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名人勵志演講稿,供大家參考。
篇一:2015名人勵志故事演講稿
2015名人勵志故事演講稿
第1篇:名人勵志故事演講稿——無人需要的數字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無人需要的數字》。
愛爾蘭作家伯明罕年輕時曾在一所鄉村小學做過多年的教師。那所既偏僻又破舊,校舍是由廢棄的農場改造而成的,學生最多時也沒過百,一片沒有任何體育設施的空地是孩子們課間嬉戲玩耍的樂園。加上伯明罕,學校共有三名教師,這兩名教師因為忍受不了學校的艱苦和荒涼,相繼離開了學校,只留下伯明罕這唯一的教師兼校長堅守在學校。
伯明罕有一顆愛孩子的心,將自己的所學所悟傳授給一個個天真爛漫的學生,是他求之不得的事情。他吃住都在學校,環境惡劣,條件艱苦,除了學生,一年難得見到幾個人,這些對他來說都不算什么,最令他受不了的是,每年他都得幾次徒步40里地到當地的部門送各種報表。
有些報表在他看來純屬浪費時間,毫無一點用處。比如有一個報表要求每個學校每年報送一次校舍的面積,自從伯明罕來到這個鄉村學校,校舍面積從來就沒有過一平方米的增減。伯明罕有一次負氣地拒送這張表格,沒過多久,教育部門就派人光顧了這所幾乎被人遺忘的學校,警告伯明罕說,如果再不按時報送他們所要求的各種報表,他們就將關閉這所學校。從那以后,伯明罕雖然心中充滿不滿,但再也不敢怠慢。
前幾年,伯明罕都是如實地填寫那個不變的數字,表格送上去后就如同石沉大海,再無任何反應。這一年,伯明罕突發奇想,決定變化一下數字,他將校舍面積乘二以后得出的數字填在了報表上,報上去后仍然沒有得到任何反饋。第二年,他將數字在上年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倍,仍然是沒人理睬。此后數年,他都如法炮制,一次增加一倍,不斷膨脹的數字絲毫沒有引起教育部門的注意。直到有一年,伯明罕望著自己填寫的數字,決定計算一下,如果自己的學校真有這么大面積校舍的話,那究竟有多大。計算出的結果令他大吃一驚,他上報的學校太大了,不僅遠遠大于圣保羅大教堂,而且遠大于愛爾蘭的任何一所學校,甚至還大于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
伯明罕暗自猜測,校舍面積不斷擴大符合教育官員的要求,所以雖然沒有任何反饋,但也沒人來學校找事。
如果將校舍面積縮小,教育部門會不會派人來查訪呢?伯明罕將大得驚人的校舍面積縮小了一半報了上去,幾個月過去了,仍然沒人理睬。以后幾年,伯明罕都成倍縮小數字,直到他告別學校,都沒有見到教育官員的影子。
伯明罕最終明白,他所上報的大大小小的數字,其實根本沒有一個人會哪怕是心不在焉地瞄上一眼,沒有人需要這個數字,他們需要的只是那張報表,不,他們連報表也不需要,需要報表的是流于形式的所謂的條款、規章、規定或制度。
多年以后,伯明罕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了這段經歷,他說:我漸漸認識到:條款、規章、規定或制度并不可惡,可惡的是那些隨意制訂并機械而刻板地使用它們的官員們。這段經歷給我的最大幫助是,它讓我實實在在、真真切切地領悟到了——什么叫形式主義,什么叫官僚?!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第2篇:名人勵志故事演講稿——不肯放棄的林肯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不肯放棄的林肯》。
堅持到底的最佳實例可能就是亞伯拉罕·林肯。如果你想知道有誰從末放棄,那就不必
再尋尋覓覓了!
生下來就一貧如洗的林肯,終其一生都在面對挫敗,八次競選八次落敗,兩次經商失敗,甚至還精神崩潰過一次。好多次,他本可以放棄,但他并沒有如此,也正因為他沒有放棄,才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以下是林肯進駐白宮前的簡歷:
1816年,家人被趕出了居住的地方,他必須工作以撫養他們;
1818年,母親去世;
1831年,經商失敗;
1832年,競選州議員但落選了;
1832年,工作也丟了,想就讀法學院,但進不去;
1833年,向朋友借錢經商,但年底就破產了,接下來他花了十六年,才把債還清;
1834年,再次競選州議員,贏了!
