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大酋長之墓

時間:2022-10-23 18:10:02 來源:網友投稿

位于長江下游地區的凌家灘遺址是近年考古發現、發掘的最為重要的古文化遺址之一,是該區域史前文明的一顆璀璨明珠。該遺址規模龐大、文化遺存豐富,其中墓葬內隨葬的大量玉器尤為令人矚目,無論是玉器的數量還是玉器的種類,在長江下游地區都屬于突破性的發現。編號07M23的墓葬是安徽省考古研究所于2007年對含山凌家灘遺址第五次發掘時發現的,出土文物330件,包括玉器200件、石器97件、陶器31件,另有碎骨和綠松石各1件,玉器(含部分石器)不僅數量多,而且諸如鉞、璜、璧、錛等大件多,制作精良,堪稱我國同時期考古出土文物最多、最豪華的墓葬。

玉斂葬溯源

玉斂葬是我國古代以玉斂葬死者的一種禮儀制度。《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蒼璧禮天,黃琮禮地,璧、琮以斂尸”,說明周代已將用玉斂葬死者納入禮制范疇。河南三門峽市發現的西周時期虢國墓,墓主人按當時的禮制,全身佩戴一串又一串的多種玉器組合,就是這種制度的反映,也是他生前地位的反映。至戰國時期,形成了一整套葬玉制度,玉斂葬作為一種葬制,遂流行于兩漢。玉斂葬所用的葬玉,是專門用來保護死者尸體的一類玉器,按照當時的喪葬儀式要求制作,包括玉衣、玉握、玉含、玉覆面、玉九竅塞等各種器物,幾乎覆蓋尸體的每一處(佘一兵:《試論我國古代的喪葬玉》,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7年)。漢代帝王下葬用玉衣,葬玉制度進一步完善。

玉斂葬起源很早。中國人崇玉可以追溯至八千年前,后來的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紅山文化、齊家文化等墓葬中,都有隨葬玉器出土。然而給墓主全身覆玉,可視為后世玉斂葬之源者,首先還得數良渚文化墓葬。例如,反山12號墓出土了700多件玉器,這些玉器從頭到腳圍繞墓主覆蓋,擺放十分講究,顯然是要表達神秘的宗教意蘊。然而,良渚文化晚于凌家灘文化幾百至上千年,所以就目前所知,凌家灘遺址M23墓才真正是后世玉斂葬的源頭。

凌家灘遺址的年代為距今5300-5800年,從其所反映的時代和該遺址遺存遺物所反映的社會發展階段來看,當時凌家灘人的社會已進入原始社會后期。由于生產力的發展、剩余物資的出現,并逐步被上層人士所占有,貧富正在分化,私有觀念正在形成,正在向階級社會過渡。原始的宗教祭祀和社會風俗也正在向階級社會禮儀制度過渡。M23墓主從頭頂到腳底,全身有規則地覆蓋大量的玉石器(以玉器為主),就是這種過渡的反映。

由于年代久遠和當地水土的原因,該墓墓主尸骨已無存。但從覆蓋其上的玉器群擺放,可以看出墓主呈頭南、腳北仰臥之姿。其頭頂部橫置一組玉環和少量小玉璧,大致與肩齊。頭部有一綠色的玉鉞特別顯眼。再往下是多只玉璜和少量玉璧。再加上頭部兩側有意識排列的幾只玉璧和玉環,構成了其頭部的威儀。再往下的上半身,從表層看,主要是有規律地放置多個玉鉞。墓主的腹部置有一特大的玉璧,與置于此墓頂部的大玉豬相對應。其腰下自左向右,置有三個龜形玉器。再往下的腿部,置有幾只大玉鉞,其中右側的藍色鉞引人注意。從這些鉞的下層,可以看到石斧等器物。墓主的腳部,置有一組整齊的大石錛,石錛之上覆有一大石鉞。其腳下也有一組與肩齊的玉器,主要是玉環。總之,覆于墓主全身的玉器,整體排列,緊湊而有序,密集而講究,大部分疊壓多層,甚至5到6層。其分層及每層玉石器的類型乃至擺放,無疑也都是有講究的。這種擺放方式有特殊的意義,既有當時的風俗意義,也有正在形成中的禮儀制度意義。當時,從原始社會向階級社會轉型的凌家灘,雖然還沒有后世那些冗繁嚴格的葬制葬儀,但是肯定已經在陪葬品的選擇和擺放上形成了一些特定的規矩,已超越原始的風俗習慣,蘊涵著一定的宗教乃至政治內涵。

