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副豬嗜血桿菌病的防治探討

時間:2022-10-24 10:50:03 來源:網友投稿


打開文本圖片集

摘要:副豬嗜血桿菌病作為世界范圍發生的疾病,嚴重危害著養豬業的發展,對其進行防治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副豬嗜血桿菌菌株中1、5、10、12、13和14型菌株毒力較強,2、4、15型菌株毒力中等,8型菌株毒力較弱。4、5、13型菌株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流行,由于在實際生產上常發生滅活疫苗免疫失敗,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結合國內外文獻,對副豬嗜血桿菌疾病的研究現狀以及其在流行病學、發病機理、臨床癥狀、診斷與治療、預防與免疫等方面的研究進展進行了探討分析,為副豬嗜血桿菌的防控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副豬嗜血桿菌;寡肽A蛋白;抗生素;免疫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1)10-0021-03

在1910年由Gl?覿sser[1]首次報道了一種革蘭氏陰性短小桿菌與豬的纖維素性漿膜炎和多發性關節炎之間的聯系。這種革蘭氏陰性短小桿菌即為副豬嗜血桿菌(Haemophilus suis,HPS)。由于是由格勒塞爾首次發現,所以副豬嗜血桿菌感染又稱格勒塞爾氏病,這是一種泛嗜性細菌性傳染病。副豬嗜血桿菌的生長不需要X因子(血紅素或其他卟啉類物質)[2],但該菌的生長必須要有NAD(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3]。

1流行病學

副豬嗜血桿菌菌株間存在大量的異源基因型,就目前的數據表明副豬嗜血桿菌具有15個血清型[4],其中4、5、13型菌株在大多數的國家流行,還有許多分離株沒有血清型(表1)。現在主要是通過指紋圖譜技術(ERIC-PCR)來鑒定各菌株之間的差異。

副豬嗜血桿菌只感染豬,即使在健康豬的上呼吸道、鼻分泌物中往往也能分離到HPS[5]。在哺乳期和保育期的仔豬對副豬嗜血桿菌很敏感,很容易受到感染,仔豬在母源抗體消失后即表現臨床病變特征。特別是在生產中將不同來源的仔豬混在一起飼養時感染比較嚴重。因此,生產中要控制住副豬嗜血桿菌病是具有很大難度的。

副豬嗜血桿菌也能從患肺炎豬的肺臟中分離出,但在正常的豬肺臟中通常分離不到該菌。

該菌為呼吸道繼發感染性細菌,通常在肺炎支原體感染后繼發感染。在感染圓環病毒2型、豬流感病毒、豬偽狂犬病毒、呼吸道冠狀病毒、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等疫病之后,也常見副豬嗜血桿菌的發生。在患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的豬肺中檢出率達到了62.4%。近年來,在感染了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豬流感和肺炎支原體的病豬中分離HPS的機會在增加。在應激發生時(如斷奶、轉群、長途運輸)帶菌豬會造成病原擴散。應特別注意的是在發生漿膜炎的豬上很難分離到副豬嗜血桿菌,但從患漿膜炎豬上分離出的菌株,各血清型之間有著明顯聯系[6-8]。研究表明,相同的血清型有時對豬的毒力影響是不同的,這表明存在著血清型之外的因子造成了菌株的毒力差異。

2發病機理

經過鼻腔內人工感染的豬在感染12h后即可從鼻腔和氣管中分離到副豬嗜血桿菌,在36h后即可從血液中分離到該菌,在36~108h后可從組織中分離到該菌[9]。經常在感染HPS的上呼吸道中能夠分離到敗血性波氏桿菌。

3臨床癥狀

副豬嗜血桿菌感染豬后表現的臨床癥狀主要有:在許多組織器官的血管中和氣管上都表現出纖維蛋白性血栓;在感染組織的表面繁殖,能夠引發典型的膿性纖維素性漿膜炎、心包炎、關節炎、腹膜炎和腦膜炎,其中以心包炎和胸膜炎的發生率最高;死于該病的豬,體表常見大面積瘀血,病情嚴重的病豬四肢末端、耳部和胸背部皮膚會呈現出藍紫色;急性死亡的豬一般是由內毒素引起的,通常看不到任何明顯的臨床癥狀,肺炎癥狀也一般不明顯。

