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象虎
【摘要】聚焦于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具有深化知識理解與應用、培養自主學習與創新能力、促進跨學科整合與素養發展等方面的重要意義.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具體的培養策略:一方面強化基礎訓練,通過精準解讀數學語言、深化公式定理理解、實施專項閱讀訓練等,夯實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和閱讀技能;
另一方面加強情境教學,創設生活化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閱讀,以促進自主學習,并鼓勵互動式探索,幫助學生深度理解數學知識,從而全方位地提升初中生的數學閱讀能力.
【關鍵詞】核心素養;
初中生;
數學閱讀能力;
培養策略
數學閱讀是學生深入理解數學概念、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在復合型人才備受關注的當今社會,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能夠促進其跨學科學習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的發展,從而使他們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發展.教師應在強化基礎訓練的同時加強情境教學,將數學閱讀融入生活實踐和問題解決過程中,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提升數學閱讀的實效性和應用性.
一、核心素養視角下培養初中生數學閱讀能力的意義
(一)促進學生深化知識理解與應用
數學閱讀能力是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定理和方法的基礎.通過閱讀數學教材、解題步驟、圖表數據等材料,學生能夠逐步學會獨立分析問題情境,深入解讀數學語言,從而更好地理解并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一過程中,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將得到顯著提升.
(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創新能力
良好的數學閱讀能力有助于初中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學生通過閱讀教材或參考資料,主動探索數學知識,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這種自主性學習過程不僅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還為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提供了肥沃土壤.
(三)促進跨學科整合與素養發展
核心素養框架下,數學閱讀能力與信息提取、邏輯思考、批判性思維等多項關鍵能力密切相關.通過提高數學閱讀能力,學生能夠在多維度上認識和處理問題,將數學與其他學科知識有效整合,形成跨學科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全面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為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堅實基礎.
二、核心素養視角下培養初中生數學閱讀能力的策略
(一)強化基礎訓練
1.精準解讀數學語言
熟練掌握并準確運用數學特有的符號、術語和表達方式,是理解數學概念和邏輯結構的基礎,只有正確解讀這些符號、術語所代表的含義,閱讀教材中的表述,才能真正把握數學理論的內在聯系和推導過程.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進行系統化的基礎訓練,以培養他們從數學文本中提取關鍵信息、分析問題的能力.
以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初中數學教材“平行線及其判定”相關教學為例,該部分內容涉及許多專業術語和幾何符號,如“平行線”“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向學生清晰地解釋這些術語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例如講解平行線的定義及其性質,明確“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的基本判定定理.
其次,在實際教學環節中,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有針對性的閱讀活動,比如讓學生自行閱讀課本上的例題解析,理解如何通過文字描述和圖形展示識別和應用相關概念.同時,教師可出示幾何圖形,要求學生用數學語言準確描述其特征,如判斷哪些角是同位角或內錯角,并依據已學知識推理出結論.
最后,教師可創設具體情境,如城市規劃中的道路布局、建筑設計中的線條構造等生活實例,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去理解和應用平行線的判定原理.這樣既能讓學生在實踐中鞏固對數學符號、術語和表達方式的理解,又能鍛煉他們的數學閱讀能力,使其更好地掌握平行線及其判定的相關內容.
2.深化公式定理理解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是在教授數學公式和定理時,扮演著關鍵的角色.教師要通過深入解析和實例演示的方式,幫助學生全面、準確地理解并能靈活運用各類數學公式與定理,從而提升學生將抽象的數學理論與實際問題相結合的能力.
以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初中數學教材“一次函數”章節為例,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掌握一次函數的一般形式y=kx+b(其中k為斜率,b為y軸截距),詳細解釋每個參數的意義及其對函數圖像的影響.例如,在解析斜率k時,可以借助圖形演示,當k>0時,函數圖像從左向右呈上升趨勢;
當k<0時,函數圖像則由左至右下降.通過這樣的直觀展示,學生能深刻理解斜率在描述函數變化趨勢中的重要作用.
