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全英
(**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
***總書記始終情系**各族人民,先后于2003年、2009年、2014年、2022年4次來**考察調研。本筆談在學習2022年7月15日***視察**工作講話精神的基礎上,結合《關于深入學習貫徹***法治思想完整準確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奮力推進**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決議》(以下簡稱《長治久安決議》)和《關于深入貫徹落實******視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奮力建設美好**的決議》(以下簡稱《美好**決議》)的內容談談認識體會。
***法治思想是建設美好**的思想寶庫。我們必須把全面依法治國要求落實到**工作各個領域,完整準確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整體性推進依法治疆、團結穩疆、文化潤疆、富民興疆、長期建疆,不斷探索有效辦法,用法律的權威來增強人們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性,完善有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法治體系,把黨中央的要求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和工作成效上。
2020年9月***在第三次中央**工作座談會上強調,“保持**社會大局持續穩定長期穩定,要高舉社會主義法治旗幟,弘揚法治精神,把全面依法治國的要求落實到**工作各個領域”①詳見《堅持依法治疆團結穩疆文化潤疆富民興疆長期建疆 努力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原載于《光明日報》2020年9月27日第1版。。2021年8月***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要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以下簡稱“四個與共”)。2022年7月***視察**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各民族大團結的中國一定是無往而不勝的”。因此,堅持團結穩疆,必須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維護民族團結。一方面,要樹牢法治思維,建設增強各族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人權法治保障體系,加強反恐怖主義的能力建設,維護**社會穩定與長治久安。2022年5月***以視頻方式會見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巴切萊特時指出,“一國人權狀況好不好,關鍵看本國人民利益是否得到維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否得到增強,這是檢驗一國人權狀況的最重要標準”②詳見《***會見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巴切萊特》,http://www.gov.cn/xinwen/2022-05/25/content_5692202.htm。。《長治久安決議》強調,“保持對‘三股勢力’依法嚴打高壓態勢不動搖,加快構建反恐維穩法律政策體系……推進反恐維穩法治化常態化專業化,依法依規做好各類社會矛盾化解工作,堅決維護社會大局持續穩定長期穩定”。另一方面,要發揮各民族一律平等、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顯著優勢,完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法治體系,保證各民族共同當家作主、參與國家事務管理,保障各族群眾合法權益,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依法治理民族事務,推進民族事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美好**決議》強調,“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逐步實現在空間、文化、經濟、社會、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加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闡釋和宣傳教育,深入挖掘和有效運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事實、考古實物、文化遺存,教育引導各族干部群眾樹牢中華民族歷史觀,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全方位深入推進青少年‘筑基’工程,全面推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和普及使用,健全完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載體,大力宣傳民族團結先進典型和先進事跡,積極構建互嵌式的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③詳見《中國共產黨**維吾爾自治區第十屆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關于深入貫徹落實******視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奮力建設美好**的決議》,原載于《**日報》2022年9月13日A02版。。
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富民興疆是共同富裕思想的地方性實踐。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顯著優勢”和“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切實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和人民權利的顯著優勢”列為中國國家制度的優勢。而縮小貧富差距、促進共同富裕是困擾現代國家治理的共同難題。***提出,“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下,既要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創造和積累社會財富,又要防止兩極分化,切實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④詳見***著《正確認識和把握我國發展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原載于《求是》2022年第10期。。***強調要堅持緊貼民生推動高質量發展⑤詳見《堅持依法治疆團結穩疆文化潤疆富民興疆長期建疆 努力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原載于《光明日報》2020年9月27日第1版。