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3年黨課講稿:關于理論自信觀照下中國式現代化邏輯分析(全文),供大家參考。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寶庫中的最新成果,反映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重大成就。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有著相通的時空場域與密切關聯,它的歷史邏輯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的接續發展,它的理論邏輯夯實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的思想根基,它的實踐邏輯也點亮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的現實依托。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發展道路,并在實踐中進一步豐富完善。
一、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的時空場域與相互關聯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并從核心要義、科學內涵、重大原則、戰略安排、本質要求等多個角度對中國式現代化作了系統、深入闡釋。實際上,無論是回顧世界各國近代以來的歷史與實踐,還是梳理中國近現代史;
無論從形成邏輯、發展歷程,還是從基本內涵、本質要求來看,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全面、準確分析中國式現代化的整體性意蘊以及理論與實踐邏輯,有利于認識時代大勢、把握歷史主動,樹立必勝信心、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強對我國發展道路的歷史自信,從而不斷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境界新階段,加快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
中國式現代化,無論是從理論還是實踐,都與歷史與現實中的西方式現代化道路有著重大差異,這種差異并非某種刻意的主動安排,而是一種特定制度與文化背景下的自然歷史過程,體現了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多元化與多樣性。中國的發展軌跡,既借鑒了人類文明現代化道路上的成功經驗與時代精華,又避免了其中一些造成文明傷痕與文化隔閡的彎路歧路,從而創造了具有世界歷史含義與借鑒參考價值的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從哲學發生論與認識論的角度看,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不同于西方式現代化道路,它沒有簡單照搬照抄也無法原版復制他們曾經走過的那種血與火的現代化史。中國式的現代化,極大程度上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的豐度與廣度。在一個人口眾多、國情復雜的社會主義大國成功開創的這條新的現代化道路,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并非空中樓閣,它一樣能推進和衍生某種人類發展進步的軌道,一樣能定義現代化與現代性,一樣能書寫與改寫現代化這樣波瀾壯闊的宏大敘事。
從古老中華文明迎來新的生機的實踐層面來看,中國共產黨能夠克難奮進,團結帶領人民推進中國革命、建設與改革并繼續發展,能在短短百年時間內迎來中華民族逆境崛起、鳳凰涅槃,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取得改天換地的偉大成就,就是因為找到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即符合中國實際、適應中國發展、激發中國潛能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從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歷史價值與現實價值層面來看,中國式現代化在中國取得的巨大成功,極大扭轉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在冷戰結束后一度被動的狀態,豐富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的歷史與理論,同時也為當今時代發展中國家作出了積極表率,對于那些想發展又想保持獨立的國家提供了發展借鑒,貢獻了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并不僅僅具有單一的國別價值,而是人類發展史、人類現代化史上的偉大探索。為了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世界各國人民都在找尋更為適合自己的道路,找尋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道路。中國的現代化道路是在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篳路藍縷中創造的,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時代產物與理論結晶,再次證明了“中國共產黨能”“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共產黨理論自信和成熟的表現。中國式現代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存在著歷史邏輯的相互印證、理論邏輯的互為表里、實踐邏輯的生動展開。
二、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邏輯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的接續發展
現代化的橫空出世,改變了人類文明史的歷史進程。從歷史發生的邏輯來看,現代化帶有歷史的必然,也顯現出歷史演化的偶然。原發性現代化國家與繼發性現代化國家對于資源稟賦的要求是有著巨大差異的。同時,現代化過程并非一蹴而就的突變式發展,而是一種漸進性的社會變遷過程,對于后來者而言,也是趕超性的社會變遷過程。除了歷史上以英國為代表的極少數現代化的先行國家外,大部分國家特別是非西方國家都是現代化進程的追趕者與后來者。它們往往是被迫卷入這樣一個歷史進程。而且這些現代化的后來者,是在外來侵略的堅船利炮中接觸到現代化的威力。從民族感情來講,它們不甘心接受殖民主義的侵略、壓迫與奴役。現代化的出發點就是救亡圖存,是為了擺脫這種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處境,尋找生存的空間,從而不得不奮起直追,學習并力圖趕超現代化的先行者。“中國式現代化”的新道路,實際上就屬于這種典型的情況。
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既是反侵略與反奴役的抗爭史,也是漸進性與趕超性相結合的現代化歷程,充滿了近代以來御侮圖存的民族艱辛。從漸進性角度而言,“中國式現代化”是從18**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求獨立、求富強,持續迎接“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挑戰的現代化進程的產物,也是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以來因應時代重擔,順應歷史規律,領導中國人民在既有條件下努力探索現代化道路的產物。而從趕超性角度而言,“中國式現代化”是為了擺脫近代中國屢屢被侵略被宰割的現實困境的產物,是一種被動多于主動的歷史選擇。作為一個具有獨特文明史的國家,中國有著自己的文明傳承與文化操守,但冷酷的弱肉強食的近代國家競爭規則讓中國不得不去趕超西方列強的強大武力,富國強兵從晚清以來就是中國現代化的重要追求。但在近代中國,由于政權羸弱,國力空虛,外加生存環境惡劣,一直缺乏實現趕超的充要條件。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通過新民主主義革命擺脫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命運,實現民族獨立、國家自由與政治穩定,具備了追求現代化的政治前提與國家基礎,才使得我們最終具備了趕超發達國家的前提與條件。