1835年,訂婚后即將結婚時,末婚妻卻死了,因此他的心也碎了;
1836年,精神完全崩潰,臥病在床六個月;
1838年,爭取成為州議員的發言人,沒有成功;
1840年,爭取成為選舉人了,失敗了;
1843年,參加國會大選落選了;
1846年,再次參加國會大選 這次當選了!前往華盛頓特區,表現可圈可點;
1848年,尋求國會議員連任失敗了! 1849年,想在自己的州內擔任土地局長的工作,被拒絕了!1854年,競選美國參議員,落選了;
1856年,在共和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上爭取副總統的提名,得票不到一百張;
1858年,再度競選美國參議員一一再度落敗;
1860年,當選美國總統。
此路艱辛而泥濘。我一只腳滑了一下,另一只腳也因而站不穩;
但我緩口氣,告訴自己,這不過是滑一跤,并不是死去而爬不起來。
--林肯在競選參議員落敗后如是說。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第3篇:名人勵志故事演講稿——生命是1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生命是1》。
布萊恩讓是泰國著名耍蛇人,且他耍的不是一般的蛇,而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劇毒眼鏡蛇。
1998年,26歲的布萊恩讓和一千條眼鏡蛇同在一個玻璃柜中同居了整整7天而安然無恙,創下當時的吉尼斯紀錄,被譽為世界蛇王,聞名全球。
2015年3月19日,泰國氣候炎熱,空氣沉悶。許多人從曼谷開車趕赴布萊恩讓的住所,觀看他高超的耍蛇技藝。布萊恩讓和往常一樣,把一條條馴服有素的眼鏡蛇從竹筒里倒出來和他一起表演。其間,一條眼鏡蛇屢次不聽號令,蜷盤著長長的身子賴在舒適、清涼的竹筒里,但抵擋不住主人的威逼利誘,很不情愿地登臺表演。
布萊恩讓十分嫻熟地操控著幾十條眼鏡蛇,任它們自由靈活地游弋、穿行并纏繞在自己的身體上。突然,就是剛才企圖賴在竹筒里偷懶的那條蛇,猛地對布萊恩讓發起攻擊,在他的胳膊肘上咬了一口,鮮血立刻流了出來。觀眾們被這突如其來的意外嚇壞了,詫異地叫出聲來,紛紛提醒并勸說布萊恩讓去醫院治療。布萊恩讓臉上顯出幾分尷尬,額上沁出許多汗珠,但他卻裝做什么事也沒發生一樣,繼續著表演。可是,觀眾們發現,布萊恩讓原本從容、利落的動作逐漸凌亂、遲鈍,且大汗淋漓。大家再次勸阻他停止表演,趕緊救治。然而,布萊恩讓盡管已頭暈目眩、呼吸困難,明顯地感到力不從心,但他仍強撐著堅持搖頭說:不行,沒事的。我的表演從來沒有出現過這樣的差錯和失誤......接下來,他的情形越來越糟糕,而他卻堅持不肯中斷表演。大家面面相覷,交頭接耳一番后,心照不宣地紛紛快速離去,好使布萊恩讓拋卻面子,抓緊時間救治。
觀眾剛一離開,布萊恩讓就像醉漢一般倒在地上。家人連忙把他送到最近的醫院。可是,醫生檢查后卻十分痛心地說:眼鏡蛇的毒素已侵襲了他的整個中樞神經和心臟。年僅34歲的蛇王布萊恩讓停止了呼吸,一命嗚呼。曾經的榮譽和稱號,隨著他生命的終結,成為永久的回憶。
非常奇妙的是:就在同一天,地球的另一端,布萊恩讓的同行———美國知名耍蛇人大
