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論高中教育機構和培養模式多樣化

時間:2022-10-28 09:40:02 來源:網友投稿

摘 要:在高中階段教育多樣化發展方向上,要堅持多維度思考,不要囿于普職分殊的簡單分類傳統。倡導高中階段教育機構多樣化,鼓勵改革要以學生發展需求為改革實質目的,要賦予學生更多選擇權,賦予學校更多自主權。要解決改革的動力機制問題。高中階段教育改革要學習借鑒外國的相關經驗。

關鍵詞:高中教育;多樣化發展;特殊高中;職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6124(2015)02-0058-06

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以下簡稱《規劃綱要》)精神,普通高中要適應學生個性潛質發展的需求,在學校類型、培養模式(包括評價)和辦學主體等方面實現多樣化發展。這里就需要辨析這幾者關系,以便于實施改革。辦學主體多樣化主要是鼓勵方方面面的出資辦學者,除了公辦民辦之外,應該鼓勵“中間類型”和集體化、集團化辦學。我國在這方面有一些教訓,例如,對高中“改制學校”簡單的清理政策就是不利于辦學主體多樣化的一個案例。這方面的研究將在另外文章討論。在此,我們主要針對我國高中教育實際,借鑒國際經驗,討論高中學段學校類型和培養模式多樣化問題。

一、高中階段教育機構類型偏少

概括和歸納國際上林林種種的高中階段教育機構,主要體現為學科專業側重(歐洲的文科高中、俄羅斯的利才學校、我國的科技高中),產業和職業預備側重(歐洲的實科中學、各國的農業高中、各國的綜合高中、英國的城市技術學校),特殊人群關注(各國的藝術高中、日本的進學高中),出資辦學主體多元(民辦高中、特許學校),時空安排和媒介利用多樣(日本的定時制高中、函授高中、夜間高中、美國的在線高中),等等幾個維度,這些維度交叉組合,形成了高中階段教育機構多樣化的局面。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共中央國務院在《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指出:“普通高中的辦學體制和辦學模式要多元化。”從那時起,國家對普通高中提出了多樣化發展的思路,要求高中多樣化發展,在體制、模式等方面入手逐步實現多元化。后來,到了1995年,國家教委召開了全國普通高中教育工作會議,會議強調,繼續抓緊普通高中辦學模式的改革,改變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單一以升學為目標的發展模式,要把升學作為其中一部分普通高中的培養目標,這部分高中可以主要考慮為學生進一步深造打基礎,為高校輸送合格的新生;而其余的大部分高中要朝向綜合化發展,學生在學校可以選擇適宜的課程,通過課程選擇的機制實現分流,這樣的綜合高中兼具升學與就業兩種功能。另外,還有以就業為導向的高中,以及有特色的高中,特色高中的發展方向是適應社會需要和發展學生的個性發展的需求,例如,可以是外語、體育、藝術以及加強某一學科有所側重的高中學校(班級)。從1995年的改革看,國家已經明確了高中教育機構多樣化類型,而且,大部分高中應該發展成為綜合高中。

遺憾的是高中階段的教育改革沒有得到進一步強化。從20世紀90年代末期開始,我國大力推進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高等學校開始擴大招生是令人高興的社會進步。但是,綜合高中發展目標被放棄了,職業高中被進一步冷落了,這是不符合我國國情的。實際上,在我國的高等教育剛剛進入大眾視野時,引起了家長和學生選擇升學型高中,忽略其他類型高中,這本身就缺乏理性判斷,而國家的教育政策宣傳也不及時不深入。當國家意識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加強職業教育,需要人才多樣化時,才提出加快發展職業教育,提出普職比重“大體相當”等口號。實際上要達到“使全國高中階段職業技術學校的在校生人數超過普通高中的在校生人數”{1}很難實現。現實的情況是升學為第一追求的高中快速膨脹,表面繁榮,綜合高中沒有發展的任何支持,職業學校不斷萎縮,甚至某些職業高中出現了通過舉辦“普高班”等形式,宣稱達到了國家下達的規模計劃。完全是為了應付上級有關部門的檢查。這方面的實地調查案例很多。