至于在墓主兩側或成組或零星布放的玉石器和陶器,只要我們運用原始思維和文化人類學、民族學及原始宗教原理去分析,顯然也都可以看出是很有講究的。

大玉豬

在M23墓頂部放置有一重達88千克的大玉豬(按:這里所說的玉,是從古人廣義而言的,《說文》云,“玉,美石也”,顯然不是指今天礦物學意義上的玉),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我國史前時代最大最重的人工雕刻的玉(石)豬。可以看出,當年的制作者利用天然石料,只是稍稍加工出其吻部、鼻孔和獠牙,用減地法表現其眼睛和豎立的耳朵,一只健壯、兇猛、威武的野豬模樣便活脫脫地表現出來。

這只玉豬在凌家灘文化中具有特殊意義。M23墓位于凌家灘遺址大型祭壇之南,且打破祭壇。祭壇位于這一帶最高的山峰太湖山之正南。我國東南地區當時普遍流行山岳崇拜,太湖山被當時的凌家灘人認為是借以登天的天梯,所以在其正南設壇祭天兼祭祖先。墓葬離祭壇越近,就說明墓主地位越高,打破祭壇那更是了不得。所以根據這座墓所處的位置,墓主應屬于當時族人供祭的祖先之列,那么置于墓頂、對應在墓主之上的這只玉豬,自然也就具有祖先神的性質了。這樣一分析,我們便只能將其理解為當時凌家灘人所崇拜的圖騰神器。按照原始思維可以想見,那時,凌家灘人偶然在太湖山的山溝里發現了歷經千萬年流水沖刷而成的這塊酷似其圖騰的玉(石)料,必然會欣喜若狂,載歌載舞的。因為他們認為,這是作為其祖先保護神的圖騰顯靈,托為神體之物。

可資證明的是,在凌家灘遺址第三次發掘時,出土了一只小玉豬,與此大玉豬一模一樣,說明這樣的圖騰形象在當時是固化的。更為重要的是,該遺址出土的玉鷹,其雙翼為豬首形。此鷹昂首聳肩,振翅欲飛,氣宇軒昂,形象不凡。其胸部刻有被學術界公認為大汶口文化太陽符號的八角星紋,刻于八角星紋外圍的圓圈顯然是表示天圓。能夠胸懷太陽及其所照亮的上天,這樣的鷹當然應是擁有最高地位的神。這只玉鷹與太陽符號的組合,恰好與大汶口文化的族徽性符號日、鳥圖形組合相契合(按大汶口文化族徽性符號上部的圓形可明_顯看出是太陽,其下部顯然是空中飛鳥的速寫。這個符號的繁體還有在下部的五座山峰圖形。其整體表現的意思,是飛鳥負日升天,與河姆渡文化雙鳥負日的圖形意蘊是一致的)(李修松:《上古時期中國東南地區的太陽崇拜》,《歷史研究》,2002年第2期)。這樣的大神形象雙翼竟然為豬首,足見凌家灘的大玉豬應是具備神性的氏族部落圖騰。

豬崇拜乃至以豬為圖騰是世界性的現象。這首先是由于豬的繁殖力強,與原始人祈求莊稼豐產、人口快速繁衍從而壯大本氏族部落的愿望一致。所以,豬在一些地方史前宗教文化中往往作為地母的象征。同時,野豬具有剛烈、勇猛、果敢的特性,這與原始人的尚武精神是一致的。另外,豬被馴養成家畜后,也被作為財富的象征。故此,豬在我國上古時期也是受到普遍崇拜的:其一,新石器時代,自東北地區向南,到黃河流域,乃至長江流域,都流行用豬作為重要隨葬品或殉葬品的風俗。殉葬一般用整豬,隨葬有的用豬頭,更多的是用豬下頜骨(戶曉輝:《豬在史前文化中的象征意義》,《中原文物》,2003年第1期)。例如,齊家文化的一座墓中發現60多塊豬下領骨,顯然是作為財富的象征,說明死者生前擁有豬群。其二,用豬的肩胛骨占卜,并刻下占卜記錄,商代的甲骨占卜刻辭之骨就是用牛或豬的肩胛骨,說明古人以豬骨通神。其三,豬是古人用于祭祀天地神祖的三牲之一,牛羊豕的豕就是豬。其四,十二生肖中有豬,豬作為人的屬性,主福像,顯然也是來自于豬崇拜。

