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文本圖片集
[摘要] 目的 研究急性胸痛患者院前急救的方案及效果。 方法 擇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急性胸痛患者120例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分為研究組(n=60)和對照組(n=60),其中采用常規急救干預為對照組,采用院前急救護理路徑為研究組。分析其應用效果。 結果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95.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1.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心力衰竭發生率(8.33%)、心源性休克發生率(3.33%)、惡性心律失常發生率(5.00%)、死亡率(3.33%),對照組心力衰竭發生率(26.67%)、心源性休克發生率(20.00%)、惡性心律失常發生率(18.33%)、死亡率(13.33%),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院前急救時間、急診搶救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兩組負性情緒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負性情緒評分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對急性胸痛患者采用院前急救護理路徑,護理價值優異,值得推廣。
[關鍵詞] 急性胸痛;院前急救;方案;急診搶救時間
[中圖分類號] R44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9)35-0140-03
Discussion on plans and effects of pre-hospital first aid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chest pain
YE Jinghua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Shunde Hospit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in Shunde District of Foshan City), Foshan 528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lans and effects of pre-hospital first aid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chest pain. Methods A total of 120 patients with acute chest pain from April 2017 to April 2019 were eolled and divided into the study group (n=60) and the control group (n=60)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The routine first aid intervention was defin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pre-hospital first aid nursing pathway was defined as the study group. The application effec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the study group(95.00%)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81.67%),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In the study group, the incidence of heart failure (8.33%), the incidence of cardiogenic shock (3.33%), the incidence of malignant arrhythmia (5.00%), and the mortality rate (3.33%), whil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heart failure (26.67%), the incidence of cardiogenic shock (20.00%), the incidence of malignant arrhythmia (18.33%), and the mortality rate (13.33%),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The pre-hospital first aid time, emergency rescue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all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negative emotion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while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negative emotion scor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pre-hospital first aid nursing pathway for the patients with acute chest pain has excellent nursing value and is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 Acute chest pain; Pre-hospital first aid; Plan; Emergeney rescue time