衛,也在表演過程中遭到襲擊,一條眼鏡蛇在他的腹部狠狠咬了一口。遭到攻擊后,大衛立刻示意攝像師和助手停止表演,并用雙手不停地往外擠壓傷口處的毒血,遏止毒素蔓延和擴散的速度。同時駕車趕赴就近的醫院尋求幫助和救治。醫院動用直升機,在最短的時間內,調來抗毒蛇血清為大衛注射。大衛最終得到了救治,幾個星期后痊愈出院。大衛為什么能蛇口逃生?因為,大衛為自己的生命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而布萊恩讓顧及顏面,為保全蛇王的名聲,耽擱了救治時間。
不錯,名譽是人的第二生命。但是,第二生命畢竟不是第一生命啊!我們常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什么是青山?青山就是身體、生命。當你能保住生命,就能開創無限的未來。生命好比數字1,如果沒有這個1,后面縱使加無數個0,最后的結果不還是零嗎?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第4篇:名人勵志故事演講稿——再壞一點,希望就會降臨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再壞一點,希望就會降臨》。
篇二:名人勵志演講稿
名人勵志演講稿——易中天:這是我的選擇
非常感謝大家的歡迎,但我得實事求是地說,我很不情愿地站
在這,因為我很怕來到這里,又被貼上一個標簽叫青年導師,我身上標簽夠多的了,用得最多的叫學術超男,我真的不想再貼上一個標簽叫青年導師。我今天來只是想和我們的青年朋友們在一起探討、交流、分享,如果說有導師的話,我希望你們也同時是我的導師,我們互為導師。
請問十八歲的時候,你們在想什么,干什么?高考?都在高考!
我十八歲的時候干了什么呢?我十八歲的時候做了一個勇敢的決定,參加**生產建設兵團,那么我為什么做這樣一個勇敢的決定呢?讀了這本書,這本書是蘇聯作家維拉凱斯特林卡亞寫的,它的名字叫——《勇敢》,它描述的呢是莫斯科和列寧格勒的一批共青團員到西伯利亞,就是蘇聯的遠東去建設一座共青城,我讀了這本書以后熱血沸騰,我說我也去,我也寫一本中國的《勇敢》,我要成為中國的維拉凱斯特林卡亞,堅決去了。而且還非常幸運的是到了烏魯木齊以后分單位,就把我分到了農八師共青團農場,我馬上就想起了一首歌,而且我就是唱著這個歌去的,這首歌叫《共青團員之歌》,有會唱的嗎?我們告別了親愛的媽媽,請你吻別你的兒子吧,再見吧媽媽,別難過,莫悲傷,祝福我們一路平安吧??走了,根本沒有考慮媽媽的感受,后來我爸才告訴我,我媽每天晚上哭,就是要去。
要實現自己的目標,實現自己的理想,但是去了以后,才發
現,那個被詩意地描述過的地方,證明了生活不是詩,等待著我們的
是無法形容的寂寞,單調、勞累、糾結,我就住進了牛棚跟牛住在一塊,第一天干活干什么?擠牛奶!我就上去擠,根本擠不出來。名人勵志演講稿——易中天:這是我的選擇。老職工就跟我說,不是這樣擠的,你得先讓小牛吃一口,把它奶脹出來,我說這小牛怎么弄呢?他說你把這小牛放了讓它吃吧,小牛栓在旁邊,我把小牛解開了,小牛沖過去,一口咬住了,就吃奶,我在旁邊看著。老職工說,你怎么還看著?它都吃完了,你還擠什么?我說這怎么弄呢?你拽過來啊!好吧,我去拽那牛,根本拽不動!出生牛犢不怕虎,它還怕我嗎?好不容易拽過來,又把它拴上,它又掙脫了。擠了大概這么多,母牛發現了,很憤怒地一腳就把奶桶踢翻了,然后順便也給了我一腳,這老職工說你怎么這么笨!
