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背著行囊出門旅行時,除了帶著錢,還要帶著好心態。因為我不提倡窮游,也不希望你將旅行的預期值想得那么高。這是我關于旅行的經驗之談。
作為成年人,有許多人生的經驗是相同的,因為畢竟走過的路總有重疊的部分。比如,天黑了要回家,下雨了要帶傘,肚子餓了找東西吃。然而,重疊的路走完了,就各自尋歡去了,于是每個人的經驗五花八門。
一般而言,個人經驗的靠譜程度取決于心理成熟程度。這跟年齡、經歷、教育背景等息息相關。于是,五花八門的經驗之談就有了高低之分。比如,愛因斯坦依據“相對論”得出了“引力波”的經驗。實在是高。
小孩的經驗是做好一件事后媽媽會賞他一塊巧克力,廚子的經驗是食材要好,裝修房子的經驗是預算10萬,那就必須準備好13萬。“老炮兒”的經驗之談是淡定、冷靜、沉著,這是年輕時經歷千百次的不淡定堆積出來的經驗。
剛看完《葉問3》,打得酣暢淋漓。事實上我們對功夫片的經驗基本上是這樣的:男的打不過女的,年輕的打不過年老的,人多的打不過人少的,拿武器的打不過沒拿武器的。
然后我們醒悟,這只是電影,我們的人生不是電影。
生活里的愛情常常比電影精彩,而人們卻善于把明星之間的聚散離合當做教科書廣泛地傳播,示以典范或警鐘,樂此不彼。他們離婚了,你就不相信愛情了。
經驗這東西,純粹是個人經歷的積累,同樣一件事,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經驗總結。究竟要不要聽取別人的經驗,這是一件非常高深莫測的問題。
每當召開“兩會”的時候,記者們蜂擁而至,圍著步入會堂的敏感人物伸長話筒一路跟隨,想套取一些敏感話題。然而這些代表們的經驗之談就是什么也不談。高深莫測。
相比而言,老百姓們的經驗之談就沒那么諱莫如深了,比如,房價可能還會漲,霧霾還將進一步持續。至于股票,暫時還沒什么經驗之談。
明星們怕流言,代表們怕謠言,對于他們,這些都是病毒,一旦擴散就容易被確診。所以遇到狗仔隊,能躲則躲,能婉拒就婉拒。
有年輕的女性讀者約我吃飯,我基本都忍痛婉拒了。雖然人家只是想和我談談人生而已,但是一個70后的大叔和一個90后的姑娘在餐廳再怎么認真吃飯,別人也會以經驗推斷,猥瑣的大叔又TM哄騙小女生了!
雖然是假想,但我仍然期盼有機會猥瑣你,我有豐富的人生經驗要與你分享。
有經驗的人一定具備成熟的心智,一定是喜歡思考的人。坐等別人灌輸經驗,不如自己學會判別事物的孰是孰非。人生的經驗莫過于,學會思考。
我是個喜歡思考的人。以前讀書時我有一臺用了很久的收錄機,每當放不出聲音的時候,我用力拍一下機身它就乖乖地放出聲音了。別人覺得我非常牛逼,其實我是有經驗。
很多年前,在一部電視劇里流傳出這樣一句話:如果你愛他,送他去紐約,因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也送他去紐約,因為那里是地獄。
紐約是美國的第一大城市,那里生活著全世界的人民,白人、黑人、棕色人、北京人,很顯然,每一種人對這座城市的生活體驗是不一樣的,因而所產生的生存經驗也是不同的,經驗五花八門。
提起美國,這是因為最近這個國家對我出境人員頒布了最新的“審批手續”,原本十年一簽的,改為兩年一審,大大提高了麻煩程度。盡管如此,以我的經驗,越是障礙多的旅程,越值得去體驗。于是你會發現本期內容里美國的篇幅占了不少,我有意把它們匯集在一起,稱之為“美國小專場”,希望你喜歡。
拉斯維加斯的迷情,國家公園的絢麗,西部自駕的快意,你會發現,這個神奇的星球并不因為它是萬惡的資本主義國家而有所嫌棄。人類對美的追求從來都是超越國界的。說不定那里的天空蔚藍,人們友善和睦,生活有保障,治安也不是傳說中的那么糟糕,據說房子、車子也是相當的便宜,想不想去看看啊?
在我寫這篇文字的時候,窗外是一片茫茫的霧霾天,整座城市被“仙氣”繚繞,講究的人們戴起了口罩,已經習慣的人們照常吃飯工作鍛煉,就像什么事也沒發生。
以我們的經驗,外面的毒氣再大,也不會放假,不會有組織給你送來防毒面罩,給你送來面包和氧氣,給你送來專治毒氣的祖傳偏方。
科學的偏方一定有它的藥理成分,而不是靠“神醫”施法術把正常的雨水妖魔成“神水”。農村里的老人特別相信江湖偏方,以我的經驗這些千奇百怪的偏方大多數是沒用的。
然而照樣有人用了妖魔偏方有所好轉了。我的經驗是誤打誤撞,時辰已到,病毒差不多散去了。但是,我淺薄的經驗同時告訴我,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事情是我們暫時無法企及的,就像這茫茫的宇宙里,你不知道哪一類時空里有著同樣的星辰和大海。
愛因斯坦是個哲學家,凡事講究“相對論”,這真是得道高人才有的經驗。生活里的相對論就是凡事沒有絕對,一般人領悟不了。
推薦訪問:經驗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