清代海上絲綢之路中外陶瓷工匠文化交流研究”(GD21YYS07);
河源市社科規劃項目“互聯網時代微媒技術文化互動場域研究”(HYSK22P63);
廣東技術師范大學校級科研啟動項目“當代陶瓷文化創業現象研究”(2021SDKYB058)研究成果。

一、引言

當下信息技術高速發展,傳播媒介及方式皆產生巨大轉變。手機、平板電腦、智能手表等新技術終端的出現,使社會逐步進入了“新媒介時代”。陶瓷產品設計在新媒介時代的影響下也產生了相應的轉變,并形成其獨特的價值體系。在物質價值層面來看,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曾提出“商品的二因素根源于生產商品的勞動的二重性: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1]。馬克思對商品的定義說明了產品具有二重性價值的特征。為此,對陶瓷產品設計而言,價值將集中體現在其物質載體之上。從文化價值層面來看,陶瓷產品設計所反映的是所處時代的經濟狀況和人文風貌,映射出人們的情感追求和審美趨向。因此,不同時期的產品必然地在歷史變遷的過程中展現出與前代迥異的人文面貌。簡言之,新媒介時代陶瓷產品設計的價值,不僅表現在實用價值方面,更體現在設計創意、外觀造型、文化寓意表達以及符合當代審美追求等多維的價值融合。

二、新媒介時代陶瓷產品設計的市場價值

陶瓷產品設計發展在某種程度上依附于當時市場經濟的發展,自然且合理的市場交易反映了設計產品的價值和大眾對這些產品的認同。在新媒介時代,陶瓷產品設計通過市場探尋出自己產品的特點和挖掘出自身的價值,其價值體現主要分為兩點:顯性的功用價值和隱性的精神價值。

(一)市場中的功用價值和精神價值

功用價值層,是指產品的使用功能,即實現產品價值的基本屬性,作為物質形態中所存在的功能載體,其實質就是給使用者提供最直接的物理功能?!捌魑锏闹圃煸净谑褂玫囊?,在造物的同時產生了造型,創造了各種適應生活需要的造型類別。”[2]生活中陶瓷產品本身無法完全脫離于其實用性,即便是花瓶(如圖1)、屏風(如圖2)、瓷版畫(如圖3)等裝飾品,也具備一定的實用功能,以馬斯諾(Abraham Harold Maslow)的需求理論(如圖4)來分析,無論功用價值或精神價值都屬于人所需求的范疇。

精神價值層,是指產品的隱含價值,包括品味、審美和情趣等多種綜合因素?!熬裆系奶嵘攀钦嬲饬x上的地位和價值的提升,才能真正意義上獲得尊重?!盵3]在現代消費者眼中,產品的精神價值元素越豐富,相應的經濟價值就越高。隨著物質生活的日漸豐裕,人們對高品質的產品需求與實際的產出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日益凸顯。此外,人們對產品品質的要求不單純是以器物的品質為評判的唯一標準,而更多的重視精神層面的文化藝術的表達,這也反映了購買者自身品味、審美、情趣等多個層面的綜合素養。

總之,隨著設計水準的提高和內涵的不斷充實,陶瓷產品的設計價值不斷提升。設計所賦予的文化藝術價值作為市場價值中核心的一部分,有助于傳統陶瓷市場的傳播、發展和延續。當代陶瓷產品設計價值不再僅僅體現在大師的杰作中,也不僅存在于已逝去的御窯文化中,更不僅僅是一種技術的應用。陶瓷產品設計是一定時期內陶瓷文化的具體表現形式,包含了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雙重價值,是情感表達和文化具象的體現。

(二)市場中的價格導向

“商品首先是一個外界的對象,一個靠自己屬性來滿足人的需求之物?!盵4]商品的使用價值是需要在使用或消費過程中體現的。因此,在分析陶瓷產品設計載體的商品價值時,其使用價值將直接反映在商品價格的變動中。