后來班長過來說,要不你去放牛吧,班長給了我一根棍,這么
長,很結實的棍,我說拿棍干嘛呢?打狼啊?他說狼倒是沒有,打牛,牛不聽話你就打它,我沒管這個,我就帶了本書,裝在口袋里,趕著牛出去了,出去以后牛在那吃草,我就看書,看了一會,一看,牛沒了!只有一頭牛還在跟前,正準備往前沖,我趕快拎著棍子過去我就,你站住!你上哪去?牛看了我一眼,然后走了,最后我的跟前,一頭牛都沒有,然后只好拎著棍子一個一個去趕牛,然后就很快把我從畜牧班調出來,我到了大田班,然后在兵團干完了所有的,幾乎所有的臟活、累活、苦活、比方說有一種活叫脫褲腿,就是棉花苗長到這么高的時候,要把棉花苗下面的兩片葉子把它打掉,因為它苗只有這么高,你這樣是夠不著的,得跪下來,跪下來以后兩只手去弄,然后膝行,
一爬就是一天,兵團的田叫條田,那個條田叫一望無際,根本看不到頭,你每天必須從這一頭爬到那一頭,然后把另外兩行的葉子打完,再爬回來,這一天的活就算干完了,你要是速度不夠,你回不了家,你根本回不來。那個時候我看著那一望無際的條田,我就想,我的希望在哪里,現在很多年輕人說,我看不到希望,看不到希望,你到條田去看看!
后悔嗎?不后悔!因為那是我自己的決定,我不后悔,我到現在
都認為,當我服從自己的內心最強烈的沖動的時候,不管它的結局是怎么樣,不管將來我會吃多少苦,我無怨無悔。選擇即負責!人生能有幾回“二”,何不瀟灑“二”一回。所以我到今天還很“二”,我的“二”勁一直保留下來,就是在那么艱苦的環境下,我想我既然是做了這個夢,雖然生活不是詩,雖然生活沒有像我想想象的那樣,可以給我提供那么多素材,讓我成為一位偉大的作家,但是我的夢我得繼續做下去。所以我當時讀了很多的書,而且正是由于這樣一個積累,最后讓我考上了武漢大學。我畢業以后,住過辦公室,住過筒子樓,一直很艱苦很艱苦地過來,我現在很清楚的記得1998年,廈門大學房改,學校分給我一套房子,因為那時候我已經是教授了,112平方,七打折,八打折,折下來,你們猜多少錢?三萬!不是每平方啊,總價!我買不起!
我后來為什么要去做電視呢?我為什么要去上《百家講壇》呢?
不是那些媒體猜測的,說什么你上了《百家講壇》,你就大紅大紫,你就能出名,你就能掙很多錢!根本不是這樣,那時候誰上《百家講
壇》掙錢啊?做一期節目,1000塊錢,扣掉稅,960,我算了一個很簡單的賬,一個月播四期,是4000塊錢,一年做下來48000,就這么簡單的動機就去了。我覺得我這一生好像很多事情我是沒有想過的,我真的沒有想很多很多,我也沒什么糾結,輕輕松松就去了,但總是有得有失,我就想明白,我既然是有得有失,我為什么不“二”一把,我絕不想我做成能有什么好處,那么我只考慮一個問題,一旦做砸了,我要承擔的那個代價。我是擔得起,還是擔不起。如果這個代價我是負擔得起,做!
2005年我上《百家講壇》,2006年《品三國》,我也不想謙虛
了,裝謙虛,確實出名了!兩件事告訴我,我出名了!第一件事情,我在香港遇到一對老夫婦,過來說,你是不是易中天,第二件事情就是2006年,八月份,《品三國》在北京首發,當時西單圖書大廈,被排隊來簽名的讀者團團圍住,把西單圖書大廈圍了一個圈以后,還排不過來,從地下車庫穿過去,一直穿到居民區,然后居民打110報警,北京市西城區公安分局來了一個副局長,17輛警車,100個警員維持秩序,這大概就是世俗眼睛里的成功吧,同樣按照世俗的眼光,我易中天好歹也算是功成名就,同樣按照這樣的眼光,我應該含飴弄孫,安享晚年,但是我突然有一種沖動,我決定要寫一部三十六卷史的《易中天中華史》。。就是像這樣的一本書,要寫36本,又是什么概念呢?兩個月寫一本,得6年,而兩個月是寫不了一本的,因此得8年,到8年,就接近李昌鈺的年齡了,我不知道到那時候能不能像李昌鈺一樣,把小撒放翻了。當時消息發布以后,就有人表態說,這事如果不
是易老師瘋了,就是我瘋了。可是我就是想做啊,我就是內心有一種強烈的沖動,我就是想寫這么一部東西,我現在可以告訴諸位的是,已經出到第八本了,我還會寫下去,一直到無能為力為止。
非常巧的是,前不久參加中央電視臺的一檔紀錄片的拍攝,紀
錄片叫《客從何處來》,到了湖北省圖書館,拍這個紀錄片我才知道,圖書館里放著我曾祖父的一套書,叫《太平草木萌芽錄》,而且最神奇的是,我發現這本書里面,我曾祖父給他的子孫有一條遺訓,自敘平生志愿,榮華富貴皆在所后,惟望子孫留心正學,他年蔚為名儒,則真使吾九原含笑矣,群孫勉乎哉!我這個時候我才神奇地知道,我居然是在完成曾祖父的遺愿,通過這次拍攝我也才知道,我身上的這股勁,這個力量,被《客從何處來》劇組稱之為血脈遺產!