,這里的“民生”與“高質量發展”兩個詞語并非社會分配關系的兩極,而是具有相互性的內在關系。“民生”一詞是新發展理念中最鮮亮的中國關鍵詞。何謂“民生”?新時代民生問題就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以及滿足所有人的生存與發展的普遍愿望。“緊貼民生的高質量發展”貫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是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理論。它的內涵本質上不同于19世紀以來確立的以西方資本自由為理念的舊思想。2022年4月29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發揮其作為重要生產要素的積極作用”。他指出,“要歷史地、發展地、辯證地認識和把握我國社會存在的各類資本及其作用……必須認識到,資本具有逐利本性,如不加以規范和約束,就會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不可估量的危害。我們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正確處理不同形態資本之間的關系,在性質上要區分,在定位上要明確,規范和引導各類資本健康發展”①詳見《依法規范和引導我國資本健康發展發揮資本作為重要生產要素的積極作用》,原載于《光明日報》2022年5月1日第1版。。這一講話重新審視了“國家與資本”的歷史性關系,揚棄了西方資本制度的舊話語邏輯。
堅持富民興疆促進共同富裕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我們要創造條件、完善制度,穩步朝著這個目標邁進。要善于從政治的角度看待經濟問題,把讓人民生活幸福作為“國之大者”。***在第三次中央**工作座談會上強調,民生問題直接關系人民群眾能否安居樂業,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人民生存權發展權的主要標志。2022年7月***在**考察調研時強調,“要深刻認識發展和穩定、發展和民生、發展和人心的緊密聯系,推動發展成果惠及民生、凝聚人心”②詳見《各民族大團結的中國一定是無往而不勝的》,http://www.qxzh.zj.cn/art/2022/7/18/art_1229006784_58915045.html?key。。這里的“發展和穩定、發展和民生、發展和人心”三組范式蘊含著發展辯證法理論的深刻思想,其方法論意義不僅超越了美好**的中國情懷,還深含了***心系世界和平發展事業的國際主義情懷,有力回擊了西方市場原教旨主義理論。
推進富民興疆、建設美好**必須正確認識和把握實現實踐途徑。黨的十八大以來,**堅持把發展落實到改善民生、惠及當地、增進團結上,各族群眾生活不斷改善,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升,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族群眾。推進兵團與地方、城市與鄉村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進兵地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加快法治**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完善跨區域事務通辦的政務服務一體化便利政策,加快形成**與兄弟省份、兵團與地方、城市與鄉村之間跨區域社會治理協同機制,滿足個人、家庭、勞務小組跨區域勞動就業、求學讀書、婚嫁安居、就醫看病、托幼養老、康養旅游等方面的實際需求,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勇于改革完善政策,積極回應跨區域人口流動中的困難、訴求、矛盾,維護社會和諧,推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向共同富裕目標邁進,這是檢驗**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方面。《長治久安決議》強調,“著力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把惠民利民實事好事做到各族群眾的心坎上……努力讓每一個人都掌握一技之長、每一個家庭都至少有一個人穩定就業”③詳見《中國共產黨**維吾爾自治區第十屆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關于深入學習貫徹***法治思想完整準確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奮力推進**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決議》,原載于《**日報》2022年5月18日A01版。。《美好**決議》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切實把發展成果體現到惠及民生、凝聚人心上。穩定擴大就業,提高群眾收入;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深入實施教育質量提升工程;
改進完善醫療、文化、體育、安居等基本公共服務;
提高養老、育幼和城鄉低保、特困人員、殘疾人等社會保障水平,兜牢基本民生底線”④詳見《中國共產黨**維吾爾自治區第十屆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關于深入貫徹落實******視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奮力建設美好**的決議》,原載于《**日報》2022年9月13日A02版。。
**是典型的干旱區,資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管理性缺水、污染性缺水并存⑤詳見藺卿著《**水生態文明建設的水資源保護利用策略研究》,原載于《干旱區地理》2021年第5期,第1484頁。。建設美好**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正確處理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
***指出,“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決守住生態保護紅線,統籌開展治沙治水和森林草原保護工作,讓大美**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⑥詳見《***:堅持依法治疆團結穩疆文化潤疆富民興疆長期建疆 努力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09/26/c_1126544371.htm。。《美好**決議》強調,“要深入貫徹***生態文明思想,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建設美麗**”①詳見《中國共產黨**維吾爾自治區第十屆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關于深入貫徹落實******視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奮力建設美好**的決議》,原載于《**日報》2022年9月13日A02版。。