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梅和張可心是大學同學,這個周末她們想放松一下,就來到百里外的一個山區旅游景點。山區的天氣說變就變,兩人正在半山坡玩得高興,忽然下起了雨。幸好她們兩個提前在山腳買了兩把傘,這突然造訪的山雨并沒有讓她們驚慌,正好還可以欣賞山中雨景,別有一番情致。可是,路旁的小販們卻措手不及,七手八腳地收拾起攤位,有人還咒罵這鬼天氣斷了他們的財路。
忽然,張可心感覺楊紅梅碰了她一下,還對她擠眉弄眼,張可心一時不解其意,問她怎么回事。楊紅梅卻把相機塞到她手里,悄聲說道:“給我拍一下,你懂的!”便向一旁跑去。張可心朝那邊一看,只見一個老漢因路滑摔倒了,身邊滾著一個鼓囊囊的大包袱,包袱里滾出幾個小葫蘆來,看樣子是個賣紀念品的小販。
張可心有點兒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但打量一下楊紅梅遞給她的相機,頓時恍然大悟。愿來,她們學校對贏先進事跡的學生會給予五千元獎勵,楊紅梅家境貧寒,顯然是沖著這筆獎金去扶老漢的。心領神會的張可心當即調好了照相機。
果然,楊紅梅把老漢扶了起來,又匆忙把葫蘆收進包袱背在了自己肩頭,用雨傘為老漢擋著雨,一步一步朝老漢指的方向走去。而這一連串感人的細節,張可心都用相機記錄了下來。就這樣,在張可心的追蹤拍攝下,在其他游人的贊賞目光下,楊紅梅把老漢送到了半山坡的小屋里……
返校之后,張可心用新注冊的微博將這組照片發布到了網上,還為照片起了個貼切的題目:雨中天使。很快,這條博文就引起網友的關注,轉發量和評論急劇攀升,大家都夸主人公是名副其實的“雨中天使”。楊紅梅不失時機地用小號以熱心網友的身份,“揭露”了“雨中天使”的真實身份。
微博的力量可真大,再加上有記者慕名來到學校采訪,校方很快就知道了這件事。校長親自和楊紅梅談了話,說此舉不但弘揚了助人為樂的傳統美德,還提高了學校的知名度,下次發獎學金一定會把這件事考慮進去。楊紅梅得意極了,把這好消息告訴了張可心,感謝她幫了自己大忙。張可心也替她高興。
可是沒過兩天,楊紅梅就憂郁起來。張可心問她怎么了,她說:“這事有點兒麻煩了。”
原來,昨晚市電視臺請楊紅梅做一期專訪節目,當主持人問及那天在雨中摔倒老漢的情況時,楊紅梅故作擔憂地說:“唉,那個大伯真可憐,因為無兒無女,一大把年紀了還要擺攤賣小貨。那天他摔傷了胳膊,我真想去看看他,希望他現在已經康復了……”楊紅梅本是隨口那么一說,沒想到節目結束后,欄目組就追著問楊紅梅探望老漢的時間,想做一下后續報道,楊紅梅就是為這事發愁。張可心聽后呵呵一笑說:“我還以為什么事呢,原來只是去看望一下老頭啊。這有何難,你去一下不就得了。”
楊紅梅嘆息道:“可我心里發虛啊。動機那么不純潔,我真的沒勇氣再繼續下去了!”
張可心著急地勸楊紅梅:“姐們兒,雖然你的動機有點企圖,但畢竟是做了好事啊。”
楊紅梅權衡一番,最后遲疑地點點頭,并說好到時讓張可心陪著一起去。張可心爽快地答應了。
轉眼到了周末,一大早電視臺的記者就在校門口等候了,連同張可心和楊紅梅,十多個人浩浩蕩蕩向山區進發。
大約兩三個小時的車程,采訪組就到了景區。在楊紅梅的帶領下,他們很快找到了受助老漢的家。可家里木門緊鎖,大概老漢的胳膊已經康復,去賣葫蘆了吧,于是他們又去了景區的那個山坡,果然看到老漢在那里。老漢的面前擺著許多色彩各異的葫蘆,上面用油漆寫著各種吉祥話。老漢見楊紅梅來了,臉上立刻綻放出光彩,站起身來握住楊紅梅的手說:“姑娘,那天真是太謝謝你了。可你走得太急,我連聲謝謝都沒說。好人哪!”