豬圖騰可以得到我國歷史文化的一再驗證。《莊子·大宗師》記有“豨,韋氏得之,以挈天地;伏羲氏得之,以襲氣母”,王先謙注謂“豨韋”即“豕韋”。豕韋是我國文獻記載的早期的北方民族之一,考古發現的分布于今內蒙古到遼河流域的紅山文化即豕韋文化。豕韋中的豕即豬。韋有二解:一目韋即豬皮,豕韋即其首領戴豬頭,圍豬皮。二日韋即圍,本作圍合狀“口”,紅山文化遺址玉豬龍,其頭部作豬首狀,龍身回旋正是“韋”的形象。在紅山文化重要遺址、發現著名的女神廟和積石冢的遼寧牛河梁大石冢內發現一豬頭雕像,豬舌用礦石粉染紅,有學者解讀為地母的化身。在女神廟中也發現了豬的塑像。尤其引人注意的是,與牛河梁女神廟遙遙相對的那座山峰竟然酷似豬首,當地人稱之為豬山。紅山文化的其他遺址中,還可以舉出一系列有助于論證這個問題的證據(董婕:《論紅山諸文化與野豬崇拜》,《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1期)。這些都說明,紅山文化即文獻記載的分布于我國北方一帶的豕韋文化,是典型的豬祟拜、以豬為圖騰的文化。

再放大來看,如果細究歷史會發現,我國的少數民族中,諸如滿族、苗族、珞巴、傈僳等民族,歷史上都曾有豬崇拜或以豬為圖騰的印記。另外,我國古代有些帝王以豬命名。著名的如:商人祖先王亥,亥即豬;漢武帝原名劉彘,彘即豬。至于帝王以下以豬為名的例子就舉不勝舉了。這些也可以助證豬崇拜曾廣泛存在。

玉簽、玉龜版

龜是長壽之物,龜靈崇拜在我國上古時期也是普遍存在的。一是龜與龍、風、麒麟并列四靈。二是龜為占1、通神的工具,帶有占卜時鉆鑿燒灼痕跡的龜殼,在我國新石器時代多處遺址中都有發現。至于殷墟出土的大量的用于占卜刻辭的龜甲,更是眾所周知的了。

M23墓主腰下有三個龜形器自左至右呈扇形擺放,其內共裝有5根玉簽,玉簽上刻有神秘的花紋,應是一組用于占卜的神器。這便促使我們想到凌家灘遺址1987年發掘時出土的玉龜版。出土時,玉版被玉龜背甲和腹甲夾在當中,正好符合漢代緯書所記載的“玉龜銜符”的意思。龜背甲和腹甲象征天覆地載,中間的玉版即天降之符瑞。玉版略呈方形,其核心刻有作為太陽符號的八角星紋,其外圍所刻的圓象征天圓,圓的外側刻有等距離的4個圭形箭頭,再外圍的四方又刻有4個圭形箭頭,正好反映了四面八方,加上中間,便是五方、九方,如果上升于天,就是九天。玉版的外側略呈方形,象征著地方。玉版的四周邊緣,分別刻有數量不等的小孔,有人曾測算,認為正好符合先天八卦之數。據說伏羲造八卦時,仰觀天文,俯察地理,遠取諸物,近取于身……,又受到白龜的啟發,遂畫成八卦。這個記載與凌家灘玉龜版所反映的文化內涵是完全一致的。玉龜背甲和腹甲分別象征著天與地;玉版所反映的是:天圓地方,太陽照亮了天地,漸漸分出四面八方乃至五方、九方、九天等方位。這就是當時凌家灘人對宇宙的樸素認識,與前述伏羲畫成八卦的原理是一致的。畫成八卦,是在對當時天地自然與人文事物分析提煉的基礎上,受白龜紋理的啟發而畫成的。同時,此玉版還是觀察太陽出山位置,制訂最初歷法的最早的天文儀器,是后世圓儀的源頭。而這些,便是M23墓主生前操作玉龜及玉簽溝通天地祖先神靈,指引世人行為的宗教依據。

