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把握小說特點提升閱讀品位

時間:2023-08-04 09:45:03 來源:網友投稿

葉枚舉 童雙仲

小說是小學語文教材中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文體,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關注情節、環境,還要讓他們感知人物。但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忽視了小說的文體特征,沒有準確把握編者的編排意圖,未能引導學生習得正確閱讀小說的方法。因此,教師要設計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教學活動,幫助他們獲得閱讀小說的基本方法,從而提升閱讀品位。

一、小說類課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忽視文體特征,僵化為口號標簽課

小說是一種有別于其他文體的敘事性文體,其人物豐富、情節跌宕,環境描寫也常隨著情節發生變化,獨具特色。然而,部分教師在教學時忽視了小說的文體特征,使小說教學喪失了原有的“味道”。如教學《窮人》一課時,有的教師先讓學生回憶記敘文的六要素,再讓他們根據六要素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后逐一出示描寫桑娜和漁夫言行的語句,讓學生概括人物的品質。這樣的教學,不僅忽視了小說的文體特征,也使內容理解變得模式化,使小說課堂僵化為“喊口號”“貼標簽”的課堂。

(二)拔高學習要求,異化為文學理論課

小說不僅情節跌宕,而且人物形象鮮活。然而,部分教師未重視學情與學生的認知特點,將教學重點放在解釋“小說三要素”“情節四要素”等文學術語上,就概念講概念。通常這樣一堂課下來,學生聽得索然無味,教師也講得興致缺缺。這樣的教學,拔高了學習要求,將小說教學異化為文學理論課。

二、小說類課文教學的目標定位

(一)明確單元編排特點,把握單元語文要素

《窮人》這篇小說編排在統編小學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與《橋》《金色的魚鉤》等課文通過曲折的故事情節、特別的環境描寫以及精準的人物刻畫呈現出一個個發人深省的故事。此外,這一單元導讀頁明確提示了小說的特點和該單元的語文要素:讀小說,關注情節、環境,感受人物形象。由此可見,本單元重在引導學生掌握小說的基本要素和感受人物的具體形象。因此,教學這一單元時,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關注情節”“關注環境”,還要引導學生“感受人物形象”。

(二)落實單元語文要素,習得小說閱讀方法

《橋》《窮人》和《金色的魚鉤》這三篇課文都是以現實生活為背景,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塑造了一個個立體鮮明的人物。因此,“塑造人物形象”和“反映社會生活”是小說教學的重點。那么,教學時應如何處理好“人物”“情節”“環境”三者間的關系呢?通過分析單元語文要素可知,“關注”是手段,“感受”是目的。基于此,教師在教學時,可從“小說三要素”入手,增強學生的文體意識,引導學生從會讀這幾篇課文到會讀小說類文章,讓學生習得閱讀小說的方法,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當然,教師設定教學目標時要適切,不宜在深入探究小說主題、作者寫作方法上花費過多的時間,更不要在課堂上引入大量學生難以理解的專業術語、理論,對課文內容進行過度解讀,偏離教學目標和方向。

三、小說類課文教學的優化策略

(一)梳理故事情節,感知人物形象

小說的故事情節是小說“三要素”中最關鍵的一環,一般包括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階段,往往通過制造沖突、設置懸念、留下空白等方式增強小說的可讀性。因此,幫助學生梳理故事情節、把握小說情節間的內在聯系,是學生感知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

1.巧用思維導圖,梳理故事情節

小說的故事情節常常安排巧妙、跌宕起伏。因此,在學生初讀課文后,教師可以先讓他們簡述故事的主要內容;
接著,引導學生對故事內容進行梳理,并擬出各部分的小標題;
最后,引導學生結合內容完成可視化的情節圖,如情節樹、情節網、情節格等。

如《窮人》一課,學生初讀課文后,大都能概括出主要內容。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梳理情節,并將各部分內容概括成小標題。這樣,學生就能根據小標題完成情節圖(如圖1),以對小說的情節有更清晰的認識,進一步感知人物形象。

2.抓住矛盾沖突,初步感知形象

小說吸引讀者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故事中有許多跌宕的情節。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關注矛盾沖突,分析故事情節,初步感知人物形象。如《窮人》這篇課文,一共有四次明顯的矛盾沖突。梳理出這四次矛盾沖突后,可以組織學生朗讀沖突方的對話、心理描寫,讓學生感受當時沖突的激烈程度,從而體會漁夫和桑娜心地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形象。