其次,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具體的實例,如根據增長率或速度問題引出一次函數的應用.比如,某商品銷售額隨時間的變化情況可以用一次函數y=2xt+500來描述(其中t代表時間,單位為月;
y代表銷售額,單位為萬元).教師可引導學生分析這個函數表達式,理解銷售額隨時間增長的速度(斜率2x)以及初始銷售額(截距500)的含義,并通過具體數據計算讓學生親手繪制函數圖像,進一步鞏固一次函數知識的實際應用.
最后,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如求解何時銷售額會超過某個目標值或預測未來的銷售趨勢等,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深化對一次函數的理解和應用,切實提高了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3.實施專項閱讀訓練
專項閱讀訓練是指針對某一特定知識點進行的專門性、系統化的閱讀技能培養活動.在數學教學中,專項閱讀訓練是提升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重要手段,能夠幫助學生準確理解數學概念,熟練掌握解題思路,并提高從復雜文本和符號信息中快速提取關鍵數學知識的能力.具體實施方法包括設計一系列結構化和層次化的數學閱讀題目,這些題目覆蓋多種類型,下面以“點和圓、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相關教學為例進行論述.比如,在概念辨析階段,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閱讀關于“點和圓、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的定義及性質描述,如點和圓的位置關系有內含、外切、相交(過圓上一點)、離圓等幾種情況,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可能為相交、相切、相離等.可以設置以下任務幫助學生理解重要概念:閱讀一段描述點P到圓O的距離d與圓的半徑r之間的關系的文字,判斷點P處于圓的哪個區域,并用數學語言表述.在例題分析階段,可以提供具有代表性的例題,如:分析一道題目,其中給出了點P(x,y)和圓的標準方程x2+y2=r2,根據所給坐標判斷點P與圓的位置關系,并解釋判斷依據.這樣能讓學生詳細閱讀并解析其中涉及的數學模型和解題過程.在證明過程解讀階段,可以給出定理或性質的證明步驟,讓學生按照邏輯順序逐步解析,并嘗試復述或重寫證明過程,從而提高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嚴謹的數學表達能力.例如,可以呈現圓的切線性質的證明,引導學生理解“切線垂直于過切點的半徑”這一重要結論的推導過程.
通過上述專項閱讀訓練的具體實踐,學生不僅能提升數學閱讀理解能力,還能提高數學思維的精確性和抽象性,提高快速、準確地從數學文本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二)加強情境教學
1.創設生活化情境,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數學知識有一定的抽象性,一些抽象思維能力較弱的學生在理解數學知識點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很多問題,產生閱讀困難.教師應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通過設計豐富的生活場景,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自然而然地提高數學閱讀能力.這種情境化的教學方法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引導他們主動探究、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從而培養其對數學學科的興趣.
比如,在教授“相似三角形”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閱讀教材中的相關定義和性質,如對應邊成比例、對應角相等.接著設計一個生活實例:假設學生要為社區內的樹木修剪枝葉,由于某些高大樹枝難以直接測量高度,他們只能站在地面上用一根長木棍作為輔助工具.此時,教師引導學生構建一個基于相似三角形原理的問題情境———根據長木棍在地上投射的影子長度、木棍的實際長度以及樹干底部到投射點的距離,計算出樹枝頂部離地面的高度.
學生從這個實際問題出發,通過對問題情境進行數學閱讀理解,識別出其中包含的三角形關系,并運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識推導出計算公式.整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加深了對相似三角形理論知識的理解,也實實在在地體驗了數學閱讀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重要性,從而激發了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此外,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入更復雜的生活案例,比如建筑設計中的視距問題,物理光學中的反射、折射現象等,讓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中逐步提高數學閱讀能力.
2.引導自學式閱讀,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教師應創設豐富多樣的學習情境,鼓勵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在發現問題、提出假設的過程中不斷鍛煉其自主閱讀與理解能力.通過自我驅動的學習方式,學生能夠在查閱相關數學資料時,獨立尋求答案,深化對知識的理解,進而提升自身的數學素養.