楊紅梅鼓起勇氣問老漢:“大伯,那天我知道你無兒無女無依無靠,一大把年紀還出來做生意,我一直放心不下,今天特意抽時間來看你。”說著將兩袋營養品遞給老漢。老漢連連推辭:“不不,姑娘,你是好人,幫了我哪能還讓你破費。”可是楊紅梅執意要給,老漢實在推脫不過就收下了。忽然,老漢像想起了什么,轉身在身后的包袱里挑來挑去,最后掏出一個葫蘆來,說:“姑娘,那天我本想畫個葫蘆,表示感謝和囑咐,可是你走得急,我就沒耽誤你的時間。現在,我就為你畫個最漂亮的葫蘆。”說著就要執筆蘸色畫葫蘆。楊紅梅連忙客氣地說:“大伯不用,你留著賣錢吧!”
可是老漢不顧楊紅梅的阻攔,早已落筆著色,一邊作畫一邊頭也不抬地說:“你客氣啥?這是我的手藝,又不用花什么錢。”張可心和其他人也說:“瞧大伯畫得多好,這是大伯的一份心意,我看你還是恭敬不如從命吧。”
見老漢這么熱情,大家又都這么說,楊紅梅也不好再推辭:“那就謝謝大伯了,我一定好好收藏!”
不大一會兒,葫蘆畫好了,大家都被大伯的手藝所折服,紛紛拍手叫好。大伯用扇子扇了一會兒,等顏色凝固了,才雙手把葫蘆送給楊紅梅,說:“這叫清水荷花圖,送給你,祝你好人一生平安!”楊紅梅感激地接過葫蘆一看,只見上面畫著潔白的荷花,留白處還用紅漆寫著一行字:好人一生平安!不知怎的,看著那個葫蘆,楊紅梅一下呆住了,竟然閉口不言,連個“謝謝”也沒說。
身邊的張可心發覺楊紅梅情緒不對頭,就用胳膊肘碰碰她,提醒楊紅梅記者正在拍特寫,要趕緊對老漢說謝謝。楊紅梅這才趕緊將葫蘆貼在了胸口,笑著對老漢說:“大伯謝謝您,這禮物我收下了,也祝您好人一生平安……”
回去的路上,張可心發現楊紅梅一直心不在焉,問她到底怎么了,楊紅梅卻含糊其辭說沒什么。
終于到了宿舍,關上門,張可心按捺不住心里的困惑,問楊紅梅:“現在沒有旁人,你說說到底怎么了?自從看到那個葫蘆你就心神不定的。”
楊紅梅還在瞅著老漢贈送的葫蘆發呆,聽到張可心的問話,她目光呆滯地說:“可心,我父親死得早,母親又是個盲人,小時候差點輟學,要不是一個商人一直默默資助我,我恐怕早就在老家成了別人的小媳婦了!可是,恩人始終是通過報社資助我,還叮囑報社不要透露姓名,到現在我都沒有對恩人親口說聲謝謝……”
張可心怔了一下,說:“這事你跟我說過好幾回了,和葫蘆有什么關系?”楊紅梅沒有回答,起身從箱子里拿出一封信,說:“你看,這是當年恩人托報社轉交給我的鼓勵信。”張可心打開一看,上面寫的都是捐助者對楊紅梅的鼓勵話,并沒什么特別,正感到疑惑,楊紅梅把那只葫蘆放在了信紙上。張可心呆住了——那信紙上的字跡竟然和葫蘆上的字跡一模一樣!張可心恍然大悟:“我明白了,你是說……”
“對。”楊紅梅紅著眼圈說,“當年那個資助者就是山區的那個大伯。”
“賣葫蘆的也算商人?”張可心搖著頭說,“這怎么可能呢?”