篇三:名人勵志演講稿
名人勵志演講稿——俞敏洪:從零開始,規劃未來
已有14,933人查看過本文標簽:名人勵志,演講稿95%好評8人參與打分0人評論
adm
俞敏洪:從零開始,規劃未來
——2014“相信未來”武漢站的演講實錄
親愛的武漢高校,還有中學的同學們,大家晚上好!
特別開心能夠再次來到武漢,也再次來到光谷體育館,四年前我曾在這里做過一場演講。
今天我的演講題目是“相信未來”,但是我覺得相信未來只是一種信念,走向未來的路程是特別曲折的。對于我們來說,我們大部分同學現在才剛剛走進大學或者是走進大學兩三年,但還沒有開始學會到底應該怎樣走向未來。
我覺得走向未來的第一步首先是把我們清零,就是讓自己變成零,從零開始。美國的兩棟世貿大樓被撞倒之后,美國人說的第一話就是“lets start
from
ground
zero”(讓我們從平地上開始再造一棟大樓吧)。如果今天我們再走到紐約的話,我們會發現在這個遺址的邊上已經造起了一棟比原來世貿大樓要高得多的一座自由之塔。也就是說,我們所有的一切其實都應該從零開始,過去你所擁有的東西跟你的未來沒有太多的關系。
什么叫清零?我們要把家庭成份給清掉,如果在坐的同學中有人以自己的父母為驕傲的話,如果是你父母的成就值得你驕傲,這是應該的。但是如果說因為你的父母是一個當官的,或者是有錢人,你只是以你父母手中的權利和金錢為驕傲的話,我覺得這種驕傲就是一種恥辱,應該把它清掉。同時,我們那些出身貧困家庭的孩子也要把自己的家庭成份清掉,不應該覺得自己出身于貧困的家庭,出身于農村,出身于普通工人家庭就覺得自卑,覺得自己處處不如別人。你清零的速度越快,你成長的速度越快。
在這點上我有身邊朋友的例子,包括我自己。我進入了北大以后確實一直處于比較自卑的狀態,而且自卑了很多年,在這個自卑中間消耗了很多我應該得到的機會,消耗了很多我本該為更重要的事情去付出的時間和精力。但是有些人清
零清得特別快,比如說我在大學的時候有一個同學,我們都有些共同點,就是普通話都不太好。這一點剛才劉同在演講中也提到了,其實我不太相信劉同的普通話大家會聽不懂,因為他比我們年輕十幾歲,這時候的普通話已經普及得很好了。但在我們那一代,我們進北大的時候真的講不好普通話。我在北大的時候不太敢講話,因為我講話的時候同學會笑,所以我不敢在班里舉手發言,我也不去參加各種學生競選活動,也不敢跟女孩子談戀愛,因為談戀愛的時候你至少要能夠用非常標準的普通話深情地說一句我愛你。但是我們班有另外一個陜西農村來的孩子,他從小就不知道什么叫害羞,也不知道什么叫做心靈敏感。他的身上有一種陜西大漢的粗獷,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覺,能夠張口就唱陜西的秦腔。他也是不會講普通話的,雖然他的陜西話口音比我的江蘇話更容易聽懂一點,但他從來沒有害怕過,上來就去參加學生競選,上來就找女孩子談戀愛,但是他總是失敗,失敗了再來。但是很明顯地到最后他的大學生活比我要更加豐富,因為他在大學的時候混到了我們系的學生會副**,而且他大學的時候談過四場戀愛,雖然前面三場都失敗了,但是最后一場居然成功了,盡管畢業以后依然失敗了。
我最大的遺憾是什么呢?最大的遺憾就是在大學沒有談過一點點戀愛,我讀過書,我交過朋友,但是卻在感情上一片空白。什么叫清零呢?清零就是把你自己心中對自己的判斷全部排除掉,把你的自以為是的驕傲打掉,也把你自己感覺到不行的自卑給打掉,讓自己變成一個平平實實、實實在在的人。你就是你,你不用跟任何人去比較,你不要覺得自己比別人優秀多少,不管你在中學是第一名還是第二名,你也不要感覺到比別人差多少,就像夏鵬老師說的一樣,其實你根本就搞不清別人看到你的時候你到底是一個什么樣子,很多時候自卑都是自己產生的。