商品交易實際上是物品擁有者之間產生的交換關系,這種交換關系的自然結果是使貨幣成為商品的主要等價交換形式。一旦貨幣出現,對于貨幣價值的評估必然會產生相應的衡量尺度,即產品價格。產品的價格要素在整個市場交易發展的過程中具有多種的功能。首先,自然發生的市場價格體現了造物者對當下市場需求發展趨勢的判斷能力。商品價格的波動直接體現了消費者對商品需求量和產品本身產量之間的供需關系,人們可以通過價格觀察到產品相對產量的變化,從而造物者能從市場價格的變化中改變自己的生產行為。因此,價格具有引導造物者行為轉變的功能,進而對造物群體的主觀生產力產生影響。其次,價格具有對生產資源的調控和整合的功能。當某一商品的價格上升時,生產者會有意識地增加該類產品的出產量,社會環境中生產資源的配置便會集中在這類產品的生產中。例如,陶瓷首飾(如圖5)剛出現時,其價格所帶來的高利潤回報導致陶瓷首飾成為當時創意集市上主要的交易商品,推動了與陶瓷首飾相關的其他產業的發展,如物流、包裝、手工編織等。因此,價格的調控有助于平衡供需關系和生產規模。最后,價格還促進生產效率提高和技術創新。手工陶瓷的產能一直是限制行業發展的重要阻礙之一,提升產能效率成為具有一定規模的工作室或作坊必須考慮的問題。為了在市場上快速推廣新產品并獲得更多利潤,許多造物者傾向于降低成本以提高效率。因此,價格激勵了降低生產成本和改進生產技術,從而提高了整體的生產效率。

可見,價格是價值表現的形式之一,價格以價值為中心而波動。在自然競爭條件下,價格的定位取決于價值的供求關系、資源整合程度和生產效率的綜合表現,價格能在不同的維度對造物者的生產、資源和技術等各個方面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進而調控產品價格和生產規模的發展。

三、新媒介時代陶瓷產品設計的主客體價值

現代設計的價值通常被認為是社會物質創造中的一種實踐結果,設計的作用常常通過客體“物”的形態來詮釋。設計的對象雖然是產品,但“設計的目的并不是產品,而是滿足人的需要,即設計是為人的設計”[5]。因此,作為設計創造的主體“人”和人的需求,才是真正設計的起點和源泉。

(一)設計主體和客體關系

設計價值存在于社會文化中,社會文化是各種不同人際關系綜合體現,社會價值取向是通過滿足“人”的需求結構而構建的。埃佐·曼奇尼(Ezio Manzini)在社會創新設計研究中就認為,“設計者是社會變化本身的一部分,因為他們必須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來行動,但同時設計者還是社會變化的促進者,因為他們積極參與創作,以此創造促成社會變化的環境”[6]。因此,社會的需求趨向和發展回饋會直接影響設計價值的創造過程?!皞鹘y的設計理念違背了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忽略了人的主體地位”[7],從而導致主體價值在某種程度上被忽視。然而,在當代社會文化中,主體的價值被視為參與設計文化價值建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通過對當代設計主體和客體關系的分析,將能理清當下陶瓷產品設計價值建構主客體關系的內涵。

有學者將設計價值的范疇界定為,“一是不能用具體的特殊的價值來界定一般價值。二是不能用實體來界定設計價值。三是不能用客體滿足主體需要來界定設計價值。四要確證設計價值的客觀性”[8]7。因此,在梳理設計價值時,應當是通過對主客體之間的關系來進行界定的。一方面,在設計價值中的主體是“人”。因為在整個設計過程中,無論是從計劃到實施,還是從需求的選擇到需求的滿足,都是由“人”作為核心動力所產生的行為過程。因此,主體“人”在設計價值中的地位不容置疑。另一方面,設計價值中的客體是主體“人”的設計實踐所產生的產物??腕w的存在不可避免地依賴于主體,它可以被看作是由主體創造的“物”。因此,在設計價值中,客體應被視為主體和它所依附的關系。由此可見,設計價值實際上反映了一種狀態,對設計價值的理解不應僅將其視為生產“物”的工具屬性的價值,而應視為主體“人”和客體“物”之間相互影響的關系。

