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智能技術與高職服裝課程教學融合的路徑研究

時間:2023-07-12 12:50:03 來源:網友投稿

潘早霞

(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宜興 214206)

2018 年,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2.0 行動計劃》中明確指出“持續推動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深度融入教育全過程,推動改進教學、優化管理、提升績效”[1]。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在《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中進一步提出“利用現代技術加快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現規?;逃c個性化培養的有機結合”[2]。由此可知,開展信息化、智慧化教學已成為現代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在此背景下,如何將5G、大數據、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智能技術融入到高職課堂中,以探索適合高職專業教學的網絡化、智能化、個性化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提升服裝專業教師利用信息資源和技術進行教學的能力,解決高職課堂“吃不飽”與“吃不了”的問題,實現因材施教,已成為時下高等職業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

智能技術是指以信息硬件設備為基礎,具有感知、分析、處理、計算、邏輯能力的人工性技術[3]。需要注意的是,智能技術并不等同于單一的人工智能技術,它還包括大數據、5G、云存儲、區塊鏈、物聯網、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及混合現實等技術,其核心在于以人工智能為底層支持,能夠實現對人類部分智能的模仿與刻畫,提供類人的功能,同時人工智能與其他信息技術的融合,使得原有的信息技術也能表現出智能的特點[3]。

3.1 信息采集與分析

在職業教育過程中,教師、學生、行政管理人員等不同主體在教學、學習、管理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生理信息、行為信息、交互信息等,都可在人工智能、云存儲、物聯網等現代智能技術的支持下被高效采集,并轉化為數據存儲起來,實現過程或結果的記錄、保存與積累,使原有的信息獲取內容與方式得以豐富、拓展。在此基礎上,教育主體還可以借助云計算等智能技術對上述獲取的過程性、結果性數據進行進一步分析,并從中挖掘潛在規律,促進教學過程向精細化、個性化發展。

3.2 情境創設與應用

在虛擬現實等技術的支持下,基于多維信息空間的交互式三維動態視景悄然生成,打破了傳統以多媒體課件為主要內容的二維平面教育環境,讓學習情境變得更加自然直觀、豐富多樣。借助逼真的三維交互環境進行教學內容展示,一方面能營造更加契合學習活動開展的教學時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其課堂參與度和專注力,讓被動傳輸式學習變為主動探索式學習;
另一方面對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深度思考能力的培養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3.3 平臺互聯與共享

借助5G、物聯網等技術,可以實現任何時間、地點的人、機、物互聯互通,發揮著連接協作、資源共享等方面的作用。這意味著高職教育中除了智慧平臺的教學資源能相互借鑒之外,學校還可以引入企業、科研單位、培訓機構等更多的外部資源,通過資源服務范圍的拓展和資源形態及擁有關系的改變,為高職課堂引入新的動力,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使資源更具通達性、開放性、共享性。

3.4 效果反饋與提升

智能技術的不斷完善與升級,讓教育工作在教學輔助、實時反饋、調整優化等方面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如:借助智能代理、智能導學等技術,可在知識、技能和情感上為不同學習者提供認知輔助,使學習者的學習適應性增強;
借助人工智能技術結合大數據,在效果反饋層面提供精準的個性化反饋,并基于此構建優化算法,為每位學生制定個性化的學習路徑,推送合適的學習資源,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4.1 教學資源無法滿足人才培養需求

高職服裝教學是以行業需求為導向、工作任務為載體,突出學生崗位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此過程中,要想讓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和素養達到企業需求,必然離不開大量的“崗位實戰訓練”,然而受時間、空間、教學資源等因素的影響,這一內容很難實現?,F階段,高職服裝教育的校企合作深度雖然有了一定的進展,但在項目資源、崗位技術及工作場地共享方面,仍然是形式大于內容,這使得高職服裝課程的教學資源建設不能很好地滿足適崗性的要求。

4.2 教學方式不夠豐富新穎

在高職服裝教學中,傳統教學方式依然占有主導地位,無法滿足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背景下教學方法創新發展的需求。課堂上,由于缺乏豐富新穎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打折扣,“低頭族”也因此而產生,雖然有部分高職院校強行要求學生在上課前把手機統一放到教室前面的手機收納袋中,但效果并不如人意,這種揚湯止沸的做法非但沒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甚至還多出了“睡覺族”或“游離族”,極大地影響了課堂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4]。

