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論航空物流信息化與電子貨運

時間:2022-10-29 19:05:03 來源:網友投稿

摘 要 繼航空電子客票實施后,電子貨運又一次引起業界的廣泛關注。為了實現航空物流的便捷化和無紙化,航空物流信息化與電子貨運的推廣或將有助于改變當前航空物流粗放生產的局面,推動航空物流的國際化進程。

關鍵詞 民航貨運 電子貨運 航空物流

中圖分類號:F250    文獻標識碼:A

航空物流是以航空港或者航空物流園區為主體,借助航空運輸的空中通道優勢和現代通信技術,整合相關資源,連接供應鏈各方,使貨物及相關信息從起點至終點有效流動的過程。它將航空運輸、地面倉庫、機場貨站、裝卸搬運、流通加工、地面配送、信息流和資金流等有機結合,為用戶提供完整的物流解決方案。與傳統航空貨運相比,航空物流不僅要完成貨物的空中運輸,還要參與地面物流過程,對整個物流方案進行規劃和管理。其中,信息化是航空物流發展的基石。

一、航空物流需要信息化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航空運輸以其所特有的速度快、機動性高、安全性好等優勢,成為世界經濟持續增長和全球經濟復蘇的推動力量。也是全球經濟發展狀況的晴雨表。

因航空物流的這些特點, 其物流對象一般為價值較高、時效性強、鮮活易腐類的物品。但傳統的空運由于運輸環節多,紙質文件繁雜,而只能以單純的空中速度快來獲得競爭力,缺乏對客戶物流鏈完整地參與,難以對客戶的以降低成本為目標的物流運作進行總體的設計和管理。隨著全球物流行業向買方市場的進一步演變,將導致物流市場的競爭進一步加劇,客戶對獲得一站式空運服務的需求將會越來越高,小批量多頻次的地面配送也必將無縫銜接到航空貨運上來,這樣就推動航空貨運加速向航空物流轉變。

2010 年2 月,我國民航局在《建設民航強國的戰略構想》文件中將“著力發展貨運航空”確定為民航強國戰略的重點,明確提出“建立物流標準,促進物流信息化建設”的發展口號。在此推動下,我國相繼建設了一批航空物流園區,可以預計,伴隨著這些園區越來越多的外來企業入駐,航空物流尤其跨國航空物流需求必然增多。

而空運貨物至世界各地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其最基本的流程是:托運人→貨運代理→出境海關→機場地面服務→航空承運人→機場地面服務→入境海關→目的地貨運代理→收件人。可想而知,如此繁瑣的航空貨運鏈必然伴隨海量的信息流和紙質運輸文件。任何環節一個細微的差錯,都可能導致貨物延遲到達目的地,使整個運輸鏈的成本急劇增加。而努力縮短貨物在途時間,是物流運作的本質,也是航空物流贏得競爭力的根本,尤其當物流對象是生鮮易腐貨物時。

在這個環節眾多的流程中,要使各節點有效銜接,縮短節點間的交接時間,提高節點間的通過率,一個最基本的要求是實現物流信息的共享,沒有信息化的物流運作無法達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正是致力于航空物流的信息化建設,提高航空貨運鏈各個環節的效率,電子貨運才在這種需求下應運而生。

二、我國航空物流信息化現狀

航空物流的信息化包含兩個層面的內容,一是構建航空物流信息系統,二是構建航空物流商務信息平臺。航空物流信息系統旨在實現電子貨物跟蹤和物流作業的透明化和公開化,使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在物流業務鏈上的相關節點之間實現信息共享和無縫對接。同時,利用航空物流信息系統,對貨源增減趨勢、航班安排、收益狀況、市場占有率等進行分析,以便制定及時有效的物流運作策略。物流商務信息平臺旨在實現物流交易的電子化,參與方包括物流基本流程各相關部門,甚至銀行、保險等涉及航空物流業務鏈上的各類對象。這兩方面需要有機結合,才能充分體現航空物流信息化的作用。

經過這些年的不懈努力,大多航空承運人、機場航站和貨運代理基本上都或多或少擁有自己的貨運信息處理系統。例如,南方航空公司自行研發的“唐翼”系統。但總體上,航空貨運的信息化還存在一些不足,要么是偏重于物流信息系統的建設,要么是缺乏商務信息平臺的功能。盡管繼2009年國內民航首張電子貨單誕生在廣州白云國際機場,2010年天津濱海國際機場成為國內首家具備電子貨運能力的機場,而縱觀國內航空業層面,仍然缺乏一個統一的信息交互平臺。

三、航空電子貨運

電子貨運,是指在航空貨運的各個流程中,通過用電子信息替代紙制運輸文件,是繼電子客票之后,由國際航協倡導的又一個旨在減少紙質文件、提高運輸效率、降低企業運營成本的標準化航空貨運模式。實際上就是對航空貨運鏈的各個環節進行數字化記錄。

在這個過程中,所有相關信息都儲存在一個“數字包”或者“電子包”里面,航空貨運鏈中各個環節只能接收到該環節所需要的具體信息和文件。有助于有效降低航空貨運運輸成本,減少數據錄入差錯,無須進行運單分揀、無須將紙質運單送上飛機等,將大大提高運輸質量。它的優點還包括降低勞動力成本和更加環保等,在取得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將獲得巨大的社會效益。