后來我發現我們人生中間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學會諷刺、打擊、批判自己,我們常常發現生命中間最后產生巨大問題的人往往是那種從小到大一帆風順,并且自以為是的人。比如說,我在北大的時候有一個學弟,最后在哈佛大學自殺了,他自殺的原因特別簡單,就是因為從小到大,一直到北大他都是第一名,沒有任何壓力的第一名。結果到了哈佛大學讀研究生的時候他發現自己怎么努力也到不了第一名,因為哈佛大學集中了全世界最厲害的腦袋,而且學習的方法也不一樣了。中國的方法基本上是死記硬背的,或者是尋找標準的方法,但是到了哈佛大學都是研究創新型的方法,于是就會產生不適應感,而他又屬于只關注自己是第一名還是第二名的人,對世界上別的地方都視而不見,所以最后他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成績不斷下降,成績一下降導致心理壓力變得更大,最終導致他就跳樓自殺了。這就是沒有把自己清零,放在平實地上的結果。在坐的同學中如果有自以為是,高高再上,并且覺得自己才華橫溢的同學一定要記住了,這個世界上比你牛的人,比你厲害的人還有很多,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從零開始。同時,我們會發現,當你發現別人說你是“一坨屎”,你說我就是屎的時候,你會發現你已經站在非常踏實的地步。原因是非常簡單的,一個善
于被諷刺,被打擊,被侮辱,但是還不動怒氣的,他只有兩個可能性:第一,這個人心胸極其博大,對別人說的話根本就不在乎;
第二,說明你心中有偉大目標,因此你對眼前的這種東西不在乎。我們只有天天只看眼前,斤斤計一些較小事情,并且只看到眼前的面子的時候,我們才會去跟人爭奪誰比誰更強、誰比誰更加有面子。所以韓信能夠從別人的褲襠里鉆過去,因為他知道自己的生命不應該犧牲在這兒,我韓信的一生應該要成就一番事業,所以最后他幫助劉邦一起打下了漢朝的天下。大家一定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讓自己變成一個平實的、清零的,既不在乎榮譽,也不在乎恥辱的一個人。當然,這是需要經過長久修煉的。
除了這個以外,我們就要去想我們到底要關注什么,比如我們年輕的時候常常會關注一些其實不該關注的東西,比如關注家庭的水平高低,父母有錢沒錢,你身上穿了名牌服裝,我沒有穿名牌服裝,你上的是名牌大學,我沒上名牌大學,你分數比我高,我的分數比你低,你的女朋友比我的女朋友漂亮,我的女朋友比你的女朋友有特色,居然還有男生和男生互相比長相的,當然這就是青春,因為青春的時候我們比的都是眼前誰比誰厲害,誰比誰更加有吸引力,我們會為了一個女生去拔刀相向,我們也會為了朋友的友誼兩肋插刀,這就是青春。青春有非常美好的一面,但是青春也有非常迷茫的一面,所以“沒有青春不迷茫”這句話就是這么來的。
我們如何既保留青春,但是又不擁有青春的迷茫呢?特別簡單,把那些不該關注的事情全部給刪除掉。我們這些人在年輕的時候也都都會比自己的家庭成份,都會比自己的學習成績,后來我們才明白這樣的比較沒有意思,我是在北大整整五六年以后才明白的,我用生命為代價突然發現跟同學比成績沒有意思。我剛剛進入北大的時候,分數還不錯,但是要知道能夠進入北大的所有人的成績都不差,甚至很多都是各省的高考的狀元,而我是一個連考了三年才考上北大的一個學生。尤其是他們的聽說水平很高,我的聽說水平很低,他們讀書很多,不少都是教授的子弟,我在進北大之前連《紅樓夢》都沒有讀過,所以就讓我總是處于一種比較的狀態中,但是又比不過他們,因為他們的智商比我高,功底比我好,結果連續兩年在全班都是排位倒數第幾名,所以我感到無比的悲傷,一悲傷心情就郁悶,一郁悶身體就會不好。所以我在大三的時候就得了一場肺結核,而且在醫院住了整整一年。現在回想起來這場肺結核算是救了我的命,否則的話我跟同學們一直會比成績,并且還老是趕不到,一直比到底。可以說是這場病救了我,你想就連命都沒有了你還比什么成績呢?于是最后終于緩過勁來了。我大
