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黨課講稿:聚焦“六個基礎”,堅定不移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時間:2024-08-24 12:15:02 來源:網友投稿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黨課講稿:聚焦“六個基礎”,堅定不移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供大家參考。

黨課講稿:聚焦“六個基礎”,堅定不移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黨課講稿:聚焦“六個基礎” 堅定不移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同志們:

7月12日至15日,***總書記在**考察調研,此次考察中,從**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到烏魯木齊市天山區固原巷社區;
從在自治區博物館觀看民族史詩《瑪納斯》說唱展示到聽取匯報時強調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高度重視堅持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一項系統工程。第三次中央**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歷史、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研究”。在這次考察中,******來到**大學,提出“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基礎性問題研究”。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新時代民族工作舉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問題,明確了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進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思想、戰略目標、重點任務、政策舉措,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論性,是黨的民族工作實踐的最新總結,是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是黨的治國方略在黨的民族工作領域的集中體現,為做好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為一名黨員干部,要完整準確全面把握******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理解核心要義、精神實質、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深刻認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歷史必然性、極端重要性和現實針對性,使之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與大家共同學習交流。

第一,什么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在歷史長河中,我國各民族在文化上兼收并蓄、經濟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親近,不斷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鑄牢。黨的十八大以來,形成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核心內容的黨的民族工作創新理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民族工作的主線,蘊含著豐富而深刻的內涵。

(一)確定“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目標指向。中國夢是國家、民族、人民共有共建、共促共享的同一個夢。國家層面,要使現代中國更加繁榮富強,國際地位更加凸顯;
民族層面,要使中華民族更加振興,為人類文明作出更大貢獻;
人民層面,要使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國家富強是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政治前提,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國家富強、民族振興是人民幸福的可靠保障。人民幸福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初心和起點。國家富強、民族振興,都要以人民的權利得到保障、利益得到實現、幸福得到滿足為條件和目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時代召喚、人民期盼、歷史必然。

(二)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以源遠流長、內容豐富的中華文化為土壤,以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為營養,滋養著各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審美情趣、思想信念、知識體系。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中華文化繁榮興盛。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推動各民族文化的傳承保護和創新交融,樹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增強各族群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要在浩如煙海、厚重博大的中華文化中,不斷挖掘各民族共有的歷史記憶與文化元素,不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創造出更好更多的文藝精品,講好“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故事。

(三)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國家實施的西部大開發戰略、興邊富民行動、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幫扶政策、區域差別化發展政策、援疆援藏等對口幫扶政策,極大地縮小了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與經濟發達地區的發展差距。民族地區發展的短板正在補齊、自我發展內生動力正不斷增強,后發趕超的勢頭更加強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經濟基礎進一步夯實。

我國大散居、小聚居、交錯雜居的民族人口分布格局不斷深化,呈現出大流動、大融居的新特點,國家采取一系列有利于少數民族流動人口融入城市社會的措施,更加注重保障各民族合法權益,越來越多的少數民族群眾在互嵌式社會結構中更好融入城市。在各民族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氛圍中,各族群眾的國家意識、公民意識、法治意識、創新意識進一步增強,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四)夯實增強“五個認同”的社會基礎。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是各民族最高利益。在各族群眾中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牢固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民族觀、文化觀、歷史觀,不斷增強“五個認同”,對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至關重要。

當下的中國,國家統一、民族團結,政通人和、百業興旺。從中央到地方,從北疆草原到南國海疆,從雪域高原到東海之濱,各地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不斷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大眾化、人文化、實體化,各民族親如一家的社會氛圍日益濃厚。在城市社區、工廠、鄉村、學校、軍營,各行各業都體現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主動擔當、自覺踐行,民族團結的心理契合點、情感共鳴點、利益匯合點提升到新高度。

(五)堅持中華民族多元一體。在歷史長河中,我國各民族共同開拓了遼闊的疆域,共同書寫了悠久的歷史,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共同培育了偉大的精神,都對國家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各民族在文化上兼收并蓄、經濟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親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多元一體格局。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作為基礎性事業抓緊抓好。要全面貫徹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堅持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強、凝聚力更大的命運共同體。

第二,為什么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對做好新時代民族工作至關重要。

(一)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維護國家統一的思想基礎。維護國家統一是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根本原則。千百年來,維護和發展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始終是中華民族高于一切的政治理想、精神寄托和道德情感,始終是我國社會歷史發展的主流。當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引導各族群眾牢固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深刻認識國家統一是各民族最高利益,鑄牢共同維護國家統一的思想根基。

