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關于進一步加強網絡直播平臺監管力度(2022年),供大家參考。
關于進一步加強網絡直播平臺監管力度
“網絡直播”自2003年現身以來,經過短短十多年,已發展成為極具社會影響力和經濟規模的一個新興行業。2019年我國在線直播用戶將近4.6億人,預計2020年中國的網絡直播市場規模將突破1000億元。在行業快速擴張的同時,也產生了一系列負面問題,主要集中在兩方面:
一、網絡直播低俗化
據央視報道,由于利益的驅使,不少網絡直播平臺都充斥著所謂的勁爆直播,而這其中就不乏色情暴力等低俗直播。網絡直播平臺不僅頻頻出現直播性行為、裸露、飆車的視頻,甚至還有用低俗、淫穢的語言挑逗未成年人。另外有些博主為了博上位,甚至發展到線下騷擾女性。
網絡直播低俗化的現象引起了輿論的關注,綜合媒體分析的觀點,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由于網絡直播具有“眼球經濟”的性質,只要能博得網民的關注,網絡主播們就會忽視法規條例、公序良俗等。二是主播與直播平臺構成了緊密相關的利益鏈條,直播平臺的默許、慫恿、放縱,相關監管缺乏,直接造成主播們的放蕩不羈,低俗之風愈演愈烈。三是網絡主播的門檻極低,只需要在網上進行簡單的注冊,便能立即開通。
目前,色情、暴力、侵權已成直播三大毒瘤。
二、黑色利益鏈衍生畸形生態圈
針對網絡直播行業不斷暴露出涉黃涉暴問題,監管部門不斷完善相關制度法規,并對違規平臺進行停播整頓。對涉事主播也做出禁播處罰甚至追究刑事責任。
然而,網絡直播中的低俗黃色內容仍然屢禁不止,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專家分析,目前大多數網絡直播平臺采用的是免費播放加廣告收益的經營模式,普通網友的點擊觀看并不能為平臺帶來直接效益;
而簽約“網紅”主播、租用大量網絡帶寬,網絡直播平臺都需要大量資金。網絡直播行業火爆的背后,是直播平臺之間的受眾之爭、燒錢大戰。
一方面,網絡直播平臺只有盡快獲得足夠數量的粉絲,才能贏得廣告商和資本青睞;
另一方面,大量燒錢的商戰模式,也讓網絡直播平臺渴望來自直播間的直接收益。于是,從網絡游戲中衍生的“虛擬禮物”模式被很多直播平臺套用,成為吸納現金流的利器。
目前直播平臺變現的方式有三種,一是廣告、二是秀場打賞、三是直播電商。與前兩種方式相比,“直播+電商”的模式可以說是唯一可持續化,且相對合理完善的一種形式。
近年來,文化部印發《關于加強網絡表演管理工作的通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發《關于加強網絡視聽節目直播服務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國家網信辦發布了《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要求對直播實施分級分類管理,建立互聯網直播發布者信用等級管理體系,實行“主播實名制登記”“黑名單制度”等措施。經過一段時間的整治,情況有所改觀,但還沒有得到完全根治,問題依然很嚴重,由此必須做到:
1、規范行業標準,建立網絡直播平臺退出機制。只要網絡直播平臺觸碰法律“紅線”,達到了關閉的條件,就要毫不猶豫的關閉,并對相關經營人員或從業人員作出限期再經營的禁止性規定。
2、監管部門應及時出手,加大監管力度,讓違法違規者付出的代價遠大于他們可能獲得的收益,增大違法違規行為的成本與風險,才能產生威懾效應。
3、拓寬舉報渠道,設立第三方監管平臺,實行有獎舉報,鼓勵引導全民參與監督。從實踐來看,很多平臺設立的舉報途徑非常有限,舉報類型過于狹窄,個別直播平臺竟然沒有對涉及淫穢、色情、低俗、暴力等直播信息的舉報渠道,即便有舉報渠道,平臺受理時間也拖沓冗長,等到開始處理時,違法直播早已完成,根本無法達到全社會監督的效果。因此,設立第三方監管平臺很有必要。
推薦訪問:關于進一步加強 監管 力度 關于進一步加強網絡直播平臺監管力度 關于進一步加強網絡直播平臺監管力度 加強對網絡直播的監管 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