三、大四反而過得更加順利了。要盡可能地把自己從引起你的自卑,引起你的不舒服等等的比較的環境中改正過來。
比如阿里巴巴的馬云,我們非常熟悉,他跟我有非常相似的經歷,我們兩個都是高考考了三年,都是考了英語專業,第三年我考上了北大,他考上了杭州師范學院,我是本科,他是考上了專科,所以這個事情基本可以表明我的智商比他
還要稍微好一點點,至少我還可以稍微自信地說我長得還有點像人樣。(調侃)馬云也是一個自我意識非常強的人,進入杭州師范學院之后他就到處找,看誰比他長得更加難看,就像夏鵬老師講的一樣:“只要有一個墊底的就行”。可惜他還是沒有找到,可想而知那種心情是無比的痛苦的,但是他居然用了一個禮拜就開始變得超級自信了起來。據說,他得到了一句話,叫做“男人的長相與他的成就成反比”,就是說長得越難看成就越高,我希望我們在坐的長得不怎么樣的男生一定要記住這句話。于是馬云就給自己定了三個目標,他想既然這樣的話,他希望自己在杭州師院能夠做出一番事業來。第一,他希望自己能夠成為杭州師范學院學生中間最活躍的一個人,所以他就拼命地參加各種學生活動,不管一切地往學生堆里鉆,最后變成了杭州師范學院的學生會**;
第二,他下定決心要把自己的專科變成本科,后來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績上去了,轉成了本科;
第三,他說在大學畢業之前必須要找杭州師范學院最美麗的姑娘談一場戀愛,在大學畢業的時候他找到了,現在如果你們看到他的愛人的話,依然能看到她年輕時美麗的影子。
為什么一個這樣的人最后變得如此有魅力?現在我們看看馬云的演講就知道了,那是對生命產生了信心,對生命產生了熱情,對生命產生了激情,對于未來產生了希望的結果。其實他在做阿里巴巴之前已經做了四五個公司,每一個公司都以倒閉結束,這個表明了做生意剛開始他依然不如我,因為我就做了一個新東方,一直到今天還存在。但是大家回頭再看一下今天的阿里巴巴,下個禮拜阿里巴巴就要在美國上市了,目前的市值估值大概是1500億美元,會是全世界最大的上市公司。你會發現失敗不可怕,馬云失敗過那么多次。什么都沒有不可怕,長相差也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你到底擁有不擁有對自己的信心和信念,你相信不相信自己這輩子能干出點事情來,馬云以最快的速度相信自己這輩子就是能干出大事來。我后來曾去找過這句話,馬云說是他讀到的,我想如果是讀到的那在谷歌和百度上一定能搜到出處,結果搜來搜去都是“馬云說”。也就是說,馬云可能自己編了一句話鼓勵了自己一輩子。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動物是能夠用心來指導自己的,其他的動物根本就不行,不管是老虎還是獅子,他們只會擁有自己的地盤,并且在自己的地盤上生存,只有人是可以通過心的帶動走向全世界,乃至于可以走向宇宙的。所以我們不能關注外在的東西,我們要關注自己內心的成長。
