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十八大有感,供大家參考。
2012 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這一年我們不僅迎來了期盼已久的實習生活, 更重要的是中國共產黨十八大的勝利召開。
十八大的召開具有深遠意義, 它對上總結近十年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的偉大成就和不足, 對下它指明了今后十年甚至十幾年的發展方向和前進道路, 為人們描繪美好未來激勵著我們前進。
回首黨的發展建設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黨的發展建設都直接促進了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
因此我十分關注十八大的召開
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 我們不僅要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還有立足社會緊跟時代步伐。
是十八大的召開正是給了我們了解社會了解今后發展方向的絕佳機會。
雖然現在我伸出農村, 通訊不太方便。
但是我仍然通過各種機會了解十八大的內容和精神, 例如我利用每周一上午值班的機會看電視通過電視了解十八大的進程和人們對十八大的解讀, 加深自己對十八大的理解。
在電子備課室通過網絡了解十八大, 特別是當我閱讀十八大胡.錦.濤總書記所作的報告時內心十分激動。
報告首先總結了十七大召開以來我們所取得的偉大成績。
綜合國力大幅提升, 二 O 一一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四十七點三萬億。
經濟迅速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城市和農村建設取得于是矚目的成績。
改革開放日益深入完善取得重大進展, 民主法治建設、 文化建設、國防、 黨的建設等邁上新的臺階。
同時報告也指出我們建設仍存在的問題, 例如發展不平衡、產業結構不合理、 教育、 就業、 社會保障、 醫療、 住房、 生態環境、 食品藥品安全、 社會治安、 執法司法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較多等等。
不僅如此, 報告中的很多內容都與我們、 與社會有很重要的聯系。
例如大會中提出要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 毛澤東思想、 鄧小平理論、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這對我們教師有重要意義, 學校不僅是教授知識的地方, 在教授知識的同時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人生觀、 價值觀。
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樹立遠大理想。
這比學習知識更加重要。
因此作為人民教師我們更應該在教學的過程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
大會中提出的“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 一字之差說明不僅說明了我黨在建設小康社會取得的偉大成就也說明了對如何建成小康社會更加清晰明確。讓人們感受到小康社會仿佛就在眼前。
因為身在農村中學對次感受更為深刻, 雖然現在農村建設已經取得很大進步, 但是讓存在狠多不足。
比如城鄉結構不合理, 農村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等。
因此報告中提出“實現國民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二 0 一 0 年翻一番”是非常得民心的做法。
我也相信到時候一定會實現。
到那時是農村會變得更好。
報告中最讓我注意的是關于文化建設和教育建設。文化建設中的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 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 凝聚社會共識。
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 堅持不懈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 教育人民。
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 把廣大人民團結凝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之下。
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 深入開展愛國主義、 集體主義、 社會主義教育。
倡導富強、 民主、 文明、 和諧, 倡導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倡導愛國、 敬業、誠信、 友善, 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具有重要意義。
因此作為教師更要在這方面做出應盡的義務, 讓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教育方面報告中明確提出了努力辦好人民
滿意的教育,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 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 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 著力提高教育質量, 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辦好學前教育, 均衡發展九年義務教育, 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 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 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 積極發展繼續教育, 完善終身教育體系。
大力促進教育公平, 合理配置教育資源, 重點向農村、 邊遠、 貧困、 民族地區傾斜, 支持特殊教育, 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水平, 積極推動農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 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
鼓勵引導社會力量興辦教育。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這也說明黨和國家今后會投入更大的精力興辦教育。經過實習我也發現農村中小學更需要投入, 不僅是教學規模、 設施的完善。
更重要的教師素質, 教師隊伍的提高完善。
讓農村的孩子能夠接受和城市一樣的教育。
從而根本上提高農村人民的素質。
除了這些方面外, 加強國防、 維護祖國統一、 大力推進生態文化建設等等都與我們的實際生活相關聯。
我們不僅要學習理解十八大的內容精神, 更要在今后的實習、 學習、 工作中落實十八大的精神。
努力完成自己的義務。
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
作為實習生,我們應該在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