普職分殊的基本假設是把人分成“勞心者”和“勞力者”兩大類,這是長期封建等級社會殘余的表現。在追求社會公平的時代背景下,高中階段教育維持著好學生上普通高中讀書,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學生去職業高中讀書的“舊式”分流模式。“非普即職”,“非職即普”,怎么能體現高中教育的價值和使命?打破普職壁壘的前提是要把高中教育作為整體對待,各種各樣的高中教育機構從專業、學科、產業、職業、出資辦學者、時空安排和媒介利用等維度尋找各自發展的方向。學校之間基礎課程打通,老師流動,學生自如選擇,這樣才能打破簡單模仿和復制的“千校一面”困局。

在高中教育機構多樣化的進程中,綜合高中加快發展有其特殊的意義。一方面,將部分職業高中轉變為綜合高中容易得到職業高中的響應;另一方面,綜合高中的基礎課程與普通高中課程相同也會得到社會及高等學校的認同。從發展綜合高中切入,有利于高中階段教育機構比例結構優化,有利于高中教育“寬基礎”、“按照個性潛質”分化課程,從而促進高中階段學校類型進一步精細分化。

二、發展動力、機構多樣與目標多元

自從《規劃綱要》提出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的方向之后,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在全國遴選出九個國家級“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改革試驗區,力圖通過某些試驗區先行先試,撬動高中“千校一面”的頑石。這項實驗得到了各地方政府的支持響應。這說明多樣化符合高中教育規律,也符合國際上高中學段發展的趨勢,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實踐中有三個問題需要進一步辨析和澄清:一是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的動力與需求;二是高中學校機構多樣化;三是學校培養目標多元。在此,筆者談談看法。

1. 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的動力與需求

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是由普通高中教育使命決定的,也是高中教育不同類型教育結構調整的需求。但是歸根結底是為了滿足學生個性潛質發展的需求。

早在多元智能理論揭示了人的智能多樣性之前,我國古代就有“因材施教”的認識和經驗。班級授課制的出現迎合了效率至上的資本主義社會發展需求,但是卻違背了人的個性發展需要。各國的教育改革很多都是在努力彌補班級授課制的弊端,其中,我國高中多樣化發展的探討也是盡可能減少班級授課制對學生個體發展造成的傷害。

學生個體發展的外在表現就是適應社會的能力。目前,我國普通高中畢業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如何呢?肯定的回答是很差!從各地大量高考落榜者再一次選擇復讀備考就說明,除了考試沒有任何步入社會的心理準備和技能準備。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社會數據中心常務副主任李宏彬教授與合作者一道,測量了不同教育程度的教育回報率。他們的結論是,與普通高中相比,大學教育的回報率是40%,中專和大專的教育回報率也都超過20%。然而,對于沒有上大學,僅完成普通高中教育的人來說,普通高中教育沒有任何回報,即普通高中畢業生收入和初中生畢業生一樣多。普通高中三年的發奮苦讀的回報率是零!普通高中之所以不能帶來回報,是因為中國的普通高中教育已蛻變為一種人才選拔機制,高中定位單一,幾乎成為升學預備教育,使得高中教育本身并沒有涉及個體發展,也沒有顧及社會價值和經濟回報。

2. 普通高中學校機構多樣化

高中學校類型問題實質是高中學段使命和目標問題。高中學校類型被簡單劃分的“升學”和“就業”兩大使命束縛著,這本身就違背了教育規律。況且在我國普通高中規模、比重都占據絕對優勢,從普通高中開始切入,推進高中階段教育機構多樣化很必要。普通高中內部要分化出與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地位平等的綜合高中、科技高中、數理高中、人文高中、外國語高中、藝術高中、音樂高中、體育運動高中、學術性高中、國際高中等多種多樣類別,才符合人才發展的需求,才便于適應學生的志趣、特長和潛質發展的需要。