簡言之,設計價值關系的概念,“就是因物與人的關系而存在,由物與人相互作用的產物”[8]49。因此,在設計語境中,對設計價值的分析除了分析主體和客體必要的不同屬性之外,還要關注于兩者互動關系的實踐過程,以還原設計實踐的具體情境,這才能進行更深層次的分析。

(二)設計主體和客體價值邏輯

從主體價值的角度來看,設計價值的體現是主體參與設計客體價值屬性顯現的過程。設計價值的實現不僅包括最初的設計參與,還包括后續的消費參與。這整個過程中,客體的價值一直在發揮著其本質屬性的作用,滿足主體的本質需求以及各個層次的需要,促進主體的發展。設計規劃的主要目標就是為了創造出設計的價值,但其中價值的體現又必須借助于消費與使用。譬如,當設計一款陶瓷茶具(如圖6)時,最初的設計是創造產品的價值本體,這種價值包含多種綜合價值。然而,只有當這款茶具被消費和使用時,我們才能說這款茶具的設計價值得以體現。因此,設計者和消費者都是使設計價值得以實現的活動過程中重要參與者。創造價值和實現價值是作為線性邏輯關系的有機整體,兩者相互依存的關系體現了設計價值的實質,前者作為后者的基礎提供了必備的條件,后者作為前者的實現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從客體價值的角度來看,設計價值的實現過程就是由觀念性的非物質價值通過人的創造轉化為物理性的物質價值的過程,即是由非流通性的自然屬性之物轉變成流通的商品屬性之物的過程。然而,由唯物辯證法可以得知,任何事物的產生都不是絕對具有積極價值,設計價值的實質意義是通過過程性的活動才能顯現。只有通過有效的消費和使用過程,才能使價值在過程性活動體驗中發生。例如,瓷土本身是一種自然屬性的物,人們通過加工和創造,將其轉變為功能性的器物,這個過程依賴于技術的創新和人類的需求。然而,如果沒有人的參與和設計的推動,這些瓷土可能僅僅保持其最初的自然屬性,無法被人們有效利用,便也無法產生歷史中陶瓷文化對人們生活的影響,也就是說物質本身的價值無法通過單一的自然價值屬性來體現。

簡言之,設計價值是具有同時性和反復性共存關系的整體??傮w來說,設計價值取決于當下消費社會中的價值導向而產生的人的需求,同時也基于滿足需求的設計思維的創造,還依賴于思維設計實踐的過程和最終的消費活動,更重要的是實踐過程和消費結果又會反向影響到社會價值導向的轉變。

四、新媒介時代陶瓷產品設計的消費價值及延展

“當物質實體參與了社會意義的發展,處于靜態符號的平衡性被打破,在這種情形下,處于社會階層中的群體會通過效仿消費,以期望獲得更高身份群體所擁有的共同物質表象,從而提升自己的身份地位。”[9]其中,作為消費過程中重要的元素實體的物質產品,被群體消費推入了符號消費的范疇之內。在符號消費中,“商品將不只是一串簡單的商品,而是一串意義,因為它們相互暗示著更復雜的高級商品,并使消費者產生一系列更為復雜的動機”[10],消費者復雜動機的產生,源于其內在心理意識驅動作用,造成這一切發生的本源是社會群體在環境中意識的轉變。

(一)設計消費的社群性

隨著當代消費區域的全球化、信息化以及交通運輸的便利,消費者逐漸以共同的興趣愛好來組建屬于自己的消費群體,正如本尼迪克特·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在對民族研究中所認為的那樣,共同的意識形態能組建起某種意義上的共識群體:“它不是許多客觀社會現實的結合,而是一種被想象的創造物”[11]。通過各種現代化的手段,以臆想的共識形態,群體組織不再受地域限制且可以無限擴大。近幾年,陶瓷博覽會等活動通過廣告、微博、微信等途徑,對陶瓷有興趣的個體或組織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新型群體。這樣的群體組織與傳統的地域性群體不同,已經逾越了區域的界限,而達到了某種心理層面的界定。因此,從心理學角度來看,“聚集在一起的一群人,他們的感情和思想全都趨向同一方向,而自身的個性消失了,一種集體心理就會形成”[12]。處在這個群體中的人,必然也會受到群體中某些因素的制約。