“山水林田湖草沙”一組詞語精煉鮮活地概括出**天山南北的自然生態地理結構要素,“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體現了遵循***要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流域系統性出發,追根溯源、系統治療的講話精神。**生態問題領域的一個長期共識是:水是**可持續發展的生命線,也是**發展最大的瓶頸和短板中的短板。依法治疆在生態文明領域的關鍵問題是解決好如何保護和合理利用水資源的問題。2014年3月14日***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上強調,“水已經成為了我國嚴重短缺的產品,成了制約環境質量的主要因素,成了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嚴重安全問題……全黨要大力增強水憂患意識、水危機意識,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重視解決好水安全問題”②詳見《***:建設美麗中國,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http://cpc.people.com.cn/xuexi/n1/2016/1201/c385476-28916113.html。。《長治久安決議》強調,“要全面貫徹***生態文明思想,科學統籌發揮水資源在經濟、社會、生態建設中的關鍵作用,著力構建節水蓄水調水體系,為**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調整完善水資源配置領導體制和管理機制,建立全區統一的水資源調度管理體系”③詳見《中國共產黨**維吾爾自治區第十屆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關于深入學習貫徹***法治思想完整準確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奮力推進**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決議》,http://xj.people.com.cn/n2/2022/0518/c186332-35274072.html。。在**,山林田湖草沙作為綠色要素都依靠水,水即水資源。依法治疆需要依法治水,而治水就是要解決社會經濟系統與自然水生態系統之間的矛盾,實現兩個系統的協調。因此,優化水資源配置非常重要。“水資源利用效率有多高,**的發展空間就有多大……建立全區統一的水資源調度管理體系,提升精細化、規范化、法治化管理水平,加快推進水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④詳見《馬興瑞在阿克蘇河流域專題調研農田水利工作時強調 扎實推進重點水利工程建設 下大氣力治理好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http://49.119.100.172/sy/rdxw/xj/202208/t20220802_8229229.html。。由于水資源具有流動性、循環再生性和公共性等自然社會特征,其產權問題要比普通經濟資產的產權問題復雜⑤詳見王亞華著《水權解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17頁。。在南疆地區,歷史形成的“以水為中心”的綠洲水利型經濟和水利社會,使得水生態安全問題尤為突出,需持續優化水資源配置,以水生態安全支撐南疆環塔里木盆地綠洲社會的可持續綠色發展。而水權分配涉及多個用水方,是一項復雜的工作。從水生態安全面臨的狀況再審視南疆綠洲河水流域歷史形成的水利型經濟和流域社會結構如何轉型的問題,需要建立“通過水看社會”的多學科共識的解釋框架⑥詳見張俊峰著《水利社會的類型》,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260~271頁。。
第三次中央**工作座談會提出“要科學規劃建設,全面提升城鎮化質量”。歷史地看,小農經濟是低效率的生產方式。改革開放后東部沿海地區小城鎮興起是轉變小農生產方式的一條關鍵途徑。小城鎮聚集了勞動力、技術、資本,降低了區域整體生產生活成本,包括土地資源、水資源以及社會基礎設施建設和利用的成本。城鎮化研究呈多樣性視角,在水資源短缺的小農經濟區域,通過“水與市鎮”的觀察視野可為我們帶來新的社會景觀。據此,觀察南疆區域“以水為中心”綠洲流域水利型農業社會傳統結構,需要推進“小城鎮”建設。有學者提出,阿克蘇河流域是灌溉水資源供求矛盾和生態環境問題最為突出的一個地區⑦詳見王濤、張超著《1998—2014年阿克蘇河流域耕地景觀時空變化研究》,原載于《西南林業大學學報》2017年第2期,第172頁。。綠洲不是無限的,在特定的人類活動條件下,水資源的多少決定了綠洲規模的大小。阿克蘇流域綠洲規模逐步擴張,對流域生態環境造成了不可忽視的影響⑧詳見魏光輝、張洛晨、姜振盈、薛聯青著《阿克蘇流域綠洲適宜規模及其穩定性分析》,原載于《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8年第12期,第87頁。。為此,觀察南疆沿塔里木河流域區域多元經濟結構,以“長江經濟帶”理念為啟示,本文提出建設“塔里木河流域兵地綠洲小城鎮經濟帶”的構想。在“水、城鎮與生產聚集”理念下整體研究推進兵地融合的綠洲小城鎮經濟帶發展格局,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可持續綠色發展的現代化之路。
“富民興疆”與“文化潤疆”是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協調發展在**的寫照。推進富民興疆是滿足各族群眾對充裕物質生活的需要,推進文化潤疆是滿足各族群眾對美好精神生活的需要,追求美好精神生活是提出文化潤疆理念的根本所在。實際上,文化潤疆理念提出了如何發揮文化的社會功能,即通過挖掘和動員蘊藏于社會結構、社會關系中的理想信念、價值觀、公民美德、道德操守、社會規范等,實現**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因此,文化的社會功能成為了現代社會治理研究中的特殊的分析工具①詳見謝新松著《文化的社會治理功能研究》,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DFD&dbname=CDFD1214&filename=1013308056.nh&uniplatform=NZKPT&v=utkvuIMOM0PORDf8K89XOkDKGUb6Hcoqpi062LoXuke8IyD_FfBFtiR1mrp4EE98。。
《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指出,“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廣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厚支撐”②詳見《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http://www.gov.cn/zhengce/2019-11/05/content_5449023.htm。。文化潤疆包含“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三大方面,可以統歸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解釋范疇。文化潤疆發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社會功能在于構筑新時代美好生活方式。在思想認識層面,要樹立***考察**吐魯番時所講的“做一個中國人那是了不起的事情”③詳見《我一直關心**的建設發展——記******在**考察》,http://www.gov.cn/govweb/xinwen/2022-07/17/content_5701400.htm。