在各類高中里,考慮到學生分化的漸進性和反悔性,綜合高中應該是規模較大的一類。因為多數高中生入學時不一定馬上明確哪類高中適合自己的發展,此時他們可以先選擇進入綜合高中學習,通過綜合高中內部課程的多樣性和選擇性,逐漸實現學生的分流。

3. 高中學校培養目標多元化

學校教育機構提出自己有鮮明特色的培養目標十分必要。從全國范圍看,僅僅根據升學率高低對高中進行分類是高中發展的誤區。過去,各地方授予高中學校的“重點高中”、“示范性高中”、“星級高中”等,實質是對普通高中單一培養目標的鼓勵。過去的這種分類方式下,不符合高中多樣化發展的規律,已經陸續被各地政府叫停。高中學校僅僅以升學率和“狀元”落到誰家論英雄,將永遠也擺脫不掉“千校一面”的困局。上海市的示范性高中冠以實驗性示范高中值得肯定。示范性要表達在哪些改革方向上起到示范作用,而不是僅僅因為升學率高就是示范高中。同時,示范性高中也要有退出機制,不能長期固化,要鼓勵所有學校都不斷進步,激勵后進學校趕超先進學校。防止高中校際差距和城鄉差距進一步擴大。

在探討高中學校培養目標多元的時候,要明確教育目的、高中學段使命和學校類型是前提。各個高中學校是在一定前提條件下,從生源的具體情況出發,從地域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出發,尋找各自學校的培養目標。學校課程是為與學校培養目標一致的。那么,我們的高中真正能表達出自己培養目標確實很少。這種狀況根源在于大一統的管理模式,學習評價標準單一,沒有給學校政策空間,缺乏鼓勵特色學校的機制。有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要求學校統一制定“三風一訓”,統一實行一個教學模式,結果從形式到內容給學校的發展加上了層層緊箍咒。這些越位管理不僅觸犯了學校的辦學自主權,而且與國家對普通高中特色辦學、多樣化發展的戰略思想也自相矛盾。

高中學校提出自己的培養目標需要處理好政府的指導和學校辦學自主權的關系。政府給出幾套指導性的各具特色的課程方案,供學校選擇是改革方向。國家課程的比重應該大大降低,學校課程比重要得到大幅度強化。在這方面我們也要放眼世界,學習外國的有關經驗。

三、實現普通高中特色建設的策略

高中多樣化發展是建立在各個學校特色建設基礎之上的。而各個高中學校有了自己學校培養目標就需要在如下幾方面實現高中的特色建設目標。作為一所高中學校,學校為了實現其培養目標而實施的培養模式多樣設計和落實至關重要。

1. 探索有效的培養模式

培養模式是相對穩定又能與時俱進的實踐過程。從一個學校內部分析看,培養模式至少應該包括學校文化、課程設置、教學過程、學生評價、學校規章制度、學校管理、人際關系、學生指導、校園環境、社團組織、功能性場館建設、主題活動、校外合作等方方面面。在這些方面,課程設置、教學過程,學生評價應該是核心內容。這些核心領域如果不觸動,其培養模式也不完整,學校的培養目標就很難實現。

一個學校體現出來的培養模式,可以傳播、被學習、被復制和借鑒,但是不可以盲目照抄照搬。在改革實踐中,很多學校在課程設置、教學活動過程、學校管理、校園文化、社團活動、學生評價等方面探索了很多新模式、新經驗,也有些教師的教育經驗被宣傳和推廣。但這些均屬于單項改革,只有將以課程設置、教學過程和學生評價等核心要素融合起來,形成對學生全方位的熏陶,培養模式才能形成。任何培養模式中都要體現一定的教育理念,不能有反教育因素,不能有違背教育規律的,對弱勢群體學生的歧視和貶低的,對某些特殊家庭背景的學生偏袒和關照等行為。

總之,即使同類學校之間,甚至在同一學校之內也可以出現各具特色的培養模式,這就是學校類型和培養模式多樣化的基本含義。培養模式要不斷推陳出新。培養模式的價值在于能有效促進學校培養目標的實現。

