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世界科技創新格局已到了人工智能崛起的大時代。AlphaGo引發的人工智能熱潮持續發酵。但其實人工智能離你并不遙遠,掃地機器人、智能手表、智能手環、智能家居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人工智能項目,早已攻陷你我的生活。
科技巨頭布局人工智能
在歐洲,“歐盟人腦計劃”將通過ICT的龐大資源庫,更有效地為神經科學和醫療領域提供技術支持。長遠來說,該計劃將為各類腦部疾病提供更好的治療方案,以及通過探索大腦運作模式,研發更先進的ICT技術。“歐盟人腦計劃”的主要研究領域可以大致劃分為三大類:未來神經科學、未來醫學、未來計算。旗下涵蓋13個子項目,其中包括老鼠大腦戰略性數據、人腦戰略性數據、認知行為架構、理論型神經科學、神經信息學、大腦模擬仿真、高性能計算平臺、醫學信息學、神經形態計算平臺、神經機器人平臺、模擬應用、社會倫理研究和“歐盟人腦計劃”項目管理。
作為“歐盟人腦計劃”神經形態計算系統項目和SpiNNaker計劃的的負責人,Steve Furber博士透露說,目前“歐盟人腦計劃”的最新進展是近期將對外開放一系列歐盟人腦計劃的平臺系統,讓更多研究者、專業人士可以使用這些先進的系統。現在誰都可以申請使用內置500,000個特制ARM處理器核心的“脈沖神經網絡架構(SpiNNaker)計劃”和德國海德堡的“大腦規模(BrainScaleS)計劃”的設備,以及其他平臺系統。我們在3月30日舉行發布會宣布這一舉措,并在4月1日正式實施對外開放。通過開放平臺系統的共享,我們相信一定能夠極大地促進世界范圍內的大腦科學研究的發展,為每一位參與到大腦科學研究中的科學家們提供廣闊的發展前景和機遇。
扎克伯格也在他的Facebook上透露,他2016年的新目標是打造一個人工智能助手。事實上,他對人工智能的布局早已開始,早在2014年,他就以個人身份入股了人工智能公司 Vicarious,因為他覺得人工智能可以提升互聯網服務的智商,從而對于用戶變得更有價值。
除了Facebook,另一個科技巨頭谷歌也在人工智能領域動作頻頻,它收購了8個機器人公司和1個機器學習公司,并在許多新的業務中使用了人工智能技術,比如無人駕駛汽車。同時,谷歌還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來改善其現有業務,比如安卓手機操作系統或者谷歌搜索引擎。
中國人工智能商用元年
而在國內企業中,進軍人工智能的科技企業也不在少數。早在2009年,百度就提出通過推進人工智能實現國家綜合國力的彎道超車。百度身體力行,2014年5月將AI最權威的學者之一、谷歌大腦項目之父吳恩達納入麾下。眼下百度人工智能實驗室搭建了作為百度人工智能核心的“百度大腦”,融合了深度學習算法、數據建模、大規模圖形處理器(GPU)并行化平臺等技術,擁有200億個參數,構成了一套巨大的深度神經網絡。
騰訊也不甘示弱,基于微信平臺,開發了多種模式識別功能,推出了“微信智能開發平臺”,將微信的圖像識別能力和語音識別關鍵詞技術向第三方開放,“掃一掃”和“語音轉文字”功能就是典型應用。
從國家意志來說,2015年7月,國務院印發《“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明確人工智能為形成新產業模式的11個重點發展領域之一,將發展人工智能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提出具體支持措施,清理阻礙發展的不合理制度。統計顯示,到“十三五”末,我國機器人產業集群產值有望突破千億元。