的自豪自信。在實踐層面,要以“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開展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五個認同”教育。因此,文化潤疆的社會功能擔負著面向全疆進行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的中華文明史教育的重要使命,以增強各族人民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包括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的歷史教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全民守法教育,科學知識普及教育,青少年家庭教育,學校美育教育等。上述教育主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的“國家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公德”是一致的。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社會發展、融入日常生活需要用法治方式推進,落實到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面守法的各方面,使其成為一種公民自覺。2022年7月***考察**時指出,各民族命運始終同中華民族整體命運緊密相連,中華文明是**各民族文化的根本所在,是事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大政治問題④詳見《我一直關心**的建設發展——記******在**考察》,http://www.gov.cn/govweb/xinwen/2022-07/17/content_5701400.htm。。《長治久安決議》強調,“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納入國民教育、干部教育、青少年教育和社會教育,完善有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政策制度”⑤詳見《中國共產黨**維吾爾自治區第十屆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關于深入學習貫徹***法治思想完整準確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奮力推進**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決議》,原載于《**日報》2022年5月18日A01版。。由此看,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清除宗教極端主義腐朽思想滲透,形成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行為規范是建設美好**精神文明的要求。
文化潤疆是一項惠民利民的現代事業,推動文化潤疆要尊重群眾主體地位。要推動城鄉學習型社會建設,挖掘愛國心、故鄉情,在互聯網大數據時代,鼓勵各族群眾成為“我與我心中的祖國”的敘事主體,詠唱新時代美好生活。同時,還要增強高品質文化產品的供給能力,滿足各族群眾美好精神生活的需要。堅持文化潤疆,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書寫百川匯流的中華文明當代史。
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既是國家向西開放的前沿地帶,又是向內陸開放的重要區域。***在第三次中央**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創新開放型經濟體制,打造內陸開放和沿邊開放的高地①詳見《***在第三次中央**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http://www.gov.cn/xinwen/2020-09/26/content_5547383.htm。。開放型經濟體制有利于促進各民族跨區域雙向流動的社會結構的形成,賦予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新內容新事跡。
開放型經濟關系可促進營造開放型社會環境,形成互惠互利的社會經濟關系結構,有利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進了解。《**的若干歷史問題》中明確指出,“**各民族是中華民族血脈相連的家庭成員。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的命運始終與偉大祖國和中華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歷史上,養育中華民族及其先民的東亞大陸,既有農耕區,也有游牧區等。各種生產生活方式族群的交流互補、遷徙匯聚、沖突融合,推動了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展”②詳見《**的若干歷史問題》,http://www.gov.cn/zhengce/2019-07/21/content_5412300.htm。。貿易和人口流動通過多種形式對整個社會系統產生影響并重塑著區域社會關系從而建構新的凝聚關系結構。從絲綢之路經濟史看,**天山南北始終遵循農牧商工的經濟史結構變遷。沿天山和昆侖山脈南北的一個個沙漠綠洲和草原綠洲延伸并連接沿祁連山和河西走廊的一片片農業綠洲,最終通向中原。歷史絲綢之路連接起沿一個個綠洲走廊的各民族居住地,經濟貿易互通,建立起作為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各民族共命運共發展的團結關系的歷史性結構。
新時代,促進各民族跨區域流動交往需要多方面社會制度要素的支持,其中一個主要因素是建立有利于社會交往、行動便利且安全的法治環境。2019年9月27日***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指出,“出臺有利于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的政策舉措和體制機制,完善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體系”③詳見《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19-09/28/nw.D110000gmrb_20190928_1-02.htm。。跨區域社會流動需要國家立法授權一系列政務服務便利化公共政策作為支撐。“暢通國內大循環,將推動東部與中西部、農村與城市的協同發展,如何從產業、資源、人力等角度建立起東西部之間的大協作?這一問題值得我們深思。”④詳見《專家解讀:深化東西部協作如何開啟新篇章?》,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1/0412/c1001-32075328.html。社會流動中勞動力身份同樣需要一套公民生活便利的政策作為保障,以利于社會交往中的融合,營造“安居樂業”“留得住留得下”的包容性社會空間。