楊紅梅沉思了一會兒說:“或許是巧合吧,可怎么這么巧?我總覺得大伯就是恩人,只是當時記者在場,我……”
張可心腦瓜一轉:“我有辦法了,下個周末我們再去一次,保證真相大白。”
又到周末了,張可心打扮成記者模樣,楊紅梅扮成了一個拿相機的小伙子,這次她們沒有直接去老漢的攤位上找,而是選擇在老漢的小屋前等。
到了中午老漢回來了,看到她們很吃驚:“你們是?”張可心搶先說:“大伯,您還記得我嗎?我是報社記者,自從您上報之后,有人說您其實也是個熱心腸,據說您一直默默資助一個家境困難的農村姑娘,有這回事嗎?”老漢愣了一下,吞吞吐吐地問:“你們,你們怎么知道的?這事我……”忽然老漢點點頭說,“那你們一定就是當年那個報社的吧,既然你們都知道了,那就沒什么好說的了。你們要是采訪我,就請回吧!”說完就進了屋。
看來老漢的確是那個“商人”,兩人趕緊跟了進去。張可心將信將疑地問:“大伯,您就是靠賣葫蘆資助那個農村姑娘的商人?”老漢嘆息道:“我算什么商人啊,也就是那么說,否則人家還不見得接受呢。唉,那個小姑娘可憐啊,父親死了,母親又是盲人,當年看了報紙我就想資助她,沒別的想法,就圖個心里舒服……”
張可心被老漢樸實無華的回答震撼了,回頭看看楊紅梅,只見楊紅梅早已淚花閃爍,她毫不猶豫地摘下帽子,露出長長的秀發,撲通一聲跪在老漢腳下:“大伯,我就是當年那個小姑娘,我來感謝您來了……”
張可心說:“大伯,請原諒我們扮成報社記者,我們是怕您不肯說啊!”
老漢怔怔地看著楊紅梅,奇怪地說:“姑娘,你不是雨中送我回家的那個好姑娘嗎?”
楊紅梅默默地流著淚,深深地點了點頭。老漢一把將楊紅梅攙了起來:“真的是你嗎?孩子。”楊紅梅點著頭說:“是我,大伯,當我看到那個葫蘆上的字就知道是您了。”
老漢欣慰地說:“姑娘,那次報社轉告說你已經考上大學了,我真的為你高興。還有那天你能不顧自己淋雨把我送到家,這更讓我高興。就沖這兩樣,我沒有白供你上學啊……”
老漢說到這里,楊紅梅頓覺無地自容,紅著臉吞吞吐吐地說:“其實,我……”
張可心悄悄碰了楊紅梅一下,起身說:“我們該走了,最近要考試,我們得趕著復習呢。”說完拉起楊紅梅就走。
回城的公共汽車上,張可心不停地抱怨楊紅梅:“你怎么回事?要不是我及時制止你,你還真打算把實情說出來啊?”
楊紅梅低頭不語。這時坐在旁邊的一個記者模樣的人忽然站了起來,走到她們面前說:“你就是雨中天使吧!我是晚報記者,請問你能接受我的采訪嗎?”與此同時,一些年輕乘客也認出了楊紅梅,紛紛要求與楊紅梅合影。看著大家不停地稱呼她“雨中天使”,楊紅梅忽然感覺到那假面具有千斤重,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哇地一下哭了。
這次不論張可心怎么對她擠眉弄眼她都看不見了,終于哭喊著說:“我不是雨中天使,我不是雨中天使!”接著一股腦將自己幫老漢的動機和老漢曾經資助自己的事說了出來。
楊紅梅說完,顯得無比輕松,可圍著她的“天使粉絲”都驚呆了!冷場片刻,那記者竟然帶頭鼓起了掌:“雨中天使,你仍然是個可愛的天使!敢于在別人困難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是好樣的;又敢于拋棄虛假的光環,則更值得稱贊!我們仍然是你的粉絲!”
此話一出,大家都頻頻點頭,紛紛鼓起掌來。
不久,網上出現了一個很火的微博,叫“我不是天使”,博主就是楊紅梅。在微博上楊紅梅公布了她和老漢的淵源,她說她將用微博的形式抓拍、記錄像恩人那樣默默無聞的好人,他們才是真正的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