中國共產黨在100年的奮斗歷程中,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始終注重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和時代特點來推進現代化的目標,運用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新中國成立后,百廢待興的國家迅速實現了社會穩定,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開始了波瀾壯闊的現代化進程。首先是以過渡時期總路線勝利完成社會主義革命,啟動了社會主義工業化,進行了一系列富有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建設探索,建成了相對穩固的現代化物質基礎。面對20世紀70年代國內外局勢的重大變化,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從而為中國式現代化開辟了全新的空間。事實證明,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現代化進程高速發展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日益實現的重要法寶,開創、堅持、捍衛、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命運,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道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面對百年大變局與國內外復雜矛盾,審時度勢、求真務實,直面難題、開拓創新,創立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使中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各方面的發展邁上了新臺階,取得了劃時代進步,中華民族也實現了“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歷史飛躍,中國式現代化從歷史邏輯線條上,增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的歷史與現實依據。
三、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邏輯夯實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的思想根基
理論自信不是盲目的自信,而是基于邏輯思辨與現實印證后的充分自洽。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理論邏輯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形成了高度的理論自洽與理論互證。中國式現代化不是歷史的盲目運動或者簡單重復,而是掌握了歷史主動精神的具有高度自覺性歷史主體在科學理論指引下的自覺行動,在理論與現實的相互碰撞與博弈中,彰顯出理論和時代的同向共進與互證互促。
中國式現代化反映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內在規律與內在要求。根據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人類社會是一個從低級到高級不斷進步的過程,現代化其實已經暗含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視野之中。除了一般人所熟知的社會發展“五形態說”之外,馬克思對歷史的研究還有所謂“三形態說”,就是將人的歷史劃分為三個階段,即對人的依賴關系階段、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階段,以及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階段。這一理論從人類發展總體史的角度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觀照,也體現了現代化的發展方向。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進程,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正是順應了人類社會不斷進步、人類不斷實現個性解放、自由發展的歷史大勢,是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把握與生動實踐。
同時,中國式現代化也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理論焦點與時代脈動。***總書記指出:“走自己的路,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立足點,更是黨百年奮斗得出的歷史結論。”我們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并不拘泥于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具體論述,而是從中尋找思想的指導與理論的精神實質。中國共產黨特別重視理論創新,在對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的把握中科學回答了在中國這樣一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國家如何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向何處去等實現現代化過程中不可回避的大問題,逐步升華出科學的理論與有效的策略,從而創造性地發展和完善了黨執政的指導思想。在新時代的今天,***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形成的寶貴財富與科學指南,也是指導形成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和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根本遵循與根本支撐。歷史和現實一再表明,走出一條實現現代化的新路徑離不開科學的理論指引。面對風高浪急風起云涌的時代局勢,我們要始終堅持***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堅定不移走好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四、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邏輯點亮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的現實依托
中國式現代化不是空喊口號的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是驗證于幾十年來中國實現的經濟高速增長與社會長期穩定的實踐邏輯。中國式現代化并不是某種先驗的啟示,而是社會主義建設改革摸著石頭過河的實踐結果。黨的十八大以后,中國的發展進入新時代,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繁榮進一步提供給了我們不斷發展的實踐底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中國的現代化又面臨新的發展階段。新發展階段的歷史定位,根據******的論述,它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的一個階段,同時是其中經過幾十年積累、站到了新的起點上的一個階段。我們可以在實踐中去實現新的更高目標。這說明從改革開放之初的“摸著石頭過河”開始,經歷了幾十年的理論思考與實踐探索,我們的現代化道路已經形成了一套符合我國基本國情的、比較完善的且具有巨大優勢的制度模式與執行模式,中國式現代化正是對這一模式的高度概括。在經濟社會發展中,能夠形成邏輯自洽與實踐自洽的路徑依賴是非常重要的。正向路徑依賴的形成有助于一個國家更好地實現自己的現代化目標。
在這條實踐道路中,中國式現代化新追求的是,既要讓人民享有高度的物質文明,也要使人民享有高度的精神文明;
既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也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實踐意義上展現出對于人類文明新形態與人類發展新進步的實踐意義與世界意義。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邏輯打破了“現代化等于西方化”的固有思維模式,對所謂“歷史終結論”“普世價值論”是極為有力的沖擊與反駁,它表明西方國家的現代化模式不是現代化的唯一模版,資本主義也不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終點,馬克思主義會被證明是“一定行”,世界上贊成并信仰馬克思主義的人終究會多起來。
推薦訪問:觀照 黨課 講稿 黨課講稿:關于理論自信觀照下中國式現代化邏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