2022年,《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的指導意見》《關于實施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計劃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擴大政務服務“跨省通辦”范圍進一步提升服務效能的意見》相繼出臺。國務院“跨省通辦”政策術語傳遞著一個新理念,即要求針對一直以來跨區域流動人口在異地生活工作面對的種種問題,加快破除妨礙勞動力、人才流動的體制和政策弊端,提升法治政府服務能力,建立跨省市區協同治理機制,降低公民辦事成本,便利群眾異地工作生活,滿足人民愿望。新時代“跨省通辦”法治政府理念的提出,有利于“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逐步實現在空間、文化、經濟、社會、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的社會交往交流交融的社會新格局的形成。隨著跨區域社會流動的廣泛和深入,現有戶籍、醫療、教育、住房、就業、托幼、養老等領域的治理體系將面臨更加復雜的多重考驗,因此,既要改革不適應實踐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又要探索新的體制機制,建立東西部區域協調發展中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共享體制。
發展和穩定與法治有著十分緊密的關系。“法律與發展”話語幾乎占據了20世紀國際法哲學的主要研究領域,其中“發展”一詞被定義為“社會變化”,包含了法律與社會、經濟援助、國際貿易、文化以及意識形態等廣泛領域。“法律與發展研究運動”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自1971年開始,美國斯坦福大學法學院得到美國國務院國際開發署的撥款專門從事該項研究,并將研究范圍主要集中在歐洲大陸和拉丁美洲國家①詳見J.H.梅里曼等著、俗僧譯《“法律與發展研究”的特性》,原載于《比較法研究》1990年第2期,第55頁。。深入觀察“法律與發展研究運動”,其是為美國新自由主義理論在西歐和拉美的實踐提供學術話語支持。實際上,新自由主義政策在拉美實踐中推行國有企業私有化,削減了社會支出,破壞了拉美國家自主的工業結構。在美國新自由主義政策干預下,拉美發展中國家陷入發展的幻影,驗證了資本不會從富國流向窮國的理論②詳見Robert E.Lucas著、羅漢等譯《為何資本不從富國流向窮國》,江蘇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69頁。。如今曾被推崇的“法律與發展研究運動”已經陷入難以解釋的理論困境。
西方發展理論受到拉美、中東、印度等地馬克思主義理論學者尖銳的批判與反思。巴西學者特奧托尼奧·多斯桑多斯指出,美國資本主義積累運動在拉丁美洲形成超級剝削并導致欠發達國家經濟邊緣化,陷入不平等的依附性狀況。埃及學者薩米爾·阿明認為,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不平等發展的經濟關系,使發展中國家形成依附發達資本主義世界的外圍體系。印度庶民理論學者格安·帕拉卡殊認為,應徹底再思考再闡述殖民主義和西方統治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③詳見格安·帕拉卡殊著《后殖民評論與印度史學》,原載于劉建芝、許兆麟選編的《庶民研究》,中央編譯出版社2005年版,第321頁。。國際依附理論研究文獻《發展的受害者》《掉隊的拉美》《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等均對新自由主義市場理論作出了有力回應。拉丁美洲、中東國家的實踐證明,必須要走符合本國實際、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
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我們堅定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道路,決不照搬別國模式,決不信奉西方新自由主義經濟的政治諸范疇。***指出,“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分別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為主題并作出決定,有其緊密的內在邏輯”④詳見***著《論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年版,第36頁。。“全面依法治國與全面改革開放”是***法治思想中的一組中國社會科學本土創新理論范疇,有力回應了西方“法律與發展研究運動”中“發展中國家面臨依法發展的困境”的西方研究話語⑤詳見PEbowBondzi-Simpson主編、洪范翻譯小組譯《第三世界的法律與發展》(概論:面對依法發展的困境),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頁。。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像兩個輪子,共同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事業滾滾向前⑥詳見《***法治思想概論》編寫組編《***法治思想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第269頁。。“中國式現代化”“中華民族大團結”“共同富裕”“全面依法治國”已經成為中國本土學術話語的國際貢獻,為廣大堅持走自主法治道路的南南國家提供了“發展與法律”的中國方案。黨中央提出全面依法治國是著眼于國家長治久安的長遠考慮,是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的基礎理論。因此,建設法治**,以***法治思想為科學理論指南,把握“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這個具有原創性、時代性的命題,將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轉化為理論話語優勢,推進學理化大眾化國際化工作;
以“依法治疆、團結穩疆、文化潤疆、富民興疆、長期建疆”五大范疇為有力的學術工具,以“四個與共”中華民族共同體理念為中心主線,深入挖掘闡釋***“**各民族與中華民族大家庭血脈相連”的真理話語所包含的思想史寶庫;
在完整準確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的光輝實踐中書寫新時代美麗**故事;
擔負***視察**工作講話中提出的“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基礎性問題研究”⑦詳見《***在**考察時強調完整準確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建設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生態良好的美好**》,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2-07/15/c_1128836147.htm?from_source=www.cbg.cn。的任務,建構新時代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華民族大團結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之路的21世紀美好**的全球學術敘事,這些都是新時代**社會科學工作者的學術使命和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