在臨床上,筆者親歷過多起副豬嗜血桿菌病豬的診斷與病理解剖。其臨床癥狀表現為咳嗽,消瘦,呼吸困難,皮膚瘀血,耳部、腹下部和四肢部皮膚呈紫紅色。皮膚發紺,病豬精神沉郁。解剖見胸腔積有大量淡紅色滲出液,心包被且脹大,心包內積聚有大量淡黃色液體。心外膜上有大量纖維素附著(圖1)。肺臟瘀血、水腫,有大面積炎性病灶,肺漿膜有纖維素附著(圖2)。有較多腹水,胃腸漿膜表面被覆有大量纖維素性滲出物質。有關節炎,切開后有大量淡黃色液體流出。腦水腫,有充血點。

4診斷與治療

副豬嗜血桿菌發生后在臨床上要和豬接觸性傳染性胸膜肺炎、豬鏈球菌病、豬肺疫、豬支原體性關節炎等疾病做鑒別診斷。該病與豬鏈球菌病單憑肉眼和經驗是很難區分的,因為兩者之間的臨床癥狀極其相似。西方比較流行通過早期隔離斷奶來控制該病,但是實踐表明其效果不佳,不良的管理、衛生以及不良的營養都是HPS感染的誘因。所以應把重點放在飼養管理和衛生條件的改善以及營養水平的提高上。具體做法如:減少產房和保育室的賊風,加強保溫和通風,確保飼料沒有被霉菌毒素污染,減少各種應激反應,加強豬場消毒工作,每日衛生打掃到位等。另外,其他疾病的發生(如PRRS、PCVAD)也是該病發生的重要誘因。抗生素對于HPS嚴重感染的豬基本沒有任何的效果[10-12],抗生素的運用只能是在副豬嗜血桿菌感染的早期。值得一提的是,青霉素、頭孢、恩諾沙星等都是對其敏感的藥物,但使用前最好要做藥敏試驗。

5預防與免疫

仔豬在1周齡前鼻黏膜就可能感染有副豬嗜血桿菌,因而僅僅通過早期斷奶來消除該菌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免疫后備母豬可使母源抗體至少保護仔豬4周左右,這時再用含有相同血清型的滅活疫苗激發小豬的免疫力[13],這樣較為有效。由于該病屬于敗血性疾病,豬身上常出現紫色斑塊,這是典型的敗血癥狀,所以抗體很可能是保護性免疫的主要因素。

免疫母豬可以降低仔豬全身感染的風險。PRRS感染能夠導致該病引發全身性感染,所以在感染該病的病豬表現為全身性感染時,要考慮是否同時感染了PRRS。注射疫苗的目的是要產生交叉免疫保護,交叉性免疫保護的好壞直接決定了免疫的效果。所以免疫接種的關鍵是要考慮各血清型之間的交叉保護性。

滅活疫苗在交叉保護性上效果有限,原因可能是在外體培養時關鍵的獨立因子沒有完全表達出來,而細菌在生物體內可以很好地表達出具有廣泛保護性毒力蛋白的因子。菌體外膜鐵蛋白、外膜蛋白、類菌毛結構、囊膜、核酸酶以及與毒力相關的標記物都是保護性抗原因子。如果疫苗中含這些因子多的話,該疫苗的交叉免疫保護效果就會更好。

研究還表明,不管感染何種菌株,只要能耐過,該豬都對異源菌株有免疫保護作用。國外已發現有一種能產生廣泛交叉免疫力的弱毒突變毒株。從自然感染豬的血清中可檢測到抗膜寡肽A蛋白的抗體。寡肽A蛋白是絕大多數致病菌中都共同擁有的一個主要的毒力因子。換句話說只要疫苗中含有的寡肽A蛋白比較多的話,那么交叉免疫保護就比較好。寡肽A蛋白是HPS表達的免疫保護性膜蛋白、感染后能檢測得到抗體的主要保護性蛋白。目前國外的一種弱毒活疫苗免疫后可檢測到抗體的寡肽A蛋白,而滅活疫苗不能誘導產生寡肽A蛋白的抗體。因此,該弱毒疫苗具有較好的交叉免疫保護性。