2. 管辦評分離

在《規劃綱要》提出管辦評分離的新的治理理念以來,中央政府反復強調要約束權力,要逐一梳理現行政府的管理權限是不是具有合理性與合法性。高中多樣化發展也是如此,對學校大一統的要求應該減少,給各校發展自由創意的可能。在課程設置方面,如果有50%的權利給學校,局面就改善。學校教研組老師要有參與招聘新教師的權利。教育行政管理和學校管理要堅持民主、公開、公正的原則。校長作為學校法人代表應該有職有權有責,宣傳學校辦學理念,與社區、家長共商學校發展大計。

我們對學校發展業績的評價,應該與對政府工作成效的評價一樣,委托社會利益相關者參與,由有資質的第三方開展。

3. 保護學生自我學習的權利

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內容豐富多樣,學校提供學習資源時要謹慎,以免負擔過重,另外,應該允許學生自己有選擇性,允許學生自己安排學習節律,不能隨意干擾學生的學習。有的國家實行無考試學年很有新意。這種方式就是要有一段時間不考試,把傳統的周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學業水平測試、校際聯考、各高校聯盟聯合招生考試、模擬考試等等全部停止,讓學生安排學習活動。

現實中,我們國家推行的學分制管理和高中階段學業水平測試都聲稱是高中生獲得畢業的基本條件。但是,它們二者是什么關系呢?這些繁雜的規定對學生發展有沒有促進意義?這是我們要重新審視的。適應學生潛質發展就要從尊重學生學習權利入手。

在提倡讓學生進行選擇學習時,其重要的前提是提供豐富的備選資源。某些地方規定的“限選”和“必選”課程,一方面暴露了資源不足,另一方面是觀念保守陳舊。因此,解放思想,給學生學習活動的自主權,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是普通高中實現多樣化發展的重要保障。

四、外國高中教育多樣化經驗

自20世紀末期以來,國際上高中改革進入活躍期。

2002年7月,俄羅斯頒布了《普通高中實施側重專業式教學的構想(草案)》,為了適應勞動力市場的現實需求,滿足實施個別化、專業化教學的需要,以及在計劃中形成高中與初等、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機構的合作系統,該文件決定在普通教育高中階段實行側重專業式教學,并建立相應的側重專業式教學培養體系。專業類別包括,自然-數學專業類,人文專業類,社會—經濟學專業類,信息技術學專業類四種。四種類型專業課程分別包含不同的科目,自然—數學和信息技術學專業類包括的科目有物理、化學、生態學;人文專業類包括科目有文學、俄語和外語;社會-經濟學專業類包括科目有法律、經濟。這類課程在高中課程體系中的比重在20%左右。文件仍然突出普通教育基礎課程的重要性,占比約50%,科目有數學、俄語和文學、外語、歷史、體育,以及不同專業方向必選的課程。這些課程屬于聯邦性質的課程。在普通教育基礎課程和專業類課程之外,還有30%左右的課程是相關的科目補充、擴展的課程,上述三大課程板塊構成了俄羅斯國家高中課程結構,滿足個人興趣選擇和個性發展需求。

2004年3月10日,《莫斯科市普通教育法》總結了莫斯科的學校類型包括普通中學(寄宿高中學校),加深學習某些課程普通中學,集美納佳中學,利才中學,軍校(軍事寄宿學校),療養寄宿中學,林業療養學校,專門矯正普通學校,專業普通教育學校,民族普通中學,普通中等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普通教育高中“健康學校”,教育中心,教育中心“健康學校”,普通教育夜校(晚班制),開放式普通教育學校(輪班制)等,共計16種。在中學學校類型中,多數含有高中階段教育。

俄羅斯的高中教育歷來重視與大學的銜接。大學也有與高中聯合培養人才的傳統。莫斯科大學的創始人羅蒙諾索夫曾這樣說道:“沒有利才{1}的大學就像沒有種子的耕地。”

莫斯科1502中學與莫斯科大學動力學院聯合辦學。理工科是學校的優勢方向,學生可上莫大動力學院學習有關課程。學校也不忽視文科課程。這所學校學生的體育也很好,成就顯著,具有復合型特色。