比如,在教授“用頻率估計概率”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布置一項實踐活動,讓學生自行設計并實施一個小規模的隨機實驗,如拋擲一枚均勻硬幣若干次,或抽取一副撲克牌中的某種花色若干張等,記錄每次實驗結果.具體實踐中,教師可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關于頻率與概率關系的基礎理論知識,理解隨著實驗次數增加,事件發生的頻率會趨向于穩定值,這個穩定值即為該事件的概率.然后要求學生獨立查閱相關資料,掌握如何正確計算和分析實驗數據中的頻率,以及如何基于大量重復實驗的頻率來估計對應事件的概率.
假設學生選擇拋擲一枚骰子1000次,記錄點數6出現的次數,以此來估計點數6出現的概率.學生需要自主記錄實驗結果,計算點數6出現的頻率,即6出現的次數除以總投擲次數.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可能遇到各種問題,比如如何確保實驗的隨機性,如何有效處理實驗數據,等等,這就要用到數學閱讀理解和相關方法.
3.鼓勵互動式探索,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用小組討論等互動方式模擬實際情境,學生對數學內容的理解與掌握會更加深入.在互動中,學生可以互相分享閱讀心得和解題思路,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啟發,共同進步,共同解決問題,從而產生強烈的成就感.這樣的正反饋能促使他們更加積極地投入學習活動中,從而不斷提高綜合素養.
以教授“三視圖”這一知識點為例,教師可以設計如下情境模擬活動:將班級分為若干小組,每個小組成員分別扮演主視圖、俯視圖和左視圖的“觀察者”,針對模型或實物進行觀察.在小組討論環節,每個“觀察者”要根據自己的視角描繪出所見物體的形狀,并詳細解釋其對應的幾何特征和繪制原理.
隨后小組內部交流,每個成員分享自己觀察到的圖形以及形成三視圖的心得體會,其他組員根據這些描述嘗試復原物體的三維結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深入閱讀教材中的定義和繪圖規則,并通過討論和實踐來檢驗和深化理解.例如,面對一個長方體模型,每個“觀察者”分別闡述從正面、上面和側面看到的圖形特點,然后結合各自的理解,通過小組合作共同完成該長方體的三視圖繪制.
通過這樣的互動學習,學生不僅能夠更直觀地理解三視圖的概念及其相互關系,還能在分享與討論中鍛煉空間想象能力,提升數學閱讀能力.
結 語
總而言之,核心素養視角下培養初中生數學閱讀能力是一個系統工程,它要求教師既要關注學生基礎知識的扎實掌握和專項技能的有效提升,又要重視情境教學的運用,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探究精神.強化基礎訓練與加強情境教學相結合的方式,不僅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閱讀水平,更能促進其批判性思維、問題解決能力的全面發展.在未來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持續探索和完善適應核心素養要求的數學閱讀教學策略,確保每一個初中生都能在數學閱讀的過程中不斷挖掘潛力、開闊視野,成長為具備良好數學素養的新時代青少年.
【參考文獻】
[1]吳春艷.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研究[J].教師,2023(17):48-50.
[2]林堅仔.數學核心素養下初中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J].新課程,2023(11):22-24.
[3]蘇健,林山杰.讀懂語言,養成意識,豐富內涵: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初中生數學閱讀能力提升策略[J].福建教育,2022(19):44-46.
[4]許盈盈.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數學課堂閱讀能力提升策略初探[J].考試周刊,2021(34):84-85.
猜你喜歡 數學閱讀能力初中生培養策略 《發明與創新》(初中生)征稿啦發明與創新(2023年11期)2023-03-22《發明與創新·初中生》征稿啦!發明與創新(2021年40期)2021-10-20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學生天地(2017年22期)2017-11-02農村小學一年級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6年12期)2017-01-11淺談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中)(2016年9期)2016-10-20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初探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高中體育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巧設任務,發展數學思維能力考試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歷史教學中學生證據意識的培養策略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男才女貌:大學老師娶個初中生中國現當代社會文化訪談錄(2016年0期)2016-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