6分析

對于目前的副豬嗜血桿菌防治,滅活疫苗雖然安全,但保護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副豬嗜血桿菌具有明顯的地方性特征,存在多個血清型,滅活疫苗對不同血清型的菌株缺乏交叉保護。如果與本地流行的菌株不相同,往往起不到保護作用,造成免疫失敗。因此,副豬嗜血桿菌活疫苗的研制是最為理想的疫苗研制方向。據悉,美國NPC公司已成功研制出副豬嗜血桿菌的活疫苗,效果理想,目前正在國內注冊,這為國內防疫該病帶來了希望。

???zo??)j??i????飩ky工作,每日衛生打掃到位等。

(3)豬只感染副豬嗜血桿菌,要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前期治愈可能性很大,后期已基本沒有意義。瑞可欣、支原凈(Denagard/CTC)、青霉素等都對副豬嗜血桿菌敏感,可以在感染早期使用。

(4)在豬場出現感染肺炎支原體、圓環病毒2型、豬流感病毒、豬偽狂犬病毒、呼吸道冠狀病毒、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等之后,要注意副豬嗜血桿菌是否也發生了。如果發生了,要一起進行治療,切勿大意。單單只針對一種疫病進行防治,結果往往會失敗。近年來,豬群暴發的疾病大多為混合感染。這也對疾病診斷及防治提出了巨大挑戰。

(5)副豬嗜血桿菌具有明顯的地方性特征,存在多個血清型,且不同血清型的菌株缺乏交叉保護,所以,使用副豬嗜血桿菌病滅活疫苗預防副豬嗜血桿菌病時,只有在本地方流行菌株與疫苗株的血清型一致時,才能取得較好的預防效果。

參考文獻:

[1]GL?魧SSER K. Untersuchungen über die schweinseuche mit besonderer Berücksichung ihrer ?魧tiologie and pathologie[J].Dtsch Tier?覿rztl Wschr,1910,18:729-733.

[2]BIBERSTEIN E L,WHITE D C. A proposal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wo new Haemophilus species[J]. J Med Microbiol,1969,2(1):75-78.

[3]B E斯特勞,S D阿萊爾,W L蒙加林,等.豬病學[M].第八版.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0.491-496.

[4]KIELSTEIN P,RAPP-GABRIELSON V J. Designation of 15 serovars of Haemophilus parasuis on the basis of immunodiffusion using heat-stable antigen extracts[J]. J Clin Microbiol,1992,30(4):862-865.

[5]BERTSCHINGER H U,NICOD B. Untersuchungen über die Nasenflora bei Schweinen.Vergleich zwischen SPF-Herden und schwedisch sanierten Herden[J]. Schweiz Arch Tierheilkd,1970,112:493-499.

[6] BAKOS K,NILSSON A,THAL E. Untersuchungen über Haemophilus suis[J]. Nord Vet Med ,1952,4:241-255.

[7]KIELSTEIN P,RA?覻BACH A.Serologische typisierung and nachweis immunogener kreuzreaktionen von Haemophilus parasuis(Gl?覿ssersche Krankheit)[J]. Monatsh Vetmed,1991,46:586-589.

[8] MOROZUMI T,NICOLET J. Morphological variations of Haemophilus parasuis strains[J]. J Clin Microbiol,1986,23(1):138-142.

[9]VAHLE J L,HARNESS J S,ANDREWS J J. Experimental reproduction of Haemophilus parasuis infection in swine:clinical,bacteriological,and morphologic findings[J]. J Vet Diagn Invest,1995,7(4):476-480.

[10]MADSEN P. Atypical outbreaks of Gl?覿sser’s disease in Danish pig herds[J]. Proc Int Congr pig Vet Soc,1984,8:107.

[11]MENARD J,MOORE C. Epidemiology and management of Gl?覿sser’s disease in SPF pigs[A]. In Proc 21st Annu Meet Am Assoc Swine Pract[C],Denver,1990.187-200.

[12]WISEMAN B,HARRIS D L,GLOCK R D,et al. Management of seedstock that is negative for Haemophilus parasuis[A].In Proc 20th Annu Meet Am Assoc Swine Pract[C],Des Moines,1989.23-25.

[13]SOLANO-AGUILAR GI,PIJOAN C,RAPP-GABRIELSON V,et al. Protective role of maternal antibodies against Haemophilus parasuis infection[J]. Am J Vet Res,1999,60(1):81-87.

推薦訪問:桿菌 嗜血 防治 探討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