(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促進民族團結的必要條件。******指出,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要深化文化認同、匯聚民族力量,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各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在尊重差異、包容多樣中實現各民族文化交融共生、和諧發展,形成各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強大精神紐帶。只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才能找準民族團結工作與各族群眾的心理契合點、情感共鳴點、利益結合點,才能在全社會形成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濃厚氛圍,才能使56個民族始終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才能使我國各民族永遠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偉大夢想、共同愿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增進對新時代我們黨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這“四個偉大”的認同,需要進一步增進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需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打牢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政治基礎、思想基礎和社會基礎。

第三,如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既要做看得見、摸得著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潤物細無聲”的事情,各項工作都要往實里抓、往細里做,要有形、有感、有效。

(一)要聚焦夯實政治基礎,堅定不移堅持黨對民族工作的領導。實踐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凝聚各民族、發展各民族、繁榮各民族。因此,堅持黨對民族工作的領導,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政治基礎。各級黨委要把民族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提高工作的前瞻性、戰略性和創新性,增強做好民族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不斷創新發展新時代民族工作。要組織各族干部群眾深入學習貫徹******關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全面堅持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確保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沿著正確的軌道向前推進。要結合新時代民族工作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加強民族領域基礎理論問題和重大現實問題研究,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理論政策的話語體系,為新時代民族工作提供源頭活水和智力支撐。要夯實民族工作基層基礎,大力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干部和各類人才,不斷推動民族事務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再上新臺階。

(二)要聚焦夯實認識基礎,堅定不移開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在2019年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深刻闡述了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基本國情,揭示了中華民族從自在走向自覺的必然規律和內生動力,指出“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是先人們留給我們的豐厚遺產,也是我國發展的巨大優勢”,強調“各民族之所以團結融合,多元之所以聚為一體,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經濟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親近,源自中華民族追求團結統一的內生動力”。我們要深入學習和領會******關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納入干部教育、國民教育和社會教育,引導各族群眾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民族觀、文化觀、歷史觀,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植入各族人民心靈深處。要協同多學科、多機構、多領域,建立和完善研究體系,聚焦中華民族共同體歷史、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等課題進行研究,為開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提供學術支持。要牢牢把握輿論主動權和主導權,讓互聯網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最大增量。

(三)要聚焦夯實社會基礎,堅定不移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高舉中華民族大團結旗幟,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社會基礎。要堅持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增進一體,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創造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社會條件,讓各族群眾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要創新工作方式和載體,全面深入持久地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把各族群眾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不斷增強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要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不斷提高各族群眾掌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水平,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四)要聚焦夯實思想基礎,堅定不移增強各族群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因此,增強各族群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構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想基礎。中華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各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各民族在文化上要相互尊重、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共同為中華文化的發展和繁榮作出貢獻。要堅持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方向,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推動各民族文化的傳承保護和創新交融,樹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增強各族群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要采取家庭教育、課堂講授、社會實踐等方式,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讓各族群眾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增強中華文化自信,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五)要聚焦夯實物質基礎,堅定不移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讓改革開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不斷增強各族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物質基礎。要進一步發揮好中央、發達地區、民族地區三個積極性,優化轉移支付和對口支援機制,制定和完善差別化的區域政策,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不能少;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個民族也不能少”,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物質基礎。要進一步實施促進民族地區和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興邊富民行動等規劃,謀劃好“十四五”時期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繼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高把“綠水青山”轉變為“金山銀山”的能力。要在農村貧困人口如期脫貧的基礎上,著力推進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建立穩定脫貧機制,鞏固和發展脫貧攻堅成果,讓各族人民邁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六)要聚焦法治基礎,堅定不移推進依法治理民族事務。依法治理民族事務,確保民族工作在法治軌道上運行,是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法治基礎。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健全民族工作法律法規體系。要依法保障各民族合法權益,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什么問題就按什么問題處置,依法妥善處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保證各族公民平等享有權利、平等履行義務。要嚴密防范、堅決打擊各種滲透顛覆破壞活動、暴力恐怖活動、民族分裂活動、宗教極端活動,努力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

團結就是力量。中華民族的今天是各族人民共同奮斗的結果,中華民族的明天仍然需要各族人民團結奮斗。只要我們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更好團結凝聚起來,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就一定能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夢想。

推薦訪問:黨課講稿:聚焦“六個基礎” 堅定不移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黨課 講稿 共同體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