在以群體為主導的消費過程中,個體的消費行為容易受到從眾心理或社群領袖主觀意見的影響。特別是手工陶瓷類產品等需要專業鑒賞的領域,一些組織者或推薦者通常擁有“意見領袖”地位,如網絡拍賣的主播,在這個過程中消費群體的消費意識被“意見領袖”誘導性的“表演”所影響,刺激了消費購買的欲望,并且隨著消費群體的逐漸固化,通過群體內部的信息分享,群體中的消費者更容易受到從眾心理的影響。如當下熱門的APP“小紅書”便是一個出色的信息分享和消費的極佳案例,通過分享個人對手工陶瓷產品的經驗,將分享轉化為對產品的認同,從而促進大眾選擇相同的產品。盡管這種趨勢的發展顯現出一定盲從性,但從客觀角度來看,它有助于發掘更多的潛在消費群體,將共同興趣的人匯聚在一起,進一步穩定了手工陶瓷類消費文化群體。

(二)新消費模式的產生

當代消費群體的顯著特征之一是群體組成模式的改變。他們已經不再受限于傳統的物質需求,而是以個人興趣和喜好為基礎構建,通過共同的儀式、行為方式和維護群體榮譽等方式來加深對群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從而建立對群體的依賴,提高自身的忠誠度。例如,常常能在“微博”等社交媒體上看到粉絲群體會在自己喜歡的明星群體中積極互動和分享。曼瑟·奧爾森(Mancur Olson)在《集體行動的邏輯》一書中從經濟學的角度對集體價值進行了解釋,他認為,“集體在尋求同一利益目的時所形成的集體關系是具有‘相容性的,在這一情境之內,集體的凝聚力將會得到極大的提升,大家的目標行為也趨向一致”[13]。這種集體凝聚力可以看作是一種群體價值,消費者在尋求各自共同利益的同時也反映出了群體消費的價值。因此,當下新型消費模式已經產生并出現了以下三種主流新形式。

1.分享型消費。當代社會的發展催生了新興的網絡消費形式,更新了消費文化的傳統意義。傳統的物質消費在購買行為完成后提供瞬時滿足感,這種滿足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減弱。相反,分享型消費借助于信息交換傳播而使滿足感不斷的增加并且持續下去。當我們通過手機APP分享信息時,別人的關注和互動會為我們帶來心理上的極大滿足感,這種狀態會在下一次信息受到關注時得以延續。因此,一旦消費者體驗到信息交流所帶來的滿足,他們對購買標準會發生變化,將關注點從短暫的物質滿足轉向能夠提供持續滿足感的消費,甚至因此喜歡上那些具有濃厚歷史文化內涵的物品。這種消費價值觀導致傳統文化內蘊豐富的手工陶瓷產品依然在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也為當代青年群體陶瓷創業提供了良好的市場發展基礎。

2.創造型消費。日本《穿越》雜志的增田通二曾提出“創費”的概念,即創造型消費,“為了創造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消費,這就不是消費,而是創費”[14]?!皠撡M模式”是知識信息爆發時代的產物。隨著社會進步和新消費主義的興起,不同的消費群的認知范圍不斷的擴寬,消費意向也在不斷演化。在選購產品時,產品的文化內涵逐漸成為消費者選購的重要指標之一,于手工陶瓷類產品而言,其消費不再僅限于實用性,而更多地表現為一種創造性消費,以滿足個人的生活方式和態度。在創造型消費模式下,人們開始反思經濟消費的繁榮并不能充分表達人文財富的實質,而是通過現實生活的創造感悟才能激發消費群體對本土文化的覺醒。

