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人民幣一年級數學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認識人民幣”。人民幣是我國法定的貨幣,它是價值的一般代表,在人們的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掌握的100以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認識人民幣一年級數學說課稿,菁選3篇,供大家參考。
認識人民幣一年級數學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認識人民幣”。人民幣是我國法定的貨幣,它是價值的一般代表,在人們的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掌握的100以內數的知識認識人民幣,一方面使學生初步知道人民幣的基本知識,提高社會實踐能力,另一方面使學生加深對100以內數的概念的`理解,體會數概念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這部分內容的編排加強了對人民幣的整體認識,并結合具體操作幫助學生掌握各種面值的人民幣之間的關系。一年級兒童年齡雖小,但對于要用錢才能買到東西這一樸素的等價交換的商品意識是有的。為了突出人民幣的商品功能和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材在這方面作了精心的安排。如主題圖出示了3幅逼真的購物、乘車、存錢的畫面,即只要進行商品交換,就要用到人民幣。同時,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學生將這些*時的零花錢積攢起來,積少成多后,將這些錢用來辦更多更有意義的事情,如買好書捐贈給貧困的同伴等等。另外,教材還多處精心創設購物情境,讓學生在買賣商品的活動中認識人民幣,通過活動使學生在買賣商品中掌握人民幣的有關知識,提高社會交往和社會實踐能力。
二、說教學目標
1、通過對人民幣的系統的整理,使學生對全套人民幣能清晰的識別,以識別過程為載體,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2、歸納出1元=10角、1角=10分,培養學生歸納推理的思維能力。
3、在游戲中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4、滲透愛國主義思想教育以及節約用錢的良好習慣。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學難點:人民幣的等價兌換。
四、說教法、學法
現代教育理論主張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也就是說,在教學中要結合實際給學生創設實踐的機會。這節課的設計我注重讓學生動手操作,通過動手實踐,自主的學會新知。另外,小組討論有利于全體學生主動性的發展,有利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不同思維的碰撞。這節課的教學比較適合運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小組合作進行探究活動,既鼓勵學生獨立嘗試,又注重學生間的合作互助,給學生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機會,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學生在活動中互相交流,提高了觀察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說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1、聯系生活實際,引出課題
提出問題:“同學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使用錢?”
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列舉自己使用人民幣的例子。
(出示一位小朋友存錢的示意圖)提問:“誰能說一說零花錢可以用來做什么?”
在這里滲透德育教育:不亂花錢,積少成多,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品質,獻愛心等。
指出:我們國家的錢叫人民幣。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學習有關人民幣的指示。(板書:認識人民幣)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師讓學生根據主題圖,聯系生活實際列舉自己使用人民幣的例子,舉例不限于教材上的內容。這個回憶過程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水*,找準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同時讓學生感知人民幣的商品功能和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發學習興趣,突出知識的生長點。)
2、認識人民幣
提出問題:“在日常生活中,你見過、用過那些人民幣?”
學生自由發言。
引導:“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見過或者用過的人民幣有的是幾元的,有的是幾角的,還有的是幾分的。你們知道嗎?”
指出:元、角、分就是人民幣的常用單位。(板書:元角分)
引導:“同學們已經認識了這么多不同的人民幣,誰能說說你是怎樣認識它們的?”
學生發表不同意見。
引導:“同學們真不錯,用那么多方法來認識人民幣。請把課桌上你認識的人民幣,給你的伙伴說一說。”
學生活動,互相說認識的人民幣。
提出問題:“每個小組的同學能把你們課桌上的人民幣分分類嗎?”
小組合作,共同完成。
分完后匯報交流。學生可能從以下幾方面匯報:
1、我們把元的分成一類,角的分成一類,分的分成一類。
2、我們把紙幣分一類,把分幣分一類。
3、我們按數值來分。
……
指出:人民幣上的*,代表我們的祖國,我們愛護人民幣,就是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中,教師沒有對“怎樣認識人民幣和怎樣分類”進行傳統的“授予”,而是作為引導者,引導學生互相交流,在師生互動中完成對已有經驗的歸納與延伸。通過小組合作,互相交流,讓全體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意識的培養學生注意觀察、細心觀察的良好習慣。)
3、探索元、角、分之間的關系
提出問題:“老師這里有1元錢的橡皮,你能想到不同的付錢方法買到這塊橡皮嗎?”