通常,航空公司的信息系統記錄了每票貨物的所有原始信息,接下來的貨物倉儲、貨物安檢、貨物配載、貨物離港、貨物在途、貨物到達、到貨通知等信息便可實時地在航空承運人、機場地面代理、發貨人、收貨人等之間傳遞,實時追蹤貨物信息,甚至實現貨物狀態的自動通知。在貨物到達之前,始發站向目的地海關提前發送標準格式電子貨運單信息,提前申報到貨信息,可以為收貨人節省大量的清關時間,能大大提前收貨人的提貨時間。對于中轉、聯程貨物,貨物狀態追蹤將為航空公司的合作伙伴提前提供轉運信息,使機場貨站與下一航段的承運人能提前做好配載配艙的安排,能大大提高貨物的中轉效率,縮短貨物的在途時間,真正體現出航空物流快捷性的優點。

實施電子貨運不僅能縮短貨物在空港地面的處理時間和交付時間,降低紙質文件的處理成本,更重要的是,實施電子貨運還可實現物流全程的可視性,讓海關、檢驗檢疫等職能機構實現全程的透明的信息監控,讓貨物的在站時間大幅度減少,使收貨人可實時做好取貨準備,發貨人 也可延后貨物的送檢時間。使貨物在航站倉庫的時間減少還可帶來另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減少航站的倉庫面積建設。

四、航空物流信息化及電子貨運的前景分析

截至2010年,在航空物流鏈總共30個所需文件中,有20個文件已經可以進行數字化。然而,直到2011年,僅有1.6%的航空貨運是以電子貨運的方式實施的。原因何在?

首先,對原有系統升級的阻力,遠比電子客票的實施復雜。由于早期沒有過統一規劃,使現有的貨運信息系統難以對接成功。而信息化的最終目標是要實現所有物流相關流程都能統一到一個信息平臺之下,這就需要機場、航空公司、代理人等各個物流環節的信息平臺的對接。一般來說,航空貨運企業的貨運信息系統一般來說來自于幾個渠道,一是自行開發,二是外委給獨立公司開發,三是共同研發。這樣就很容易造成各自使用的標準和版本不同,致使各自的系統功能各異,側重點不同,最終系統也無法兼容,最終只能形成一個一個的信息孤島,無法實現航空物流信息化的要求,給航空物流相關各方帶來極大的不便,最終影響航空物流的效率和效益。

其次,跨部門的阻力。在整合航空物流信息時,需要的不僅僅是各個航空承運人信息平臺間的整合,還涉及機場、海關、檢驗檢疫、代理人等各類實體企業的信息平臺建設,而信息平臺建設的回報周期長,僅憑某個航空物流園區或有關航空運輸企業自身建設運營難度太大。因而在信息化建設中,政府必須積極扶持和推動航空物流的信息化建設,來實現平臺的可持續運營。

對于政府層面,中國民航局目前更多的注意力是集中在航空運輸的安全和貨運業的國家對外政策制定及談判。一旦涉及到更加具體和細化的可操作條款時,政府在干預市場時往往缺乏前瞻性和技術指導性。

第三,對于企業層面,我國的航空運輸企業甚至整個物流業到目前都各自為政,缺乏遠見,缺乏行業領頭羊。這就給了外來機構以可趁之機,直接兜售信息化解決方案的意圖就可能實現。在這方面,我國的航空運輸企業走了不少彎路。但就目前的發展來看,電子貨運的滲透已初見成效。

第四,總體來說,還是應該大力支持發展適合我國國情的物流信息化。不然老是跟著別人走,每邁進一步都將付出高昂的學費,造成一步落后,步步落后的被動局面。電子貨運的真正核心就是要打通各國海關業務的程序和流程,其并沒有改變航空貨運的本質,而國內市場并不需要通關也一樣能理順物流鏈的流程。如果一味地全盤接收電子貨運,結果或許將是不僅失去了國際市場的競爭力,連國內市場也丟掉了。因此,在“天空開放”的背景下,對中國境內的航空貨運市場還是要適當保護,在關注與學習國際變化與規則的同時,還是應該積極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航空物流信息化道路。

五、結束語

在我國航空物流市場,世界幾大空運巨頭通過與本土企業的并購、合資及合作等方式,已經將快遞網點布局在在我國越來越多的城市,各種優勢物流貨源包括外資在中國設廠的進出口貨物基本由外航主導。除了國際市場,世界主要航空公司對我國國內航空運輸市場和本土快遞市場的爭奪也將進一步升級。更為嚴峻的是,隨著寬體飛機的密集投入市場,航空貨運行業的運力過剩問題也將越來越突出。面對這重重壓力,需要采取措施增強航空物流的國際競爭力,而航空物流的信息化程度是我們的短板,它直接關系著航空貨運業的未來走勢。

但到底是直接引進電子貨運系統,還是在現有基礎上繼續推進航空物流的信息化,或者在國內選擇一兩家具有比較優勢的航空物流企業的貨運信息系統加以改進再推廣,以及怎樣來推動這個進程,還需要各方協調后拿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方案來。目前,隨著金融危機的漸漸遠去,雖然全球貨運業務可能會有所增長,但貨運航空公司并無多少贏利。有資料顯示,目前,除了美國聯邦快遞(FedEx)等少數公司外之外,基本所有航空公司在貨運這一塊的運作都不樂觀。這是因為,聯邦快遞采用的是貨運代理物流集成為主的模式,而大多數航空公司采用的都是傳統貨運承運人模式,這直接影響了航空公司的貨運利潤。而物流集成的模式的基礎就是要實現物流信息共享,所以,不管最終采取何種發展方案,我國航空物流都將一往無前地推進信息化建設。□

(作者:中國民航飛行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物流與供應鏈管理)

參考文獻:

[1]劉志強 新時期我國民航業競爭力分析.現代商貿工業.2010年4期

[2]羅軍 物流信息化還是電子貨運.中國民用航空.2011年6期

[3]馮明磊 國內航空貨運系統的未來發展.中國民用航空.2009年7月

推薦訪問:化與 貨運 航空 物流 電子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