需要注意的是,此處的玉龜形器正好是三只,三是個圓滿的數,代表天、地、人。老子《道德經》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指元氣,“二”指陰陽二氣,“三”指天、地、人。意思是說:道生元氣,元氣分化為陰陽二氣,陰陽二氣交合產生天、地、人,天、地、人三者交互作用產生萬物。此墓已取元龜用三之意,可見龜靈崇拜層次之高。

在這里還要說明的是:在其他相關遺址中,多處發現中空的不同質地的龜,其中放置石子,用于占卜。例如,安徽固鎮垓下大汶口文化城址所發現的陶龜,便內置石子。而凌家灘M23墓用的是玉龜,內置的是玉簽,這無疑說明其墓主在溝通神靈方面有著極高的神權地位。

墓主生前應是擁有

最高權力的大酋長

第一,M23墓主應是掌握凌家灘氏族部落族權的族長。上述已分析,此墓主人是被當時凌家灘人作為祖先神供奉的,那么他生前當然應是族長。特別是其墓頂部置有氏族圖騰大玉豬,說明墓主與圖騰是對應、一體的。在原始社會,氏族酋長與圖騰神靈是轉世或化生的關系,酋長即作為氏族祖先神或保護神的圖騰轉世,圖騰即酋長在神界的神形。

第二,M23墓主生前掌握最高神權。墓主腰下擺放(生前懸掛)的三只龜形器,其中有神秘的玉簽,說明他生前還擁有占卜通神的職能,能代表神發號施令。這里必須說明,在這方面中國古代與西方是不一樣的,西方的巫師是相對獨立的,神權是分離出來的,而中國從原始社會的酋長到階級社會的帝王,都是族權、神權、政權乃至軍權集于一身的。從黃帝到堯、舜、禹,到商周歷王,到秦皇漢武,祭天祭祖的權力都是君長所擁有的,從而借助天神祖先發號施令。而西方的巫師是處于依附地位的,只是具體的神職人員。擺放在墓主腹部的大玉璧(玉璧原本是用于祭天的)對應墓頂的圖騰神器大玉豬,也有助于說明這個問題。

第三,墓主生前地位至高無上,擁有政治、軍事上的最高指揮權。實際上,前面的分析已經說明這個問題。古人從來事死如事生,聯系本文第一部分分析,在當時,陪葬品越多越貴重,排列次序越嚴謹,墓主身份地位就越高。特別是墓主兩側胳膊之處各有10個玉鐲,與該遺址先前出土的玉人所顯示佩帶的若干玉鐲正好相映證。從其腰下所置的一組玉龜形器,我們似乎也可看出懸掛此組玉器的腰帶,與玉人所顯示的束腰之腰帶也是相映證的。凌家灘玉人穿戴齊整,衣冠楚楚,雙手齊伏于胸前,體現了當時環境下的高度文明。聯系剛才的對應分析,這樣的玉人應是M23墓主生前的寫照,應具有崇高的政治地位。此墓出土的數量眾多的高規格的玉璧、玉璜、玉環等,也有助于說明這個問題。此墓出土的玉鉞不僅數量多,而且體形大,琢磨精致。鉞是軍事指揮權的標志,說明墓主生前擁有最高軍事指揮權,得專征伐。

此外,從此墓出土的玉石斧、錛等生產工具來看,也是體形大、琢磨精,說明墓主生前還擁有農業生產等方面的勞動指揮權。原始共產制時期,氏族酋長要帶領并指揮其成員興建公共工程,進行生產勞動。到了原始社會后期,這種帶領和指揮逐步向禮儀化演進,凌家灘文化正處于這樣的時期,所以此墓出土的生產工具也具有一定程度的禮器性質。

綜上所述,凌家灘07M23墓主生前應是擁有族權、神權及行政、軍事和生產勞動等最高權力的大酋長。

推薦訪問:酋長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