當然,我們有青春,從16歲開始到30歲的青春時期,我們關注的東西很多與外在相關是沒有關系的,但是不管男女,我們總會有走過30歲的那一天,所謂的三十而立。如果說我們年輕的時候,女的可以以自己的外貌,男人也可以以自己的英俊來吸引社會的注意力,請問30歲以后,有哪個男人敢說“老子很英俊”,有哪個女人敢說“老娘很妖嬈”?在那個時候我們需要的都是我們的才華、我們的知識、我們的智慧、我們的人生經驗、我們的胸懷、我們做事情的各種各樣的正確方式。總而言之,概括起來就是你變成了一個有胸懷、有氣質、有
魅力的人,胸懷、氣質、魅力的背后是從現在開始在大學每一天的修煉,那修煉什么呢?當然我們要修煉我們的專業知識。剛才葉煉在演講中一直在講“背單詞,背單詞,背單詞”,實際上他所講述的并不是背單詞這件事情本身,他講述的是你必須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境界以至于周圍的人與你相比已經拉開了巨大的距離。當然說到背單詞,我要跟大家講我背單詞的故事,我從醫院肺結核病好回到學校以后不跟同學比成績了,當時我給自己定了兩個目標。第一個,就是我必須大量的讀書,要在讀書上面盡可能追上同學。因為不比成績了,我給自己定的目標就是“60、70分萬歲”,反正是必須要考到每門課都及格,如果我考到不及格的話就會重新被打回到農村,只要我能夠在北大畢業,不管60分還是70分,對我來說都是萬歲了。不用再去比成績,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這個跟我已經沒有關系了,因此我可以省下大量的本來是天天用來學英語專業的時間,可以用來讀更多書,所以我在大學畢業的時候已經讀到了800多本書。我們班當然也有榜樣,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比如說《中國合伙人》里面提到的徐小平和王強。
講到《中國合伙人》,這部電影拍攝的時候陳可辛和黃曉明都來找過我,我堅決拒絕參加拍攝,因為我跟他們說“一個活著的人被拍成電影是一件很不吉祥的事情”,但是沒想到徐小平和王強都參加了這個拍攝,在這個過程中間他們就不斷地把他們兩個人的角色打扮得特別完美。這個電影中的三個角色,我是成東青,徐小平是孟曉駿,王強是王陽。你看孟曉駿這個角色,遇事為朋友兩肋插刀,充滿遠見,堅毅果斷,其實徐小平老師在現實生活中是一個很溫柔的人,通常遇到事情是沒有主見的一個人。王強老師在電影中在大學的時候,80年代,居然就交到了外國的女朋友,其實這個到今天為止也都是王強老師的幻想。結果他倆是如此的瀟灑,卻在電影中把我拍得特別窩囊:一個農村孩子進了北大,好不容易找到了女朋友,結果女朋友跟著外國人跑了,最后進學校教個書,結果被學校開除了,想出來做個事業,結果還找不到地方,最后一幫朋友來幫忙,做成了,成了之后還為了一點股權在那里斤斤計較,其實現實中間的我比這個人要好,我個人感覺。這就是話語權的重要性,因為我沒有參加,沒有掌握話語權,所以這個形象就不行了,當然黃曉明把這個角色演得很好,黃曉明前天在長春還因為《中國合伙人》這部電影拿到了中國長春電影節的四大獎項。我跟黃曉明說“演得還不錯,你也長得比我英俊,可惜沒有把我的氣質給演出來。”黃曉明說,“我的氣質很好啊”,我說“是,你作為一個英俊小伙子的氣質很好,但是男人的氣質是他每一條皺紋中間所體現出來的風風雨雨和人生經歷,你還沒有。”我自己看這部電影看不出來好壞,所以也就算了,于是我找了一個大學同學,我說你看過《中國合伙人》嗎,他說看過啊,我說這部電影拍得特別不好,這個電影中間怎么能把我描寫得這么窩囊。后來那位同學給我來一句說:“老俞,你在大學的時候不僅窩囊,而且很猥瑣”。后來我想想也是,我在大學的時候其實一次戀愛都沒有談過,但是每天盯著女孩子看。我一個人在北大樹林散步的時候,只要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