小組的同學互相討論討論,然后把想好的方案說給大家聽聽。
可能從以下幾方面匯報交流:
1、我直接付1張1元的。
2、我付2張5角的。
3、我付5張2角的,還可以付10張1角的。
4、我還可以付1張5角和5張1角。
……
引導:“同學們想出的付錢方法還真多,哪位同學能說說元和角有什么樣的關系呢?”
學生歸納,教師板書:1元=10角。
換錢游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進行。
1個5分的可以換()個1分的;
1張1角的可以換()個2分的,還可以換()個5分的;
1張2角的可以換()張1角的;
1張5角的可以換()張1角的;
1張1元的可以換()張5角的,還可以換()張2角的;
……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是在清晰識別人民幣,掌握元角十進關系、角分十進關系的基礎上,對應用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游戲在師生之間或小組內進行,為每個學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時間和空間。)
4、模擬購物,實踐運用
提出任務:“接下來我們開展一個‘購物活動’。每組選出一名超市經理。請‘經理’先介紹一下超市的商品。”
各組推選出“經理”介紹商品。
引導:“請大家拿著自己的錢去購買自己喜愛的物品吧。”
學生自由購物。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中,尊重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的原則。引導學生進入情鏡,在活動中激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學得生動、輕松、愉快,學到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的、有價值的數學。)
5、評價及小結
引導:同學們,這節課你們上得高興嗎?你認為這節課誰表現得比較好?你應該向他學習什么?誰來說一說你有哪些收獲?
(設計意圖:在熱烈的購物之后,師生小結,學生由此回顧整個學習過程,多方面進行小結,提升成功的意義,滿足學生成功欲望。)
總之,讓整個學習過程融入學生的生活世界之中,打通書本世界與生活世界的聯系,實現他們之間的有效溝通。那么,學生將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去挖掘無盡的教育財富,生活世界也就成了學生最豐富的學習資源。
認識人民幣一年級數學說課稿2
一、關于教材:
1、教學內容:教科書46—48頁
2、教材簡析:一年級兒童年齡雖小,但對于要用錢才能買到東西這一樸素的等價交換的商品意識是有的。因此我根據教材先①集中學習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通過換算人民幣明白人民幣單位間的`十進位關系和計數單位間的十進制關系是一樣的。②突出以元為單位的人民幣的教學,讓學生在認識元的基礎上認識元、角、分之間的十進位關系,認識面值不同的人民幣的幣值,③創設“文具小超市”購物活動,同時開展主要用元為單位的人民幣進行買賣的購物活動,讓學生認識1元=10角。
3、教學目標:
①使學生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②使學生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并會進行簡單的計算。
③進一步學習分類方法。
④通過購物活動,使學生初步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商品交換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愛護人民幣。
⑤教學重點:突出以“元”為單位的人民幣的種類,說明這些人民幣在我國商品交易中占主導地位。
⑥教學難點:元、角、分之間的換算關系:1元=10角,1角=10分,怎樣讓他們掌握元、角、分之間的關系,我設計了二個環節:(1)拿10個1角的硬幣去買一把尺子,但我又怕硬幣掉,你能替我想一個辦法嗎?讓他們通過換錢自己找出1元=10角的換算關系。(2)我有10個1分的硬幣,我想買一塊橡皮,橡皮1角錢一塊,我能買嗎?讓學生認為能買,從而認知1角=10分。
二、關于教法
本節課屬于認知教學,本節課在教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悅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索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并與同伴交流,親身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三、關于學法
依據新的課程標準,必須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
1、在情景中經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探索的成功。
2、在動手操作進行實踐活動中獨立思考。
3、聯系生活實際解決問題。
四、關于教學程序
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導入新課,引出課題,全面認識各種面值人民幣。
2、探究新知,解決問題。
①1張2角可以換幾個1角?
②1張5角可以換幾個1角?
③我拿10個1角的硬幣去買一把尺子,但我又怕硬幣掉,你能替我想一個辦法嗎?