急性胸痛是臨床中十分常見的一種多發病,患者發病因素較為復雜,其病情變化較快,容易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有著較高的死亡率[1]。急診急救有著病情廣及病情危重的特點,對護理工作質量的要求較高,尤其是針對急性胸痛患者來說,高質量的急救護理服務對其病情改善的作用十分顯著。本研究在對120例急性胸痛患者的搶救過程中,積極采用院前急救護理路徑,患者急救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取我院2017年4月~2019年4月急性胸痛患者120例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分為研究組(n=60)和對照組(n=60),其中對照組男32例,女28例,年齡27~85周歲,平均(56.74±3.06)周歲;研究組男33例,女27例,年齡25~84周歲,平均(55.13±4.21)周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簽署知情同意書并報院倫理委員批準通過。
納入標準[2]:(1)年齡均>20周歲;(2)無精神疾病史;(3)無傳染疾病史。排除標準[3]:(1)無法溝通與交流者;(2)合并惡性腫瘤疾病者;(3)肝腎功能受損嚴重者;(4)資料不全者。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急救干預。
1.2.2研究組 采用院前急救干預路徑。(1)在通過電話(120)接診后,迅速在1 min內對相關醫護人員進行調度,并于5 min內出診。同時通過電話對患者的基本病情進行判斷并做出初步診斷,對有家屬陪伴的患者,需要及時進行急救相關措施簡單指導,并且要求患者家屬在周圍有標志性建筑物的地方接車。(2)急救醫護人員在達到現場后,需要在40~50 s內對患者的基本情況進行觀察,包括面色、意識、病情程度等作出判斷,及時評估患者危險指數[4]。(3)評估患者病情后,需要對其口鼻腔中存在的分泌物進行清除,然后對其生命體征予以密切檢測,包括患者的神志變化、瞳孔變化等,在對患者的病情初步掌握與了解后,需要給予患者吸氧干預,有效改善患者心肌缺氧情況。(4)積極構建靜脈通路,一般為2條以上,保障靜脈通路處于通暢狀態,便于后期藥物干預。根據患者病情及時給予藥物干預,如硝酸甘油含服等,對疼痛癥狀嚴重的患者,需要遵照醫囑給予止痛劑干預,幫助患者緩解疼痛的同時,有助于改善患者緊張情緒[5]。中途需要給予擴血管藥物,改善患者動脈痙攣情況,且有助于增加心肌血流量,對心電圖ST段顯示抬高的患者,則需要考慮其是否存在溶栓禁忌,然后給予阿司匹林藥物干預[6]。(5)待患者病情基本穩定后,及時進行轉運,此時工作人員需要采用輕柔的動作將患者抬上救護車,并給予固定,避免出現墜落、碰撞等事故,引起患者緊張、焦慮,加重其病情。同時及時與相關科室聯系,將患者的基本病情及時告知相關醫師,使醫院盡早做好接受準備,如急救藥物、急救設備等[7]。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密切觀察,對患者及其家屬開展心理護理,幫助其放松心理,減少對心臟功能造成的負面影響[8]。如護理工作人員介紹疾病相關知識,提前告知患者及其家屬醫院已經做好準備,在接收患者后可以直接開展急救,同時必要時可以告訴患者及其家屬病情已經得到初步穩定及放松身心對病情變化的影響,提升患者及其家屬的認知,避免患者因情緒波動加重其病情[9]。(6)在患者入院后,需要及時與接診醫護人員做好患者的交接工作,保障治療連續性。
1.3觀察指標
(1)對患者急診搶救時間、院前急救時間及住院時間進行統計;(2)通過問卷調查法評價本次患者護理滿意度。分值范圍:≥80分為非常滿意,60~79分為一般滿意,≤59分為不滿意;(3)采用SAS(焦慮)及SDS(抑郁)評價量表,對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情緒改善效果進行觀察,分值越高,提示改善效果優異;(4)對患者心力衰竭發生率、心源性休克發生率、惡性心律失常發生率、死亡率進行統計。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為(95.00%),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81.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心力衰竭發生率(8.33%)、心源性休克發生率(3.33%)、惡性心律失常發生率(5.00%)、死亡率(3.33%),均優于對照組的26.67%、20.00%、18.33%、1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護理前后情緒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負性情緒評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護理后,研究組負性情緒評分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急救效果比較
