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有珍
摘? 要:新時代在立德樹人、以人為本教育理念下,培養擁有良好行為習慣和知識技能、素養品格的學生成為教師的職能。而農村小學內宿學生大部分屬于留守兒童,處于缺乏父母關愛、長輩溺愛或放任不管的狀態,所以農村小學內宿學生身上存在一些壞習慣,總的來說可分為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如何培養農村小學內宿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就需教師從學生實際情況入手,從生活和學習、活動三方面,來潛移默化影響學生,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
關鍵詞:農村小學;內宿生;行為習慣;養成
中圖分類號:G625.5?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36-039-01
引言
在觀察校內學生的日常學習、住宿情況、人際交往中,我發現部分農村小學內宿生在課堂上容易開小差、破壞課堂秩序、學習無積極性等;在校內住宿中存在不講究個人和集體衛生、晚睡晚起、愛抱團等問題。為改善內宿學生的壞習慣,即需要教師加強學生學習管控、把握日常生活衛生訓練、豐富校內活動等,以此促使內宿生習慣成自然,進而養成良好生活、學習習慣,促進內宿生的個性發展。
一、加強內宿生學習管控,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農村小學生因家庭、所處環境的影響,其自控能力、學習意識不強烈。而大部分農村小學內宿生家長要么在家耕種或做小生意,對孩子成績插不上手;要么在外務工,一年難得回來一趟,對孩子情況不甚了解,關愛不足。也因此農村小學內宿生因缺乏監督,再加上天生愛玩愛鬧、約束能力不足,所以對待學習不夠認真,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都存在較大問題。為引導農村小學內宿生養成合理安排時間、熱愛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教師可結合學生學習情況,抓牢晚自修的學習成果,幫助學生培養好的學習觀念和學習計劃。
我校內宿生在晚上7點到9點需要上晚自修,在晚自修我積極引導學生制定學習計劃、分組學習以此互相監督。如在語文晚自修時,我身為內宿生的班主任和語文老師,常先花費半小時的時間引導學生們先鞏固當天學習的語文知識,此舉在于培養學生復習、鞏固的學習能力。并考慮到晚自修時學生的精神可能并不大好,所以也并未讓學生們去枯燥地背課文、讀課文,而是以游戲的形式展開。
游戲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我會先引導學生們花費20分鐘左右的時間熱熱身,以“知識接龍”的形式調動學生的興趣,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隨后再以“我是學習大師”的游戲,引導學生們在15分鐘的時間內羅列出即將要教學內容的重點和一些問題,最后再展開正式教學,此過程中學生的預習規劃、復習鞏固、聽課質量都得到極大提升,學生學習習慣得到良好培養。
二、把握內宿生生活訓練,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農村小學內宿生的生活習慣存在較大問題,一個是住宿紀律問題;一個是個人和集體衛生問題。因小學生在家做家務的情況普遍較少,所以這些內宿生刷牙洗臉、洗衣鋪床、疊被、整理宿舍、打掃衛生等等,都還存在一些問題,常出現內宿生衣服臟亂差、口臉未洗、宿舍堆滿垃圾的問題。除此之外內宿生大多以8-16人為一個宿舍,部分學生喜歡講話,熄燈后依舊不顧其他人意見說個不停,違反了住宿紀律。為引導農村小學內宿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教師即可從規章制度和衛生活動兩方面入手:
(1)建章立制,規范內宿生行為。小學內宿生生活習慣和衛生等行為還是得靠管理制度來有效約束,促使內宿生在遵從規章制度的基礎上規范自身紀律、衛生等習慣。如教師可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小學內宿生管理條例》、《小學宿舍就寢管理制度》、《小學內宿生晚自習管理》、《小學文明宿舍公約》、《小學內宿生用餐管理規定》、《小學內宿生晚修活動管理辦法》等等。而每一個寢室內還可選出流動衛生小組長,確定每日清潔人選,若當日宿舍內部臟亂差、垃圾未扔、床鋪為整理等等,即可扣除對應床鋪、值日生的積分。借助于規章制度以此規范內宿生的衛生習慣、紀律習慣等。
(2)衛生活動,培養內宿生習慣。教師可組織開展衛生活動來培養小學內宿生的生活習慣,強化內宿生愛衛生、遵守紀律的意識。一是教師可每周組織開展“生活知識講座”或者“個人衛生主題班會”等等。在主題班會、生活知識講座中能加深學生對于愛干凈、愛衛生、愛集體的認知。二是教師可每周或每兩周集合內宿生開展一次衛生清潔演習。比如衛生清潔演習包含個人衣物、床被的整理、收拾;集體宿舍地面、窗戶、墻面、走道的衛生清潔;床單被套的手洗晾曬活動;鞋子的清潔與擺放等等。在衛生清潔演習中學生自然能養成習慣,在半約束中保持個人和集體的衛生。
三、開展豐富校內活動,促進內宿生個性發展
農村小學內宿生因為年紀原因,學校不會允許內宿生大規模出校園隨意玩耍,隨意內宿生的課余生活、住宿生活較為枯燥無趣,學生的個人興趣愛好和才能也得不到發展。為了使內宿生對學校產生依賴感,激發內宿生對校園的喜愛之情,教師即可聯系學校,在周末或月末根據內宿生的興趣愛好舉辦豐富的比賽、活動,以此促進內宿生的個性化發展。
如學校可以從德智體美勞方面舉辦校內比賽。如“德”即可舉辦“我身邊的榜樣”評選活動、“安全伴我行”知識演講、“致敬英雄”演講比賽等等;“智”方面即可舉辦各類知識競賽、詩朗誦等等;“體”方面即可舉辦體育競賽、運動會、趣味運動會等等;“美”方面即可舉辦書法比賽、繪畫比賽、文藝匯演等活動;“勞”方面即可舉辦“人人都是勞動家”活動、戶外勞動等社會實踐。
借助于豐富的校內活動或班級活動,內宿生的個性化需求得到有效滿足,也促進了內宿生的綜合發展。
結語
綜上所述,農村小學內宿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教師結合學生實際,從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個性發展等三方面入手,在半約束、半監督、半養成中促使學生自覺約束、自覺規范、互相監督,以此在日積月累中養成良好的良好行為習慣,促進內宿生的全面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高斌.農村小學寄宿生心理健康問題淺析[J].甘肅教育,2018(13):29-29.
[2]王月飛.淺談農村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J].中華少年,2018(19):186-186.
[3]陳玉國.農村小學“以生促生”良好行為習慣培養探究[J].甘肅教育,2019(7):21-21.
(作者單位:肇慶市高要區新橋鎮中心小學,廣東? ?肇慶? ? 526000)
猜你喜歡養成行為習慣農村小學多動癥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策略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9年12期)2019-05-28淺談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重要性學校教育研究(2018年14期)2018-05-14淺談舞蹈演員良好個人修養的養成人間(2016年24期)2016-11-23分析素描訓練與大學生藝術素養的養成科教導刊·電子版(2016年26期)2016-11-21小學生養成教育之我見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策略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6年21期)2016-10-20關于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考試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農村學校構建書香校園的有效策略探研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當前農村學校實施“新教育實驗”的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航母艦員安全意識養成探索與實踐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