讓學生自己找出1元=10角的十進位關系。
④我有10個1分的硬幣,我想買一塊橡皮,橡皮1角錢一塊,我能買嗎?讓學生認為能買,從而認知1角=10分。
這么多錢,拿出5角怎么拿?(不同的拿法)
⑤很多的東西想賣給你,1元2角錢,怎么買?(不同的買法)
⑥閱讀課本,質疑問難?書上47頁印的人民幣和我們用的人民幣有什么地方不同?學生能找出書上印的人民幣的左下角有一條紅色斜線,為什么會有斜線呢?在此基礎上告訴學生,書上印的人民幣是樣幣,是給我們看的,是不能使用的。
3、實踐活動:文具小超市。
4、課堂小結,你學會了什么?①認識了人民幣;②怎樣換錢;③知道元、角、分之間的換算關系;④學會了怎樣買東西。讓學生有成功的體驗。
認識人民幣一年級數學說課稿3
說教材:
一、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認識人民幣》第一課時。
二、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本課是在學生學過100以內的數的讀寫的基礎上教學的。因為人民幣單位間的十進關系和計數單位間的十進關系是一致的,所以學生掌握這部分知識,難度不會太大。學過100以內的讀寫法后,認識元、角、分不僅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而且對鞏固100以內數的認識也有幫助。
三、教學目標:
1、學生在觀察人民幣以及取幣等現實情境活動中認識一元以內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知道元與角、角與分之間的進率。
2、學生參加教室里的模擬購物活動,初步認識商品的價錢,學會簡單的購物。
3、在取幣、換幣、付幣、找幣等購物活動中,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他人合作的態度,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
4、使學生受到愛護人民幣、勤儉節約等教育。
四、教學內容的編排特點、重點和難點:
教材有層次地呈現了知識結構。老師先拿出一個盒子讓學生來猜和摸里面裝了什么,使學生明白“買東西要使用人民幣”。接著幫助學生認識一元、五角、一分這三種面值較小的人民幣,并由模擬購物中學生與老師的對話,提煉出一元=十角,再聯想到一角=十分。然后認識5角、2角、5分、2分,最后通過“試一試”讓學生把一張1元幣換成二張5角、把五張2角換成一張1元,使學生進一步熟悉元與角之間的十進關系,并為購物時付幣做好準備。教材采用這種知識結構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又間接溝通了100以內的十進關系。教學重點是認識人民幣。難點是元、角、分之間的進率。
說教法和學法:
一、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對元、角、分有一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時通過創設購物情境,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在此基礎上,把這些知識系統化、數學化。整個教學過程力求體現數學知識、數學問題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的思想。
二、導學生自主探索,培養創新意識和學習興趣。
針對低年級學生的特點,以動畫導入,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同時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觀察、討論、操作、概括,讓他們在活動中、游戲中輕松愉快地學到知識,增長本領,從而樂學、會學、創造性地學的境界。
三、視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練習的設計除了注重趣味性和創造性以外,更注重實踐性。如:創設小商店情境,開展購物活動,既聯系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又突出了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說教學程序:
一、境引入,整體感知人民幣
1、情境引入,揭示課題。
老師準備一個裝有人民幣的盒子讓學生去猜、去摸里面裝了什么,進行初步感知人民幣。然后簡單的介紹一下美國的錢叫做美元,英國的錢叫做英鎊,你知道我們國家的錢叫做什么嗎?從而揭示課題:認識人民幣
2、整體感知人民幣。
學生在生活中經常看到人民幣,有時還使用人民幣,因此首先讓學生交流:你知道有哪些面值的人民幣?然后通過讓小組對人民幣進行分類,知道人民幣可以分為紙幣和硬幣之分。小結:人民幣可多了,有大面值的人民幣,也有小面值的人民幣,對于這些面值較大的就人民幣今天我們暫時不學,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些小面值的人民幣。
這一環節的設計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入手,使學生親身感受、認識人民幣,這樣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增強學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二、究新知,認識人民幣
1、認識1元、5角、1分
(1)分別拿出1元、5角、1分,在小組里說說面值是多少,怎么看出來的?
(2)交流:學生自由發言,互相補充。
引導學生從先從紙幣入手,分別觀察它們的正面和反面都有哪些內容,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接下來安排同桌互動合作學習和大組交流活動: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正確地向同桌介紹不同面值的人民幣。然后交流:在剛才的介紹過程中,你有沒有什么發現?有沒有需要提醒別人注意的地方?通過這兩個問題,我借學生的嘴巴講出有關辨認各面值人民幣的方法。事實證明,學生的發現、學生的經驗是那么豐富。
(3)師介紹盲點。(老師還有一個問題,在紙幣一元的左下角有一個點,你們知道它有什么用嗎?)