研究組院前急救時間、急診搶救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胸痛作為急危重癥患者常見的一種臨床表現,其有著較高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對臨床急救護理質量的要求極高[10]。急性胸痛常見疾病包括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以及主動脈夾層、縱隔腫瘤等,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有著極大的威脅[11]。對于急性胸痛患者來說,及時、準確的病情判斷及有效的干預措施,是其挽救生命及改善臨床癥狀的重要途徑,常規采用的急救干預措施更重視患者入院后的護理服務,因此護理效果不佳,患者死亡率依舊較高[12]。而院前急救護理路徑作為一種高效、安全的護理服務,其在醫院接到患者求救電話后,能夠及時派遣專業的急救人員前往患者等待地點,給予患者綜合、專業的急救醫療服務。同時,在接診后通過電話對患者家屬指導基本的急救措施,有助于減慢患者病情惡化速度,給后期干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3]。在急救人員到達現場后,迅速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判斷,掌握患者發病因素及基本的急救方案,有助于患者及時獲得對癥干預,對其病情穩定有著重要的意義[14]。在患者病情穩定后,及時進行轉運,并對患者及其家屬開展心理護理,幫助其穩定情緒,消除緊張、焦慮及恐懼等情緒,避免對病情帶來的負面影響,給后期治療提供了便利。在患者入院后,急救人員迅速與接診醫護人員就患者病情情況及院前急救過程中使用的操作進行介紹,保障治療連續性[15]。
對本次研究結果進行分析,急性胸痛患者采用院前急救護理路徑,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降低患者的死亡率,要優于常規急救護理對急性胸痛患者心血管事件及死亡風險的影響,本研究結果提示,院前急救護理路徑的實施可以幫助急性胸痛患者保障生命安全,降低了患者的死亡風險,有助于改善患者預后;同時急性胸痛患者選擇院前急救護理路徑,可以縮短院前急救時間及急診搶救時間,有助于減少患者住院時間,急救效果要優于常規急救護理效果,提示通過實施院前急救護理路徑,患者能夠在入院前接受針對性的專業急救護理,其病情可以及時得到有效穩定、控制,有效保障患者最佳搶救時間;急性胸痛患者在經過院前急救護理路徑干預下,有效改善其負性情緒,也要優于常規急救護理效果,穩定其心理狀態,能夠降低對心臟等器官造成的不良影響,患者可以更好的配合搶救治療,對患者搶救效果提升有著重要作用;急性胸痛患者對院前急救護理路徑的滿意度更高(95.00%),要高于對常規急救護理的滿意度(81.67%),說明患者更滿意院前急救護理,可以有效避免患者與護理人員之間出現不必要的糾紛,能夠使得患者更加配合護理干預過程,提升干預效果。
綜上所述,在急性胸痛患者的搶救過程中,積極采用院前急救護理路徑,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護理滿意度,降低患者發生死亡及心血管事件的風險,患者急救效果顯著,護理價值優異,于臨床中進行應用的意義及推廣的效果十分悠遠。
[參考文獻]
[1] 朱遠高,熊萬里,王東曉,等. 胸痛中心建設模式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診經皮冠脈介入術的臨床效果分析[J]. 嶺南急診醫學雜志,2019,24(2):177-178.
[2] 蔣曉紅,葉澤兵,陳婷,等. 胸痛患者實施院前急救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 4(15):52,58.
[3] 孫敬磊,魏新,陳玲. “扁鵲飛救”遠程急救系統在急性胸痛患者院前急救中應用效果[J]. 中國醫藥科學,2019,9(5):209-212.
[4] 吳敏娟,張邢煒,馮國和,等. 院前診斷及區域協同救治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總缺血時間的影響[J]. 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2018,26(10):566-571.
[5] 于云. 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進行基于胸痛中心的優化式院前急救護理的效果探討[J]. 當代醫藥論叢,2018,16(20):251-252.
[6] 王玨. “人機料法環”要素管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護理流程中的應用[J]. 南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8, 38(5):398-399.
[7] 成甜田,王營忠. 我國基于胸痛中心建設的協同救治網絡運行現狀及展望[J].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8, 26(8):1-5.
[8] 黃海燕,陳英俊,陳巧玲. 優化院前院內急救流程對急性STEMI患者首次醫療接觸至球囊擴張時間的影響[J].中國醫藥科學,2018,8(13):165-168,174.
[9] 孟蕾. 急診胸痛患者搶救中優化急診護理流程的效果分析[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16):69,71.
[10] 王宇,陳云云,周鴛,等. 規范化急救全程優質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觀察[J]. 成都醫學院學報,2018,13(3):371-373,377.
[11] 申月芹,王如珠. 胸痛急診整合式護理與心梗綠色通道護理的比較研究[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24):193-194.
[12] 葉慧麗. 優化急救護理流程對急診胸痛患者搶救效果的影響[J]. 中國醫藥科學,2018,8(18):128-130.
[13] 陳緒瓊,劉葉青,李娜. 院前急救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J]. 中國實用醫藥,2018,13(15):157-158.
[14] 王琦,李虎,歐東波,等. 胸痛中心急救護理流程的建立及在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中的應用[J].安徽醫藥,2017,21(6):1144-1147.
[15] 向定成. 胸痛中心與急救體系建設——美、德、中三國認證標準比較[J]. 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7, 9(1):6-10,161.
(收稿日期:2019-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