3.訂制型消費。在新消費主義時代,產品訂制成為陶瓷消費的一個重要模式和發展趨勢。這一消費模式的產生主要基于以下三點:一是個性化消費的擴張。伴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日益增長的個性化消費需求帶動了陶瓷產品市場消費的發展,尤其是促成了個性化訂制模式的產生。二是生活的審美化需求逐漸成為人們美好生活的需要。在物質豐裕之后,審美消費已然成為日常消費的常見形態,并轉換為日常生活習慣,進而促使陶瓷市場及其產品設計的轉型。三是互聯網消費為訂制提供可能?!盎ヂ摼W能用更高的效率, 匹配更合適的需求, 從而降低成本, 使更多大眾消費者能享受高端定制設計。”[15]網絡消費儼然成為當今陶瓷消費最為活躍的模式,互聯互通的網絡和快遞平臺給運輸陶瓷產品、傳播陶瓷文化提供便捷的路徑,也給私人訂制產品帶來便利。簡言之,私人訂制型消費模式正在逐漸滲透到陶瓷文化消費領域。

五、結語

新媒介時代社會群體消費的發展,促使陶瓷產品設計發展逐步融入到了社會大眾日常生活之中。在群體消費中,主觀意識構建了互動式的群體關系,拓寬了陶瓷產品設計的影響力,將陶瓷產品設計的魅力擴散到全球的同意識消費群體中,進而促進了陶瓷文化的傳播與弘揚。消費群體內形成的陶瓷產品設計價值認同鞏固了陶瓷文化的發展,文化群體的增長勢必會誕生更多擁有共同興趣的文化群體,這也是文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在新媒介時代的交往中,介于價值認同的內驅力,有著共同興趣愛好的人共同組建成一個開放自由的陶瓷文化交流環境,為傳承與弘揚本土的陶瓷產品設計及文化奠定了一定的發展基礎。

參考文獻:

[1]解德源,何長凝.當代資本主義經濟[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8:1.

[2]楊永善.陶瓷造型藝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3]舒純,張立巍.面向產品設計的用戶情感需求研究[J].工業設計,2019(6):86-87.

[4]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5.

[5]李硯祖.造物之美:產品設計的藝術化與文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310.

[6]曼奇尼.設計,在人人設計的時代:社會創新設計導論[M].鐘芳,馬謹,譯.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6:4.

[7]杜娟.設計心理學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工業設計,2020(3):65-66.

[8]李立新.設計價值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

[9]米勒.物質文化與大眾消費[M].費文明,朱曉寧,譯.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10:133.

[10]鮑德里亞.消費社會[M].劉成富,全志鋼,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4:3.

[11]安德森.想象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M].吳叡人,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6.

[12]勒龐.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M].吳松林,譯.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3:50.

[13]奧爾森.集體行動的邏輯:公共物品與集團理論[M].陳郁,郭宇峰,李崇新,譯.上海:格致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6-9.

[14]三浦展.第4消費時代[M].馬奈,譯.北京:東方出版社,2014:36.

[15]王磊.新時代語境下的設計模式變革[J].工業設計,2018(1):96-97.

作者簡介:

鄧文杰,博士,廣東技術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工藝美術專業副教授。研究方向:陶瓷文化、工匠文化、媒介傳播。

胡君瑩,廣東技術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陶瓷產品 基于景德鎮地域文化的陶瓷產品設計分析天工(2023年23期)2023-12-27數字媒體技術在陶瓷產品設計中的應用佛山陶瓷(2022年8期)2022-11-23色彩的視覺美感與當代陶瓷藝術設計佛山陶瓷(2022年11期)2022-03-03“簡約”理念在陶瓷藝術設計中的表達佛山陶瓷(2022年11期)2022-03-03VR技術在工業陶瓷產品展示中的應用*中國科技縱橫(2021年20期)2021-11-28淺談模塊化設計在陶瓷產品設計領域的應用河北畫報(2021年8期)2021-08-04陶瓷產品傳統展示與VR展示模式比較分析探討青年時代(2018年18期)2018-09-17基于“慢生活”設計理念的陶瓷產品設計研究工業設計(2018年5期)2018-05-14室內環境中的陶瓷產品設計分析大眾文藝(2017年6期)2017-04-222017年1~2月陶瓷出口量同比下降1.8%佛山陶瓷(2017年3期)2017-04-06

推薦訪問:延展 媒介 產品設計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