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不同針刺頻次治療腦梗死恢復期偏癱患者的效果

時間:2022-10-28 15:45:02 來源:網友投稿

[摘要] 目的 探討不同針刺頻次治療腦梗死恢復期偏癱患者的效果。 方法 回顧性分析中山市小欖人民醫院2014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90例腦梗死恢復期偏癱患者的臨床資料,依據治療方式不同進行分組,對照組(日針刺1次)45例和觀察組(日針刺2次)45例。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4個療程,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積分、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肌張力評分、全血黏度、血漿黏度和紅細胞壓積情況;觀察兩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不良反應發生率情況。 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前ADL積分、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肌張力評分、全血黏度、血漿黏度和紅細胞壓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兩組患者治療后ADL積分均高于治療前,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肌張力評分、全血黏度、血漿黏度和紅細胞壓積均低于治療前,觀察組患者治療后ADL積分高于對照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肌張力評分、全血黏度、血漿黏度和紅細胞壓積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兩組患者惡心、腹瀉、便秘、頭痛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 結論 日針2次治療腦梗死恢復期偏癱患者,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神經功能和肌張力,提高生活能力,降低血液黏度,提高臨床療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不同針刺頻次;腦梗死;恢復期;偏癱

[中圖分類號] R74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8)04(b)-0123-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approach result of treatment cerebral infarction convalescence hemiplegia patients by different acupuncture frequency.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90 case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convalescence hemiplegia in Xiaolan People′s Hospital of Zhongshan from April 2014 to April 2017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which was to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 Control group (acupuncture 1 time/d) 45 cases and detection group (acupuncture 2 times/d) 45 cases. Continue treatment of 4 courses were carried out in two groups, the ADL score, nerve function defect degree score, muscular tension score, whole blood viscosity, plasma viscosity and red cell pressure product of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detected, the clinical treatment total effectiveness, adverse reactions rate of two group were detected. Results The ADL score, nerve function defect degree score, muscular tension score, whole blood viscosity, plasma viscosity and red cell pressure product of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 The ADL score of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as high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the nerve function defect degree score, muscular tension score, whole blood viscosity, plasma viscosity and red cell pressure product were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the ADL score of the detec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nerve function defect degree score, muscular tension score, whole blood viscosity, plasma viscosity and red cell pressure product were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the clinical treatment total effectiveness of detec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 Nausea, diarrhea, constipation, headache rate of two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Acupuncture 2 times/d can improve nerve function and muscular tension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convalescence hemiplegia, increase living ability, decrease blood viscosity, increase clinical efficacy, it is worth to be used in chinic.

[Key words] Different acupuncture frequency; Cerebral infarction; Convalescence; Hemiplegia

腦梗死又被稱為缺血性腦卒中,其主要是由于腦部血液循環功能障礙,局部的腦組織發生缺血、缺氧,進而出現腦組織的壞死或者腦軟化,其主要臨床表現和中醫中風的范疇[1-2]。有研究表明[3-4],單獨通過頭穴針刺治療中風偏癱患者具有比較好的效果,但是對于每天針刺頻率探討卻鮮有研究。筆者通過分析中山市小欖人民醫院(以下簡稱“我院”)收治的90例腦梗死恢復期偏癱患者臨床資料,在治療腦梗死恢復期患者過程中,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針刺治療或者不足的針刺治療量,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最理想的療效,現對不同頻次針刺治療腦梗死恢復期偏癱患者臨床效果情況進行分析,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腦梗死恢復期偏癱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依據治療方式不同進行分組,對照組(日針刺1次)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齡56~74歲,平均(65.8±10.7)歲;病程1~5個月,平均(3.6±0.8)個月。觀察組(日針刺2次)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齡54~75歲,平均(65.1±11.2)歲;病程1~6個月,平均(3.1±0.9)個月。納入標準:參照《神經病學》[5]中關于腦梗死恢復期偏癱的診斷標準進行確診,病程時間14 d~6個月,均為首次腦梗死發病,神志清楚、生命體征平穩,一側肢體癱瘓,可以堅持接受針刺治療,排除標準:再次中風患者;顱腦腫瘤患者;嚴重的心、肝、肺、腎功能障礙患者;失語癥、失認癥患者。本研究在我院道德倫理委員會批準下進行,兩組腦梗死恢復期偏癱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日針1次,每天早上8∶30-9∶00之間針刺1次,首先對皮膚進行消毒,通過毫針快速刺入,獲得氣后,留針30 min,患者采取仰臥體位,在風池、曲池、肩髃、手三里、合谷、風市、足三里、陽陵泉、解溪、太沖透涌泉、懸鐘穴給予針刺,然后再對健側的手三里,肩髃、合谷、曲池、足三里、太沖穴、陽陵泉、風市,進行針刺。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在每天下午14∶00~14∶30在給予針刺1次,針刺穴位同對照組,兩組患者均治療6 d作為1個療程,治療6 d后休息1 d,連續治療4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1.3.1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積分、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肌張力評分情況 ADL積分主要包括患者的進食、洗澡、修飾、穿衣服、控制大便、小便、座椅轉移、行走和上下樓梯等,總分100分,分數越高提示患者獨立能力越好[6-7]。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主要包括意識水平、凝視、視野、面癱、上下肢運動、肢體共濟失調、感覺、語言、構音障礙、忽視等情況,評分范圍0~50分,分數越低提示患者神經功能越好[8-9]。肌張力評分,0分:患者沒有肌張力增加,1分:肌張力有輕度的增加,在受到部分被動屈伸時,在ROM之末有最小阻力,或者是會突然卡住,2分:肌張力有輕度的增高,如果被動屈伸,ROM后50%范圍之內,始終會呈現一定的阻力,3分:肌張力有顯著的增加,ROM大部分時,阻力顯著性的增加,但是受累部分仍然可以輕易的移動,4分:肌張力呈現嚴重的增高,被動活動有困難,5分:呈現僵直,受累部分無法屈伸。分數越高提示肌張力越差[10-11]。