莫斯科1535中學也是一所很有特色的高中。該校與莫斯科國立羅蒙諾索夫大學心理學系合作開設大學專業課程班,建立了大學的新的教育心理學大綱和工藝的實驗基地,開設心理學專業課程班,獲得莫斯科大學心理學系舉行的奧賽成績將有機會進入心理學系學習。該校還與第一莫斯科國立謝東諾夫醫科大學合作,開設了醫學專業課程班,學校在10年級開設“護士·病人護理”,11年級進行資格考試,畢業時獲得初級醫護師資格證。學校已經有眾多醫學班的畢業生和1 000多名應屆畢業生成為了醫科大學的學生。1535中學還有與國家綜合大學高等經濟學院、莫斯科大學法律系聯合培養利才學生的項目。

在日本,除了全日制年級制高中外,還有打破學年制的全日制學分制高中、定時高中、夜間高中、函授制高中等類型。

2002年文部省啟動了“超級科學高中(SSH)”項目,到2012年已經建立了178所超級科學高中。2002年,文部省還開始建立“超級英語高中”,鼓勵小學、中學、大學一條龍英語教育。

東京都針對公辦高中質量下降,競爭力不如私立學校的狀況,開始強化升學預備教育。東京“都立高中改革推進計劃”將充實升學應對作為建設有特色學校的措施之一,為此,有組織有計劃地指定一批都立高中,在都教育委員會指導下大力強化升學率,使這些學校成為升學重點學校。2001年9月,東京《升學指導重點學校實施綱要》出臺。升學指導重點高中主要通過改善課業內容和指導方法,有組織有計劃地推進升學指導工作,以實現學生的升學志愿。

從2001年到2012年底,東京教育委員會備案的升學重點高中分批陸續落實。第一批2001年開始,4所高中(日比谷、戶山、西、八王子東)被評定為升學指導重點高中,考評周期初定為2004年3月31日,后來延長至2013年3月31日;第二批2003年開始,3所高中(青山、立川、國立)被評定為升學指導重點高中;第三批2007年開始,5所高中(小山臺、駒場、新宿、町田、國分寺)被評定為促進建設的升學指導高中;第四批2010年開始,14所高中(三田、國際、豐多摩、竹早、北國、墨田川、城東、小松川、武藏野北、小金井北、江北、江戶川、調布北、日野臺)被評定為促進升學指導高中。

2010年7月,東京出臺了升學指導重點高中評價標準,為日后更多升學學校評價確立了標準。進入政府支持建設的高中,關注升學率,基于學生的升學志愿,力圖改善指導內容和指導方法,有組織有計劃地推進了升學指導工作,以實現學生的升學理想。與此同時,這些高中展開實踐性研究開發,確實提高學生課業成績。具體而言,它們利用PDCA循環檢討的方法{2},收集學校經營成果、本校能力考試、外部模擬考試等結果的數據并進行分析,在校內研討會和教學部會議上對數據展開討論,將成果與授課改善相結合。同時,還采取了各式各樣的方法,如周六、長假期間有計劃的補課等。

為了讓學生在進入大學后具備足夠的學習能力,各個高中學校不止在應試指導方面做出努力,還讓學生盡可能選修范圍更廣泛的學科課程,用廣闊的視野看社會,使學生自主思考自己的將來和人生方向。學校還開展綜合性活動,用學生的學習時間,通過邀請在各個領域頂端活躍的前輩們作演講等方式,幫助學生做好職業規劃。

東京都教育委員會招募升學指導的優秀教師,通過直接面試任命各指定學校校長。利用這些措施,他們將升學指導重點學校集合起來,充實升學指導研究協會以加強研究,在加強發展方向的分析和應對方面提供幫助。

日本的這項改革取得了預期成果,這些高中與被確定為升學指導重點學校之前相比,升入難考的國立大學人數大幅增加了。第一批確定的日比谷高校、戶山高校、西高校以及八王子東高校等4所學校考入重點國立大學人數從2001年的49人提高到2010年的87人,增長近1.7倍。青山高中、立川高中與國立高中等3所高中考入重點國立大學的人數也從2003年的24人增加到2010年的32人,增長了約30%。