“十三五”規劃綱要首次出現“人工智能”一詞,在科技創新2030項目中,智能制造和機器人成為重大工程之一。培育人工智能、智能硬件、新型顯示、移動智能終端等,被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行動。種種跡象表明,2016年,不僅是“十三五”起步之年,也是我國人工智能商用元年。
而市場也普遍認為如今人工智能已經在諸如智能穿戴設備、無人機、虛擬客戶服務、智慧城市、安防、基于大數據的業務分析等領域得到應用,節省了大量人工成本。隨著人工成本的增長,人工智能的經濟效益優勢將會愈發明顯。在技術突破、應用領域拓展以及相關扶持政策推動下,人工智能的大潮即將來襲,萬億元的市場規模值得期待。
人工智能的現實入口
在教育領域,你想象一下這樣的世界,任何一個孩子都可以使用智能手機訪問熟悉其學習風格的個人導師,以便提高學習成績。
“比如遇到問題需要幫助的學生,可以將問題拍攝下來,并上傳到專門應用中。機器人識別出問題,并給出相關答案。由于機器人了解提問者的學習風格,它可以引導他們解決這個問題,跳過他們已經了解的知識點,重點集中在需要幫助的方面,而非僅僅提供標準答案。由于機器人很了解你,它甚至比負責全班同學學習情況的人類教師更加勝任,因為后者需要應對不同學習風格和不同水平的學生。”Uber聯合創始人、獨立創業家奧斯卡. 薩拉查說。
除了教育領域,醫療領域恐怕是人工智能商業化的最主要領域了。此前研發出“深藍”打敗國際象棋世界冠軍的科技巨頭IBM在醫療領域耕作多年。2013年,IBM研發的認知計算系統Watson已正式向癌癥“宣戰”。美國Bumrungrad國際醫院采用為腫瘤學而開發的Watson解決方案——已由世界一流的腫瘤醫生及研究人員進行過培訓,讓Watson為其遍布東南亞、包含超過100萬名癌癥病患的龐大網絡提供支持。
早在2011年Watson參加“Jeopardy!”電視問答挑戰賽并獲得冠軍后,IBM堅信繼制表計算、可編程計算之后,人類的第三個計算時代——認知計算時代,已經拉開帷幕。幾年時間里,Watson已經取得了巨大進步。Watson原來只有1個 “深度問答”的API,現在已經有42個API應用于36個國家的幾十個行業,內容涵蓋文字圖像識別、自然語言理解、專業知識學習、人類情緒分析等各個領域,并且有更多的API正在孵化當中。在醫療、教育、旅游、零售等各個行業里的成功案例已經開始有井噴之勢。
據IBM大中華區全球企業咨詢服務部合伙人、電子行業總經理徐聞天介紹,IBM將與Medtronic加強合作,利用IBM認知解決方案處理來自Medtronic可穿戴醫療設備及其他情景化來源的數據,并提供個性化的糖尿病管理。
他說,Medtronic應用將通過相關的實時洞察與訓練功能,來幫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了解日常活動對病情的影響,并做出相應調整。例如通過應用IBM Watson的認知計算能力處理來自Medtronic可穿戴醫療設備及其他情景化來源的數據,并提供個性化的糖尿病管理服務。在這個應用開發過程中,IBM公司計劃通過IBM Watson 綜合分析來自Medtronic胰島素泵及葡萄糖監測設備所提供的信息,如胰島素釋放速度、不斷波動的葡萄糖水平及碳水化合物攝入量等具體信息。
目前雖然有很多可穿戴設備可以記錄穿戴者的各項數據,但這些設備只能叫做活動追蹤器,追蹤記錄用戶行為。當認知計算和可穿戴設備結合后,反饋方式就會變得不一樣。“比如傳感器會告訴你,根據你的身體情況,你今天走太多了,并且應該放慢行進速度。過幾天,根據你的身體情況變化它可能又會告訴你,你應該把每天的跑步里程從3公里調整到6公里。或者會告訴你,你的跑步姿勢不對,你的用力都在前腳掌,這個姿勢會傷害頸椎。還可以結合天氣情況,在下雨或者霧霾的日子提醒你不適合跑步。”徐聞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