1.3.2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流變學情況 主要觀察全血黏度、血漿黏度和紅細胞壓積情況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通過全自動血流變測試儀(生產廠家:北京眾馳,型號:ZL9000C)對血液流變學指標進行測定,主要包括全血黏度、血漿黏度和紅細胞壓積。

1.3.3 觀察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情況 采用尼莫地平法對患者臨床治療的療效進行評價[12-13],神經功能評分減少=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治療前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治療前神經功能缺損評分×100%,基本痊愈:神經功能評分減少>91%;顯效:神經功能評分減少>46%~91%;有效:神經功能評分減少>18%~46%;無效:神經功能評分減少≤18%;惡化:計算神經功能評分增加。總有效率=(基本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3.4 觀察兩組患者安全情況 主要觀察不良反應發生率情況,包括惡心、腹瀉、便秘、頭痛。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功能性評分情況

兩組患者治療前ADL積分、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肌張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兩組患者治療后ADL積分高于治療前,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肌張力評分均低于治療前,觀察組患者治療后ADL積分高于對照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肌張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流變學情況

兩組患者治療前全血黏度、血漿黏度和血細胞比容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兩組患者治療后全血黏度、血漿黏度和血細胞比容均低于治療前,觀察組患者治療后全血黏度、血漿黏度和血細胞比容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情況

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安全性情況

兩組惡心、腹瀉、便秘、頭痛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4。

3 討論

腦梗死恢復期患者的主要特征是病灶對側上肢、下肢隨意運動肌力降低或者消失,肌腱反射水平亢進,肌張力異常增高。目前我國腦梗死發病后殘障率達到75%,有接近40%患者出現重殘,對于中老年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14-15]。腦梗死發生率占全部腦血管疾病總發生率的65%左右,并且逐步呈現明顯升高的趨勢,絕大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患側肢體功能障礙。

腦梗死又被叫做腦中風,其中醫病機是痰火上擾,肝陽亢進,痰濁阻塞,氣虛血癖,進而引起經脈失養,氣血不舒暢。腦梗死恢復期的患者多是肢體功能障礙為主要癥狀,因氣血不和、經絡不通造成,臨床治療應注重調和氣血,疏通經絡。針刺穴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疏通經脈,調和陰陽,促使偏癱患者的肢體功能恢復。針刺主要是以任督二脈進行取穴,手足陽明經穴并重,交替性的取穴,然后通過針刺,疏通經絡、扶正祛邪。有資料顯示[16-17],針刺治療可以改善局部腦供血量,緩解腦組織的損傷,利于患側肢體功能恢復和腦部側支循環建立,促進栓塞血塊軟化,改善局部腦血液循環狀態,另外針刺還可以改善腦動脈的彈性水平,降低動脈血管緊張度,增加血流量和血管擴張,改善腦部供血狀態。針刺可以調理氣血水平,疏通經脈,還可以調整患者腦皮層抑制狀態,促進腦電活動更加有序化,提高腦皮層細胞的基本電活動,改善腦血流量,降低致殘率的發生。絕大部分腦梗死恢復患者的針刺治療均遵循常規的日針刺1次的標準,但是有研究顯示[18-19],針刺間隔時間長短和臨床療效也有一定的關聯性。腦梗死患者機體功能狀態一般較低,針刺可以提高功能狀態的興奮性,針刺的頻率提高,也相應的提高機體功能狀態。對于循經感傳的研究說明[20-21],感傳出現率和感傳的敏感度和針刺數有一定的相關性,針刺的效應屬于積累過程,針刺效應越強,患者感傳效果越明顯。