美國高中階段也是多樣化發展的。美國的公辦高中有以學科為主的學區綜合高中,技術與職業高中,非傳統性的高中,特許高中,特殊高中,國際高中,創新劃區(iZone)學校,小型學習社區(SLC)學校,虛擬在線高中(Virtual High School)等等。

美國一直宣稱教育最公平,但是紐約市的特殊高中也不是面向普通兒童的。特殊高中有九所,專門招收特殊才能的學生。按照學校成立時間先后,這九所是史岱文森高中(Stuyvesant High School,1904),布魯克林科技高中(Brooklyn Technical High School,1922),拉瓜地亞音樂藝術與演藝高中(Fiorello H. LaGuardia High School of Music & Art and Performing Arts,1936),布朗斯科學高中(Bronx High School of Science,1938),史丹頓島科技高中(Staten Island Technical High School,1988),利文學院美國研究高中(High School of American Studies at Lehman College,2002),城市學院數理及工程高中(High School for Mathematics,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t City College,2002),約克學院皇后區科學高中(Queens High School for Sciences at York College,2002),布魯克林拉丁學校(Brooklyn Latin School,2006)。其中,布朗斯科學高中的畢業生已經有8人獲得諾貝爾物理和化學獎,史岱文森高中也有4人獲得諾貝爾獎。在新成立的幾所高中中顯示了與大學聯合辦學的明顯特征,其中利文學院美國研究高中則是一所令中國人汗顏的高中,我們悠久文明的國度至今還沒有一所中國研究的高中呢!甚至也沒有將歷史課程作為核心課程對待,美國歷史很短卻對自己國家的歷史如此關注,值得我們反思。

在西歐,英國自20世紀80年代,城市技術學校(CTC)異軍突起之后,近15年,高中已經陸續分解為技術類、語言類、體育類、藝術類、商科類、工程類、數學和計算機類、科學類、綜合類、音樂類和社會科學類10多種指導類別。法國近年來也對高中學校課程按照自然科學、語文學和社會經濟學進行了分類,以體現沒有目標的多樣性。2009年,法國教育部提出了“新高中”改革方案,目的是構建使每個高中生都能成功的成功高中。該方案賦予學生更多的選擇權同時還賦予學生一種“錯選權”,允許高中二年級學生重新定向,使高中的定向成為漸進的、可回復的過程。這次改革修正了以前的偏差,加大了個別輔導的范圍,強調建立有利于外語學習的高中。德國在保留傳統的文科高中、實科高中、綜合高中的同時,近年來也指導高中向語言—文學—藝術、社會科學、數學—精密科學—工藝學等方向發展。

總之,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要強調培養目標以及學校類型的多樣化,在體制、政策環境方面改革,避免簡單包裝,改頭換面,用華麗的文章和少數學生參加的小動作,替代使全體學生受益的真正的高中教育多樣化發展大趨勢。

注 釋:

{1} 利才(ЛИЦЕЙ)來自于古希臘語LYCEUM。在俄羅斯維基百科上的意思是指西歐、拉丁美洲、非洲一些國家的中等普通教育機構;1917年以前指俄羅斯專門培養國家官吏的中等、高等教育機構;現在指代俄羅斯中等普通教育機構和中等職業教育機構。在古希臘LYCEUM,又稱“光明之神”,音譯呂克昂,是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35年在雅典辦的學校。近年來,俄羅斯的利才學校更強調與大學教育銜接,和大學建立了多種多樣的合作培養模式。

{2} PDCA是英語單詞PLAN(計劃)、DO(執行)、CHECK(檢查)和ACTION(處理)的第一個字母。這是美國企業質量管理中解決問題的方法,按照PDCA次序對于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效果顯著,因此,此方法在各國企業和社會事業管理中被模仿和應用。

推薦訪問:多樣化 教育機構 培養模式 高中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