(4)愛護人民幣的教育。剛才我們認識了人民幣,從哪里知道這是我們國家的錢呢?(*)對,它代表著我們偉大的祖國,我們要愛護它。想一想:怎樣愛護人民幣呢?
這一環節的設計,以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為背景,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自己觀察、自己發現、自己描述、互相補充,在與他人的交流中輕松學習。
三、模擬購物
在這一個環節中,我以購物為主線,組織學習活動,創設多個情境,有易到難地培養學生購物的能力。
這里以課件為背景,配上輕松音樂,問:今天正
好是福華商場開業,老師是售貨員,這里有很多優惠的物品,小朋友們想不想買?(想)
(1)師提出購買要求:以小組為單位準備好零錢,來老師這里買一件物品。
(2)剛才每個小組都買到了稱心的商品。商場今天還推出了一種特惠商品,這個商品的價格是1元,哪個小組要來購買呢?你有幾種付錢方法?(出示特惠商品)
這一開放性問題的提出,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要求學生人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和答案。二是在學生交流中自然導出元與角、角與分之間的進率關系。
這里我讓學生各抒己見,老師適時總結點撥。根據學生提出的付法,引導學生有條理地思考、操作,并用人民幣擺一擺:用一種人民幣,還可以怎么付?用兩種人民幣,還可以怎么付?用三種人民幣,還可以怎么付?根據學生的付法,適時提問:為什么這么付,能說說理由嗎?從他的發言中你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出元與角、角與分之間的進率,1元=10角、1角=10分。最后總結概括不管拿幾種人民幣來付,付出的人民幣的總數都是10角,都是1元。
總結并板書:1元=10角 1角=10分
這一環節的設計,改變傳統教學進率的方法,通過假設生動有趣的模擬購物情景,饒有趣味在得出1元=10角,1角=10分,讓學生的形象思維得到較好的發展。
三、應用創新,體驗生活。
過幾天就是豆豆的好朋友過生日了,豆豆想給他寄一張生日賀卡。他先乘公共汽車去郵局,我們來看看發生了什么事情?(出示課件)
這里通過出示一個小朋友到郵局去買郵票,售貨員阿姨告訴他一張郵票的價格是80分的郵票時,他是怎么付錢的?(隨著科技的發展,電話、電子郵件已經基本代替了寄信,學生對寄信這一事情知道很少,因此這里提醒學生要關注生活,建議課后到郵局去調查一下,寄一封普通的信需要貼多少錢的郵票。)
這一問題的提出也有兩個目的:一是繼續提供付幣練習的機會,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案從角幣中取錢。二是借此引出找幣問題。
學生受第一次模擬購物方法的遷移,通過同桌討論,很快地用角幣擺出了多種付80分的方法。
隨后老師拋出一個問題:如果身邊沒有幾角的零錢,怎么辦?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很快地想到可以付1元,然后找回2角。這里自然地引出了找錢問題。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這一環節的設計,努力挖掘數學的“應用性”,對教材進行重新整合,設計了模擬購物的場景,讓學生經歷換錢和找錢的過程,打破傳統封閉式的教學過程,構建生生互動的“開放式”教學過程,既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四、請學生欣賞歌曲《一分錢》
師:小朋友們學了這么久,累不累?下面老師給你們放一首歌曲,讓小朋友們輕松一下好嗎?
聽完后師問:你們知道剛才那首歌說了一件什么事嗎?從而對學生進行拾金不昧和不浪費的"教育。
這一環節的設計可以以使課堂變得輕松明快,讓學生在一個相對輕松的環境的環境下進行學習。
五、猜價格游戲
師:今天小朋友們表現得非常好,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幾個小獎品要送給大家,如果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猜出物品的價格,我就把物品送給誰,好不好?
(教師先給出價格的范圍,例如在5元到8元之間,再根據學生猜的價格,老師給出高了或是低了的提示)
這一環節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人民幣的一些基礎知識上進行的,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起到了一個深華的作用。
六、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哪些人民幣?回家后,請把學到的知識講給爸爸媽媽聽,然后到超市去調查一下還有哪些商品的價錢大約是1元。
推薦訪問:人民幣 數學 說課稿 認識人民幣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菁選3篇 認識人民幣一年級數學說課稿1 認識人民幣一年級數學說課稿1分鐘 認識人民幣一年級數學說課稿15頁 認識人民幣一年級數學說課稿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