本研究通過分析腦梗死恢復期偏癱患者臨床治療情況,結果提示,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治療后ADL積分高于治療前,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肌張力評分、全血黏度、血漿黏度和血細胞比容均明顯低于治療前,提示針刺治療腦梗死恢復期偏癱患者,在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改善神經功能、肌張力,針刺還可以加速機體氧自由基清除水平,促進腦細胞功能修復,充分的擴張血管,抗血小板凝聚,提高腦循環血量,降低血液黏度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觀察組患者治療后ADL積分高于對照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肌張力評分、全血黏度、血漿黏度和血細胞比容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說明日針刺2次患者,在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神經功能、肌張力,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具有更好的效果,日針刺2次可以對針刺效應更快的積累,可以更好地改善恢復期偏癱患者肢體癥狀。另外日針刺2次在改善血液黏度方面優于對照組,說明日針刺2次可以降低血液黏度、纖維蛋白原和血小板黏附性,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血液動力平衡。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日針刺2次的安全性和日針刺1次無明顯差異,可以進行臨床使用。

綜上所述,日針2次治療腦梗死恢復期偏癱患者,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神經功能和肌張力,提高生活能力,降低血液黏度,提高臨床療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關勇建.電針與單純針刺對腦梗塞偏癱康復作用的臨床對比觀察[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12(5):202-203.

[2] 陳傳玲.探究綜合康復護理路徑應用在腦梗塞導致偏癱老年患者中的臨床效果[J].中外醫療,2016,11(32):178-180.

[3] 徐振華,鐘平,符文彬,等.針灸疏經調臟法治療腦梗死偏癱的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 31(12):2200-2202.

[4] 中華神經學會,中華神經外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381.

[5] 王擁軍.神經病學[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204-205.

[6] Diep CH,Daniel AR,Mauro LJ,et al. Progesterone action in breast,uterine,and ovarian cancers [J]. J Mol Endocrinol,2015,54(2):R31-R53.

[7] 趙習明.腦梗死偏癱患者早期綜合康復訓練的效果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13(11):1357-1358.

[8] 中華神經科學會.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81-383

[9] 張延紅,趙曉麗,王東.早期綜合康復干預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4,36(10):1564-1566.

[10] Patel B,Elguero S,Thakore S,et al. Role of nuclear pro?鄄gesterone receptor isoforms in uterine pathophysiology [J]. Hum Reprod Update,2015,21(2):155-173.

[11] 劉曉宇.補陽還五湯加減聯合丹紅注射液對腦梗塞恢復期偏癱患者血液流變學的影響[J].遼寧中醫雜志,2017, 44(7):1421-1424.

[12] 徐靜艷.針灸疏經調臟法應用在腦梗塞偏癱患者治療中的效果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6,4(28):147-148.

[13] 陳文剛,劉春梅.醒腦開竅針刺法配合低分子肝素鈣治療進展性腦梗塞療效觀察[J].陜西中醫,2015,36(3):358.382.

[14] 張利斌,何蕓.醒腦開竅針刺法配合低分子肝素鈣治療進展性腦梗塞的療效觀察[J].河北醫學,2016,22(9):1438-1441.

[15] 劉宣,王美玲.綜合康復治療缺血性腦卒中偏癱患者的康復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9(8):79-81.

[16] 馬向東,孫春峰.針刺配合語言訓練療法對腦梗塞運動性失語的效果分析[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4,32(2):425-427.

[17] Li GC,Zhao X. Clinical study on combined acupuncture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in treating postapoplectic aph?鄄asia [J]. J Acupunct Tuina Sci,2011,9(2):120-122.

[18] 王國英,陳偉,林秀珍.針刺治療腦梗塞失語癥的療效觀察[J].轉化醫學電子雜志,2016,3(12):38-39.

[19] 尹麗麗,李春梅,王海榮.針刺早期干預中風后運動性失語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3,20(6):70-71.

[20] 王偉華,孟欣.針刺聯合言語訓練治療中風后運動性失語30例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2013,35(4):572-573.

[21] 關堅紅,余仲荀,張瓊仙.依達拉奉聯合低分子肝素鈣治療進展性腦梗塞的臨床療效觀察[J].藥物與臨床,2012, 11(24):172-173.

(收稿日期:2017-12-29 本文編輯:任 念)

推薦訪問:頻次 恢復期 偏癱 針刺 患者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