4.3 過程評價未能充分發揮作用

與注重靜態、可量化和淺層次學習效果的傳統評價方式不同,過程評價提倡將師生的教學活動過程納入評價范圍。在現階段高職服裝課程教學中,雖然過程評價越來越受到重視,但在實施過程中,依然存在不少問題阻礙過程評價的效果達成,如:教學過程中某些特性問題由于數據的零散化未能得到有效顯現,導致教師對教學活動整體情況的把握存在偏差;
利用課堂互動分析系統得到的量化數據存在類型龐雜、評價衡量指標不一、即時評價缺失等問題;
課前預習、課堂活動、課后復習與拓展等全方位的過程數據未能得到長周期的收集與記錄,降低了過程評價結果的可靠性。由上分析不難發現,當前高職服裝課程的過程評價并未有效地對教學活動發揮診斷、調節作用。

5.1 輔助智能教學平臺及資源建設

針對高職服裝課程教學中的教學資源建設困境,可以借助智能技術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解決:(1)以企業工作過程為導向,利用虛擬現實等技術使高職服裝課程建設成為一個高仿真度的、高交互操作的、全程參與式的、可提供實時信息反饋與操作指導的虛擬仿真實訓平臺,為高職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提供實訓支持;
(2)利用智能技術開發多元化、信息化服裝教學資源,強化其獲取、傳遞、處理、再生、利用的功能,同時借助智能教學平臺的易用性、靈活性、拓展性、整合性、移動性等特點,使教學資源在管理設置方面達到邏輯清晰、直觀易用的效果;
(3)充分發掘傳統教材長處和智能技術優點,同時結合教師教學需求和學生學習需要,建設立體化服裝專業教材,以適應智慧課堂教學形式,提高教學、學習效果,促進教材改革。

5.2 推進教學方式改革創新

在智能技術與課程教學融合背景下,混合教學、體驗教學、沉浸式教學等有別于傳統教學的新型教學方式誕生了。如:混合式教學通過開展具有交互性的課堂,有效激發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相互啟迪,較好地滿足了差異化教學的需求。在服裝課程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各門課程的特點合理選擇新的教學方式,并在應用實踐中不斷地對其進行總結、優化,以形成自身的教學特色,提升課程教學質量,推動課程教學方式改革。

5.3 提升過程評價效能

新興智能技術在高職服裝課程強化過程評價、提升評價效能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智能技術支持下,教師可以便捷地采集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所有信息,并建成相應的數據采集系統,然后在建模分析基礎上得到表征、融合及反饋,幫助學生建構知識體系、改進認知策略、優化目標設置、調整學習策略,進而提高學習效果和效率,促進過程評價與教學活動的深度融合,最大程度地發揮過程評價在服裝課程教學中的作用[5]。

在教育信息化的2.0 時代,智能技術與職業教育教學的融合發展正逐漸成為一種新常態。將智能技術應用于高職服裝課程的教學中,既為課程教學提供了更多形式的資源的呈現與交互,從而營造更加契合學習活動開展的教學時空,也為教師的智能素養提高、教學方法創新、教學評價診斷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猜你喜歡教學資源服裝教學方式讓人心碎的服裝趣味(作文與閱讀)(2021年9期)2022-01-19高校鋼琴教學方式拓展的思考與實踐河北畫報(2020年8期)2020-10-27現在可以入手的mina風高性價比服裝米娜·女性大世界(2016年9期)2016-12-02高中數學高效教學方式與方法優選例談學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高中化學教學方式探析學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初中語文數字化教學資源應用探索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年15期)2016-03-01服裝家紡個股表現股市動態分析(2015年20期)2015-09-10探索不同教學方式 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學習月刊(2015年20期)2015-07-09初探教學資源開發的系統思維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年6期)2015-03-01臨床實驗教學中教學資源的整合優化與應用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年2期)2015-02-27

推薦訪問:高職 路徑 課程教學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