3.關注特殊情節,再次感知形象

小說的情節設置往往有其獨特之處,最精彩的部分往往在高潮處。但《窮人》這篇課文,卻是在桑娜和漁夫的一段對話后把小說推向了高潮,也恰到好處地停止,給讀者留下了懸念。因此,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為什么要這樣設計?為什么不繼續交代故事的結局?在學生猜測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撫養孤兒這件事,作者設置了哪些懸念?學生經過思考,就會發現有兩個懸念。懸念一:桑娜在暴風雨之夜焦急等待漁夫歸來,在那樣的天氣里,漁夫能否平安歸來?如果遭遇不測,桑娜一家以后的生活怎么辦?懸念二:桑娜擅自收養兩個孤兒,如果漁夫遭遇不測,那豈不是雪上加霜;
如果漁夫能平安歸來,會不會同意收養這兩個孤兒?這樣的情節安排,讓讀者不能不為桑娜的命運擔心。學生結合文本內容就會發現,這樣的結尾能夠帶給讀者出人意料的感受,也能讓讀者從中感受到桑娜和漁夫善良美好的品質,并為之感動。

(二)借助環境描寫,感受人物形象

小說除了通過故事情節來刻畫人物,還常常借助環境描寫來烘托人物。因此,教師在教學時,還要將環境描寫與感受人物形象結合起來。如教學《窮人》這篇課文時,可先讓學生從文中找出環境描寫的句子,然后讓學生思考環境描寫與刻畫桑娜和漁夫形象之間的關系。

文章的開篇就有大量的環境描寫。如“屋外寒風呼嘯,洶涌澎湃的海浪拍擊著海岸,濺起一陣陣浪花”這句,不僅是對自然環境的描寫,也體現出漁夫一家的生活環境惡劣;
又如“地掃得干干凈凈,爐子里的火還沒有熄,食具在擱板上閃閃發光”這句,描寫了桑娜家屋內的環境,不僅寫出屋里的整潔、溫暖,也襯托出桑娜的勤勞和善良,與屋外惡劣的環境形成鮮明的對比。

因此,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環境描寫與故事情節、人物形象結合起來對比閱讀,讓學生明白:小說中的環境描寫不是隨意一筆,而是有著渲染氛圍、表達情感、推動故事情節發展和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三)抓住人物描寫,品析人物形象

小說往往通過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細節描寫,走進人物內心、品析人物形象。

如《窮人》一文,作者通過對話描寫和心理描寫,逐步刻畫出桑娜和漁夫的人物形象。在教學時,教師可先引導學生梳理文本中的矛盾沖突,再找到描寫桑娜和漁夫語言和心理的語句,深入品悟人物形象。

第一次矛盾沖突是桑娜要不要抱回兩個孤兒的矛盾心理,從“非這樣做不可”“忐忑不安”等心理描寫表現了桑娜同情孤兒但緊張、彷徨的形象;
第二次矛盾沖突是漁夫得知西蒙死了,兩個孤兒無依無靠,要不要抱回的矛盾心理,從“嚴肅、憂慮”“我們總能熬過去的”等神態和語言描寫表現了漁夫的善良與堅強,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高貴品質;
第三次矛盾沖突是漁夫對桑娜舉動的誤解,從“你怎么啦?不愿意嗎?你怎么啦,桑娜”等語言描寫表現了漁夫的善良以及想立即抱回兩個孤兒的迫切心情;
第四次矛盾沖突是漁夫一家的貧窮生活與他們決心收養兩個孤兒善良舉動之間的反差,學生可以真切地感受漁夫和桑娜心地善良、吃苦耐勞的形象。但小說與一般敘事性文章不同,教師在引導學生品析人物形象時,還要結合環境描寫、情節描寫,引導學生在情節沖突中體會人物形象。

總之,教師在教學小說類課文時,可圍繞小說的核心要素“感受人物形象”展開教學,使學生掌握閱讀小說的基本方法,將學到的方法遷移運用到課外閱讀中,開啟更加美好的小說閱讀之旅。

(作者單位:福建省德化縣龍潯中心小學 福建省德化縣第三實驗小學)

猜你喜歡桑娜漁夫故事情節窮人雪豆月讀·高年級(2022年3期)2022-07-15《窮人》梗概作文周刊·小學六年級版(2020年4期)2020-04-24漁夫和小貓小學生(看圖說畫)(2020年4期)2020-04-01漁夫之利金橋(2018年7期)2018-09-25**電影《真愛》對當代人價值觀的影響電影文學(2016年19期)2016-12-07續寫《窮人》作文與考試·小學高年級版(2016年3期)2016-04-20窮人的心學生之友·最作文(2015年3期)2015-07-13普希金的南方敘事詩中戲劇性故事情節世界文學評論(2014年2期)2014-04-12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故事情節的應用新課程學習·中(2013年2期)2013-05-28天皇版“漁夫”環球時報(2009-09-16)2009-09-16

推薦訪問:品位 把握 提升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